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牙疳第八十二
陽明胃火留為殃。毒上衝牙生疳瘡。此症非同口瘡比。頃刻能令性命傷。
麻毒流連走馬疳。牙齦黑爛食難嘗。敗唇崩鼻牙齒落。漏頰穿腮旦夕亡。
牙疳者。專於上下牙齦腐爛。其毒最重。其症最危。非若口瘡舌珠之比。此乃胃火留而不去。餘毒上衝所致。急宜清胃涼血。佐以潤大腸之劑。以秘本加味清胃散。加石膏、荊芥、火麻仁、杏仁治之。大便秘者。以秘本洗心散(見八十條)去麻黃。加牛蒡子、石膏微利之。(有用當歸散者。
實屬無濟。方仍存之。)外以桑根白皮煎湯漱洗。以馬鳴散、文蛤散、救苦散、無比散、燒鹽散等方。隨用以塗之。若麻一出即收。麻毒收入於裡。致生牙疳。大熱、譫語、不食等症。內宜用涼解之劑。以加減清胃湯去陳皮、桔梗、甘草。加黃連、葛根、牛蒡子主之。外以熟附子切片。
將水煮軟。敷患者兩手心、兩足心以拔之。如麻後牙疳腫痛者。以清胃散(見七十九條)加荊芥、元參、牛蒡子主之。外以尿桶中白垢。火煅如鹽。加冰片研。和蜜調、搽之。凡麻後、牙齦黑爛、肉腐出血。呼吸氣息、臭氣衝人者。名為走馬牙疳。急用尿白火煅。加冰片。以蜜調頻塗。
或用馬鳴散等方。或以龍硼散、黃龍散、雄黃散、神授丹等方吹之。又或以黃連、硼砂各一錢。膽礬三分。冰片五釐。研末搽之。再加白鹽梅、燒灰存性。人中白、火煅、同研。搽之更應。內急以生犀地黃湯、加石膏治之。俟症平。以四物湯(見二十五條)。用生地黃、加木通、梔仁、生犀角、西茵陳以利小便。
使熱血下行。而毒火不致上衝矣。若牙疳白色。為胃爛不治之症。有用慄樹根白皮。煎水洗患處。而以五倍子、雄黃、百草霜、枯明礬、為末吹之者。間有取效。未必全驗也。若通齦白色。自外延入內者。無膿血者。牙眶爛而口臭者。喘促痰鳴者。面頰浮腫者。環口青黑者。
頰漏腮穿者。喉穿齒落者。唇崩鼻壞者。皆不治之症也。
朱曰,牙疳證雖危險。內外治法極多。按法治之。自可奏效。尚有一種似牙疳者。如小兒口內生毒塊。不能食乳。名螳螂子。用生地酒浸搗爛塗腳心。男左女右。自愈。又一外治法。用生香附、生半夏等分為末。雞子白調作餅。貼湧泉穴。男左女右。一周時愈。
秘本加味清胃散,治斑疹口舌生瘡。牙齦腐爛。
丹皮,當歸,生地黃,黃連,犀角,連翹,升麻,甘草,水煎服。
馬鳴散,治走馬牙疳良方。
人中白(即尿桶中白垢、以竹刀刮取、用新瓦盛、以火煅之、俟其色白如鹽、取用五錢。),蠶蛻紙(又名馬鳴退、燒灰、二錢),生五倍子(一錢),明礬(研細二錢),又五倍子(一個、入明礬末於內、裝不盡、再用五倍子一個、裝盡、以火煅之、俟以礬枯為度、取用。),同為細末。先用米泔水、洗患處。然後以末搽之。
文蛤散
雄黃(五錢),枯明礬(五分),蠶蛻紙(燒灰一錢),生五倍子(一錢),又五倍子(一錢同明礬炒枯用),為末。先將米泔水、洗患處。然後以末搽上。一日數次。以愈為度。
救苦散,治口瘡牙疳。
人中白(火煅五錢),寒水石(飛過三錢),青黛(五分),殭蠶(炒),黃柏,冰片(各一錢五分),牛黃(二分),為末。先以苦茶洗患處。然後以末搽上。三五次少愈。十次全愈。
無比散,治牙疳腐爛。
