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三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8)

1. 泄瀉第六十三

麻初泄瀉最為宜。瀉而日久須治之。熱寒食冷便膿血。數般當分新與遲。

白話文:

麻煩初期的腹瀉最適合這樣處理。如果腹瀉時間久了就需要治療了。熱性、寒性和冷的食物會導致大便帶有膿血。這些情況應該區分是新近發生的還是拖延已久的。

麻症泄瀉。慎勿遽止。蓋麻有瀉。而胃與大腸之邪熱得解。是亦表裡分消之義也。初熱作瀉者。用豬苓湯去阿膠、甘草。加葛根、連翹、牛蒡子主之。(有用香蘇散者。然終不若分利之為當也。香蘇散方仍列。)若麻見二三日泄瀉者。以透斑和中湯去升麻、川芎、柴胡、桔梗、半夏、陳皮、甘草、生薑。

白話文:

麻疹伴有腹瀉。不要急於止瀉。麻疹有瀉下作用,使胃和大腸的邪熱得以疏解。這也是表裡分消的道理。麻疹初期出現腹瀉者,可使用豬苓湯,去除阿膠、甘草,加入葛根、連翹、牛蒡子為主藥。(有人使用香蘇散,但始終不如分利法恰當。香蘇散方仍列出。)如果麻疹出現兩三天後腹瀉,則使用透斑和中湯,去除升麻、川芎、柴胡、桔梗、半夏、陳皮、甘草、生薑。

加連翹、牛蒡子、地骨皮主之。若身熱煩渴泄瀉者。用三苓散(見三十七條)加地骨皮、黃連、黃芩、麥冬主之。夏月用辰砂益元散去甘草治之。如麻後泄瀉者。以薏苡仁散去香附、甘草主之。麻後泄瀉及便膿血者。皆由熱邪內陷故也。大忌止泄。惟宜用升散之藥。以黃連葛根湯加扁豆、滑石、白芍藥。

白話文:

治療風熱感冒可以使用連翹、牛蒡子、地骨皮。如果出現發熱、口渴、腹瀉的情況,可以使用三苓散(參考第 37 條)加上地骨皮、黃連、黃芩、麥冬。夏季可以使用辰砂益元散去除甘草的成分來治療。如果麻疹後出現腹瀉,可以使用薏苡仁散去除香附、甘草來治療。麻疹後出現腹瀉或排膿血便的情況,都是由於熱邪內陷所造成的。因此,忌諱使用止瀉的藥物,應該使用升散之藥。可以使用黃連葛根湯加上扁豆、滑石、白芍藥來治療。

數劑與服當自愈。然麻症泄瀉。須分新、久、寒、熱、傷食、傷冷、六般。若初熱瀉者。用三苓散加木通。以重瀉心經之熱。寒瀉則十中無一。或有傷食傷冷而作寒瀉。四肢冰冷。肚腹不熱。口不作渴。小便不赤者。不得已而用理中湯。一劑止之。久瀉不止者。以六君子湯加肉豆蔻。

白話文:

吃幾次藥後應該就可以痊癒了。但是麻疹可導致腹瀉。需要分清是新發的、還是舊的、是寒證還是熱證、是傷食還是傷冷,總共六種情況。如果是剛發作的熱瀉,可以用三苓散加木通,以清瀉心經之熱。如果是寒瀉,那十例中難得有一例。或者有傷食傷冷而導致的寒瀉。四肢冰冷。肚腹不熱。口不口渴。小便不赤,這種情況不得已可以用理中湯。一劑就能止瀉。如果腹瀉時間長了還沒好,可以用六君子湯加肉豆蔻。

或香蔻丸止之。如再不止。用醒脾散與服。或以五倍子、罌粟殼燒灰。用米飲調下澀之。凡後數方。蓋亦萬不得已。從權而用。切不可目為定規而濫用也。

白話文:

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效,可以用香蔻丸來止瀉。如果仍然不止,再用醒脾散服用。或者用五倍子、罌粟殼燒成灰,用米湯送服來澀腸止瀉。以上幾種方法,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只能權宜使用,千萬不可視為定規而濫用。

朱曰,泄瀉亦非重證。惟不可久耳。

豬苓湯

豬苓,澤瀉,赤苓,滑石,阿膠,甘草,水煎服。

香蘇散

白話文:

朱說,拉肚子也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不能拖太久。 豬苓湯 豬苓、澤瀉、赤苓、滑石、阿膠、甘草,用水煎煮後服用。 香蘇散

蘇葉,陳皮,白芷,川芎,香附米,甘草,生薑、蔥白引。

透斑和中湯

白話文:

蘇葉,陳皮,白芷,川芎,香附米,甘草,生薑、蔥白引。

蘇葉: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咳、平喘、祛風、止痛的功效。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開胃消食的功效。

白芷:具有解表散寒、預防流感、消炎止痛、通竅止血的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止癢、明目退翳的功效。

香附米:具有理氣活血、調經止痛、消脹散結、理氣化濕的功效。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宣肺止咳、補脾益氣的功效。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開胃止瀉的功效。

