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二 (9)
卷之二 (9)
1. 乍熱第二十五
發熱數日熱便退。再隔數日熱又來。時熱時涼為乍熱。用心調理免受災。
熱而又退退又熱。初潮正出此為逆。收盡乍熱毒未盡。病後治本免疏失。
白話文:
發燒幾天後熱度就退了,再過幾天熱度又會出現。有時候熱有時候涼,這是忽冷忽熱的情況。要用心調養身體,以免遭受疾病之苦。 熱度反覆,退了又來。如果初次發病時出現這種情況,則視為不利。即使表面症狀消失,但體內的毒素尚未完全清除。病後要注重根本治療,避免處理不當。
乍熱有二。一則熱數日而止。過數日熱又作者。一則一日之間。有早發熱而午涼。午發熱而夜止者。此二者皆謂之乍熱也。若未出之間見乍熱。名曰毒未得透。藥宜疏散。以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桔梗、甘草。或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去赤芍、甘草。加赤茯苓主之。
白話文:
乍熱有兩種。一種是發熱幾天後就停止。過幾天又發燒。另一種是一天之內,早上發熱,中午退燒。中午發熱,晚上退燒。這兩種情況都叫做乍熱。如果在發病過程中出現乍熱,稱為毒未透發。藥物宜疏散,以宣洩毒邪。可以用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掉升麻、桔梗、甘草。或者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去掉赤芍、甘草,加入赤茯苓為主藥。
正出之際。甚不宜見乍熱。見之則為逆候。此由毒出而邪熱未解。復有內攻之意。必須疏托。以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去天花粉、桔梗、甘草。或清熱透肌湯去甘草。加生地黃、地骨皮主之。又有因大病之後。中氣虛甚而然者。以治本為要。藥宜溫補。以四物湯加連翹、元參。
白話文:
在正氣出現的時候,最怕看到突然發熱的現象,一旦出現,就說明邪氣猖獗。這是由於毒邪正在排出體外,體內的邪熱還沒有完全解除,又出現了邪氣內攻的徵兆。治療時必須疏導託毒,促使邪熱從體表排出,可以用化毒清表湯(見第十六條),去掉天花粉、桔梗、甘草,或者用清熱透肌湯,去掉甘草,加入生地黃、地骨皮為主藥。還有的人在患大病之後,中氣虛弱而出現這種情況,治療時以補益元氣為主要目標,藥物宜溫補,可以用四物湯加入連翹、元參。
臨症斟酌而用之。若收後及未收之間見乍熱者。皆為毒氣未盡。急宜涼解分利。如清熱透肌湯去甘草。加黃連、黃芩、生地黃、地骨皮。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甘草、桔梗。加黃連、黃芩、生地黃、地骨皮。俱可施治。
清熱透肌湯,治麻未透。熱甚而咳。
白話文:
根據患者的病情來斟酌使用這些藥方。如果在服藥之後,或者在服藥之前出現突然發熱的現象,這些都是毒氣沒有完全清除的表現。這時應該立即使用涼解分利的藥方來治療。比如清熱透肌湯,去掉甘草,加入黃連、黃芩、生地黃、地骨皮。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掉升麻、甘草、桔梗,加入黃連、黃芩、生地黃、地骨皮。這兩種藥方都可以用來治療。
