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吐痰麻後有痰胸口痰甚第六十

吐痰之症有多般。都緣肺胃火邪干。俱宜清肺消痰火。治者須作一例看。

吐痰之症有二。有吐出而白者。有吐出而成塊者。皆肺胃之火未清而作也。俱宜清肺、消痰、降火、為急。以杏仁清肺湯(見五十六條)去甘草、桔梗。加黃芩。或以清肺飲(見五十六條)去五味子、白桔梗、甘草。加麥冬、黃芩、知母、石膏治之。但清痰切勿用半夏、南星等燥藥。

惟宜用天花粉、貝母、陳皮之類。清肺降火。宜用天門冬、麥冬、杏仁、桑白皮、黃芩、黃連之類。切勿用桔梗中州之品。如麻後有痰而不吐痰者。宜用加味二陳湯去半夏、甘草。加貝母、栝蔞霜主之。如麻後胸口痰甚者。用經驗敷方。或敷或揩治之。

朱曰,因火生痰。是麻證之輕者。其治痰不用辛燥藥。最有分寸。

加味二陳湯

陳皮,半夏,白茯苓,防風,天麻,連翹,甘草,水煎服。

經驗敷方,治胸口痰甚。

吳茱萸(炒一兩),蔥白(十餘寸),為末。以生薑自然汁。和蔥白搗和作餅。蒸溫。敷胸上。立效。

白話文:

吐痰有很多種類,都是因為肺胃火邪引起的,都應該清肺消痰降火。治療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

吐痰分兩種:一種是吐出白色痰液,一種是吐出痰塊,都是肺胃之火未清所致,都應急於清肺、消痰、降火。可以用杏仁清肺湯(參考第56條),去掉甘草、桔梗,再加黃芩;或者用清肺飲(參考第56條),去掉五味子、白桔梗、甘草,再加麥冬、黃芩、知母、石膏來治療。但清痰時絕對不要用半夏、南星等燥熱的藥物。

只宜使用天花粉、貝母、陳皮等藥物清肺降火。清肺降火宜用天門冬、麥冬、杏仁、桑白皮、黃芩、黃連等藥物。絕對不要用桔梗等藥物。如果麻疹痊癒後還有痰,但吐不出來,就應該用加味二陳湯,去掉半夏、甘草,再加貝母、栝蔞霜來治療。如果麻疹痊癒後胸口痰很多,就用經驗敷方,敷或擦拭治療。

朱氏說,痰是由火引起的,這是麻疹較輕的症狀,治療痰症時不用辛燥的藥物,這點把握得很好。

加味二陳湯:陳皮、半夏、白茯苓、防風、天麻、連翹、甘草,水煎服。

經驗敷方(治胸口痰甚):吳茱萸(炒一兩)、蔥白(十餘寸),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和蔥白搗成餅,蒸熱後敷在胸上,效果很快。

2. 吐蛔蟲第六十一

吐蛔之症是何因。胃虛無谷蟲上行。急宜施治免胃爛。調養脾胃症自平。

麻前吐蛔。乃胃熱不進穀食所致。治法宜清肺解散。以秘本門冬清肺湯(見五十條)去甘草、桔梗主之。若將出正出之際而吐蛔者。是因胃間有熱。膈上有痰。蟲不能安故也。患者能食則已。不必用藥。若欲用藥。則以殺蟲丹與之。在初熱未見麻時而吐蛔者。與吐蛔過多而不能食者。

皆為胃氣虛敗。必不能治。然吐蛔之症。多見於正收及收後之時。亦因胃火燃甚。多致少食。蟲無所養。故望上而出。或三四條、或五六條、或十餘條而止。不宜過多。多則有害。治當安胃為急。久則胃爛難救矣。以七味白朮散加烏梅。再斟酌加減而治之。蟲得酸則安矣。如麻後熱退能食而吐蛔者。

宜調養脾胃。庶無他變。以安蛔散除胡粉、白礬。七味白朮散加烏梅等方治之。若麻後吐蛔不食而兼自汗者。真是胃虛。最為難治。以七味白朮散。加烏梅、牡蠣粉、釵石斛治之。如系脾熱。則以瀉黃散(見五十七條)加烏梅、牡蠣粉、釵石斛治之。

朱曰,吐蛔一證。因胃熱而蟲不安者多。如胃虛吐蛔。七味白朮散加烏梅、石斛。尚為救急之法。

殺蟲丹

生蔥(一把),炒食。蟲即化為水。

七味白朮散,治胃虛津氣不行而渴。

人參,白朮(炒),白茯苓,炙甘草,藿香葉,乾葛根(煨),木香,水煎服。

安蛔散,治吐蛔色赤。成團而活。屬熱者。

烏梅肉(三錢),黃連,蜀椒,藿香,檳榔(各一錢),胡粉,白礬(各五錢),為末。每用三錢。水煎如糊。空心服。

吐沫(音末。口中汁也。)

白話文:

