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一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9)

1. 應用藥性

【陳皮】,入脾、肺氣分。治胸中痰熱逆氣。為消痰運食之要藥。留白則補脾胃。去白則理肺氣。能瀉肺損脾。理氣燥濕。為麻疹之禁藥。元咳者用留白陳皮。

【樗根白皮】,苦溫有毒。入氣分。暴痢滯者宜之。

【槐花】,入大腸、胃、心胞絡、肝經。治大小便血。目赤腫痛。腸風下血。痔血臟毒。

【辰砂】,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不老。

【龍膽草】,性沉降。治肝經邪熱。下焦濕熱。目赤腫。瘀肉。小兒肝氣。去腸中小蟲。驚癇。與濕熱邪氣之在中下二焦者。非此不除。以其專伐肝膽之邪也。

【桃仁】,入心胞絡、肝經。為血瘀、血閉之專藥。雖苦能泄血滯。甘可生新血。畢竟破血之功居多。治熱入血室。瘀積、癥瘕、經閉、瘧母等候。而麻證心腹痛、大腸閉結、亦有權用者。

【百合】,補土消瘀止嗽。利小便。散積蓄之邪。主邪氣腹心痛。然性專降。瀉中氣。故麻證亦間有用者。(虛寒。二便清泄者忌用。)

【側柏葉】,性寒而燥。大能伐胃。雖有止血之功。而無陽生陰長之力。(亡血虛家。不宜擅用。)

【麻黃】,去根節。湯泡去沫。晾用。麻證用酒同蜜炒。須去根。若連根用。令人汗不絕。入膀胱。乃肺經之專藥。故治肺病多用之。去皮毛氣分寒邪。以泄寒實。蓋皮毛外閉。邪熱內攻。肺氣拂鬱。乃衛實之候。宜用之以發汗。若過汗則汗多亡陽。(飲食勞倦。及雜病自汗。表虛之證用之。則脫人元氣。禍患莫測。)故麻證不輕用。以麻黃根專能止汗。但不宜連根而用。

白話文:

【陳皮】 進入脾和肺的氣分。可以治療胸中痰熱導致的氣逆。是化痰和幫助消化的重要藥物。如果保留白色的部分,可以補益脾胃;去除白色的部分,可以調理肺氣。但它也能夠瀉肺氣,損傷脾胃。具有理氣和燥濕的作用。是治療麻疹的禁忌藥物。如果咳嗽屬於元氣不足,則使用保留白色的陳皮。

【樗根白皮】 味苦、性溫,有毒性。進入氣分。適合治療急性痢疾和腸道停滯。

【槐花】 進入大腸、胃、心包絡和肝經。可以治療大小便出血、眼睛紅腫疼痛、腸風下血、痔瘡出血和臟腑毒素。

【辰砂】 主要治療身體五臟的各種疾病,可以滋養精神,安定魂魄,增強精力,使眼睛明亮。能殺死精怪、邪惡鬼魅。長期服用可以通神不老。

【龍膽草】 藥性沉降。可以治療肝經的邪熱、下焦的濕熱、眼睛紅腫、瘀血、小兒肝氣。能夠去除腸道中的小蟲,治療驚癇。對於濕熱邪氣停留在中下二焦的病症,非此藥不能去除,因為它專門攻伐肝膽的邪氣。

【桃仁】 進入心包絡和肝經。是治療血瘀、血閉的專用藥物。雖然味苦,但能疏通血瘀;味甘,又能產生新的血液。但畢竟破血的作用居多。可以治療熱邪進入血室、瘀血積聚、癥瘕、經閉、瘧母等症狀。對於麻疹引起的心腹痛、大腸閉結等症狀,也可以酌情使用。

【百合】 可以補益脾土、消散瘀血、止咳、利尿,散除積聚的邪氣。主要治療邪氣引起的腹心痛。但藥性專於下降,會瀉中氣。因此麻疹偶爾也會使用,但虛寒、二便清稀泄瀉的人忌用。

【側柏葉】 藥性寒涼且乾燥,很能耗損胃氣。雖然有止血的功效,但沒有生陽長陰的作用。亡血虛弱的人,不宜擅自使用。

【麻黃】 使用時要去除根節,用開水泡過後去除浮沫,晾乾後使用。治療麻疹時,要用酒和蜂蜜一起炒製。必須去除根部,如果連根使用,會導致汗流不止。麻黃進入膀胱,是肺經的專用藥物。因此治療肺病多用此藥。可以去除皮毛的氣分寒邪,疏泄寒實。這是因為皮毛閉塞,邪熱內攻,肺氣鬱結,是衛氣實的表現,適合用麻黃發汗。但如果發汗過多,會導致亡陽。飲食勞倦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自汗、表虛的病症,使用麻黃會損耗人體的元氣,造成難以預料的禍患。因此,治療麻疹不宜輕易使用。麻黃根專門用於止汗,但不宜連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