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初潮認證第五

有咳切勿再加。初起往來潮熱者。除淡竹葉。免解膚熱。致麻難透表。在寒月仍宜加蘇葉、蔥白以疏表之。初潮潮熱太甚者。加赤茯苓、生地黃。並可加生黃芩。不必拘麻初用寒涼毒伏麻不得出之說。正當用之。以保肺受火克之虞。但春冬寒月。黃芩等分。宜略少耳。初潮無汗。

加蔥白以發之。更略加衣被穿蓋。以取其汗。使毒透。切不可遽用胡荽酒𨠭之法。免助邪火內攻。肺金重受其克。藥中略加胡荽作引。稍可。初潮不食。不必治之。蓋熱毒內蘊。自必不食。熱毒一解。自然能食。切勿加進食開胃之藥。初潮即見喘促。加黃芩、葶藶、栝蔞仁。

以清肺開胸。或更加薑汁炒白芥子、家蘇子、萊菔子以降之。初潮嘔吐。加竹茹、柿霜。(如無柿霜。用柿餅亦可。)初潮呃逆。加枇杷葉、竹茹。初潮鼻衄。加鮮茅根。初潮即現咽喉痛者。加射干。倍用牛蒡子。初潮即現唇乾、齒燥、舌胎枯黃、口渴等候。加麥冬、花粉、黃芩。

甚則加黃連、黃柏、梔仁等味。以預解之。初潮熱甚。大便堅實者。加火麻仁二、三錢以潤之。用枳實以導之。免至閉塞。而熱毒不得發越。致變紫黑。如便不通者。加生黑白丑牛末以利之。如利之不通者。必生氣喘鼻扇逆證。即用黃連解毒湯加大黃、牛蒡子、連翹、地骨皮、桑白皮以通之。

如兼口渴者。並加麥冬、天花粉。初潮大便溏者。方內之枳殼等分減用。以為開泄之路。庶可免便閉之患。初潮溏泄而有微汗。除薄荷、竹葉。不可兼用止汗止泄之品。以堵其發越之門。初潮泄瀉者。除枳殼。初潮洞泄者。除枳殼。加豬苓、澤瀉、以分利之。不可止泄。以塞其舒暢之機。

初潮小便赤者。除薄荷葉。加赤茯苓。或更加車前子以利之。初潮小便不通者。合導赤散(方見二十六條)。除甘草。加車前子以通之。初潮溺血者。如生地黃、黃連、黃柏、黃芩、梔仁。俱可隨意加入。更加牡丹皮以去其滯血。免使留而為殃。冬月寒天。無汗不咳者。量加蜜汁、和酒炒麻黃二、三分。

其餘諸證。不能備悉。宜因所見之證。加減而用。至於等分之輕重。須量人之大小。若月內半周嬰兒。只宜以杯許與服。當令乳母代服。使藥性流入乳中。兒食母乳。如同服藥。

葛根解肌湯,治麻初起。發熱咳嗽。或乍冷乍熱。已現麻路。並宜初潮未明是否麻證。加減同宣毒發表湯。並附已現麻路加減於尾。(總除赤芍、甘草不用。)

葛根,前胡,荊芥穗,牛蒡子,連翹(去子),蟬蛻(各八分),木通(七分),赤芍,甘草,燈心引桑白皮(蜜蒸),貝母(去心薑汁蒸),隨意加入後藥。已現潮熱大甚者。加生地黃、地骨皮、赤苓。更可加黃芩。已現口渴者。加麥冬、天花粉。已現無咳者。不妨少加留白陳皮。

白話文:

