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微汗自汗大汗無汗第五十七

微汗常出熱不留。初出未收總沐庥。升發之味須禁用。用之大泄反為仇。

自汗之症屬陽虛。麻後見之更可危。勿令見風成痙病。治陰抑陽症自除。

發熱渾身汗最宜。元府開豁麻出時。衛中表邪從此散。汗多亡陽又忌之。

壯熱無汗大非吉。不因風寒因火鬱。自始至末總無汗。縱麻已收症百出。

麻有自汗、微汗、大汗、無汗等症。而均有宜有忌。麻初出至未收之時。皆宜微汗。有微汗則皮膚通暢。腠理開豁。而麻易透。發熱之際。有自汗者。則有發散之義。乃為常候。(朱曰,微汗、自汗。皆為美候。)蓋麻遇自汗。則毒從汗解。元府開而麻毒透。衛中之表邪。則從之而散矣。

不可遽止。亦不可復用升發之劑。若自汗而更升發。恐汗大泄。致有亡陽之患。夫自汗之症。原屬陽虛。初時無妨。若麻後自汗。多成痙病。切勿見風。法當治陰抑陽。使腹內虛熱清退。而汗自止。以四物湯(見二十五條)仍去白芍、川芎。加元參、牡蠣粉主之。如麻後自汗。

兼不食吐蛔者。真是虛症。最為難治。(朱曰,自汗不食吐蛔。又為難治之虛證。)亦宜以四物湯(見二十五條)加牡蠣、藿香、釵石斛。用舊蒲扇或舊蒲席燒灰研細末。入藥中調服。若誤投藥餌。傳變多端。難收功矣。切勿拘治麻初起常法。而用辛溫解散之劑。如果系脾熱。

可用瀉黃散去甘草。因症加減而治。則又可循麻初之常法矣。若自汗而煩渴氣壅脈數者。則以靜遠主人化斑湯加栝蔞霜主之。至於大汗過多之症。則有二因。一因衣被蓋厚。而致大汗過多者。一因用升發之劑過甚。而發汗過多者。二者皆不宜也。(朱曰,大汗本非正治。只可偶用。

)蓋恐大汗過多。致有亡陽之變。輕則症難脫體。重則多有不救。倘遇麻有隱暗不透之壞症。從權施治。而用升發之劑。取其大汗。使毒從汗解。此特語其變。而非正治也。然亦多凶。經曰。汗多亡陽。急須止之。以秘本黃連湯或當歸六黃湯。外用溫粉撲法治之。(有以人參白虎湯合古方黃連解毒湯治之者。

似乎未當。方仍列後備用。)若婦人麻後汗多。心慌神昏者。亦有因而致。不可不察。有因麻症初起。適遇經行。麻乃火候。心火旺盛。榮血多虧。今又月期適至。血又下泄。虧耗大過。至麻收之後。氣血兩虛。未有不成汗多怔忡神昏等候。(朱曰,麻後氣血兩虛。又有汗多怔忡等證。

)急宜以玉屏散加牡蠣粉與服。以止其汗。免至亡陽。旋用人參養榮湯。去桂心、五味子。多加牡蠣粉、龍骨。數大劑與服。須宜急治。遲則不救。若麻症初起。壯熱而無汗者。多因外感風寒太重。以致皮膚乾燥。毛竅不開。麻疹壅滯。而汗亦難出。多成內攻之症。(朱曰,麻證無汗。

多成內攻之症。寒涼降火清肺。佐以升發。是救急治法。)或肚腹脹痛。或發喘促。夏秋之間。宜微升散。以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去赤芍、甘草。加木通、枳殼治之。春冬寒月。重為發散。如加味三拗湯去桔梗、甘草。或葛根疏邪湯(見三十三條)加炒麻黃治之。但不可過劑。

