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一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4)

1. 麻後宜用藥性

【人參】,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補元氣。止渴生津。和營養衛。久服輕身延年。

【沙參】,專瀉肺氣之熱。喘嗽氣壅。小便赤澀不利。金受火克。陰虛失血。或喘嗽寒熱及肺痿等候宜之。

【升麻】,胃經本藥。性升上行。治中惡腹痛。用以開發胃氣。治喉痹口瘡。用以升散大腸、胃、三焦、膽、之大熱。以其氣發動熱毒於上。為害莫測。故麻疹尤為切禁。誤用喘滿立至。惟麻後口瘡、牙疳、及脫肛等候。方可略施。張璐先生曰。按古方。麻疹升發藥中。多用升麻。曷知升麻性升。能升動陽氣。每致邪熱上浮。而作喘逆。當以紫蘇、蔥白代之。非但升麻當慎。即如桔梗。初起之時。亦須酌用。恐其載引濁氣於上也。

【白朮】(又名山姜)入脾、胃。生用。除濕燥脾。消痰利水。治風寒濕痹。死肌癰疽。散腰臍問血。及衝脈為病。逆氣裡急等證。制熟用。和中補氣。止渴生津。止汗除熱。進飲食、安胎等證。又主大風在身而風眩、頭通、目淚出。逐皮膚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益津暖胃。消穀嗜食。但其純陽之氣。而無益陰之能。故麻證禁用。〔附製法〕入諸補氣藥中。飯上蒸數次用。入肺胃久嗽藥中。用蜜汁拌蒸用。入脾胃痰濕藥中。用薑汁拌曬用。入健脾藥中。用土炒用。入瀉利虛脫藥中。炒存性用。入風痹痰濕藥中。利水破血藥中。俱生用。

【蒼朮】,可升可降。能徑入諸經。疏泄大腸與胃之濕。而安脾肺。闢時行惡氣。用米泔水浸炒。故能除上濕發汗。能發汗、故能去風寒濕氣。祛濕而去死肌癰疽。下氣而消痰食飲癖。又能總解諸郁。性雖開腠理。而辛熱溫燥。故麻證禁用。

白話文:

【人參】能補養五臟,安定精神,穩固魂魄,止息驚悸,消除邪氣,使眼睛明亮,使心情開朗,增進智慧,補養元氣,止渴生津,調和營養與防禦能力,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健,延年益壽。

【沙參】專門瀉肺的熱氣,適用於氣喘咳嗽、氣壅塞,小便赤澀不利,金受火剋,陰虛失血,或是氣喘咳嗽兼有寒熱,以及肺痿等症狀。

【升麻】是胃經的藥材,藥性上升,能治療中邪腹痛,用來開發胃氣;治療喉嚨腫痛、口瘡,用來升散大腸、胃、三焦、膽的熱毒。因為它會使熱毒向上發散,危害難以預料,所以在麻疹期間尤其要絕對禁用,誤用會立即引起喘滿。只有在麻疹後出現口瘡、牙齦潰爛、脫肛等症狀時,才可以稍微使用。張璐先生說:「根據古方,麻疹發疹的藥方中,多用升麻。要知道升麻藥性上升,會使陽氣上升,反而導致邪熱上浮,而引起喘逆。應該用紫蘇、蔥白代替。不僅升麻應該慎用,像桔梗,在麻疹初期也要斟酌使用,以免它將濁氣向上帶。」

【白朮】(又名山姜)入脾、胃經。生用可以去除濕氣、乾燥脾臟,消除痰液、有利尿作用,治療風寒濕痹、肌肉壞死癰疽,散腰臍間的血瘀,以及衝脈的疾病,逆氣裡急等症狀。炮製成熟用,可以調和中氣、補氣,止渴生津,止汗除熱,增進食慾、安胎等症狀。又可以治療全身大風,以及風眩、頭痛、眼睛流淚等。能驅逐皮膚間的風水腫塊,消除心下急滿,以及霍亂吐瀉不止,能增進食慾、溫暖腸胃,消化食物,增加食慾。但是它純陽之氣,沒有滋陰的作用,所以在麻疹期間禁用。〔附製法〕加入各種補氣藥中,用飯蒸數次後使用;加入治療肺胃久咳的藥中,用蜂蜜拌蒸後使用;加入治療脾胃痰濕的藥中,用薑汁拌曬後使用;加入健脾藥中,用土炒後使用;加入治療腹瀉虛脫的藥中,炒至存性後使用;加入治療風痹痰濕、利水破血的藥中,都生用。

【蒼朮】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能夠直接進入各經脈,疏泄大腸和胃的濕氣,使脾肺安和,去除時疫的邪氣。用米泔水浸泡後炒,能夠去除上部的濕氣而發汗;能夠發汗,所以能去除風寒濕氣;去除濕氣而消除肌肉壞死癰疽;下氣而消除痰食積滯。又能全面解除各種鬱結。藥性雖然可以開腠理,但是辛熱溫燥,所以在麻疹期間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