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一 (13)
卷之一 (13)
1. 麻疹形式要旨證治秘訣
麻初呵欠噴嚏嗽。密密無縫痱蚤形。下出上收煩躁渴。毒從臟腑發皮生。麻疹之證而必紅。咳嗽噴嚏鼻流膿。兩淚汪汪如哭狀。莫作傷寒一樣攻。
白話文:
麻疹初期會有呵欠、噴嚏、咳嗽等症狀。疹子密密麻麻,像痱子或蚤子一樣。疹子會從下往上蔓延,患者會煩躁、口渴。麻疹的毒邪由臟腑內發,最終表現在皮膚上。患麻疹必定會出現紅疹。伴隨咳嗽、噴嚏、流膿涕,眼睛紅腫流淚,像哭一樣。切勿像治療傷寒一樣用攻伐之法。
2. 麻疹證治大略括
麻疹若不出。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先。咳嗽宜清肺〔湯(見五十條)〕。熱多用化斑〔湯(靜遠主人方見五十七條)〕。
白話文:
麻疹若不透發,應先使用宣發毒邪的湯劑(詳見第五條方劑)。若伴隨咳嗽,則宜使用清肺的湯劑(詳見第五十條方劑)。若熱盛,則應使用化解斑疹的湯劑(詳見靜遠主人方第五十七條方劑)。
3. 密齋治法大略括
麻疹未出用荊防(敗毒散)。前胡葛根炒牛蒡。赤苓枳殼同連翹。薄荷石膏多用良。
麻疹出甚用(黃)芩(黃)連。知母石膏加元參。麥冬生地(黃)牛蒡子。竹葉骨皮名化斑。(湯)
麻後咳嗽仍不退。清肺散子同竹瀝。(黃)芩(貝)母栝蔞(仁)牛蒡子。麥冬防風桑(白皮)地骨。
潮熱元參麥門冬。木通知(母)貝(母)桑白皮入。生地(黃)黃芩與(地)骨皮。解熱寧心清肺葉。
泄瀉三苓〔散(見三十七條)〕或導赤〔散(見二十六條)〕。更將六一散(見六十七條)子對。若變痢證問香蔻(又名香連丸。見六十三條)。走馬牙疳清胃〔散(見七十九條)〕最。
白話文:
麻疹未出時,使用荊防敗毒散。也可以用前胡、葛根、炒牛蒡;赤苓、枳殼、連翹一起使用;薄荷、石膏多用效果更好。
麻疹疹出很多時,使用黃芩、黃連;知母、石膏再加元參;麥冬、生地、黃牛蒡子;竹葉、骨皮能化斑。
麻疹後咳嗽持續不退,使用清肺散加竹瀝;黃芩、貝母、栝蔞仁、牛蒡子;麥冬、防風、桑白皮、地骨皮。
潮熱時,用元參、麥門冬;木通、知母、貝母、桑白皮;生地、黃芩、地骨皮。這些藥物能解熱、寧心、清肺。
腹瀉時,使用三苓散或導赤散;再配合六一散。如果變成痢疾,就用香蔻(或香連丸)。患有走馬牙疳,則使用清胃散最有效。
4. 驗麻色吉凶
麻疹色紅者吉。麻疹色赤者重。麻疹色黃者危。麻疹色黑者死。
白話文:
麻疹顏色紅潤者預後良好。麻疹顏色鮮紅者病情較重。麻疹顏色發黃者情況危急。麻疹顏色發黑者將會死亡。
5. 麻疹輕證
或熱、或退、五六日而後出者輕。身有微汗。滋滋潤潤。氣不甚粗。身不焦熱。麻出必輕。淡紅滋潤。頭面勻靜而多者輕。透發三日。而漸收者輕。麻已出明白後。而身上皮膚。或青色或紅紫色者。俱無妨。上身熱。下身涼。此乃隔熱下涼。不妨。
白話文:
麻疹輕症的表現:發熱或退燒後,五六天才出疹者較輕;身體微微出汗,皮膚滋潤,呼吸不太急促,身體不感到燥熱,疹子顏色淡紅而滋潤,疹子出得較少且頭面部均勻分布者也較輕;疹子發出三天後,逐漸消退者也較輕;疹子已明顯發出後,身上皮膚呈現青色或紅紫色,也無妨礙;上半身熱下半身涼,這是上熱下涼的表現,也無大礙。