元參,石膏,牛蒡子,荊芥,防風,前胡,葛根,杏仁(各八分),生甘草(四分),水煎熱服。
四物湯,治一切血虛。凡血症通宜。
白話文:
元參、石膏、牛蒡子、荊芥、防風、前胡、葛根、杏仁(各八錢),生甘草(四錢),加水煎煮,趁熱服用。
當歸(酒洗),生地黃(酒洗各三錢),白芍藥(酒炒二錢),川芎(酒炒一錢五分)
白話文:
當歸(用酒清洗),生地黃(用酒清洗,各三錢),白芍藥(用酒炒二錢),川芎(用酒炒一錢五分)
涼心血加酒炒黃連。涼肝血加酒炒條黃芩。涼肺血加酒炒枯黃芩。涼大腸血加酒炒子實黃芩。涼腎、膀胱血加黃柏。涼脾血多用酒洗生地黃。涼胃血加酒蒸大黃。涼三焦血加酒洗鮮地骨皮。涼心胞絡血加酒蒸牡丹皮。涼小腸血加炒梔仁、川木通。清心與胞絡氣加麥冬。清肺氣加炒枳殼。
白話文:
-
涼心血:將黃連加酒炒至微黃。
-
涼肝血:將條黃芩加酒炒至微黃。
-
涼肺血:將枯黃芩加酒炒至微黃。
-
涼大腸血:將子實黃芩加酒炒至微黃。
-
涼腎、膀胱血:加黃柏。
-
涼脾血:多用酒洗生地黃。
-
涼胃血:將大黃加酒蒸至熟。
-
涼三焦血:將鮮地骨皮加酒洗淨。
-
涼心胞絡血:將牡丹皮加酒蒸至熟。
-
涼小腸血:將炒梔仁、川木通加在一起。
-
清心與胞絡氣:加入麥冬。
-
清肺氣:加入炒枳殼。
清肝氣加酒炒柴胡、醋炒青皮。清脾加酒炒白芍。清胃加乾葛、石膏。清小腸加赤茯苓。清大腸氣、三焦氣加連翹。清膀胱加滑石、琥珀。血虛加龜版。血燥加乳汁。瘀血加桃仁、紅花、韭菜汁、童便、行之。暴血加薄荷葉、酒洗元參。血不止加炒蒲黃、京墨。加黃柏、知母、元參名滋陰降火湯(治陰虛有火。
白話文:
-
清肝氣:加入炒過的柴胡和醋炒過的青皮。
-
清脾:加入炒過的芍藥。
-
清胃:加入乾葛和石膏。
-
清小腸:加入赤茯苓。
-
清大腸氣、三焦氣:加入連翹。
-
清膀胱:加入滑石和琥珀。
-
血虛:加入龜板。
-
血燥:加入乳汁。
-
瘀血:加入桃仁、紅花、韭菜汁、童便,然後服用。
-
暴血:加入薄荷葉和酒洗過的元參。
-
血不止:加入炒過的蒲黃和京墨。
-
加入黃柏、知母、元參,叫做滋陰降火湯(治療陰虛有火)。
)。加酒炒黃連、酒炒胡連名二連四物湯(治虛勞血虛。五心煩熱。熱入血室。夜分發熱。)。加黃柏、黃芩、甘草名三黃四物湯(治陰虛潮熱。)。加桃仁、紅花名元戎四物湯(治臟結便閉。撲損瘀血。)。加羌活、防風(一方用北秦艽)名治風六合湯(治風虛眩暈。風秘便難。
白話文:
將黃連、胡連用酒炒,加入四物湯,稱為二連四物湯,可以治療虛勞血虛、五心煩熱、熱入血室、夜間發熱等症狀。加入黃柏、黃芩、甘草,稱為三黃四物湯,可以治療陰虛潮熱。加入桃仁、紅花,稱為元戎四物湯,可以治療臟腑積聚、便秘、外傷瘀血。加入羌活、防風(或用北秦艽),稱為風六合湯,可以治療風虛眩暈、風寒便秘等症狀。
)。加木香、檳榔名治風六合湯(治血海虛滯。或血氣上衝。)。本方去白芍藥。加防風名防風當歸散(治發汗過多而成痙症。宜去風養血。)。
白話文:
-
加上木香、檳榔名稱為六合湯(治療血海虛滯。或氣血上衝。)。本方去除白芍藥。
-
加上防風名稱為防風當歸散(治療發汗太多而產生的痙攣症。可以去風養血。)。
2. 壯熱第二十六
大熱經日不退休。將出出盡實可憂。正出之時逢壯熱。此為順候不須愁。
白話文:
發燒多日不停歇,快要耗盡實在令人憂慮。正在發作的時候遇到高燒,這是正常的反應不必擔心。
