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二 (2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9)

1. 易收早收難收第四十九

去生甘草主之。果得熱退身安。氣息漸調者。方可無虞。又有因大病或久病之後而出麻。其人中氣虛耗。致毒不能發越而收早者。或有因初潮始熱之時。泄瀉久經不止。或未發熱之先。曾經洞泄者。亦致中氣虛損。麻才出盡而隨即收者。此數者。雖用疏托之藥。而毒終難發盡。

惟當健運中氣。略兼解表清熱之劑。如香砂六君湯去半夏。少用白朮、木香、砂仁等分。加麥冬、連翹、牛蒡子、酒炒黃連、酒炒黃芩、荊芥、防風、葛根之類。可以施用。(愚意當以沙參易人參。薏苡仁易白朮。木香砂仁可除。更可加貝母。)但與微整門戶。仍即用消毒之劑。

如消毒飲(見二十二條)又宜繼用。慎勿遲延。恐致肺胃敗爛而不救。若麻已出而復收。(有用當歸紅花飲加蔥白、牛蒡子、連翹、葛根、治之者。大為不妥。姑錄是方證謬。)或出不盡。心慌啼哭不止。十分危急。死在須臾。或下痢腹痛。(有用黃芩、白芍二味治之者。不妥。

)須當以解毒快斑湯去桔梗、甘草、楂肉、紫草茸、川芎加枳殼、赤茯苓。隨症加減治之。大抵麻在三四日之後。覺漸次收斂。方為順候。然必待肌表清涼。麻方能收。若麻出致三四日、五七日不收者。肌膚必然壯熱。此為難收之症。宜用解肌涼血之劑。佐以利水之藥。以涼血飲子(見四十五條)除去赤芍。

加木通、赤茯苓、枳殼、葛根主之。若一出連綿至四五日不收者。乃陽毒大甚。須用化斑解毒湯。去升麻、大黃。加黃連、黃芩、生地黃、地骨皮以解之。便閉而有腹疼者。並用大黃以利之。或以秘本大青湯(見第四十條)去升麻、桔梗。加黃連、地骨皮、黃芩、生地黃以解之。

便閉腹疼者。加丑牛以利之。解其毒使之發於外。庶里無餘邪。免生後患。若解之而仍逡巡不出者。乃風寒外束。皮膚秘密也。宜以葛根疏邪湯(見三十三條)加薄荷、地骨皮治之。若麻點帶白燥色。隱隱於肌表之間。似收非收。而實不收者。此必因風寒所絆。而不能透表。

非難收也。宜急用疏托之劑。佐以寒涼之藥。以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內)去赤芍藥、甘草。加防風、黃芩治之。若肌膚之上無點粒。惟見如片。膚平不高。此為易收而未收盡也。宜用解肌之藥。亦以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去赤芍、甘草。隨症加減治之。如見有內熱之症。

亦宜清內熱。倘內熱不除。多致不能盡收。如生地骨皮湯(見三十條)去甘草。古方黃連解毒湯。(見三十五條)加味導赤散。俱可選用。加減而施。

張璐先生曰。西北水土剛勁。稟質亦厚。麻必五七日乃收。東南風氣柔弱。麻出不過二三日即收。邇來地運變遷。無分西北東南。體質均弱。未有不綿延日久方收者。當非難收之比。若三四日後。麻疹點燥色白。隱隱於肌膚之間而難收者。此必衛氣素弱。不能掀發。或因衣被單薄。

白話文:

麻疹容易提早消退、或是難以消退的第四十九種情況:

如果麻疹發出後,給予甘草,並且能退燒、身體狀況穩定、呼吸逐漸平順,這樣就沒什麼問題。但有時候是因為大病或久病之後出麻疹,患者身體虛弱,導致麻疹毒素無法完全發散而提早消退;或是因為初經來潮發熱時,腹瀉不止,或在發熱之前就已經嚴重腹瀉,也都會導致身體虛弱,麻疹才剛發出來就馬上消退。這些情況,即使使用疏散麻疹的藥物,毒素也很難完全發散。