如果咳嗽,就不要再加發散的藥。剛開始發病,出現忽冷忽熱的潮熱,可以去掉淡竹葉,以免因為解除了皮膚表面的熱,反而讓麻疹難以透發出來。在寒冷的月份,還是應該加上蘇葉、蔥白來疏散體表。如果潮熱太嚴重,可以加上赤茯苓、生地黃,還可以加上生黃芩,不必拘泥於麻疹初期不宜使用寒涼藥的說法,因為如果不趕緊用藥,恐怕會讓肺部受到火熱的侵襲。但是,在春、冬季寒冷的時候,黃芩等寒涼藥的用量應該稍微減少。如果剛發病時沒有汗,可以加入蔥白來發汗,並且稍微多蓋一些被子,幫助出汗,讓毒素透發出來。千萬不要馬上用胡荽酒擦拭身體來發汗,以免助長邪火內攻,導致肺部受到更嚴重的損傷。藥方中稍微加入一些胡荽來引導藥力是可以的。如果剛發病時沒有食慾,不必強行治療,因為熱毒蘊積在體內,自然會不想吃東西。等到熱毒解除,自然就能吃東西了。千萬不要隨意用開胃藥。如果剛發病就出現喘促,要加入黃芩、葶藶子、栝蔞仁,來清肺開胸。或者再加上用薑汁炒過的白芥子、家蘇子、萊菔子來降氣。如果剛發病就嘔吐,要加入竹茹、柿霜。(如果沒有柿霜,用柿餅也可以。)如果剛發病就打嗝,要加入枇杷葉、竹茹。如果剛發病就流鼻血,要加入鮮茅根。如果剛發病就出現咽喉疼痛,要加入射干,並加倍使用牛蒡子。如果剛發病就出現嘴唇乾燥、牙齒乾燥、舌苔枯黃、口渴等症狀,要加入麥冬、花粉、黃芩,嚴重時還要加入黃連、黃柏、梔子仁等藥材,來提前解除這些症狀。如果剛發病時發熱嚴重,大便乾硬,可以加入火麻仁二、三錢來潤腸,用枳實來導滯,以免大便閉塞,導致熱毒無法發散,反而變成紫黑色。如果大便不通,要加入生黑白丑牛末來通便,如果通便效果不好,肯定會出現氣喘、鼻翼煽動等危急症狀,要立即使用黃連解毒湯,並加大黃、牛蒡子、連翹、地骨皮、桑白皮來通便。如果同時口渴,還要加入麥冬、天花粉。如果剛發病時大便溏瀉,藥方中的枳殼等藥材用量要減半,以利於疏通腸道,這樣可以避免大便閉塞的問題。如果剛發病時出現溏瀉並伴有輕微出汗,要去掉薄荷、竹葉,不要同時使用止汗止瀉的藥物,以免堵塞毒邪發散的通道。如果剛發病時只是腹瀉,要去掉枳殼。如果剛發病時腹瀉嚴重,要去掉枳殼,加入豬苓、澤瀉來利水,不要止瀉,以免阻礙毒邪的排出。如果剛發病時小便發紅,要去掉薄荷葉,加入赤茯苓,或者再加上車前子來利尿。如果剛發病時小便不通,要使用導赤散(方子見第二十六條),去掉甘草,加入車前子來通小便。如果剛發病時尿血,可以隨意加入生地黃、黃連、黃柏、黃芩、梔子仁等藥材,還可以加入牡丹皮來去除淤血,避免淤血停留體內造成危害。冬天寒冷的天氣,如果沒有出汗也沒有咳嗽,可以稍微加入一些蜂蜜和酒炒的麻黃二、三分。

其他的病症不能一一列舉,應該根據所見到的症狀,靈活加減藥物。至於藥材用量的輕重,要根據病人的體型大小來決定。如果是剛滿月或半個月的嬰兒,每次只需要服用一杯左右的藥液。可以讓乳母代服,讓藥性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就像嬰兒直接服藥一樣。

葛根解肌湯,治療麻疹初期,發熱咳嗽,或者忽冷忽熱,已經出現麻疹的跡象。如果初期無法判斷是否為麻疹,可以參考宣毒發表湯的加減方法。並在後面附上已經出現麻疹跡象的加減方法。(總之,不要使用赤芍和甘草。)

葛根,前胡,荊芥穗,牛蒡子,連翹(去子),蟬蛻(各八分),木通(七分),赤芍,甘草,燈心草引桑白皮(蜜蒸),貝母(去心薑汁蒸),隨意加入後面的藥材。如果已經出現潮熱嚴重的情況,要加入生地黃、地骨皮、赤茯苓。還可以加入黃芩。如果已經出現口渴,要加入麥冬、天花粉。如果已經沒有咳嗽,可以少量加入留白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