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4)

1. 盡透表第三十八

粒頭尖小收根者。此為盡透表症也。扁闊癢赤不離肉。熱邪中伏大非雅。

白話文:

頭頂的顆粒尖小且根部收縮。這是表症已經完全透出的表現。扁平寬廣、發癢紅腫不脫離皮肉。這是熱邪深藏體內,情況相當嚴重。

麻盡透表。方無後患。何以見其透表。但得粒頭尖大。離肉收根。及粒頭細小收根。二者俱為盡透表也。其有一種扁闊焮赤成塊。塊上覆有小粒。平塌不起。而未見塊上離肉。又有一種結成小塊。如風毒遍身瘙癢。偏高而紅腫。但粒頭不尖者。此二症雖透表。其中必有熱邪伏留。

白話文:

麻疹已經透發到體表,就不會留下後患。怎麼看它是否透發到體表呢?只要麻疹的疹點尖大、脫離血肉、收縮根部,或是疹點細小、收縮根部,這兩種情況都表示麻疹已經透發到體表了。還有一種麻疹疹點扁闊、火紅、成塊,塊上覆蓋著小疹點,平平塌塌不凸起,而且沒有看到塊狀疹點脫離血肉。還有一種麻疹結成小塊,就像風毒遍佈全身,瘙癢難耐,疹塊高起發紅,但是疹點不尖銳。這兩種麻疹雖然透發到體表,但其中必定有熱邪潛伏。

後必變症。並宜用竹葉、石膏、麥冬、連翹、牛蒡子。以滋潤之。或以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去桔梗、甘草、薄荷、防風。加麥冬主之。縱有餘熱。從此渙散矣。

朱曰,指出盡透表之形狀。而後未盡透表者。自易分別。

白話文:

之後一定會出現變症。應該要用竹葉、石膏、麥冬、連翹、牛蒡子。來滋潤它。或以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去除桔梗、甘草、薄荷、防風。加入麥冬來治療。縱使有餘熱。從此也會漸漸消散了。

2. 一齊湧出第三十九

一齊湧出莫驚惶。頃刻渾身朱錦裝。似痘出時隨又收。如斑紅赤卻成瘡。

白話文:

一起出現時不要驚慌。片刻之間全身像是穿上了紅色的錦衣。像疹子剛出來又馬上消退。如同斑疹紅赤最後卻變成了瘡。

痘以三、四次出。謂之出勻。麻貴一齊湧出。謂之出盡。故凡麻只要得出。毒便輕減。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之狀。此將出之兆。出形細密。與痘相似。但麻則隨出隨收。非若痘之漸長而漸大也。出形鮮紅。與傷寒之發斑相似。但麻則粒粒成瘡。非若斑之皮紅成片。如蚊咬之跡也。故凡麻以一齊湧出為最美候。不須用藥。

朱曰,麻雖貴一齊湧出。但當成粒。不當成片。醫家務須辨別。

白話文:

痘疹有三次或四次的發作,叫做出痘勻稱。麻疹是一次全部發出,叫做出痘完畢。所以麻疹只要全部發出,毒性就會減輕。用火照射,滿身像塗硃砂的樣子,這是將要發病的徵兆。發出的疹子細密,跟痘疹相似,但是麻疹的疹子隨著發出就收斂,不像痘疹是逐漸增長變大的。發出的疹子鮮紅色,跟傷寒發出的斑疹相似,但麻疹的疹子是每個都形成小膿包,不像斑疹是皮膚紅成一片,像是被蚊子叮咬的痕跡。所以麻疹以一次全部發出為最好的徵兆,不用服藥治療。

3. 麻色分治第四十

麻亦渾身似錦紋。白色血少要滋營。黑麻一現最凶惡。解毒消斑用大青。

痘瘡赤豔癢來攻。麻疹鮮紅毒得松。白色血虛猶可治。黑斑惡候莫相逢。

白話文:

