《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一 (5)
卷之一 (5)
1. 麻疹形式要旨證治秘訣
麻初呵欠噴嚏嗽。密密無縫痱蚤形。下出上收煩躁渴。毒從臟腑發皮生。麻疹之證而必紅。咳嗽噴嚏鼻流膿。兩淚汪汪如哭狀。莫作傷寒一樣攻。
白話文:
麻疹初期會有呵欠、噴嚏、咳嗽等症狀。疹子密密麻麻,像痱子或蚤子一樣。疹子會從下往上蔓延,患者會煩躁、口渴。麻疹的毒邪由臟腑內發,最終表現在皮膚上。患麻疹必定會出現紅疹。伴隨咳嗽、噴嚏、流膿涕,眼睛紅腫流淚,像哭一樣。切勿像治療傷寒一樣用攻伐之法。
2. 麻疹證治大略括
麻疹若不出。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先。咳嗽宜清肺〔湯(見五十條)〕。熱多用化斑〔湯(靜遠主人方見五十七條)〕。
白話文:
麻疹若不透發,應先使用宣發毒邪的湯劑(詳見第五條方劑)。若伴隨咳嗽,則宜使用清肺的湯劑(詳見第五十條方劑)。若熱盛,則應使用化解斑疹的湯劑(詳見靜遠主人方第五十七條方劑)。
3. 密齋治法大略括
麻疹未出用荊防(敗毒散)。前胡葛根炒牛蒡。赤苓枳殼同連翹。薄荷石膏多用良。
麻疹出甚用(黃)芩(黃)連。知母石膏加元參。麥冬生地(黃)牛蒡子。竹葉骨皮名化斑。(湯)
麻後咳嗽仍不退。清肺散子同竹瀝。(黃)芩(貝)母栝蔞(仁)牛蒡子。麥冬防風桑(白皮)地骨。
潮熱元參麥門冬。木通知(母)貝(母)桑白皮入。生地(黃)黃芩與(地)骨皮。解熱寧心清肺葉。
泄瀉三苓〔散(見三十七條)〕或導赤〔散(見二十六條)〕。更將六一散(見六十七條)子對。若變痢證問香蔻(又名香連丸。見六十三條)。走馬牙疳清胃〔散(見七十九條)〕最。
白話文:
麻疹未出時,使用荊防敗毒散。也可以用前胡、葛根、炒牛蒡;赤苓、枳殼、連翹一起使用;薄荷、石膏多用效果更好。
麻疹疹出很多時,使用黃芩、黃連;知母、石膏再加元參;麥冬、生地、黃牛蒡子;竹葉、骨皮能化斑。
麻疹後咳嗽持續不退,使用清肺散加竹瀝;黃芩、貝母、栝蔞仁、牛蒡子;麥冬、防風、桑白皮、地骨皮。
潮熱時,用元參、麥門冬;木通、知母、貝母、桑白皮;生地、黃芩、地骨皮。這些藥物能解熱、寧心、清肺。
腹瀉時,使用三苓散或導赤散;再配合六一散。如果變成痢疾,就用香蔻(或香連丸)。患有走馬牙疳,則使用清胃散最有效。
4. 驗麻色吉凶
麻疹色紅者吉。麻疹色赤者重。麻疹色黃者危。麻疹色黑者死。
白話文:
麻疹顏色紅潤者預後良好。麻疹顏色鮮紅者病情較重。麻疹顏色發黃者情況危急。麻疹顏色發黑者將會死亡。
5. 麻疹輕證
或熱、或退、五六日而後出者輕。身有微汗。滋滋潤潤。氣不甚粗。身不焦熱。麻出必輕。淡紅滋潤。頭面勻靜而多者輕。透發三日。而漸收者輕。麻已出明白後。而身上皮膚。或青色或紅紫色者。俱無妨。上身熱。下身涼。此乃隔熱下涼。不妨。
白話文:
麻疹輕症的表現:發熱或退燒後,五六天才出疹者較輕;身體微微出汗,皮膚滋潤,呼吸不太急促,身體不感到燥熱,疹子顏色淡紅而滋潤,疹子出得較少且頭面部均勻分布者也較輕;疹子發出三天後,逐漸消退者也較輕;疹子已明顯發出後,身上皮膚呈現青色或紅紫色,也無妨礙;上半身熱下半身涼,這是上熱下涼的表現,也無大礙。
