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吐痰麻後有痰胸口痰甚第六十

吐痰之症有多般。都緣肺胃火邪干。俱宜清肺消痰火。治者須作一例看。

白話文:

咳嗽多痰的情況有好幾種,都是因為肺和胃受到熱邪的影響。治療時應該以清除肺部的熱邪和化痰為主,醫生在治療時應該將這些症狀視為同一類來處理。

吐痰之症有二。有吐出而白者。有吐出而成塊者。皆肺胃之火未清而作也。俱宜清肺、消痰、降火、為急。以杏仁清肺湯(見五十六條)去甘草、桔梗。加黃芩。或以清肺飲(見五十六條)去五味子、白桔梗、甘草。加麥冬、黃芩、知母、石膏治之。但清痰切勿用半夏、南星等燥藥。

白話文:

吐痰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吐出的痰是白色的。另一種是吐出的痰結成塊狀。這些都是肺胃之火未清而引起的。都應該以清肺、消痰、降火為急務。可以用杏仁清肺湯加黃芩。或用清肺飲加麥冬、黃芩、知母、石膏來治療。但是清痰一定不能使用半夏、南星等燥性藥物。

惟宜用天花粉、貝母、陳皮之類。清肺降火。宜用天門冬、麥冬、杏仁、桑白皮、黃芩、黃連之類。切勿用桔梗中州之品。如麻後有痰而不吐痰者。宜用加味二陳湯去半夏、甘草。加貝母、栝蔞霜主之。如麻後胸口痰甚者。用經驗敷方。或敷或揩治之。

白話文:

應該用天花粉、貝母、陳皮這類藥物,以起到清肺降火的作用。而應該用天門冬、麥冬、杏仁、桑白皮、黃芩、黃連這類藥物。絕對不要使用桔梗、中州之類的藥物。如果麻醉後有痰卻無法咳出,應該用加味二陳湯去除半夏、甘草,加入貝母、栝蔞霜為主。假如麻醉後胸口痰液很多,可以使用有經驗的敷法。可以敷也可以擦,針對病症來治療。

朱曰,因火生痰。是麻證之輕者。其治痰不用辛燥藥。最有分寸。

加味二陳湯

白話文:

朱先生說,因為火氣過旺而產生痰。這是麻疹中較輕的情況。治療時處理痰濕不使用辛辣燥熱的藥物,非常講究適度。 加味二陳湯

陳皮,半夏,白茯苓,防風,天麻,連翹,甘草,水煎服。

經驗敷方,治胸口痰甚。

白話文:

陳皮、半夏、白茯苓、防風、天麻、連翹、甘草,一起用水煎煮,服用。

吳茱萸(炒一兩),蔥白(十餘寸),為末。以生薑自然汁。和蔥白搗和作餅。蒸溫。敷胸上。立效。

白話文:

吳茱萸(炒過一兩),蔥白(十多寸),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將蔥白調勻做成餅狀。用蒸氣加熱。敷在胸口上。立竿見影。

2. 吐蛔蟲第六十一

吐蛔之症是何因。胃虛無谷蟲上行。急宜施治免胃爛。調養脾胃症自平。

白話文:

吐蛔的病症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因為胃虛弱沒有食物,蟲就往上爬。應該趕快治療,以免胃被蝕爛。調養好脾胃,病症自然就會平復。

麻前吐蛔。乃胃熱不進穀食所致。治法宜清肺解散。以秘本門冬清肺湯(見五十條)去甘草、桔梗主之。若將出正出之際而吐蛔者。是因胃間有熱。膈上有痰。蟲不能安故也。患者能食則已。不必用藥。若欲用藥。則以殺蟲丹與之。在初熱未見麻時而吐蛔者。與吐蛔過多而不能食者。

白話文:

胃熱不進穀食。所以會吐蛔蟲。治療方法應該清肺解散,使用祕本門冬清肺湯(見五十條),去掉甘草和桔梗為主。假如將要吐蛔或者吐蛔的同時,是因為胃中發熱,膈膜上有痰,蛔蟲不能安居的緣故。患者能夠吃東西就沒事了,不必用藥,如果想用藥,就給予殺蟲丹。在剛發熱未見麻疹時就吐蛔蟲,或者吐蛔蟲過多而不能吃東西的人,

皆為胃氣虛敗。必不能治。然吐蛔之症。多見於正收及收後之時。亦因胃火燃甚。多致少食。蟲無所養。故望上而出。或三四條、或五六條、或十餘條而止。不宜過多。多則有害。治當安胃為急。久則胃爛難救矣。以七味白朮散加烏梅。再斟酌加減而治之。蟲得酸則安矣。如麻後熱退能食而吐蛔者。

白話文:

這都是由於胃氣虛弱敗壞造成的。這樣的病症是肯定無法根治的。可是,吐蛔蟲的症狀。多半發生在正收割以及收割之後的季節。也是因為胃火過烈。導致食物減少。蛔蟲得不到食物的供給。所以,就會往上吐出來。可能三四條,或五六條,或十幾條就停止了。不應該太多。太多就會有害。治療應該以安定胃氣。以免久後胃部潰爛就難以挽救了。用七味白朮散加上烏梅。再斟酌增減藥物來治療。蛔蟲得到酸味就會安分下來了。如果出天花後熱度退了能吃飯而吐蛔蟲的。

