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1)

1. 妊娠出麻第一百

孕婦麻症若相當。潮熱蒸蒸胎易傷。子去母應無害事。症輕子母兩無殃。

大熱蒸蒸血海乾。毒火內攻胎不安。急宜清熱養營血。治不依法生禍端。

古云。胎遇熱則墜。麻為火候。內必有熱。最易墜胎。孕婦出麻。此症極險。當於初熱未出之時。須察其熱之輕重。正出之際。須驗其麻色之紅淡。法宜疏解。佐以清涼滋血安胎之藥。不可犯動胎氣。初熱時。宜用參蘇飲去人參、半夏、木香、陳皮。加條實子芩、大腹皮以發之。

或以四物湯(見二十五條)加子芩、荊芥、蘇葉、蘄艾主之。或以四物湯(見二十五條)加白朮錢半、子芩、蘄艾、枳殼、砂仁各二錢主之。或以安胎散、罩胎散主之。始終以安胎清熱為主。則胎不動而麻易出。此理誠當。愚按、孕婦出麻初熱之時。而用四物湯加白朮、艾葉、砂仁。

與夫安胎散、罩胎散、方中之人參、白朮、川芎、砂仁、香附、白芍等味。恐燥悍之藥。觸動毒火。而熱轉甚。酸收之味。斂固毒火。毒只內攻。麻難得出。症必增危。非但墜胎。且難保妊婦無虞。即如參蘇飲。雖曰除去人參、半夏、木香、陳皮。而要知桔梗、甘草亦不宜遽用。

莫若以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桔梗、甘草、枳殼、木通。加當歸、條實子芩、生地黃、元參、酒炒黃連主之。使麻毒透出。內熱自退。而胎自安矣。麻出之後。則宜以四物湯(見二十五條)加條子芩、黃連、牛蒡子之類主之。至於麻收之後。亦宜以四物(見二十五條)為主。

如安胎散、罩胎散、四物加白朮、砂仁、蘄艾、及安胎飲等方。俱可加減選用。倘無溏瀉。而大便閉澀結滯者。則人參、白朮。又當慎用。大抵凡一切實脾行氣溫燥之藥。既礙麻症。復傷子氣。咸宜禁用為是。

朱曰,妊娠出麻。在不知者必詫為希奇。其實男子在三十以內。亦間出麻。蓋麻為先天遺毒。於本人氣血。原相融洽。故能留藏許久。而始發出。所云燥悍之藥。觸動毒火。酸斂之味。斂固毒火。真是至理名言。當奉為金科玉律。

參蘇飲

人參(三分),蘇葉,桔梗,葛根,前胡(各四分),木香(一分五釐),陳皮,茯苓(各五分),枳殼(三分),半夏,甘草(各二分),生薑引。水煎服。

安胎散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身,陳皮,白芍藥,大腹茸,連殼砂仁,蘇葉香附米,條實子芩,早米引。水煎服。初發熱。加升麻、葛根、連翹。麻太多。加酒炒黃連、牛蒡子、山楂肉。口渴。加麥冬、知母、天花粉。若系痘症。痘不起發。加牛蒡子。倍用白芍。

罩胎散

白朮,當歸,白芷,白芍,茯苓,柴胡,川芎,阿膠,陳皮,砂仁,甘草,糯米引。水煎服。一書、加乾柿蒂七個。苧麻根七寸。甜瓜蒂一個。將藥入銀器內。放水二鍾。以薄荷葉蓋定。煎至七分。去渣。仍將薄荷葉蓋之。溫服。(按苧麻根、蘇葉。妊娠出麻初潮。用宣毒發表湯內宜加入。)

安胎飲,孕婦出麻宜用。

條實子芩(沉水者加二錢),白朮,當歸身,白芍藥,人參(各一錢),川芎,陳皮,蘇葉,大腹皮(黑豆水浸、洗淨、各八分),連殼砂仁(薑汁炒),甘草(各五分),糯米一撮引。

白話文:

妊娠出麻,如果症狀明顯,伴隨潮熱、蒸蒸汗出,容易傷及胎兒。但如果胎兒已經死去,則對母親沒有危害;如果症狀輕微,則母子平安。

如果出現大熱、蒸蒸汗出、血虛乾燥,毒火內侵,胎兒不安,就要緊急清熱、養血,否則治療方法不當,會造成禍患。古人說:「胎兒遇到熱則會墜落,麻疹是火熱的表現,體內必然有熱,最容易導致流產。」孕婦出麻疹,此症十分危險,應在初發熱尚未出現麻疹時,觀察發熱的輕重;麻疹出現時,觀察麻疹顏色的深淺。治療方法應以疏解為主,輔以清熱、養血、安胎的藥物,不可觸動胎氣。初發熱時,可用參蘇飲,去掉人參、半夏、木香、陳皮,加入條實子芩、大腹皮以發散熱邪。