6. 麻疹重證
鼻出血者毒重。口出血者毒尤重。二便出血者毒更重。且危。初起時手足心如火熱者重。初起腳冷如冰者重。氣喘鼻乾。且又鼻掀。而作嘔吐驚搐。狂燥無汗者。最重。頭面不出者重。紅紫黯燥者重。咽喉痛不食者重。胃風收早者重。移熱大腸變痢者重。夾斑、夾癮、夾丹者重。舌出血者重。
白話文:
麻疹重症的表現:流鼻血表示毒邪較重;流鼻血又流口血,毒邪更重;大小便都出血,毒邪最重,病情危急。初期手心腳心發燙或腳冷如冰都屬於重症。氣喘、鼻乾、鼻翼煽動,伴隨嘔吐、抽搐、煩躁不安、無汗,病情最為危急。頭面部沒有疹子出現,疹子顏色紫暗乾燥,咽喉疼痛拒食,胃氣早衰,熱邪下移導致痢疾,出現紫斑、癮疹、丹毒等,舌頭出血,這些都是重症的表現。
7. 麻疹不治證
黑黯乾枯。一出即收者不治。氣喘。心前吸者不治。身上一遍紅與肌膚平者。必當發表。如發表後仍復如故。不治。鼻扇口張。兩目無神者。不治。鼻青糞黑者不治。當面牙齒黑者不治。走馬牙疳者不治。舌長過寸者不治。胃爛者不治。麻後泄瀉不止者不治。
白話文:
麻疹病患出現以下症狀則預後不良:皮膚黑暗乾枯,疹子一出就消退;氣喘,胸前吸氣困難;疹子遍佈全身,但與皮膚平齊;發汗後症狀依舊;鼻翼扇動,口張開,眼神呆滯;鼻子發青,大便黑色;牙齒發黑;牙齦潰爛迅速蔓延;舌頭伸出超過一寸;胃部潰爛;麻疹痊癒後腹瀉不止。
8. 麻疹死證括
已收渾身熱不涼。昏沉恍惚語無章。飲食不進舌胎白。失智循衣與摸床。元氣精神混懶散。
一魂尚爾未飄揚。逢斯強藥求全毀。任是高明莫主張。
白話文:
病人全身發熱不退,神志昏迷,語無倫次,不吃不喝,舌苔白厚,神智不清,胡亂摸衣摸床,元氣精神萎靡不振,雖有一線生機,但已相當危急。此時若再用猛烈的藥物強行治療,反而會適得其反,即使是名醫也無可奈何。
9. 應用藥性
【防風】,入小腸、大腸、膽、心胞絡、膀胱。治風去濕之仙藥。乃卒伍卑賤之職。隨所引而至。其性上行。故治上盛風邪。瀉肺實喘滿。周身痹痛。四肢攣急。目盲無光。風眼冷淚。一身盡痛。脊痛項強。不能回顧。腰似折。項似拔。瘡在胸膈以上。俱宜用。為其散結去上風熱也。(肺虛。有汗喘乏。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瀉後脾虛發搐。產後血虛發痙。忌用。)
【荊芥】,入肝、肺氣分。祛經絡中之風熱。能清頭目。去瘀血。破積氣。消瘡毒。(表虛自汗。陰虛面赤者。忌用。)
【薄荷】,入肝、肺消風散熱。治咳逆失音。頭痛頭風。眼目口齒諸病。利咽喉。去舌胎。除小兒驚熱、瘰癧瘡疥之要藥。又能開鬱散氣。
【蘇葉】,入氣血兩分。解表利咽。開胃通腸。下氣除寒。升中有降。(久服泄人真氣。脾胃虛寒人過服、多致滑泄。)
【前胡】,入肺、脾、胃、大腸、膽、三焦。其功長於下氣。氣下則火降。痰亦降矣。故能治痰熱喘嗽痞膈諸疾。為痰氣之要藥。其性治氣實風痰。(凡陰虛火動之痰。及不因外感而有痰者。禁用。)
【葛根】,入大腸、胃。能鼓胃中清陽之氣。主消渴。身熱、嘔吐。使胃氣敷布。能啟陽氣。解諸毒。使胃氣升發。邪毒自散而不留。乃大腸胃經之專藥。治頭額痛。眉稜骨痛。天行熱嘔逆。發散解肌。開胃止渴。宣發痘疹。「葛花」能解酒毒。
【蔥白】,入肺、胃。專主發散。以通上下陽氣。能出汗。
