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二 (22)
卷之二 (22)
1. 已出熱甚不減第三十五
麻出渾身似火燒。毒邪壅甚急難消。解肌只許皮膚暖。救里宜令便溺調。
麻本火候。非熱則不得出。麻疹欲出。則遍身發熱。或煩躁。或頭疼。或身拘急。及既出。則身便涼。清此一層。麻隨收矣。若麻既出。而熱甚不減。此毒邪壅遏。宜以古方大青湯去甘草解其表。如便澀者。以古方黃連解毒湯加牛蒡子、連翹、川木通、枳殼、石膏、知母。或以大連翹湯。
以地骨皮易柴胡去赤芍治之。若大便不通者。以河間涼膈散(見二十六條)去甘草。加牛蒡子以解其里。既出發熱不退。飲食少進者。此毒逼胃。宜以加味地骨皮散去赤芍、甘草。加酒蒸石斛治之。
朱曰,熱甚不減。總是毒邪壅遏。古方大青湯、大連翹湯、加味地骨皮散方中。或用荊芥。或用防風。或用葛根。即托邪外出。不敢一味清涼。阻塞向外之機也。
古方大青湯,治斑疹解毒良方。
大青,元參,知母,石膏,木通,生地黃,荊芥穗,鮮地骨皮,甘草,淡竹葉十二片引。
古方黃連解毒湯,治火毒。痘麻通用。
黃連,黃柏,黃芩,梔仁,水煎服,加大黃。名金華丸。潤腸瀉熱。
大連翹湯,解裡熱良方。
連翹,防風,瞿麥,荊芥穗,木通,車前子,當歸,蟬蛻,黃芩,滑石,梔仁,柴胡,赤芍藥(各等分),加紫草茸(五分),水煎。食前溫服。
加味地骨皮散
地骨皮(三錢),桑白皮,麥冬(各二錢),葛根,柴胡,赤芍藥(各一錢),生犀角屑,甘草(各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麻疹出疹後,全身發熱如同火燒,毒邪鬱結,難以消退。雖然疹子已出,但只讓皮膚稍微溫暖即可,重點在於疏通內里,使大小便通暢。
麻疹發出,需有熱才能順利排出。麻疹將要發出時,全身會發熱,可能伴隨煩躁、頭痛、肢體拘緊等症狀。疹子一旦發出,身體就會轉涼,這表示麻疹已趨好轉。但如果疹子已出,而高熱不退,則表示毒邪阻塞,應服用古方大青湯(去甘草)以解表。若大便秘結,則服用古方黃連解毒湯,並加入牛蒡子、連翹、川木通、枳殼、石膏、知母,或服用大連翹湯。若用大連翹湯,可用地骨皮代替柴胡,並去除赤芍。若大便不通,則服用河間涼膈散(去除甘草),並加入牛蒡子以通利腸道。若疹子已出,但高熱不退,且食慾不振,則表示毒邪侵犯胃部,應服用加味地骨皮散(去除赤芍、甘草),並加入酒蒸石斛。
總之,高熱不退都是因為毒邪鬱結所致。古方大青湯、大連翹湯、加味地骨皮散等方劑,或用荊芥、防風、葛根等藥物,都是為了疏通邪氣,使其從體表排出。不可單純使用寒涼藥物,以免阻塞邪氣外出的通路。
以下列出文中提到的古方:
古方大青湯: 此方善於治療斑疹,解毒。藥物組成:大青葉、元參、知母、石膏、木通、生地黃、荊芥穗、鮮地骨皮、甘草、淡竹葉。
古方黃連解毒湯: 此方治療火毒,痘疹麻疹皆可使用。藥物組成:黃連、黃柏、黃芩、梔子,水煎服,並可加入大黃(名為金華丸),潤腸瀉熱。
大連翹湯: 此方善於治療裡熱。藥物組成:連翹、防風、瞿麥、荊芥穗、木通、車前子、當歸、蟬蛻、黃芩、滑石、梔子、柴胡、赤芍藥(各等分),並加紫草茸(五分)。
**加味地骨皮散:**藥物組成:地骨皮、桑白皮、麥冬、葛根、柴胡、赤芍藥、生犀角屑、甘草。
2. 已出紅腫太甚第三十六
麻喜如珠紅潤澤。紅腫太甚又非吉。春火壅遏勢堪憂。急治免教變紫黑。
麻出連串如珠。顆粒分朋。紅活光潤。方為美候。若麻出而紅腫太甚者。此毒被壅遏所致。倘不急治。必變紫黑、乾枯、隱伏惡症。宜以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去桔梗、甘草。或清熱透肌湯(見二十五條)去甘草。加黃連、黃芩、枳殼、木通、山豆根、葶藶以治之。
朱曰,紅腫太甚。熱入血分。清熱透肌湯中雖有元參。仍當再加涼血之品。
白話文:
疹子像珍珠般紅潤光澤,但紅腫過度就不是好兆頭了,春天肝火鬱結的狀況令人擔心,必須趕快治療,避免病情惡化成紫黑色。
疹子一顆顆連成串,像珍珠一樣,顆粒分明,紅潤光澤,這是良好的徵兆。如果疹子出現卻紅腫嚴重,這是毒邪鬱結造成的。如果不趕快治療,一定會變成紫黑色、乾燥枯萎,並隱藏著嚴重的後患。應該使用化毒清表湯(見第十六條),去除桔梗、甘草;或者使用清熱透肌湯(見第二十五條),去除甘草;再加入黃連、黃芩、枳殼、木通、山豆根、葶藶來治療。