麻本火候。非熱不出。故最喜有熱。如熱勢甚者。以白虎湯去炙甘草、粳米。加西河柳、連翹、牛蒡子、木通、枳殼、葛根主之。然治麻大法。總以解毒為主。若麻初熱時。有毒火不退而熱甚者。宜以解毒湯去桔梗主之。若發大熱而經日不退。是為壯熱。初起發熱間即發壯熱。
白話文:
麻痘原本是火熱之毒所引起的。不是熱盛,不會發作。所以麻痘最喜有熱。如果熱勢很盛時。可以用白虎湯去除炙甘草、粳米。加入西河柳、連翹、牛蒡子、木通、枳殼、葛根為主藥。然而治療麻痘的大原則,總是以解毒為主。如果麻痘剛發熱時,有毒火不退而熱盛的狀況。應該用解毒湯去除桔梗為主藥。如果發高燒,而且經過好幾天都退不了,就是所謂的壯熱。剛開始發熱期間就發壯熱。
直至出時而不退者。其症必重。以清熱透肌腸(見第二十五條)去甘草。加地骨皮、生地黃、黃連、黃芩主之。有咳甚者。加貝母。大便結滯加火麻仁、枳殼。小便赤澀加赤茯苓、木通治之。或用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桔梗、甘草。加枯黃芩、生地黃、地骨皮、黃連、梔仁治之。
白話文:
一直出汗,但是汗卻不退的人。症狀一定很嚴重。使用清熱透肌腸(參考第二十五條),去掉甘草。加入地骨皮、生地黃、黃連、黃芩治療。有嚴重的咳嗽,則加入貝母。大便結滯,則加入火麻仁、枳殼。小便赤澀,則加入赤茯苓、木通治療。或者使用宣毒發表湯(參考第五條),去掉升麻、桔梗、甘草。加入枯黃芩、生地黃、地骨皮、黃連、梔仁治療。
若先熱輕。正出現之時其熱方甚者。此為順候。出盡而壯熱不退者。又不宜也。急宜用涼解疏托之劑。以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去桔梗、甘草。加麥冬、熟石膏治之。大便閉者。加丑牛以通之。小便赤澀者。合導赤散去甘草。加車前子以利之。或以竹葉石膏湯去人參、半夏、炙甘草、粳米。
白話文:
如果一開始熱症很輕微,正是熱症剛出現的時候,熱症特別嚴重,這是符合病情的自然發展過程。但是,如果熱症已經完全發作,壯熱卻沒有退卻,這就不正常了。這時應該趕快使用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功效的方劑,比如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去除桔梗和甘草,加入麥冬和熟石膏來治療。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入丑牛來通便。如果小便赤黃且排尿困難,可以合導赤散,去除甘草,加入車前子來利尿。或者可以用竹葉石膏湯,去除人參、半夏、炙甘草和粳米。
加荊芥、元參、地骨皮治之亦可。收後而壯熱不退者。更不宜也。急宜涼解為上。以化毒清表湯(見十六條)去甘草、桔梗。加生地黃、山豆根治之。或以河間涼膈散去炙甘草、芒硝治之。收後而壯熱兼大渴者。以白虎解毒湯加元參、黃柏治之。
白話文:
也可以加入荊芥、元參、地骨皮來治療。如果是收汗以後,壯熱不退的。更加不宜再用發汗藥。急需用涼解的藥為上。可以用化毒清表湯(參看十六條方劑),去除甘草、桔梗。加入生地黃、山豆根來治療。或者用河間涼膈散去除炙甘草、芒硝來治療。如果是收汗以後,壯熱兼有大口渴的。用白虎解毒湯加入元參、黃柏來治療。
白虎湯,清肺金。瀉胃火實熱。小便赤者宜之。小便白者慎用。
石膏(八錢),知母(三錢),炙甘草(二錢),粳米(半合),水煎服。
解毒湯,治麻熱甚。火毒不退。初出亦宜。