【胡荽】,通身痹、達四肢。能避一切不正之氣。痘疹不出者。搗潠衣被髮之。春夏陽氣發升之時。用之反助熱毒。恐變黑色。不可不慎。
【連翹】,大腸、心胞絡氣分藥。瀉心經客熱。破血結。散氣聚。消腫毒。利小便。瀉心火。故諸痛瘡癢皆治。又能清膽經鬱熱。
【牛蒡子】(又名大力子。又名惡實。)肺經藥、治風濕癮疹咽喉風熱。散諸腫濕瘍之毒。為痘疹之仙藥。又能去皮膚風熱斑毒。
【犀角】,入胃。涼血、散血、清血。解痘毒斑疹毒。治驚狂。解蠱毒。又治吐血、衄血、使血、尿血、痘麻血熱毒甚者。尤為必需。
【綠豆】,解丹毒煩熱。治風疹及藥石發動。並解熱氣。治奔㹠。
【山豆根】,治咽喉諸疾及喉痹。解痘疹熱毒。止痛。消瘡腫毒。治發熱咳嗽。善治人馬急黃。殺小蟲。腹脹喘滿。卒患熱厥心痛俱宜。(脾胃虛寒作瀉者。忌用。)
【人中黃】,解天行狂熱。溫毒發斑。一切諸毒惡瘡。
【人中白】,治口瘡舌諸瘡、最效。為降火之妙味。
【蚯蚓】,又名地龍。白頸者良。解熱毒。(入鹽化為水。通經絡。炙乾用。)專殺蛇蠱、三蟲、伏屍諸毒。解濕熱。利小便。通經絡。治痘瘡。脾胃虛熱。嬌紅五六日。漸變乾黑伏陷者。又治溫病大熱狂妄。天行大熱。小便暴閉不通。
【西河柳】,入胃、大腸。其功專發麻疹。兼解酒毒。去風。以之煎水。洗風疹身癢、最效。
【雄黃】,入胃。破陰邪。殺百蟲。避百邪。治寒熱鼠瘻、惡瘡疽痔死肌。
【蟬蛻】,治皮膚瘡瘍風熱。破傷風。痘疹發癢。痘後目翳。小兒夜啼驚癇。
【川黃連】,入心肝、瀉實火。治目痛眥傷淚出。明目。治腹痛下痢。止消渴。鎮驚厚腸。治口瘡
【枯黃芩】,入肺。瀉肺火。清肌表之熱。〔條芩〕瀉肝膽大腸火。除胃中熱。〔子芩〕治血熱妄行。
【黃柏】,入腎經血分。治肺、脾、大腸、胃、心、胞絡、肝經、濕熱之專藥。又治腎水膀胱不足。諸痿厥無力。
【梔仁】,除心肺客熱。兼治五內邪熱。胃中熱氣。炒黑用。專瀉三焦之火。及痞塊中火。最清胃脘之血。屈曲下行。能降火從小便泄去。
【石膏】,入肺、胃。治熱病、喝病。口乾舌焦。大渴引飲。自汗頭痛。溺澀便閉。齒浮面腫。腹中堅痛諸熱證。
【大青】,即蓼蘭。入肝。性稟至陰。其味苦寒。專於清解濕熱諸邪。陽毒發斑。咽痛必用之藥。天行熱狂。疔腫風疹並治。俱用其葉。蓋葉瀉肝膽之實火。正以祛心胃之邪熱。所以小兒疳熱丹毒必用之。莖之性味。亦治溫熱。毒盛發斑等候。
【青黛】(乃藍澱浮沫。攪沉掠出。陰乾用。)瀉肝膽。散鬱火。治瘟毒發斑。及產後熱痢下重。天行寒熱頭痛。與藍性同。而止血拔毒之功。殺蟲之力。似勝於藍。又治噎膈之疾。和尿白⿱垢土、冰片。吹口瘡最效。
【元參】,入腎。主腎水受傷。真陰失守。孤陽無根。亢而僭逆。咽喉腫痛之專藥。能清上焦氤氳之乞。無根之火。又治目赤腫痛。(脾虛泄瀉者忌用。)
【淡竹葉】,性專淡滲下降。故能去煩熱。清心。利小便。根能墜胎催生。
【大黃】,脾、胃、大腸、三焦、血分藥。凡病在五經血分者宜之。能行瘀血。導血閉。通積滯。破癥瘕。瀉痞滿。潤燥結。敷腫毒。瀉腸胃燥熱。
【丑牛】,專一行水下氣之藥。白者利肺。治上焦痰飲。除壅滯氣逆。通大腸風秘。除氣分濕熱。黑者瀉堅。兼瀉脾胃之濕。消腫。治腳氣。利大小便閉。(凡病在血分。病人稍弱而痞滿者。不可用。)
【枳實】,入脾、肝血分。消食瀉痰。滑竅破氣。治宿食不消。心下痞悶。
