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二 (14)
卷之二 (14)
1. 盡透表第三十八
粒頭尖小收根者。此為盡透表症也。扁闊癢赤不離肉。熱邪中伏大非雅。
麻盡透表。方無後患。何以見其透表。但得粒頭尖大。離肉收根。及粒頭細小收根。二者俱為盡透表也。其有一種扁闊焮赤成塊。塊上覆有小粒。平塌不起。而未見塊上離肉。又有一種結成小塊。如風毒遍身瘙癢。偏高而紅腫。但粒頭不尖者。此二症雖透表。其中必有熱邪伏留。
後必變症。並宜用竹葉、石膏、麥冬、連翹、牛蒡子。以滋潤之。或以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去桔梗、甘草、薄荷、防風。加麥冬主之。縱有餘熱。從此渙散矣。
朱曰,指出盡透表之形狀。而後未盡透表者。自易分別。
白話文:
痘瘡長出,疹子頂端尖細,根部收縮,這是疹子已經透發到皮膚表面的症狀。如果疹子扁平寬大,又紅又癢,沒有隆起離開皮膚,那是熱邪潛伏在體內,情況很不妙。
疹子透發到皮膚表面,才能避免後患。怎麼判斷疹子是否透發呢?只要疹子頂端尖大,離開皮膚,根部收縮;或者疹子頂端細小,根部收縮,這兩種情況都代表疹子已經透發到皮膚表面。但如果疹子扁平腫脹發紅,形成一塊,塊上長有小疹子,平平的,沒有隆起離開皮膚;或者長出許多小塊,像風毒一樣全身發癢,疹子部位高高隆起,紅腫,但疹子頂端不尖,這兩種情況雖然疹子看似透發到皮膚表面,但體內一定還有熱邪殘留。
之後一定會出現其他病症,應該用竹葉、石膏、麥冬、連翹、牛蒡子等藥物滋潤身體。或者用化毒清表湯(見第十六條),去掉桔梗、甘草、薄荷、防風,加入麥冬為主藥。即使還有餘熱,也會從此消散。
朱某說,指出疹子完全透發到皮膚表面的形狀,那麼那些沒有完全透發的疹子,就容易區分了。
2. 一齊湧出第三十九
一齊湧出莫驚惶。頃刻渾身朱錦裝。似痘出時隨又收。如斑紅赤卻成瘡。
痘以三、四次出。謂之出勻。麻貴一齊湧出。謂之出盡。故凡麻只要得出。毒便輕減。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之狀。此將出之兆。出形細密。與痘相似。但麻則隨出隨收。非若痘之漸長而漸大也。出形鮮紅。與傷寒之發斑相似。但麻則粒粒成瘡。非若斑之皮紅成片。如蚊咬之跡也。故凡麻以一齊湧出為最美候。不須用藥。
朱曰,麻雖貴一齊湧出。但當成粒。不當成片。醫家務須辨別。
白話文:
麻疹一起疹子冒出來不要驚慌,很快全身就會像穿著紅色的錦衣一樣。疹子像出痘一樣,很快又會消退,像紅色的斑點,最後變成小瘡。
疹子如果三次、四次慢慢地出,叫做疹子出得勻稱;麻疹最好是一起全部疹子都冒出來,叫做疹子出盡。所以,麻疹只要疹子都出來了,毒性就會減輕。用火照一下,全身就像塗了朱砂一樣,這是疹子將要長出來的徵兆。疹子長得細密,和痘疹相似,但是麻疹是出來又很快消退,不像痘疹慢慢長大。疹子鮮紅,和傷寒發斑相似,但是麻疹會一個個變成小瘡,不像發斑一樣皮膚紅成一片,像蚊子叮咬的樣子。所以,麻疹一起全部冒出來是最好的預兆,不需要用藥。
朱某說,雖然麻疹最好是一起全部冒出來,但是疹子應該是一粒一粒的,不應該是一片一片的,醫生一定要分辨清楚。
3. 麻色分治第四十
麻亦渾身似錦紋。白色血少要滋營。黑麻一現最凶惡。解毒消斑用大青。
痘瘡赤豔癢來攻。麻疹鮮紅毒得松。白色血虛猶可治。黑斑惡候莫相逢。
痘麻之色。不可同論。大抵痘怕大紅。皮嫩易破。必生瘙癢。麻疹之色。最喜通紅。何則。夫麻發於心。心屬火。紅者火之正色也。故麻鮮紅者。毒得盡發而吉也。若麻色淡白者。乃心血不足也。治宜養血為主。以養血湯除甘草。或益營湯去人參、赤芍藥、甘草。或養血化斑湯去人參治之。
又有以四物湯(見二十五條)加升麻、葛根、治之者。四物雖屬血劑。而白芍、川芎。麻症不宜用。而加升麻。尤為不宜。莫若養血湯。隨症加減而用。實為妥當也。若麻色赤如錦紋者。以古方化斑湯(見二十一條)去人參、升麻、甘草、早米。加元參。或萬氏化斑湯(見二十一條)去桔梗、甘草治之。
然俱宜加生黃芩、生黃連治之。如色大紅豔或微紫。血熱也。或出太甚者。並宜以秘本大青湯去升麻、桔梗。或以古方大青湯去升麻、桔梗。俱加牛蒡子、連翹、黃芩、黃連、生地黃主之。黑斑者。死症也。亦當以秘本大青湯去升麻、桔梗。加生地黃、黃連、黃芩、火煅人屎末服之。