麻疹全身如同錦緞上的紋路。皮膚出現白色是血液不足需要滋補。一旦出現黑色的麻疹最為凶險。使用大青來解毒消癍。 痘瘡呈現艷紅色並且伴有瘙癢。麻疹呈現鮮紅色表示毒性較輕。若皮膚呈現白色則是血虛,還可以治療。但是若出現黑色的癍則是極其凶險的情況,不宜遇到。

痘麻之色。不可同論。大抵痘怕大紅。皮嫩易破。必生瘙癢。麻疹之色。最喜通紅。何則。夫麻發於心。心屬火。紅者火之正色也。故麻鮮紅者。毒得盡發而吉也。若麻色淡白者。乃心血不足也。治宜養血為主。以養血湯除甘草。或益營湯去人參、赤芍藥、甘草。或養血化斑湯去人參治之。

白話文:

痘瘡和麻疹的症狀不同,所以不能混為一談。痘瘡怕出現大面積的紅色斑點,因為患痘瘡時,皮膚嫩弱,容易破裂,勢必會產生瘙癢。麻疹的症狀最喜歡是鮮紅色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麻疹是由心火引起的,心屬於火,而紅色是火的正色。所以,麻疹鮮紅色的,毒完全發出來,是吉兆。如果麻疹是淡白色,是心血不足引起的。治療時,以養血為主。可以服用養血湯,除去甘草;或者服用益營湯,去除人參、赤芍藥、甘草;或者服用養血化斑湯,去除人參。

又有以四物湯(見二十五條)加升麻、葛根、治之者。四物雖屬血劑。而白芍、川芎。麻症不宜用。而加升麻。尤為不宜。莫若養血湯。隨症加減而用。實為妥當也。若麻色赤如錦紋者。以古方化斑湯(見二十一條)去人參、升麻、甘草、早米。加元參。或萬氏化斑湯(見二十一條)去桔梗、甘草治之。

白話文:

也有人用四物湯(見第25條)加上升麻、葛根來治療麻疹。四物湯雖然屬於補血劑,但其中的人參、白芍、川芎在麻疹時不宜使用,尤其加升麻更是非常不適當。所以還不如使用養血湯,並根據症狀加加減減,這樣纔是適當的做法。如果麻疹的發疹呈鮮紅色,像錦緞上的花紋,可用古方的化斑湯(見第21條),去人參、升麻、甘草、早米,加元參。或用萬氏化斑湯(見第21條),去桔梗、甘草來治療。

然俱宜加生黃芩、生黃連治之。如色大紅豔或微紫。血熱也。或出太甚者。並宜以秘本大青湯去升麻、桔梗。或以古方大青湯去升麻、桔梗。俱加牛蒡子、連翹、黃芩、黃連、生地黃主之。黑斑者。死症也。亦當以秘本大青湯去升麻、桔梗。加生地黃、黃連、黃芩、火煅人屎末服之。

白話文:

無論哪種都應該加入生黃芩、生黃連來治療,如果顏色鮮紅或帶紫,是血熱,如果出汗太多,則應使用祕方大青湯,去除升麻、桔梗,也可以使用古方大青湯,去除升麻、桔梗,再加入牛蒡子、連翹、黃芩、黃連、生地黃為主藥。黑斑的是死症,也應該使用祕方大青湯,去除升麻、桔梗,加入生地黃、黃連、黃芩,再把人屎末燒熱服用。

大便秘者。加酒蒸大黃利之。

朱曰,麻疹之色。最喜通紅。其或淡白。或赤如錦紋者。皆證之偏寒偏熱。治法尤不可混。

養血湯,治麻出白色。

白話文:

大便秘結的人,可以加入酒蒸大黃來促進排便。 朱氏說,麻疹的顏色,最理想的是通紅。如果呈現淡白色,或是紅色如同錦緞上的紋路,都是症狀偏向寒性或熱性的表現,治療方法尤其不能混淆。 養血湯,用於治療麻疹出現白色的情況。