【枳殼】,泄肺走大腸。破氣化痰。除寒熱結。
【芒硝】(即朴硝。出齊衛者上生鋒芒。謂之芒硝)。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蓄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治小兒走遊風。以硝傾湯中。取布蘸濕拭之。(熱結不至堅者。不可輕用。)
【火麻仁】,入大腸、脾經。其性滋潤。初服能令作瀉。久服能令人肥健。有補中益氣之功。臟腑結燥者宜之。又治胃熱便難。止消渴。通乳汁。催生難產。及老人血虛便閉。婦人產後便閉。最宜。
【豬苓】,入膀胱腎經血分。性善疏利經府。能利水而瀉脾胃水蓄之證。又治痎瘧蟲痓。
【澤瀉】,入膀胱。治身熱汗出。利膀胱濕熱。逐心痰氣。治水蓄煩渴。其功長於行水。素多濕熱之人甚宜。然亦不可過用。多服病人眼。
【赤茯苓】,入心。但主導利而已。能瀉心經水蓄之證。
【川木通】,入心、心胞絡、小腸、膀胱。脾胃不和。水道不利。致郁為寒熱。為腫脹。為淋秘。為痹癉。俱宜用此淡滲之。分利陰陽。則水行火降。脾胃和而心腎平矣。其性除脾胃寒熱。利九竅血脈關節。上通心。清肺。達九竅。下瀉濕祛熱。能瀉心經水蓄之證。
【京花通】,入肺、胃。入肺引熱下降而利小便。入胃。通氣上達而下乳汁。治五淋癃閉。(妊娠忌用。)
【車前子】,入膀胱、腎經。利小便而不走氣。治氣癃。止痛。通腎氣以利小便。則濕去而癃閉除。清熱利竅。專通利行水道。疏通膀胱熱。不致擾動真火。能瀉腎與膀胱水蓄之證。
【滑石】,上能散表。下能利小便。為蕩熱散濕。通利六腑九竅之專品。清肺胃之氣。下達膀胱。蕩胃中積聚寒熱。
【燈心草】,瀉肺利水。治急喉痹。燒灰吹喉。燒灰塗乳上與兒食。止小兒夜啼。
【瞿麥】,利小便。主關格諸癃結。出竹木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墜子。下閉血。
【萹蓄】,利水散濕熱。治黃癉霍亂。療小兒鬾病。女子陰蝕。及浸淫瘡疥疽痔。殺三蟲。
【山茵陳】,入膀胱。又名角蒿。生子如鈴。味辛苦。有小毒。專於殺蟲。治口齒瘡絕妙。有逐濕化熱之功。
【綿茵陳】,入膀胱。葉細如青蒿。專於利水。為濕熱黃癉要藥。治風濕寒熱。熱結黃癉。濕伏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所主之病。
【白茯苓】,入脾、胃、心、肺、腎、膀胱。開胃化痰。利水定悸。止嘔逆泄瀉。除濕氣。散虛熱。治胸脅氣逆。上通心氣。治憂恙驚悸。心下結痛。導熱滋干。流通津液。治煩滿寒熱。口苦舌乾。利小便。
【杏仁】,入肺。散邪除氣。定喘瀉滯。散結潤燥。除肺中風熱咳嗽。不去油用。亦能潤滑大腸。
【貝母】,肺經氣分藥。(反烏頭。一名虻。)兼入心經。善解心胸鬱結之氣。肺受心胞火乘。因而生痰。或為邪熱所幹。喘嗽煩悶。非此莫治。實為肺家燥痰、開鬱、散結、化痰、解毒之專品。
【乾柿白霜】,專清肺胃之熱。在元氣未漓。可勝寒潤者則宜。若虛勞煩嗽喘乏者。用則鬱閉虛陽。病根日固。與埋薪灰燼中無異。
【柿蒂】,味澀無毒。取其澀以斂內蘊之熱。故專治呃逆。麻雖忌澀。而柿蒂之澀。非若五味之酸收閉澀比也。故疹家呃逆。及心中作逆者。公然用之而不忌。