使渾身常得微汗為妙。有微汗則腠理潤澤。而麻易出。又有一等。因熱極火鬱而無汗。亦致皮膚乾燥而不活澤。麻亦難出。此症外必見唇舌破裂。二便結澀。昏沉壯熱。或身痛肚腹脹疼。多發喘促。齁䶎痰鳴。不拘何時。無分遲早。急用寒涼降火清肺之劑。佐以升發之藥。以白虎解毒湯(見二十六條)加地骨皮、貝母、元參、牛蒡子、前胡、乾葛治之。

遲則恐成壞症。大抵麻症常以微汗為順。自始至末。必以得汗為妙。經曰。微汗常出熱。熱越而不留。此之謂也。若始終無汗。麻難收斂。後必有餘症。宜用寒涼升發解毒為當。

瀉黃散

防風(四錢),梔仁(炒黑一錢),藿香葉(七分),石膏(五錢),甘草(二錢),為末。白湯下。或用蜜同酒拌炒。仍用白湯下。

加味三拗湯

麻黃(不去節三錢),杏仁(不去皮尖油二十粒),生甘草,荊芥穗,桔梗,水煎服。

靜遠主人化斑湯

石膏,知母,元參,麥冬,牛蒡子,連翹,黃芩,地骨皮,淡竹葉,水煎服。

秘本黃連湯

黃連,黃柏,黃芩,麥冬,生地黃,當歸,生黃耆,水煎。加入燒蒲扇灰調服。

當歸六黃湯,治自汗、盜汗。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耆(蜜炒各一錢),黃芩,黃連,黃柏(各五分),水煎服。

溫粉撲法

黃連,牡蠣粉,貝母(各五錢),粳米粉(一升),為末。撲身上。

玉屏風散

黃耆(炙炒一兩),大當歸(六錢),陳糯米(一合炒黃色),水煎服。

玉屏散,治自汗不收。氣虛表弱。

黃耆(蜜炒),防風(各一兩),白朮(土炒五錢),生薑、紅棗引。水煎服。

人參養營湯,治脾經氣虛。營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無味。身倦肌瘦。

人參,白朮(土炒),黃耆(蜜炒),炙甘草,陳皮,全當歸,桂心(各一錢),熟地黃,五味子(蜜炒),白茯苓(各七分),白芍藥(酒炒八分),遠志肉(去骨甘草水煮五分),生薑、紅棗引。水煎服。

人參白虎湯(見六十四條)

黃連解毒湯(見三十五條)

白話文:

標題翻譯:[第五十七章 微汗 自汗 大汗 無汗]

內容翻譯:

  • 稍微出汗,熱氣自然不會停留。在出疹初期到結束期間,總是要保持適度的汗出。需要避免使用能促進發汗的藥物,因爲過度發汗反而可能帶來更大的問題。

  • 自己出的汗屬於陽虛症狀。麻疹後如果出現這種症狀,更加危險。不要讓患者受風,以免引起痙攣。治療方法在於調整陰陽平衡,病症就會消失。

  • 全身發熱時,出汗是最理想的狀況。這表明毛孔開放,麻疹容易排出。但過度出汗會消耗體內的陽氣,所以也要避免。

  • 高熱不出汗並不是好事。這可能是因爲體內有熱鬱結,或者是因爲風寒所致。如果從開始到結束都沒有汗出,即使麻疹已經結束,也會出現各種併發症。

  • 麻疹有不同的出汗症狀,包括自汗、微汗、大汗和無汗。每種症狀都有其適宜的處理方式。在麻疹初期到結束期間,都應保持微汗。這樣可以使皮膚通暢,毛孔開放,有利於麻疹的透出。

