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二 (10)
卷之二 (10)
1. 補中第十四
麻證從來喜清涼。首尾不用補中方。緣何麻後議補中。為救過涼脾胃傷。
麻證屬火。肺胃實熱者多。虛寒者少。千人之中。虛寒者偶有其一。故治麻俱宜先用疏散寒涼之藥者。此之謂也。而古人又有議補中之說者何哉。蓋指麻收之後而言。非指初熱正出正收時之謂也。緣由麻證先用寒涼之藥過多。而脾胃受傷敗壞。以致麻收之後。多得嘔吐。泄瀉青色。
唇白身冷。當審其輕重而用補中之法。所以人參、白朮、白苓、砂仁、霍香、陳皮、薏苡仁、蓮肉等味。在所不忌。但當佐以清涼之藥。加川黃連、枯黃芩。俱微炒而用之。夫既補中。而又加清涼之品者。其義蓋恐中氣實。而邪火復作。故兼用之耳。至於白朮。嘔泄太甚者。
用之始宜。如吐瀉輕者。則又不宜輕用。若其人素稟虛弱。當出麻之際。過於發散。出透之後。又過用寒涼解毒。以致虛弱之極。骨瘦神疲。面無紅色。且又不能多食。食多即吐者。即急以香砂六君子湯去半夏。加麥芽、釵石斛以補之。
香砂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炒),白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木香,砂仁,水煎。空心服。
白話文:
補中第十四
麻痺症患者向來喜歡清涼之物,起初和末期都不需要使用補中藥方。為何麻痺症痊癒後要考慮補中呢?這是因為治療麻痺症時過度使用清涼藥物,傷了脾胃。
麻痺症屬於火症,多見於肺胃實熱,虛寒者很少,千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治療麻痺症大多先用疏散寒涼的藥物。但古人為何又提到補中呢?那是指麻痺症痊癒之後,而不是指麻痺症初期或正在痊癒的時候。因為麻痺症初期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容易傷到脾胃,導致痊癒後出現嘔吐、腹瀉(瀉下物呈青色)、嘴唇蒼白、身體冰冷等症狀。此時應根據症狀輕重,採用補中方法。人參、白朮、白茯苓、砂仁、霍香、陳皮、薏苡仁、蓮子等藥材,都可以使用,但應佐以清涼藥物,例如川黃連、枯黃芩(都要微炒後使用)。之所以既補中又加清涼藥物,是擔心補中後邪火復發,所以同時使用。至於白朮,嘔吐腹瀉嚴重者,可以用;但如果吐瀉輕微,就不宜輕易使用。如果病人本身就體質虛弱,麻痺症發作時過度發散,痊癒後又過度使用寒涼解毒藥物,導致極度虛弱,骨瘦如柴、疲憊不堪、面色蒼白,而且食慾不振,吃得多就吐,則應急用香砂六君子湯(去掉半夏),再加麥芽、石斛來補益。
香砂六君子湯:人參、白朮(炒)、白茯苓、炙甘草、陳皮、木香、砂仁,水煎服,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