大便秘者。加酒蒸大黃利之。
朱曰,麻疹之色。最喜通紅。其或淡白。或赤如錦紋者。皆證之偏寒偏熱。治法尤不可混。
養血湯,治麻出白色。
生地黃,當歸身,紅花,陳皮,甘草,生薑一片引。
益營湯,治麻色白。
人參,當歸(酒炒),紅花(酒炒),赤芍藥(桂水炒),甘草,水煎服。
養血化斑湯,治白疹。
人參,當歸身,生地黃,紅花,蟬蛻,生薑引。
秘本大青湯
大青,元參,知母,石膏,木通,梔仁,人中黃(火煅研細),桔梗,升麻,水煎。調人中黃末服。
白話文:
麻疹的顏色變化代表不同的病情。全身出現像錦緞一樣的花紋,顏色發白表示血虛,需要滋養血液;出現黑色麻疹則預後最凶險,需用大青葉解毒消斑。
痘瘡顏色鮮紅,伴隨搔癢,代表毒素排出順利;麻疹鮮紅色也預示病情良好。但如果麻疹顏色發白,代表血虛,仍可治療;若出現黑斑,則預後不佳。
痘瘡和麻疹的顏色變化不能混為一談。痘瘡最怕顏色鮮紅,皮膚嬌嫩易破,容易發癢。麻疹則最喜顏色鮮紅,因為麻疹發於心臟,心屬火,紅色是火的本色,鮮紅色代表毒素已充分發洩,預後良好。麻疹顏色淡白則表示心血不足,治療應以養血為主,可用養血湯(去甘草)、益營湯(去人參、赤芍藥、甘草)、或養血化斑湯(去人參)治療。
也有人用四物湯加升麻、葛根治療,但四物湯中的白芍、川芎以及升麻都不適合麻疹患者,還是養血湯加減使用最為妥當。如果麻疹顏色像錦緞一樣鮮紅,可用古方化斑湯(去人參、升麻、甘草、早米,加元參)或萬氏化斑湯(去桔梗、甘草)治療,並需加入生黃芩、生黃連。如果顏色鮮紅豔麗甚至發紫,代表血熱,或出疹過多,則需用秘本大青湯(去升麻、桔梗)或古方大青湯(去升麻、桔梗),並加入牛蒡子、連翹、黃芩、黃連、生地黃。若出現黑斑,為死症,也需用秘本大青湯(去升麻、桔梗),並加入生地黃、黃連、黃芩、火煅人屎末。
大便不通者,可加酒蒸大黃通便。
麻疹最理想的顏色是鮮紅色,顏色淡白或像錦緞一樣鮮紅,都代表寒熱偏盛,治療方法不可混淆。
養血湯:治療麻疹顏色發白,藥物組成:生地黃、當歸身、紅花、陳皮、甘草、生薑一片。
益營湯:治療麻疹顏色發白,藥物組成:人參、酒炒當歸、酒炒紅花、桂水炒赤芍藥、甘草。
養血化斑湯:治療白色疹子,藥物組成:人參、當歸身、生地黃、紅花、蟬蛻、生薑。
秘本大青湯:藥物組成:大青葉、元參、知母、石膏、木通、梔子、火煅研細的人中黃、桔梗、升麻。服用時調入研細的人中黃藥末。
4. 陰陽兩部多少第四十一
麻本火候先動陽。陽部多時症候良。陽部若是稀少者。恐有後患須當防。
先動陽分後歸陰。陰部陽少症亦輕。胸腹四肢向內者。若逢稀少喜盈盈。
麻症雖肺胃主之。而多屬於火。發則先動陽氣。而後歸於陰經。面本為陽。所以人身之中。麻疹陽部。宜多而不宜少。陰部宜少。多亦無妨。何為陽部。頭為諸陽之首。面乃陽中之陽。背與四肢。向外者、皆屬陽。但得此數處、麻多而透表。則無後患。何為陰部。胸為陰。腹乃陰中之陰。
腰與四肢。向內者、皆為陰。但得陰部少、而陽部多。或陽部透表。而陰部不能盡透。均為順候。若陽部少。而陰部多者。須防後患。如解毒湯(見二十六條)除去桔梗。清陽湯(見第九條)除去升麻、桔梗、甘草、生薑等劑。俱可隨症加減而用。若陰陽兩部俱少者。此乃麻毒輕也。
不在此例。
白話文:
麻疹初期,陽氣先盛。若陽部疹子多,預後良好。但若陽部疹子稀少,則可能會有後遺症,需多加預防。
陽氣先盛後歸於陰。陰部疹子少,症狀也較輕微。胸腹部及內側四肢,如果疹子稀少,反而預示病情較好。
雖然麻疹與肺胃相關,但多屬火邪。發病時,陽氣先盛,然後再波及陰經。臉部屬陽,因此全身麻疹中,陽部疹子宜多不宜少,陰部疹子宜少,多一些也沒有妨礙。何謂陽部?頭部為諸陽之首,臉部是陽中之陽,背部及外側四肢都屬陽。只要這些部位疹子多且能透發於肌表,便無後患。何謂陰部?胸部屬陰,腹部是陰中之陰,腰部及內側四肢也屬陰。只要陰部疹子少,陽部疹子多,或者陽部疹子透發,而陰部疹子未能完全透發,都是順利的徵兆。但若陽部疹子少,陰部疹子多,則需預防後遺症。此時可參考「解毒湯」(見第二十六條)去除桔梗;或「清陽湯」(見第九條)去除升麻、桔梗、甘草、生薑等藥物,再根據病情加減使用。若陰陽兩部疹子都少,則表示麻疹毒性輕微,不在此討論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