宜調養脾胃。庶無他變。以安蛔散除胡粉、白礬。七味白朮散加烏梅等方治之。若麻後吐蛔不食而兼自汗者。真是胃虛。最為難治。以七味白朮散。加烏梅、牡蠣粉、釵石斛治之。如系脾熱。則以瀉黃散(見五十七條)加烏梅、牡蠣粉、釵石斛治之。

白話文:

應該調理脾胃,就不會產生其他的變化。以安蛔散去除蛔蟲,再使用胡粉和白礬,加上七味白朮散或烏梅等方來治療。如果麻藥後吐出蛔蟲,但沒有食慾還出汗,這是胃虛,是最難治的。以七味白朮散加上烏梅、牡蠣粉和釵石斛來治療。如果是脾熱,則可以用瀉黃散 (見第 57 條) 加上烏梅、牡蠣粉和釵石斛來治療。

朱曰,吐蛔一證。因胃熱而蟲不安者多。如胃虛吐蛔。七味白朮散加烏梅、石斛。尚為救急之法。

殺蟲丹

生蔥(一把),炒食。蟲即化為水。

七味白朮散,治胃虛津氣不行而渴。

白話文:

朱說,吐出蛔蟲這種症狀,多數是因為胃熱導致蟲不穩定。如果是胃虛而吐蛔蟲,可以用七味白朮散加上烏梅、石斛,這是一種緊急時的救治方法。 生蔥(一把),炒來吃,蟲就會變成水。 七味白朮散,用於治療胃虛導致津液和氣行不暢而感到口渴。

人參,白朮(炒),白茯苓,炙甘草,藿香葉,乾葛根(煨),木香,水煎服。

安蛔散,治吐蛔色赤。成團而活。屬熱者。

白話文:

人參、炒白朮、白茯苓、炙甘草、藿香葉、煨乾葛根、木香,用清水煎服。

烏梅肉(三錢),黃連,蜀椒,藿香,檳榔(各一錢),胡粉,白礬(各五錢),為末。每用三錢。水煎如糊。空心服。

吐沫(音末。口中汁也。)

白話文:

烏梅肉(三公克),黃連、蜀椒、藿香、檳榔(各一公克),胡粉、白礬(各五公克),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公克。用水煎煮成糊狀空腹服用。

3. 口中流涎不止第六十二

清涕之中見白沫。實為胃火旺所致。治宜清胃並降火。莫以白沫作寒治。

吐出痰中有白沫。流涎不止均非虛。都因胃中邪火旺。急宜清胃免傾危。

白話文:

清鼻涕中看到白色泡沫,實際上是由胃火旺盛造成的。治療應該清胃降火,不要把白色泡沫當作寒症來治療。 吐出的痰中有白色泡沫,流口水不停都不是虛症。都是因為胃中有邪火旺盛。應立即清胃以免發生危險。

吐沫者。吐出清痰之中而有白珠是也。乃是胃火旺甚所致。治宜清胃降火為急。宜以加味清胃散加連翹、牛蒡子主之。其不去升麻者。蓋欲用之以開提胃熱故也。然亦須斟酌而用。如麻後有口中流涎不止者。亦是胃火旺甚所致也。宜以河間涼膈散(見二十六條)治之。但方中有大黃、芒硝。須要察人之虛實強弱大小。及大便之堅澀而施。不可概用。以誅伐無過。

朱曰,口中流涎。乃大人小兒常有之證。亦有終身不愈者。總由胃火旺甚所致。

白話文:

吐沫證:吐出白色、無味的痰中帶有白色小珠子,這便是吐沫證。通常是胃火過於旺盛引起的。主要治療原則是清胃降火,可以使用加味清胃散,並加上連翹、牛蒡子。方劑中沒有去掉升麻,是為了利用升麻發汗,讓胃部的熱氣散發出來。但是,在使用升麻時要慎重。如果服用升麻後,出現口水流個不停的現象,這也是胃火過旺引起的。此時,應以河間涼膈散治療,但方劑中的大黃、芒硝要依患者的身體強弱、大便的軟硬來斟酌用量,不可隨意使用,以避免損傷身體。

加味清胃散,治胃中蘊熱。中脘作痛。痛後。火氣發泄。必作寒熱乃止。及齒齦腫痛出血。疼引頭腦。

白話文:

加味清胃散,用於治療胃中蘊熱,中脘部位疼痛。疼痛之後,火氣發泄出來,一定要出現寒熱症狀才停止。以及齒齦腫痛出血,疼痛延伸到頭部。

生地黃(四錢),川升麻(一錢五分),牡丹皮(五錢),當歸尾(酒洗三錢),川黃連(酒蒸三錢),防風,荊芥,石膏,水煎服。

白話文:

生地黃(12克),川升麻(4.5克),牡丹皮(15克),處理過的當歸尾(9克),用酒蒸過的川黃連(9克)、防風,荊芥,石膏,加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