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二 (16)
卷之二 (16)
1. 乍熱第二十五
發熱數日熱便退。再隔數日熱又來。時熱時涼為乍熱。用心調理免受災。
熱而又退退又熱。初潮正出此為逆。收盡乍熱毒未盡。病後治本免疏失。
乍熱有二。一則熱數日而止。過數日熱又作者。一則一日之間。有早發熱而午涼。午發熱而夜止者。此二者皆謂之乍熱也。若未出之間見乍熱。名曰毒未得透。藥宜疏散。以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桔梗、甘草。或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去赤芍、甘草。加赤茯苓主之。
正出之際。甚不宜見乍熱。見之則為逆候。此由毒出而邪熱未解。復有內攻之意。必須疏托。以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去天花粉、桔梗、甘草。或清熱透肌湯去甘草。加生地黃、地骨皮主之。又有因大病之後。中氣虛甚而然者。以治本為要。藥宜溫補。以四物湯加連翹、元參。
臨症斟酌而用之。若收後及未收之間見乍熱者。皆為毒氣未盡。急宜涼解分利。如清熱透肌湯去甘草。加黃連、黃芩、生地黃、地骨皮。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甘草、桔梗。加黃連、黃芩、生地黃、地骨皮。俱可施治。
清熱透肌湯,治麻未透。熱甚而咳。
元參,石膏,牛蒡子,荊芥,防風,前胡,葛根,杏仁(各八分),生甘草(四分),水煎熱服。
四物湯,治一切血虛。凡血症通宜。
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各三錢),白芍藥(酒炒二錢),川芎(酒炒一錢五分)
涼心血加酒炒黃連。涼肝血加酒炒條黃芩。涼肺血加酒炒枯黃芩。涼大腸血加酒炒子實黃芩。涼腎、膀胱血加黃柏。涼脾血多用酒洗生地黃。涼胃血加酒蒸大黃。涼三焦血加酒洗鮮地骨皮。涼心胞絡血加酒蒸牡丹皮。涼小腸血加炒梔仁、川木通。清心與胞絡氣加麥冬。清肺氣加炒枳殼。
清肝氣加酒炒柴胡、醋炒青皮。清脾加酒炒白芍。清胃加乾葛、石膏。清小腸加赤茯苓。清大腸氣、三焦氣加連翹。清膀胱加滑石、琥珀。血虛加龜版。血燥加乳汁。瘀血加桃仁、紅花、韭菜汁、童便、行之。暴血加薄荷葉、酒洗元參。血不止加炒蒲黃、京墨。加黃柏、知母、元參名滋陰降火湯(治陰虛有火。
)。加酒炒黃連、酒炒胡連名二連四物湯(治虛勞血虛。五心煩熱。熱入血室。夜分發熱。)。加黃柏、黃芩、甘草名三黃四物湯(治陰虛潮熱。)。加桃仁、紅花名元戎四物湯(治臟結便閉。撲損瘀血。)。加羌活、防風(一方用北秦艽)名治風六合湯(治風虛眩暈。風秘便難。
)。加木香、檳榔名治風六合湯(治血海虛滯。或血氣上衝。)。本方去白芍藥。加防風名防風當歸散(治發汗過多而成痙症。宜去風養血。)。
白話文:
乍熱第二十五
發燒持續幾天後退燒,幾天后再發燒,時而發熱時而涼,這就是乍熱。用心調理就能避免後患。
反覆發熱退燒,如果正值初次月經來潮時出現,就是逆症,說明乍熱的毒素尚未完全清除,病後調理根本才能避免疏忽。
乍熱分兩種:一種是發燒數日後停止,過幾天又發燒;另一種是一天之內,早上發燒中午涼快,中午發燒晚上停止,這兩種都稱為乍熱。如果在月經尚未開始就出現乍熱,稱為毒素未完全透發,藥物宜疏散,可用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桔梗、甘草,或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去赤芍、甘草,再加赤茯苓。
月經來潮期間最不應該出現乍熱,出現則為逆證,這是因為毒素排出而邪熱未解,又有內在侵襲之意,必須疏通表裡,可用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去天花粉、桔梗、甘草,或清熱透肌湯去甘草,再加生地黃、地骨皮。還有一種情況是大病之後,中氣虛弱所致,則應以治本為要,藥物宜溫補,可用四物湯加連翹、元參。
臨症需仔細斟酌用藥。如果在月經停止後或未開始前出現乍熱,都是毒氣未盡,應立即清熱解毒,利尿通便,如清熱透肌湯去甘草,加黃連、黃芩、生地黃、地骨皮;或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甘草、桔梗,加黃連、黃芩、生地黃、地骨皮,均可使用。
清熱透肌湯,治麻疹未透,發熱嚴重並咳嗽。
組成:元參、石膏、牛蒡子、荊芥、防風、前胡、葛根、杏仁(各八分),生甘草(四分),水煎服。
四物湯,治一切血虛,凡血症均可使用。
組成: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各三錢),白芍藥(酒炒,二錢),川芎(酒炒,一錢五分)
涼心血加酒炒黃連;涼肝血加酒炒條黃芩;涼肺血加酒炒枯黃芩;涼大腸血加酒炒子實黃芩;涼腎、膀胱血加黃柏;涼脾血多用酒洗生地黃;涼胃血加酒蒸大黃;涼三焦血加酒洗鮮地骨皮;涼心胞絡血加酒蒸牡丹皮;涼小腸血加炒梔仁、川木通;清心與胞絡氣加麥冬;清肺氣加炒枳殼;清肝氣加酒炒柴胡、醋炒青皮;清脾加酒炒白芍;清胃加乾葛、石膏;清小腸加赤茯苓;清大腸氣、三焦氣加連翹;清膀胱加滑石、琥珀;血虛加龜板;血燥加乳汁;瘀血加桃仁、紅花、韭菜汁、童便;暴血加薄荷葉、酒洗元參;血不止加炒蒲黃、京墨。加黃柏、知母、元參名滋陰降火湯(治陰虛有火);加酒炒黃連、酒炒胡連名二連四物湯(治虛勞血虛,五心煩熱,熱入血室,夜間發熱);加黃柏、黃芩、甘草名三黃四物湯(治陰虛潮熱);加桃仁、紅花名元戎四物湯(治臟腑阻塞,便祕,跌打損傷瘀血);加羌活、防風(一方用北秦艽)名治風六合湯(治風虛眩暈,風寒便秘);加木香、檳榔名治風六合湯(治血虛瘀滯,或血氣上逆);本方去白芍藥,加防風名防風當歸散(治發汗過多而致痙攣,宜祛風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