【枇杷葉】,入肺、胃。治夏月傷暑氣逆最良。能和胃下氣。蓋氣下則火降痰消。胃和則嘔定噦止。故為治心逆、嘔噦、及癆嗽之上品。(胃熱嘔吐、風寒咳嗽者、忌用。)
【桑根白皮】,瀉肺氣之有餘。止嗽而能利水。肺中有水氣。及肺火有餘者宜之。又治唾血熱渴。水腫、腹滿、顱脹。利水道。去寸白蟲。可以縫金瘡。縫後用熱雞血塗之。(肺虛無火。因風寒而嗽者服之。風邪反閉固不散。而成久嗽。)
【馬兜鈴】,入肺。散氣。肺熱痰喘。聲音不清者宜之。能清熱降氣。麻疹內陷、喘滿、聲喑啞者。宜多用之。(肺冷金寒。喘嗽失音者。忌用。)
【款冬花】(蜜水拌炒)。性溫、而不燥血。為溫肺治嗽之要藥。潤肺消痰。止嗽定喘。喉痹、喉喑、肺痿、肺癰咸宜。治麻亦宜慎用。但非若桔梗為害之大耳。
【金沸草】(即旋覆花)肺經大腸要藥。能開結下氣。行水消痰。治驚悸。祛痞堅。除寒熱。散風濕。開胃氣。止嘔吐。故肺中伏飲寒嗽者宜之。(但性專溫散。陰虛勞嗽。風熱燥咳。不可誤用。用之嗽愈甚。)
【栝蔞仁】(去殼打去油)潤燥。為治嗽、消痰、止渴之要藥。能洗滌胸膈垢膩鬱熱。並治喉痹。痛引心腎。咳嗽喘息。及結胸滿痛。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麻疹氣喘鼻扇者必用。(脾胃虛。嘔吐自利者。忌用)
【天花粉】,降上膈痰熱。潤心中煩渴。除時病狂熱。祛酒癉濕黃。治癰瘍。解毒排膿。清胃祛熱生津。(凡痰飲色白清稀者忌用。)
【甜葶藶】(隔紙炒香研。宜用絹濾過服。)入大腸、膀胱。專泄肺中之氣。主癥瘕積聚。破堅逐邪。通利水道。亦能滑大便。為能引領肺氣下走大腸也。又治肺癰喘逆。痰氣積聚。通身水氣。肺中之水氣膹滿者。非此不能除。故能瀉肺經水蓄之證。又能消麻疹頭面手足遍身浮腫。(脾胃虛者忌用。)
【北芥子】,入肺。散表利氣。豁痰散腫。消脹辟惡。痰在脅下及皮裡膜外者。非此不達。(泄瀉傷精。肺經有熱。虛火亢炎者。忌用。)
【家蘇子】,諸香皆燥。惟此獨潤。虛勞咳嗽。必用之藥。性能下氣。胸膈不利者宜之。與橘紅均為除喘、定嗽、消痰、順氣之品。(但性主疏泄。氣虛久嗽。陰虛喘逆。脾虛便滑者。皆忌用。)
【萊菔子】(即蘿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長於利氣。生者升。炒熟者降。升則吐風痰。降則定痰嗽。
【竹瀝】,善透經絡。治筋脈拘攣。痰在皮裡膜外筋絡四肢者。非此不能化之。(胃虛腸滑。及氣粗便閉者誤用。每致呃逆不食。脫泄不止而死。)
【紫菀茸】,肺經血分之藥。止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能疏利肺經血氣。去蠱毒痿癖。能散結降氣。專通肺氣。使熱從尿出而去。療咳唾膿血。消痰止渴。又治下痢肺癰。善調五勞體虛。止咳定咳。療驚悸吐衄諸血。(陰虛肺熱乾咳者忌用。)
【麥冬】,入心、肺、胃、腎。定心熱驚煩。療肺痿吐膿。專泄而不專收。能清燥而滋水源。(寒多人忌服。)
【肥知母】,入膽、胃、脾、肺。能瀉有餘相火。理消渴煩蒸。下潤腎燥而滋陰。上清肺熱而除煩。(表證未除。瀉痢有燥渴。脾胃虛人。忌用。)