生地黃,當歸身,紅花,陳皮,甘草,生薑一片引。

白話文:

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敗火、養陰生津的作用。

當歸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養顏、補中益氣的作用。

紅花: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調經止痛的作用。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化痰止咳的作用。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益胃和中、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

生薑一片引:用來引導其他藥物進入經絡,發揮藥效。

益營湯,治麻色白。

人參,當歸(酒炒),紅花(酒炒),赤芍藥(桂水炒),甘草,水煎服。

養血化斑湯,治白疹。

人參,當歸身,生地黃,紅花,蟬蛻,生薑引。

秘本大青湯

白話文:

益營湯,用於治療皮膚出現白色斑點。 人參、當歸(用酒炒過)、紅花(用酒炒過)、赤芍藥(用桂水炒過)、甘草,用水煎煮後服用。 養血化斑湯,用於治療白疹。 人參、當歸身、生地黃、紅花、蟬蛻,用生薑引導煎煮。 秘本大青湯。

大青,元參,知母,石膏,木通,梔仁,人中黃(火煅研細),桔梗,升麻,水煎。調人中黃末服。

白話文:

大青、元參、知母、石膏、木通、梔仁、人中黃(以火煅過、研磨成細末)、桔梗、升麻,加水煎煮。將人中黃末調入藥液服下。

4. 陰陽兩部多少第四十一

麻本火候先動陽。陽部多時症候良。陽部若是稀少者。恐有後患須當防。

先動陽分後歸陰。陰部陽少症亦輕。胸腹四肢向內者。若逢稀少喜盈盈。

白話文:

麻黃用於治療時,首先會影響到陽氣。陽氣充足時,病情較易好轉。如果陽氣不足,則可能會有後遺症,需要謹慎對待。 首先影響陽氣,隨後才會轉向陰氣。如果陰氣中陽氣不足,病情也相對較輕。對於胸腹和四肢向內的病症,如果遇到陽氣不足的情況,反而可能是一個好的徵兆。

麻症雖肺胃主之。而多屬於火。發則先動陽氣。而後歸於陰經。面本為陽。所以人身之中。麻疹陽部。宜多而不宜少。陰部宜少。多亦無妨。何為陽部。頭為諸陽之首。面乃陽中之陽。背與四肢。向外者、皆屬陽。但得此數處、麻多而透表。則無後患。何為陰部。胸為陰。腹乃陰中之陰。

白話文:

麻疹雖然是肺胃主導的,但多屬於火熱。發作時,先動陽氣,然後歸於陰經。臉本是陽性,所以人體中,麻疹的陽性部位應該多不宜少,陰性部位宜少,多也無妨。什麼是陽性部位?頭是諸陽之首,臉是陽中之陽,背與四肢,向外的那一面,都屬於陽性。只要這些部位麻疹多且透表,則無後患。什麼是陰性部位?胸是陰,腹是陰中之陰。

腰與四肢。向內者、皆為陰。但得陰部少、而陽部多。或陽部透表。而陰部不能盡透。均為順候。若陽部少。而陰部多者。須防後患。如解毒湯(見二十六條)除去桔梗。清陽湯(見第九條)除去升麻、桔梗、甘草、生薑等劑。俱可隨症加減而用。若陰陽兩部俱少者。此乃麻毒輕也。

不在此例。

白話文:

腰部和四肢。向內的,都是陰的部分。但是,陰的部分要少,陽的部分要多。或者,陽的部分透發出來,而陰的部分不能完全透發出來。這都是順應病候的。如果陽的部分少,而陰的部分多,就要防備後患。像解毒湯(見第 26 條)去掉桔梗。清陽湯(見第 9 條)去掉升麻、桔梗、甘草、生薑等藥劑。都可以根據症狀加減使用。如果陰、陽兩方面都少,這是麻毒輕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