這時應該要加強調理身體的元氣,稍微搭配一些解表清熱的藥物,例如香砂六君湯去除半夏,少量使用白朮、木香、砂仁等量,再加入麥冬、連翹、牛蒡子、酒炒黃連、酒炒黃芩、荊芥、防風、葛根之類的藥材,可以試著使用。(我個人認為應該用沙參代替人參,薏苡仁代替白朮,木香和砂仁可以去除,還可以加入貝母。)但要先稍微調理身體,然後立刻使用消毒的藥方,例如消毒飲(見第二十二條),而且要持續使用,千萬不要延誤,以免導致肺胃潰爛而無法救治。如果麻疹已經發出來又消退(有人用當歸紅花飲加上蔥白、牛蒡子、連翹、葛根來治療,這是很不恰當的,姑且記錄這個錯誤的藥方),或是麻疹發不完全,患者會心慌哭鬧不停,情況非常危急,隨時都可能死亡,或出現腹瀉腹痛(有人用黃芩、白芍二味來治療,這也是不恰當的)。

這時必須使用解毒快斑湯,去除桔梗、甘草、楂肉、紫草茸、川芎,加入枳殼、赤茯苓,並根據症狀調整藥材。一般來說,麻疹在三、四天後會逐漸消退,這是正常的現象。但必須要等到皮膚表面涼爽,麻疹才會消退。如果麻疹發出三、四天、甚至五、七天都沒有消退,皮膚肯定會發熱,這就是難以消退的症狀,應該使用解肌涼血的藥物,輔以利水的藥物。使用涼血飲子(見第四十五條)去除赤芍,加入木通、赤茯苓、枳殼、葛根為主。如果麻疹一發出就連綿不斷,四、五天都消退不了,那就是陽毒太盛,必須使用化斑解毒湯,去除升麻、大黃,加入黃連、黃芩、生地黃、地骨皮來解毒。如果出現便秘和腹痛,則要加上大黃來通便。或是使用秘本大青湯(見第四十條),去除升麻、桔梗,加入黃連、地骨皮、黃芩、生地黃來解毒,如果便秘腹痛,則加上丑牛來通便,將毒素向外發散,才能確保體內沒有殘留邪氣,避免產生後遺症。如果解毒後麻疹仍然不肯發出來,那就是風寒束縛在體表,皮膚閉塞不通,應該使用葛根疏邪湯(見第三十三條),加入薄荷、地骨皮來治療。如果麻疹點呈現白色乾燥,隱約在皮膚表面,似退非退,但實際上並沒有消退,這一定是風寒阻礙,導致麻疹無法透發,並不是難以消退,應該趕緊使用疏散麻疹的藥物,輔以寒涼的藥物,用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去除赤芍藥、甘草,加入防風、黃芩來治療。如果皮膚上沒有顆粒狀的麻疹,只見一片片的紅斑,皮膚平坦沒有隆起,這是容易消退但沒有完全消退的情況,應該使用解肌的藥物,也用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去除赤芍、甘草,並根據症狀調整藥材。如果出現內熱的症狀,也應該清除內熱,如果內熱不除,多半不能完全消退。例如生地骨皮湯(見第三十條)去除甘草,古方黃連解毒湯(見第三十五條)加上加味導赤散,都可以選擇使用,並根據情況調整藥材。

張璐先生說:西北地區的水土剛硬,人的體質也比較強壯,麻疹通常要五、七天才能消退;東南地區的氣候柔和,麻疹通常二、三天就消退了。但近年來環境變化,不論西北或東南,人們的體質都比較虛弱,麻疹很少能很快消退,大多會拖延很久,這並不是難以消退的症狀。如果三、四天後,麻疹點呈現白色乾燥,隱約在皮膚之間難以消退,這一定是衛氣虛弱,無法將麻疹掀發出來,或是因為衣物單薄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