【天冬】,肺經氣分藥。兼通腎氣。治咳逆喘促。肺痿、肺癰。吐衄、乾咳、痰結。能滋肺。肺燥者宜之。能保肺不受火擾。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腎氣。
【藕汁】,性專散血、止血。除痛。
【梨汁】,消痰降火。止心煩。
【地骨皮】,三焦氣分藥。下焦肝腎虛熱。骨蒸自汗者宜之。有益精氣退邪火之妙。
【家生地黃】,入心、腎、心胞絡、肝經。兼行脾與小腸。為散血之專藥。主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療折跌傷筋。久服身輕不老。又治心熱。五心熱。益腎水。涼心血。脈洪實者更宜。戴元禮曰。陰微陽盛。相火熾強。來乘陰位。日漸熬煎。陰虛火旺之證。總宜用家園生地黃。以滋陰退陽。故麻宜始終用之。
【乾生地黃】,入脾、腎。涼血滋陰。潤皮膚。虛而有熱者宜。故麻不宜用之。
【紫草】,入心胞絡及肝經血分。專於涼血活血。利大小腸血。痘疹未出。熱毒甚。大便閉澀。而毒不得發越者。及已出。紫黑便閉者。俱宜。(痘疹色紅或白、二便利者。忌用。)
【紫草茸】(麻證不用)乃麒麟竭樹上蟻壤聚其脂液而成。與蜂釀蜜無異。出真蠟國者為上。波斯國者次之。古方以治五臟邪氣。金瘡崩漏。破積血。生肌止痛。今人專用之治痘瘡。為其有活血起脹之功。無鹹寒作瀉之患。其功倍於紫草。故以紫草茸呼之。實非紫草同類也。其性甘鹹平。有小毒。(近時人多不知此品。故附入於此。)
【紅花】(又名紅藍花)能行男子血脈。通婦人經水。活血。解痘麻毒。散赤腫。治產後血暈。及胎死腹中。少則養血。多則行血。過用使人血不止。且性兼上行。不可不知。亦主蠱毒下血。
【白茅根】,降除伏熱。利小便。止渴。治吐衄便尿諸血。
【淨白茅花】,入肺。性上升。散熱止衄。
【鮮射干】,治咳逆上氣。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除腹中邪熱。食飲大熱等候。
【竹茹】,專清胃府之熱。為虛煩、煩渴、胃虛、嘔逆、要藥。咳逆唾血。產後虛煩。無不宜之。性雖寒而滑。能利竅。可無郁遏客邪之慮。
【漢防己】,去身半以下濕熱。善走下行。長於除濕。主下焦血分之病。除邪。利大小便。去風寒溫瘧熱氣諸病。療水腫、膀胱熱。通腠理。利九竅。大抵二便不利、下焦濕熱者。可用。(凡上焦濕熱忌用。)其苗名木防己。
【當歸】,入心、脾、肝。凡血受病。及諸病夜甚者。必須用之。專破惡血。養心血。潤腸胃。榮筋。澤皮膚。理癰疽。排膿止痛。和營血。散內寒。身能養血。尾能行血。乃血中氣藥。故咳逆上氣。陰虛、陽無所附者。用之補陰。則血和氣降矣。
【牡丹皮】,入心、腎、心胞絡、肝經。治血中伏火。故相火勝腎。無汗骨蒸。為專藥。其味辛氣竄。能開發陷伏之邪外散。故主治寒熱中風、瘛瘲、驚癇等證。症堅瘀血。留舍腸胃五臟。及陰虛吐血、衄血、必用之藥。有行瘀血、生好血、破積生新、引血歸經之功。(能走泄精液。汗多自汗者。忌用。然性專散血。痛瘡初起用之、恐致根腳散闊、及婦人血崩。與經行過期不淨屬虛寒者。俱禁用。)
【銀杏】(又名白果)能定喘。生嚼止白濁降痰。消毒殺蟲。塗鼻面手足。去皶疱䵟。生搗能浣油膩。同汞搗漿衣被。殺蟲蝨。去痰垢之功。可例推矣。熟則壅遏閉氣。冬食。令人顱脹昏悶。凡食此過多。脹悶欲死者。急以鵝翎蘸香油於喉中攪之。得吐則生。或以糞清灌之亦可。