蔥白: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宣肺通竅、清熱止咳的功效。

葛根,豬苓,澤瀉,茯苓,川芎,升麻(各七分),前胡,桔梗(各一錢),柴胡(五分),陳皮,半夏(各七分),甘草(三分),生薑三片引。水煎。分作數次服。

辰砂益元散,治暑月小便不利。

白話文:

葛根、豬苓、澤瀉、茯苓、川芎、升麻(各七克),前胡、桔梗(各一錢),柴胡(五克),陳皮、半夏(各七克),甘草(三克),生薑三片引。用水煎服。分多次服用。

辰砂(一錢),桂府滑石(水飛過六兩),甘草(一兩),為細末。清水調下二三錢。老人、虛人。及病後傷津而小便不利者。不宜用。又治暑月發驚多汗。小便澀痛。兼瀉心火。前方加薄荷葉少許。以清肺熱。名雞蘇散。加青黛少許。以散肝火。名碧玉散。加石膏少許。以除胃熱。

白話文:

辰砂(一錢),桂府滑石(研磨過六兩),甘草(一兩),研磨成細粉。用清水調和,每次服用二三錢。老人、體質虛弱的人,以及因病後傷津而小便不利的人,不宜服用。又可以用於治療暑期發熱驚厥、多汗、小便澀痛。兼瀉心火。在上述方劑中加入少量薄荷葉,清肺熱。稱雞蘇散。加入少量青黛,清肝火。稱碧玉散。加入少量石膏,清胃熱。

名白玉散。治同本方。加紅曲五錢。以治赤痢。名清六丸。加吳茱萸一兩。以治濕熱吞酸。(一書治白痢。)名茱萸六一散。加乾薑五錢。以治白痢。(一書消飲食)名溫六丸。加生柏葉、生車前、生藕節、以治血淋。名三生益元散。加蔥豉治虛煩不得眠。名蔥豉益元散。以水煎服。

則兼散表邪。

薏苡仁散

白話文:

名稱:白玉散。

主治:與主方相同。

用法:加入紅曲5錢。用於治療赤痢。

名稱:清六丸。

主治:濕熱吞酸。

用法:加入吳茱萸1兩。用於治療濕熱吞酸。

(另有一書記載,可治療白痢。)

名稱:茱萸六一散。

主治:白痢。(另有一書記載,可消飲食。)

用法:加入乾薑5錢。用於治療白痢。(另有一書記載,可消飲食。)

名稱:溫六丸。

主治:血淋。

用法:加入生柏葉、生車前、生藕節。用於治療血淋。

名稱:三生益元散。

主治:虛煩不得眠。

用法:加入蔥豉。用於治療虛煩不得眠。

名稱:蔥豉益元散。

用法:以水煎服。

薏苡仁,淮山藥,白茯苓,穀麥芽,白扁豆,香附米,山楂肉,甘草,水煎服。

白話文:

薏苡仁、淮山藥、白茯苓、穀麥芽、白扁豆、香附米、山楂肉、甘草等藥材一起煎服。

黃連葛根湯

黃連(酒炒),葛根,升麻,甘草,水煎服。

理中湯

白話文:

黃連(用酒炒過),葛根,升麻,甘草,用水煎煮後服用。 理中湯由人參,乾薑,甘草,白朮組成,用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水煎服。一書加肉豆蔻去人參。

白話文:

人參、白朮、乾薑、甘草,水煎服。有一本醫書中提到,若加入肉豆蔻則可以去除人參。

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紅棗、薑引。

香蔻丸

白話文:

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白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紅棗、薑引。 香蔻丸:

黃連(炒),肉豆蔻(麩包煨),訶子肉(麩包煨去殼),木香,砂仁,白茯苓,為末。飯丸。麻子大。米飲下。十五丸。

醒脾散

白話文:

黃連(炒),肉豆蔻(麩皮包好,悶烤),訶子肉(麩皮包好,悶烤,去殼),木香,砂仁,白茯苓,研磨成粉末。做成米飯丸子。大小像麻子。用米湯送服。每次十五粒。

北全蠍(五隻糯米拌炒),白附子(烏豆水浸蒸),人參,木香,白茯苓,天麻(薑汁蒸),石菖蒲(去尾薑汁蒸),炙甘草,為末。水調服。

白話文:

  • 北全蠍(五隻糯米拌炒):將五隻全蠍和糯米拌勻,炒至微黃

  • 白附子(烏豆水浸蒸):將白附子浸泡在烏豆水中,然後蒸熟

  • 人參:使用乾燥的人參片或人參粉

  • 木香:使用乾燥的木香片或木香粉

  • 白茯苓:使用乾燥的白茯苓片或白茯苓粉

  • 天麻(薑汁蒸):將天麻切片,用薑汁浸泡後蒸熟

  • 石菖蒲(去尾薑汁蒸):將石菖蒲切片,去掉尾部,用薑汁浸泡後蒸熟

  • 炙甘草:將甘草片炙至焦黃

  •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溫水或湯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