或者用四物湯(詳見二十五條)加入子芩、荊芥、蘇葉、蘄艾;或者用四物湯(詳見二十五條)加入白朮半錢、子芩、蘄艾、枳殼、砂仁各二錢;或者用安胎散、罩胎散。始終以安胎清熱為主,這樣胎兒就不會動,麻疹也容易消退。

我認為,孕婦出麻疹初發熱時,使用四物湯加白朮、艾葉、砂仁,以及安胎散、罩胎散等方劑中的人參、白朮、川芎、砂仁、香附、白芍等藥物,擔心這些燥熱的藥物會觸動毒火,加重病情;而酸收的藥物則會斂固毒火,導致麻疹難以排出,病情加重,不僅會導致流產,還會危及孕婦生命。即使是參蘇飲,雖然去掉了人參、半夏、木香、陳皮,也要知道桔梗、甘草也不宜輕易使用。

不如用宣毒發表湯(詳見第五條),去掉升麻、桔梗、甘草、枳殼、木通,加入當歸、條實子芩、生地黃、元參、酒炒黃連,使麻毒透出,內熱自退,胎兒自然安穩。麻疹消退後,宜用四物湯(詳見二十五條)加入條實子芩、黃連、牛蒡子等藥物。麻疹完全消退後,也應以四物湯(詳見二十五條)為主。

像安胎散、罩胎散、四物湯加白朮、砂仁、蘄艾,以及安胎飲等方劑,都可以加減選用。如果沒有腹瀉,而大便乾燥閉結,則人參、白朮等藥物應謹慎使用。總之,凡是一切補益脾胃、行氣、溫燥的藥物,都會妨礙麻疹的排出,又會傷及胎氣,都應禁用。

朱某說,妊娠出麻疹,不知情的人會覺得很奇怪,其實三十歲以下的男子也偶爾會出麻疹。因為麻疹是先天遺毒,與本人氣血原本相融洽,所以能潛伏很久才發作。所說「燥悍之藥觸動毒火,酸斂之味斂固毒火」,真是至理名言,應當奉為圭臬。

(參蘇飲、安胎散、罩胎散、安胎飲的藥方成分已在原文中列出,此處不再贅述。)

2. 婦人出麻適值經行及經水非正期而來第一百零一

女人麻症最難醫。陰質從來血多虧。待得疹子將發日。又恐天癸正行期。

發熱經行非正時。火邪迫血血奔馳。急須涼血停為美。若待中虛悔卻遲。

正理論云。嬰兒女子。益以滋水。以女子陰質。血常不足也。麻症血若不足。多生變症。故女子十四歲以後。有出麻者。常恐天癸正行。血走氣虛。而成伏陷也。宜以養陰湯(見三十二條)去白芍、川芎、熟地黃。加生地黃主之。若女子出麻於發熱之時。經水忽來。卻非經水正臨之期。

此乃毒火內蘊。擾亂血海。迫血妄行。故經水不依時下也。宜以涼血飲子(見四十五條)去赤芍、木通。或涼血地黃湯(見四十五條)去甘草。或元參地黃湯(見五十八條)去升麻、白芍、甘草。俱加荊芥、連翹、牛蒡子主之。或以古方黃連解毒湯(見三十五條)加生地黃、當歸、炒荊芥、連翹、牛蒡子治之。

總以涼血為主。必得經止方妙。如服藥不止。久則中虛氣弱。麻必隱伏。

白話文:

婦女麻疹最難治療。女性體質本就容易血虛。等到疹子將要發出來的時候,又擔心剛好遇到月經期。

發熱時經血非正常時間出現,是火邪逼迫血液亂竄。這時需要趕快服用涼血的藥物,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如果等到身體虛弱了才治療,就悔之晚矣。

理論上來說,嬰兒和女子都需要滋陰補水,因為女性體質陰血本來就容易不足。麻疹如果伴隨血虛,更容易產生併發症。所以十四歲以後的女性,如果出現麻疹,通常會擔心碰上月經,導致血液流失,氣血虛弱,病情加重。因此,應該服用滋陰的湯藥(參照第32條),但要減去白芍、川芎、熟地黃,並增加生地黃為主藥。如果女性在麻疹發熱時,突然來月經,但卻不是正常的月經期,

這是因為體內毒火鬱積,擾亂了血海,迫使血液不正常地運行,所以經血才會不按時來。這時應該服用涼血的藥物(參照第45條),但要減去赤芍、木通;或者使用涼血地黃湯(參照第45條),減去甘草;或者服用元參地黃湯(參照第58條),減去升麻、白芍、甘草。以上這些藥方都要加入荊芥、連翹、牛蒡子為主藥。或者使用古方黃連解毒湯(參照第35條),再加入生地黃、當歸、炒荊芥、連翹、牛蒡子治療。

總之,治療的重點是涼血,必須等到經血停止後治療效果才最好。如果服用藥物後經血仍然不止,時間久了會導致身體虛弱,麻疹反而會潛伏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