黃連,黃芩,梔仁,木通,桔梗,水煎服。一方有貝母。無桔梗。
導赤散,治心熱發搐。及小腸實熱、小便赤澀。
白話文:
白虎湯,可以清肺熱。用於清除胃部的實熱。如果小便顏色偏紅的人適合使用。但如果小便顏色偏白的人就要小心使用。 成分包括:石膏(八錢)、知母(三錢)、炙甘草(二錢)、粳米(半合),用水煎煮後服用。 解毒湯,用於治療麻疹發熱嚴重的情況。當體內火毒未消時也適用。在麻疹剛開始出現時也適合使用。 成分包括:黃連、黃芩、梔子仁、木通、桔梗,用水煎煮後服用。另有一種配方會加入貝母,而不使用桔梗。 導赤散,用於治療心熱引起的抽搐。以及小腸實熱導致的小便紅色且排尿不暢。
生地黃(五錢),川木通,生甘草梢(各一錢),竹葉(一握),燈心引。
一方有車前子。溺血者加辰砂(五分)
白話文:
生地黃(25克),川木通,生甘草梢(各5克),竹葉(一把),燈心引。
竹葉石膏湯,治大病後煩熱作渴。傷寒解後嘔渴少氣。
白話文:
竹葉石膏湯:用於治療大病後發燒煩躁口渴、傷寒病癒後嘔吐口渴、氣短等症狀。
生石膏,淡竹葉,麥冬,人參,半夏,炙甘草,粳米,有渴者去半夏。薑引。水煎服。
河間涼膈散,治瘟疫時行。表裡實熱。及心火亢盛。目赤便閉。胃熱發斑。
白話文:
生石膏、淡竹葉、麥冬、人參、半夏、炒甘草、粳米,若患者感到口渴則去掉半夏。用薑片引藥。加水煎煮後服用。 河間涼膈散,用於治療瘟疫流行時的病症,表裡皆有實熱的情況,以及心火過旺導致的症狀,如眼睛紅赤、大便不通、胃熱引發的皮膚出現斑點等。
大黃(酒浸二兩),芒硝,連翹,黃芩(各一兩),梔仁(八錢),薄荷(七錢),炙甘草(六錢),淡竹葉十五片。生蜜五匙引。水煎。日三服。夜二服。得下熱退為度。一書薑三片、棗三枚、蔥白一根引。易老去大黃、芒硝。加淡竹葉、桔梗。治胸膈與六經之熱。以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腑、俱在胸膈。
白話文:
大黃(用酒浸泡二兩),芒硝,連翹,黃芩(各一兩),梔仁(八錢),薄荷(七錢),炙甘草(六錢),淡竹葉十五片。用生蜜五匙引。用清水煎煮。每天三次,晚上二次。拉肚子、熱退為止。另一種藥方:生薑三片,紅棗三枚,蔥白一根引。老年人易去掉大黃、芒硝。加淡竹葉、桔梗。治療胸口和六經之熱。以手少陽三焦、足少陽膽腑,都在胸口。
同相火遊行一身之表。乃至高之分。故用桔梗舟楫之藥。浮而上之。以去胸膈六經之熱也。症重者用河間方。輕者用此方。
白虎解毒湯
白話文:
風邪和火熱之邪在人體表面來回遊行,甚至向身體高處發展。所以用桔梗類類似舟楫的藥物,讓它浮在上面,以去除胸膈六經的熱。病情嚴重的用河間方,病情輕的用這個方子。
石膏(四錢),知母,天花粉,黃連,黃芩,梔仁(各一錢),麥冬,生地黃(各二錢),淡竹葉(十片),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滓。入犀角汁於藥內。俟病人要湯水飲時。以此藥與之。代茶服。
白話文:
石膏(四錢),知母、天花粉、黃連、黃芩、梔仁(各一錢),麥冬、生地黃(各二錢),淡竹葉(十片),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渣。入犀角汁於藥內。等病人想喝湯水時。給予此藥。當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