黃牛屎(煅),冰片(少許),為細末。吹患處。
燒鹽散,治牙疳潰爛,取椽斗大者。實鹽滿殼。合起。將鐵絲扎定。燒化存性。以椀復地片時。取起。加入麝香少許。研細。塗之。椽(音許、即栩字。詩陳風宛丘之栩柞櫟也。一名杼。三四月間開黃花。八九月內結子。子如皂鬥。子外有房。可染皂。)
加減清胃湯,治麻後口瘡。
元參,連翹,生地黃,黃柏,麥冬,木通,白茯苓,天花粉,陳皮,桔梗,甘草,燈心引。
龍硼散,治麻後口瘡。
牡黃牛屎尖(煅),明礬(五分),冰片(一分五釐),朴硝(一錢),硼砂(二錢),為末。以鵝管盛末。吹患處。
黃龍散
牡黃牛屎尖(煅),冰片(一分),為末。以鵝管吹患處。
雄黃散
雄黃(一錢),黃柏(二錢),麝香(一分)為末。先以艾葉煎湯洗患處。然後以末搽之。以愈為度。
神授丹
枯明礬(七分),麝香(一分),白氈灰(三分)為末。以竹管盛。吹患處。
生犀地黃湯
連翹,葛根,元參,黃連,生地黃,荊芥穗,升麻,甘草,生犀角(另磨),水煎。入犀角汁二三匙對服。
白話文:
【牙疳第八十二】
陽明胃的火氣滯留,造成災禍。毒素向上衝擊牙齒,導致牙疳生成。這病症並不同於一般的口腔潰瘍,短時間內就能危及生命。
麻疹的毒素蔓延,形成類似走馬的牙疳。牙齦烏黑糜爛,吃東西困難。嘴脣潰爛,鼻子塌陷,牙齒掉落,臉頰潰爛,早晚之間就可能喪命。
牙疳,特指上下牙齦的腐爛,其毒素非常嚴重,病狀極為危險,並非普通的口腔潰瘍或舌頭潰瘍可以相比。這是胃火積聚不去,殘餘的毒素向上衝擊所致。急需清除胃火,涼血,輔以滋潤大腸的藥物。使用加味清胃散,加上石膏、荊芥、火麻仁、杏仁來治療。如果大便乾燥,則使用洗心散(詳見八十條目),去掉麻黃,加入牛蒡子、石膏來稍微通便。
對於牙齦腐爛的問題,外部使用桑樹根的白皮煎湯漱洗。再用馬鳴散、文蛤散、救苦散、無比散、燒鹽散等藥方,隨意塗抹。如果麻疹一出現就立即收斂,毒素被吸入體內,導致牙疳的產生,伴隨著高燒、胡言亂語、不能進食等症狀,內部應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如加減清胃湯,去掉陳皮、桔梗、甘草,加入黃連、葛根、牛蒡子來治療。外部使用煮軟的熟附子切片,敷在患者的雙手心、雙腳心,以吸出毒素。
若麻疹後牙齦腫痛,使用清胃散(詳見七十九條目),加入荊芥、元參、牛蒡子來治療。外部使用尿桶中的白垢,經過火烤如鹽,加入冰片研磨,與蜂蜜混合,塗抹在患處。對於麻疹後牙齦烏黑糜爛,肉質腐爛出血,呼吸氣息中帶有濃烈臭味,稱為走馬牙疳,應急使用尿桶中的白垢,經火烤,加上冰片,以蜂蜜調和頻繁塗抹。
或者使用馬鳴散等藥方,或使用龍硼散、黃龍散、雄黃散、神授丹等藥方吹拂。或者使用黃連、硼砂各一錢,膽礬三分,冰片五釐,研磨成粉末塗抹。再加入白鹽梅、燒灰,人中白,火烤,共同研磨,塗抹效果更佳。內部急用生犀地黃湯,加上石膏來治療。等到症狀平穩,使用四物湯(詳見二十五條目),使用生地黃,加入木通、梔仁、生犀角、西茵陳,以利尿,使熱血下降,這樣毒素不會再次向上衝擊。
