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四 (6)
卷之四 (6)
1. 唇舌破裂第八十七
少陰太陰火上衝。唇舌必然見赤紅。正收收後唇舌裂。心脾已絕歸羅酆。
唇舌破裂。此心脾之火甚上衝也。其色必深赤。間有紫黑者。若初發熱。及正出之間。唇舌紅而破裂者。此症還輕。斯時其毒在未出將出之際。若得火輕血活。內能托出。口能食物。斯為可治。藥宜用寒涼。加以疏托之劑。以白虎解毒湯(見二十六條)加元參、牛蒡子、荊芥、葛根、薄荷葉治之。
若正收與收後而唇舌破裂者。以白虎解毒湯(見二十六條)加黃柏、元參、山豆根、木通治之。若唇舌破裂而紫黑枯燥。此心脾二經俱絕。兼之血不活者。則難治矣。
白話文:
少陰、太陰經的火氣上衝,嘴唇和舌頭必定呈現鮮紅色。如果在疾病好轉或痊癒後嘴唇和舌頭破裂,表示心脾功能已衰竭。
嘴唇和舌頭破裂,是因為心脾的火氣嚴重上衝,顏色一定是深紅色,有些情況會夾雜紫黑色。如果是在發病初期或症狀明顯時,嘴唇和舌頭紅腫破裂,病情還算輕微,此時毒邪尚未完全發作,只要能清熱涼血,幫助毒邪排出體外,還能進食,就能治癒。藥物宜用寒涼,並加入疏通、托毒的藥物,可用白虎湯加元參、牛蒡子、荊芥、葛根、薄荷葉治療。
如果在疾病好轉或痊癒後嘴唇和舌頭破裂,則可用白虎湯加黃柏、元參、山豆根、木通治療。如果嘴唇和舌頭破裂且呈現紫黑色、乾燥,表示心脾兩經的功能都已衰竭,且血液循環不良,則難以治癒。
2. 咽喉痛第八十八
火邪拂鬱咽喉痛。射干鼠黏湯可用。吹喉惟有十宣散。莫犯金針病增重。
毒火熏蒸氣上炎。咽喉自此正疼煩。從來麻症多咽痛。莫作尋常喉痹看。
麻症屬火。咽喉疼痛。亦是常候。乃毒火拂鬱上熏。故咽痛也。切勿誤認作喉痹。而妄用金針去其血。初潮咽痛者。以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甘草、桔梗。加射干、山豆根主之。外以十宣散吹之。(有以甘桔湯加牛蒡、連翹、升麻治之者。萬不可用。方已芟。)已出而咽痛者。
以靜遠主人射干鼠黏子湯去升麻、桔梗、甘草。或錢氏甘露飲去熟地黃、酌用石斛、茵陳。加牛蒡子、射干、防風主之。麻症有咽喉痛者。不拘初熱正出已收。俱以射干、牛蒡子、山豆根、防風煎湯與服。外用十宣散吹之。或用二聖散吹之。如麻症有結喉等候。以射干消毒飲(見五十三條)去甘草加防風主之。
如麻毒上攻。咽嗌腫痛熱渴。或腫毒不消等症。以加味骨皮清膈散(見五十條)去當歸、滑石、桔梗、甘草、紫菀。加石膏、元參、麥冬、薄荷、防風、牛蒡子主之。(有以大如聖飲子治之者。非惟不識避忌。而實於病無濟。方姑為收錄。)如麻症血熱。咽喉不利者。以加味消毒飲去甘草。
加射干、生地黃。或以紫草消毒飲。去甘草。加生地黃、防風、射干治之。如咽不利。而兼風熱咳嗽者。以射干消毒飲(見五十三條)去甘草。加防風、連翹、桑白皮、貝母治之。如咽痛。而麻不大起發者。以消毒飲(見二十三條)去甘草。加葛根、前胡、射干主之。如肺熱咽痛、聲音不清者。
以全書除熱清肺湯(見五十五條)去石膏。加射干、牛蒡子、黃連主之。(有以甘桔清金散治之者。不可輕用。方仍收。)大凡麻症咽痛不堪者。照症用藥而外。不拘前後。外用十宣散、二聖散、玉鎖匙、化毒丹等方。任憑選用吹之。
靜遠主人射干鼠黏子湯
射干,山豆根(各一錢五分),牛蒡子,紫草,紫菀茸(各一錢),蟬蛻,升麻(各六分),木通,石膏,桔梗(各八分),甘草(五分),燈心九根引。水煎。食後服。
錢氏甘露飲,治心胃熱。咽痛。口舌生瘡。痘疹熱毒上攻。牙齦腫。牙齒動搖。
天冬,麥冬,生地黃,枳殼(炒),釵石斛(去苗),黃芩,熟地黃,茵陳,枇杷葉,甘草,水煎。食後服。牙齒動搖者。並以此漱口。
加味消毒飲
牛蒡子(一錢五分),荊芥(七分),防風(六分),紫草茸(一錢),甘草(五分),糯米一撮引。水煎。不拘時服。
紫草消毒飲
紫草,連翹,牛蒡子(各一錢),荊芥(七分),山豆根,甘草(各五分),水煎。不時溫服。
十宣散