  • 不可以立即停止出汗,也不能再次使用促進發汗的藥物。如果自汗後再使用促進發汗的藥物,可能會導致過度出汗,引起陽氣喪失的問題。

  • 自汗的症狀原本就與陽虛有關。初期沒有問題,但如果麻疹後還自汗,很容易引發痙攣。絕對不能吹風。治療上應調陰制陽,使體內虛熱消退,汗自然會停止。

  • 如果麻疹後自汗,並伴有食慾不振和嘔吐蟲的情況,這是真正的虛弱症狀,非常難治。此時應使用四物湯,去掉白芍和川芎,加上玄參和牡蠣粉來治療。

  • 如果自汗同時感到煩渴、氣悶、脈數,應使用靜遠主人化斑湯,加上栝蔞霜來治療。

  • 過度大汗有兩種原因。一是衣物蓋得太厚,導致大汗過多;二是使用促進發汗的藥物過量,導致汗出過多。這兩種情況都不好。

  • 大汗並非正常的治療方法,只能偶爾使用。因爲過度出汗可能導致陽氣喪失,病情加重,甚至無法救治。

  • 婦女在麻疹後如果汗出過多,感到心慌神昏,可能是由於氣血兩虛。應立即使用玉屏散加上牡蠣粉來止汗,以防陽氣喪失。然後使用人參養榮湯,去掉桂心和五味子,增加牡蠣粉和龍骨,大量服用,必須儘快治療,否則後果嚴重。

  • 如果麻疹初期高熱不出汗,通常是因爲風寒太重,導致皮膚乾燥,毛孔閉塞,麻疹停滯,難以出汗,可能會發展爲內攻病症。夏季和秋季可以用葛根解肌湯,去掉赤芍和甘草,加上木通和枳殼來治療。春季和冬季則應使用加味三拗湯,去掉桔梗和甘草,或者使用葛根疏邪湯,加上炒麻黃來治療。但用藥量不能過大,保持全身微汗爲佳。

  • 另一種情況是由於體內熱度過高,導致無汗。這也會導致皮膚乾燥,麻疹難以透出。這種情況通常伴有口乾舌燥、大小便不通暢、昏沉壯熱、身體疼痛、腹脹痛、喘息、鼾聲和咳嗽等症狀。無論何時,一旦發現,應立即使用寒涼降火清肺的藥物,配合升發藥,使用白虎解毒湯,加上地骨皮、貝母、玄參、牛蒡子、前胡和幹葛來治療。

  • 總的來說,麻疹常常需要保持微汗才能順利發展。從開始到結束,出汗都是必要的。如果始終不出汗,麻疹難以收斂,後期必然會出現後遺症。這時應該使用寒涼升發解毒的藥物。

以下是幾種提到的中藥方劑的現代譯文:

瀉黃散

防風(4錢),梔子仁(炒黑1錢),藿香葉(7分),石膏(5錢),甘草(2錢),混合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送服。也可以用蜂蜜和酒拌炒,再用白開水送服。

加味三拗湯

麻黃(不去節3錢),杏仁(不去皮尖油20粒),生甘草,荊芥穗,桔梗,用水煎服。

靜遠主人化斑湯

石膏,知母,玄參,麥冬,牛蒡子,連翹,黃芩,地骨皮,淡竹葉,用水煎服。

祕本黃連湯

黃連,黃柏,黃芩,麥冬,生地黃,當歸,生黃芪,用水煎。加入燒過的蒲扇灰調勻後服用。

當歸六黃湯,用於治療自汗和盜汗。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芪(蜜炒各1錢),黃芩,黃連,黃柏(各5分),用水煎服。

溫粉撲法

黃連,牡蠣粉,貝母(各5錢),粳米粉(1升),混合研磨成粉末。塗抹在身上。

玉屏風散

黃芪(炙炒1兩),大當歸(6錢),陳糯米(1合炒黃色),用水煎服。

玉屏散,用於治療自汗不止。氣虛表弱。

黃芪(蜜炒),防風(各1兩),白朮(土炒5錢),生薑、紅棗爲引。用水煎服。

人參養營湯,用於治療脾經氣虛,營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慾不振,身體疲倦,肌肉消瘦。

人參,白朮(土炒),黃芪(蜜炒),炙甘草,陳皮,全當歸,桂心(各1錢),熟地黃,五味子(蜜炒),白茯苓(各7分),白芍藥(酒炒8分),遠志肉(去骨甘草水煮5分),生薑、紅棗爲引。用水煎服。

人參白虎湯(見第六十四條)

黃連解毒湯(見第三十五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