朱某說,紅腫過度,是熱邪入侵血液造成的。雖然清熱透肌湯裡已有玄參,但還是應該再加入一些涼血的藥材。
3. 不透表第三十七
隱隱藏於皮膚中。欲出不透後多凶。疏托消毒與分利。須詳三因始為工。
麻疹不能透表者。謂混身麻疹藏於皮膚之中。欲出而不能透也。古云。隱暗之麻後多凶。為難治。然此不透之症。有三因。治者當詳審而施治。一者因風寒鬱遏。未能疏托。以致皮膚乾燥。毛竅竦立而然。此宜以疏托為主。以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桔梗、甘草。合越婢湯(見二十三條)去炙甘草、生薑、紅棗。
加蔥白、胡荽以發之。或用葛根疏邪湯(第三十三條)加胡荽、蔥白髮之亦可。如表虛不勝疏托者。當以蔥白一味煎濃湯。時時與服。但得微汗。風寒即解。而麻自透。一者因火毒內熾。熱極不能透表者。此症麻疹根地頭粒混成一塊。而色紅紫。急宜消毒清熱。以白虎解毒湯(見二十六條)加荊芥、元參、連翹、牛蒡子治之。
一者因中氣本虛而不能透表者。此症皮膚不燥。唇口淡白。二便如常。雖有蘊熱。不可輕用寒涼。即用峻劑升發。亦終不得出透。但當分利。使之內化可也。宜以消毒飲(見二十二條)去甘草。合三苓散加連翹、枳殼以分利之。假使虛熱內熾。唇口雖紅。其色亦淡。此等症候。
雖欲透而不能透也。只宜消毒。以消毒飲(見二十二條)去甘草。加山豆根、連翹主之。又有一等。惟胸腹腰背暖處。止有一二處現有麻疹。粒頭赤紅。頭面手足之間。乍見乍無。此症必纏綿難已。且有收後五、七日復發如前。兩三次而愈者。此乃氣候之異。非不透之症。此只宜辛涼透表。
以清熱透肌湯(見二十五條)去甘草治之。漸次求安。欲冀速效。轉增危殆。
朱曰,不透表證之風寒火毒二因。尚為易治。惟中氣本虛。似宜加入參耆。恐非升發分利所能奏功。
三苓散
茯苓,豬苓(各二錢),澤瀉(三錢),水煎服,傷暑者用硃砂燈心引。
白話文:
不透表第三十七
麻疹隱藏在皮膚裡,想疹子出來卻出不來,往往預後不佳。治療需要疏通、解毒、利尿,必須仔細分析病因才能有效治療。
麻疹不能透發到體表,指的是全身麻疹都隱藏在皮膚裡,想出來卻出不來。古人說,麻疹隱而不顯,預後多半不好,很難治療。然而,這種麻疹不透的症狀,有三種原因,醫生必須仔細辨別後再治療。
第一種原因是風寒鬱結,無法疏通,導致皮膚乾燥,毛孔閉塞。這就應該以疏通解表為主,可以用宣毒發表湯(參考第五條)去掉升麻、桔梗、甘草,再加入越婢湯(參考第二十三條)去掉炙甘草、生薑、紅棗,再加入蔥白、芫荽來發疹。或者用葛根疏邪湯(參考第三十三條),加上芫荽、蔥白來發疹也可以。如果表虛不足以承受疏通解表,可以用蔥白單味煎濃湯,少量多次服用,只要微微出汗,風寒就能解除了,麻疹自然會透發。
第二種原因是體內火毒熾盛,熱盛導致疹子出不來。這種情況下,麻疹的疹點連成一片,顏色紅紫,需要緊急解毒清熱,用白虎湯(參考第二十六條),加上荊芥、元參、連翹、牛蒡子治療。
第三種原因是中氣不足,導致疹子出不來。這種情況下,皮膚不乾燥,嘴唇顏色淡白,大小便正常,雖然有內熱,但不能輕易使用寒涼藥,也不能用峻猛的藥物來發疹,只能利尿,使之內化。應該使用消毒飲(參考第二十二條)去掉甘草,再加入三苓散,以及連翹、枳殼來利尿。如果體內虛熱熾盛,嘴唇雖然紅,但顏色也比較淡,這種情況想讓疹子透發卻透發不出來,只能解毒,用消毒飲(參考第二十二條)去掉甘草,加上山豆根、連翹治療。
還有一種情況,只有胸腹腰背溫暖的地方出現一兩處麻疹,疹點紅赤,頭面手足部位則時隱時現。這種情況會纏綿難癒,而且可能在痊癒五到七天后再次復發,反覆兩三次才痊癒。這是氣候變化引起的,不是麻疹不透的症狀,只需要用辛涼解表藥物,用清熱透肌湯(參考第二十五條)去掉甘草治療,逐步求穩。如果急於求成,反而會加重病情。
朱某說,不透表證如果是風寒或火毒引起的,比較容易治療;但如果是中氣不足,似乎應該加入人參、黃耆,恐怕單靠發汗利尿無法奏效。
三苓散:
茯苓、豬苓(各二錢)、澤瀉(三錢),水煎服,中暑者加硃砂、燈芯草引導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