黃連,黃芩,黃柏(各一錢),兒茶,雄黃,苦參(各五分),硼砂(五分),乳香(一分),元明粉(三分),冰片(少許臨用時下入藥內),為末。每用五釐。以竹管吹入喉中。
二聖散
苦參(三錢),殭蠶(二錢),為末。吹喉二三次。即痛止腫消。
玉鎖匙
焰硝(二兩五錢),硼砂(五錢),殭蠶(二錢五分),冰片(一釐)為末。每用五分吹喉。
化毒丹
薄荷葉,荊芥穗,雄黃,辰砂(各二錢),朴硝(一錢),牙硝,硼砂,甘草(各二錢五分),桔梗(五錢),山豆根(一錢五分),為細末。以竹管吹入咽中。或以水調服。
大如聖飲子
牛蒡子,桔梗,甘草(各一錢),麥冬(五錢),水煎服。
甘桔清金散
牛蒡子(七分),連翹,甘草(各五錢),桔梗(一兩),訶子皮(三錢),為末。薄荷少許。煎湯。下一錢。或加薄荷。水煎服亦可。若非聲音不清者。則去訶子皮。
〔附〕治平常咽喉方備用
射干鼠黏子湯治咽痛。
牛蒡子(四兩),射干,升麻,甘草(各一兩)水煎服。
甘草防風湯
甘草(一錢),防風(二錢),桔梗(六錢)水煎服。
加味甘桔湯,治咽喉暫用。
桔梗(八分),甘草(一錢二分),牛蒡子,射干(各六分),防風,元參(各四分),生薑一片引。熱甚者。去防風加黃芩。
五拗湯,治咽痛。
麻黃,杏仁,荊芥,桔梗,甘草,姜引。水煎服。
射干散,治咽喉腫痛。
射干,元參(各錢半),牛蒡子(一錢),升麻(八分),桔梗,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海上方,治骨鯁。
金鳳花根,打碎。以米醋煎。用有嘴壺盛之。令患者將口銜壺嘴。仰面咽之。其骨即出。吞藥之時。勿令沾牙。或用玉簪花根。威靈仙根。如前法治之。亦可。
白話文:
[咽喉痛第八十八]
在古代醫學觀點中,咽喉痛是由火氣鬱積所導致,使用射干和鼠粘子煮成的湯劑能有效治療,此外,還可以使用十宣散進行咽喉吹藥,但應避免使用針刺放血的方法,以免病情加重。
當毒火薰蒸導致氣道發炎,咽喉便會感到疼痛,這在麻疹患者中尤其常見,千萬不要將其視為一般的咽喉炎症。麻疹相關的咽喉疼痛通常由火毒鬱積所致,因此要避免誤診為普通咽喉炎,隨意用針刺放血,這會使病情惡化。
對於初次發病且伴有咽喉痛的麻疹患者,可以使用宣毒發表湯,去掉升麻、甘草、桔梗,加入射干、山豆根。外部則使用十宣散吹喉。若麻疹已發出,咽喉依然疼痛,則可改用靜遠主人的射干鼠粘子湯,去掉升麻、桔梗、甘草,或使用錢氏甘露飲,去掉熟地黃,酌情使用石斛、茵陳,加入牛蒡子、射干、防風。無論麻疹處於初期、中期或恢復期,若出現咽喉痛,都可用射干、牛蒡子、山豆根、防風煮湯服用,並配合同十宣散或二聖散吹喉。
若麻疹患者血熱導致咽喉不適,可使用加味消毒飲,去掉甘草,加入射干、生地黃,或使用紫草消毒飲,去掉甘草,加入生地黃、防風、射干。對於咽喉不適伴隨風熱咳嗽的患者,使用射干消毒飲,去掉甘草,加入防風、連翹、桑白皮、貝母。如果咽喉疼痛且麻疹未充分發出,則使用消毒飲,去掉甘草,加入葛根、前胡、射干。肺熱引起的咽喉痛及聲音嘶啞,可使用全書除熱清肺湯,去掉石膏,加入射干、牛蒡子、黃連。
對於咽喉疼痛嚴重的麻疹患者,在對症下藥的同時,可隨時使用十宣散、二聖散、玉鎖匙、化毒丹等方劑進行咽喉吹藥。
靜遠主人的射干鼠粘子湯包括射干、山豆根、牛蒡子、紫草、紫菀茸、蟬蛻、升麻、木通、石膏、桔梗、甘草、燈心,用水煎煮,飯後服用。
錢氏甘露飲適用於心胃熱、咽喉痛、口舌生瘡、痘疹熱毒上攻、牙齦腫、牙齒鬆動的情況。
加味消毒飲包含牛蒡子、荊芥、防風、紫草茸、甘草、糯米,用水煎煮,隨時服用。
紫草消毒飲則含紫草、連翹、牛蒡子、荊芥、山豆根、甘草,用水煎煮,隨時溫服。
十宣散、二聖散、玉鎖匙、化毒丹等方劑,可用於咽喉吹藥,具體配方詳見原文。
大如聖飲子、甘桔清金散等方劑,因成分可能對部分患者不利,需謹慎使用。
此外,還有若干適用於一般咽喉痛的方劑,例如射干鼠粘子湯、甘草防風湯、加味甘桔湯、五拗湯、射干散等,以及針對魚刺卡喉的海上方,具體用法請參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