吐蛔蟲第六十一

為什麼會吐蛔蟲呢?是因為胃虛弱,蛔蟲才會往上跑。必須緊急治療,以免胃潰爛。調理好脾胃,症狀自然會好轉。

麻疹發病前吐蛔蟲,是因為胃火旺盛,吃不下東西造成的。治療方法應清肺散熱,用秘本門冬清肺湯(見第五十條)去甘草、桔梗主治。如果在蛔蟲將要出來或剛出來時吐蛔蟲,是因為胃裡有熱,膈膜上有痰,蟲子待不住才吐出來的。如果病人還能吃東西,就不用吃藥。如果想吃藥,就用殺蟲丹。在麻疹初期還沒發熱就吐蛔蟲,或者吐了太多蛔蟲吃不下東西的,都是因為胃氣虛弱衰敗,很難治癒。

然而,吐蛔蟲的症狀大多出現在麻疹痊癒或痊癒後,也是因為胃火太盛,導致少吃東西,蟲子沒有養分,所以就往上跑出來。可能吐出三四條、五六條,或十幾條就停止了,不宜過多,太多則有害。治療應該以安撫胃氣為急,時間久了胃就會潰爛,難以治療。可以用七味白朮散加烏梅,再根據情況加減藥物治療。蟲子遇到酸就會安靜下來。如果麻疹後退燒能吃東西,但仍然吐蛔蟲,

就應該調理脾胃,以免發生其他變化。可以用安蛔散(去除胡粉、白礬),七味白朮散加烏梅等方劑治療。如果麻疹後吐蛔蟲吃不下東西,還伴有自汗的,這是胃虛,最難治療。可以用七味白朮散,加烏梅、牡蠣粉、石斛治療。如果屬於脾胃有熱,則用瀉黃散(見第五十七條)加烏梅、牡蠣粉、石斛治療。

朱某說,吐蛔蟲多半是因為胃熱導致蟲子不安寧。如果胃虛而吐蛔蟲,七味白朮散加烏梅、石斛,仍是急救的方法。

殺蟲丹:

生蔥一把,炒熟食用,蛔蟲就會化成水。

七味白朮散:治療胃虛、津液運行不暢而口渴。

人參、白朮(炒)、白茯苓、炙甘草、藿香葉、乾葛根(煨)、木香,水煎服。

安蛔散:治療吐出的蛔蟲顏色鮮紅,成團狀且活蹦亂跳,屬於熱證。

烏梅肉(三錢)、黃連、蜀椒、藿香、檳榔(各一錢)、胡粉、白礬(各五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水煎成糊狀,空腹服用。

吐沫(口中唾液)

3. 口中流涎不止第六十二

清涕之中見白沫。實為胃火旺所致。治宜清胃並降火。莫以白沫作寒治。

吐出痰中有白沫。流涎不止均非虛。都因胃中邪火旺。急宜清胃免傾危。

吐沫者。吐出清痰之中而有白珠是也。乃是胃火旺甚所致。治宜清胃降火為急。宜以加味清胃散加連翹、牛蒡子主之。其不去升麻者。蓋欲用之以開提胃熱故也。然亦須斟酌而用。如麻後有口中流涎不止者。亦是胃火旺甚所致也。宜以河間涼膈散(見二十六條)治之。但方中有大黃、芒硝。須要察人之虛實強弱大小。及大便之堅澀而施。不可概用。以誅伐無過。

朱曰,口中流涎。乃大人小兒常有之證。亦有終身不愈者。總由胃火旺甚所致。

加味清胃散,治胃中蘊熱。中脘作痛。痛後。火氣發泄。必作寒熱乃止。及齒齦腫痛出血。疼引頭腦。

生地黃(四錢),川升麻(一錢五分),牡丹皮(五錢),當歸尾(酒洗三錢),川黃連(酒蒸三錢),防風,荊芥,石膏,水煎服。

白話文:

口中不停流口水,其中夾雜白色泡沫,這是胃火旺盛引起的。治療應以清胃瀉火為主,千萬別誤以為是寒症。

吐出來的痰液中也有白色泡沫,口水不停流出,都不是虛症,都是因為胃火太旺盛。必須趕快清胃瀉火,以免病情加重。

所謂吐沫,是指吐出的清痰中帶有白色泡沫,這是胃火非常旺盛造成的。治療應以清胃瀉火為急,宜使用加味清胃散,再加入連翹、牛蒡子。不加升麻的原因,是想用它來疏通胃部的熱氣。但也要根據情況酌量使用。如果服用升麻後,口中仍然不停流口水,也是胃火非常旺盛造成的,宜用河間涼膈散治療(詳見二十六條)。但這個方劑含有大黃、芒硝,必須根據病人的虛實強弱、大小便情況來用藥,不能一概而論,避免藥力過猛。

朱某說,口中流口水,大人小孩都會遇到,有些人甚至終身不愈,總歸是胃火太旺盛造成的。

加味清胃散,用於治療胃中蘊熱,胃脘部疼痛,疼痛之後,火氣發洩,必定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才會停止,以及牙齦腫痛出血、疼痛牽連到頭部等症狀。 藥方組成:生地黃(四錢)、川升麻(一錢五分)、牡丹皮(五錢)、當歸尾(酒洗三錢)、川黃連(酒蒸三錢)、防風、荊芥、石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