如果牙疳呈現白色,是胃部腐爛無法治癒的病症。有人使用慄樹根的白皮煎水洗患處,並以五倍子、雄黃、百草霜、枯明礬研磨成粉末吹拂,偶爾有效,但不一定完全有效。如果牙齦白色,從外向內擴展,沒有膿血,牙眶糜爛且口臭,呼吸急促且伴有痰鳴,面頰浮腫,口周青黑,臉頰潰爛,喉嚨穿孔,牙齒脫落,嘴脣潰爛,鼻子損壞,都是無法治癒的病症。
朱氏說,牙疳的病情雖然危險,但內外治療的方法非常多。按照正確的方法治療,自然可以見效。還有一種類似牙疳的病症,如嬰兒口腔內生出毒塊,無法吮吸母乳,名為螳螂子。使用生地黃酒浸泡搗爛,塗抹在腳底,男孩塗左腳,女孩塗右腳,可以自愈。另一種外治方法,使用生香附、生半夏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成餅狀,貼在湧泉穴,男孩貼左腳,女孩貼右腳,一週後可以痊癒。
祕本加味清胃散,用於治療斑疹、口腔及舌頭潰瘍、牙齦腐爛。
牡丹皮,當歸,生地黃,黃連,犀角,連翹,升麻,甘草,用水煎服。
馬鳴散,治療走馬牙疳的良好藥方。
人中白(即尿桶中的白垢,用竹刀刮取,用新瓦盛放,用火烤,等到顏色變白如鹽,取用五錢。),蠶蛻紙(又名馬鳴退,燒成灰,二錢),生五倍子(一錢),明礬(研細,二錢),再用五倍子(一個,放入明礬粉末,裝不下,再用五倍子一個,裝滿,用火烤,等到明礬乾枯為止,取用。),共同研磨成細末。先用米湯清洗患處,然後塗抹藥末。
文蛤散
雄黃(五錢),枯明礬(五分),蠶蛻紙(燒成灰,一錢),生五倍子(一錢),再用五倍子(一錢,與明礬炒至枯萎使用),研磨成粉末。先用米湯清洗患處,然後塗抹藥末,一天多次,直到痊癒為止。
救苦散,治療口腔潰瘍和牙疳。
人中白(火烤,五錢),寒水石(過篩,三錢),青黛(五分),殭蠶(炒),黃柏,冰片(各一錢五分),牛黃(二分),研磨成粉末。先用苦茶清洗患處,然後塗抹藥末,三五次後略有好轉,十次後完全痊癒。
無比散,治療牙疳腐爛。
黃牛糞(火烤),冰片(少許),研磨成細末,吹拂患處。
燒鹽散,治療牙疳潰爛,取一根大的椽鬥,填滿鹽,合上,用鐵絲綁住,燒化保留其性質。用碗蓋住地上的部分片刻,取出,加入少量麝香,研磨細,塗抹患處。椽(音許,即栩字,詩陳風宛丘的栩柞櫟也。又名杼,三四月開黃花,八九月結果,果如皁鬥,果外有殼,可用於染色。)
加減清胃湯,治療麻疹後口腔潰瘍。
元參,連翹,生地黃,黃柏,麥冬,木通,白茯苓,天花粉,陳皮,桔梗,甘草,燈心引。
龍硼散,治療麻疹後口腔潰瘍。
牡黃牛糞尖(火烤),明礬(五分),冰片(一分五釐),朴硝(一錢),硼砂(二錢),研磨成粉末。用鵝管盛裝粉末,吹拂患處。
黃龍散
牡黃牛糞尖(火烤),冰片(一分),研磨成粉末,用鵝管吹拂患處。
雄黃散
雄黃(一錢),黃柏(二錢),麝香(一分),研磨成粉末。先用艾葉煎湯清洗患處,然後塗抹藥末,直到痊癒為止。
神授丹
枯明礬(七分),麝香(一分),白氈灰(三分),研磨成粉末。用竹管盛裝,吹拂患處。
生犀地黃湯
連翹,葛根,元參,黃連,生地黃,荊芥穗,升麻,甘草,生犀角(單獨研磨),用水煎煮。加入犀角汁二三匙,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