【元胡索】,入脾、胃。能活血止痛。治小便尿血。炮炙論曰。心痛欲死。急覓元胡。以其能散胃脘氣血滯痛也。善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性走而不守。惟有瘀滯者宜之。麻證腰疼。在未收之前生用。已收之後醋炒用。
【金釵石斛】,入脾、胃。甘可悅脾。故厚腸胃而治傷中。咸能益腎。故益精氣而補虛羸。為治胃中虛熱之專藥。又能堅筋骨、強腰膝。骨痿脾弱。囊濕精少。小便餘瀝者宜之。麻後不食。多用與服。即能食。
【蒲黃】,入心胞絡、肝經。治血止痛。生則行血。炒則止血。生炒並用。則能逐瘀生新。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凡婦人麻證。正產墜胎。天癸正臨及妄行等候。必需之藥。
【牡蠣】,治傷寒亡陽汗脫。
【敗蒲扇】【敗蒲席】,汗積日久。鹹寒相濟。故用以燒灰。撲身止汗。其用蒲扇者。乃取扇動招風止汗之義耳。非謂蒲能禁汗也。
【紫芫花】(陳者良。水浸一宿。曬乾。醋炒以去其毒。反甘草)。消痰飲水腫。治咳逆、咽痛、疝瘕、癰毒。逐水瀉濕。能直達水飲窠囊隱僻處。取效甚捷。不可過劑。泄人元氣。又能瀉肝經水蓄之證。勿因其為放水之品。於麻疹水蓄之候。置而不用。
【百部根】(肥白者良。抽去心用。不去心用則生煩悶。但其氣溫)。為殺蟲要藥。故肺熱癆瘵喘嗽有寸白蟲者宜之。蟯蟲痢及傳屍骨蒸多用之。凡肺胃寒者宜之。麻證有生肺癰者權用。又以水濃煎。洗牛馬蝨。樹木蟲蛀。用填孔中。更削杉木塞之。其蟲即死。殺蟲之功。於此可見。
【陳皮】,入脾、肺氣分。治胸中痰熱逆氣。為消痰運食之要藥。留白則補脾胃。去白則理肺氣。能瀉肺損脾。理氣燥濕。為麻疹之禁藥。元咳者用留白陳皮。
【樗根白皮】,苦溫有毒。入氣分。暴痢滯者宜之。
【槐花】,入大腸、胃、心胞絡、肝經。治大小便血。目赤腫痛。腸風下血。痔血臟毒。
【辰砂】,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不老。
【龍膽草】,性沉降。治肝經邪熱。下焦濕熱。目赤腫。瘀肉。小兒肝氣。去腸中小蟲。驚癇。與濕熱邪氣之在中下二焦者。非此不除。以其專伐肝膽之邪也。
【桃仁】,入心胞絡、肝經。為血瘀、血閉之專藥。雖苦能泄血滯。甘可生新血。畢竟破血之功居多。治熱入血室。瘀積、癥瘕、經閉、瘧母等候。而麻證心腹痛、大腸閉結、亦有權用者。
【百合】,補土消瘀止嗽。利小便。散積蓄之邪。主邪氣腹心痛。然性專降。瀉中氣。故麻證亦間有用者。(虛寒。二便清泄者忌用。)
【側柏葉】,性寒而燥。大能伐胃。雖有止血之功。而無陽生陰長之力。(亡血虛家。不宜擅用。)
【麻黃】,去根節。湯泡去沫。晾用。麻證用酒同蜜炒。須去根。若連根用。令人汗不絕。入膀胱。乃肺經之專藥。故治肺病多用之。去皮毛氣分寒邪。以泄寒實。蓋皮毛外閉。邪熱內攻。肺氣拂鬱。乃衛實之候。宜用之以發汗。若過汗則汗多亡陽。(飲食勞倦。及雜病自汗。表虛之證用之。則脫人元氣。禍患莫測。)故麻證不輕用。以麻黃根專能止汗。但不宜連根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