6. 麻疹重證
鼻出血者毒重。口出血者毒尤重。二便出血者毒更重。且危。初起時手足心如火熱者重。初起腳冷如冰者重。氣喘鼻乾。且又鼻掀。而作嘔吐驚搐。狂燥無汗者。最重。頭面不出者重。紅紫黯燥者重。咽喉痛不食者重。胃風收早者重。移熱大腸變痢者重。夾斑、夾癮、夾丹者重。舌出血者重。
白話文:
麻疹重症的表現:流鼻血表示毒邪較重;流鼻血又流口血,毒邪更重;大小便都出血,毒邪最重,病情危急。初期手心腳心發燙或腳冷如冰都屬於重症。氣喘、鼻乾、鼻翼煽動,伴隨嘔吐、抽搐、煩躁不安、無汗,病情最為危急。頭面部沒有疹子出現,疹子顏色紫暗乾燥,咽喉疼痛拒食,胃氣早衰,熱邪下移導致痢疾,出現紫斑、癮疹、丹毒等,舌頭出血,這些都是重症的表現。
7. 麻疹不治證
黑黯乾枯。一出即收者不治。氣喘。心前吸者不治。身上一遍紅與肌膚平者。必當發表。如發表後仍復如故。不治。鼻扇口張。兩目無神者。不治。鼻青糞黑者不治。當面牙齒黑者不治。走馬牙疳者不治。舌長過寸者不治。胃爛者不治。麻後泄瀉不止者不治。
白話文:
麻疹病患出現以下症狀則預後不良:皮膚黑暗乾枯,疹子一出就消退;氣喘,胸前吸氣困難;疹子遍佈全身,但與皮膚平齊;發汗後症狀依舊;鼻翼扇動,口張開,眼神呆滯;鼻子發青,大便黑色;牙齒發黑;牙齦潰爛迅速蔓延;舌頭伸出超過一寸;胃部潰爛;麻疹痊癒後腹瀉不止。
8. 麻疹死證括
已收渾身熱不涼。昏沉恍惚語無章。飲食不進舌胎白。失智循衣與摸床。元氣精神混懶散。
一魂尚爾未飄揚。逢斯強藥求全毀。任是高明莫主張。
白話文:
病人全身發熱不退,神志昏迷,語無倫次,不吃不喝,舌苔白厚,神智不清,胡亂摸衣摸床,元氣精神萎靡不振,雖有一線生機,但已相當危急。此時若再用猛烈的藥物強行治療,反而會適得其反,即使是名醫也無可奈何。
9. 應用藥性
【防風】,入小腸、大腸、膽、心胞絡、膀胱。治風去濕之仙藥。乃卒伍卑賤之職。隨所引而至。其性上行。故治上盛風邪。瀉肺實喘滿。周身痹痛。四肢攣急。目盲無光。風眼冷淚。一身盡痛。脊痛項強。不能回顧。腰似折。項似拔。瘡在胸膈以上。俱宜用。為其散結去上風熱也。(肺虛。有汗喘乏。氣升作嘔。火升發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瀉後脾虛發搐。產後血虛發痙。忌用。)
【荊芥】,入肝、肺氣分。祛經絡中之風熱。能清頭目。去瘀血。破積氣。消瘡毒。(表虛自汗。陰虛面赤者。忌用。)
【薄荷】,入肝、肺消風散熱。治咳逆失音。頭痛頭風。眼目口齒諸病。利咽喉。去舌胎。除小兒驚熱、瘰癧瘡疥之要藥。又能開鬱散氣。
【蘇葉】,入氣血兩分。解表利咽。開胃通腸。下氣除寒。升中有降。(久服泄人真氣。脾胃虛寒人過服、多致滑泄。)
【前胡】,入肺、脾、胃、大腸、膽、三焦。其功長於下氣。氣下則火降。痰亦降矣。故能治痰熱喘嗽痞膈諸疾。為痰氣之要藥。其性治氣實風痰。(凡陰虛火動之痰。及不因外感而有痰者。禁用。)
【葛根】,入大腸、胃。能鼓胃中清陽之氣。主消渴。身熱、嘔吐。使胃氣敷布。能啟陽氣。解諸毒。使胃氣升發。邪毒自散而不留。乃大腸胃經之專藥。治頭額痛。眉稜骨痛。天行熱嘔逆。發散解肌。開胃止渴。宣發痘疹。「葛花」能解酒毒。
【蔥白】,入肺、胃。專主發散。以通上下陽氣。能出汗。
【胡荽】,通身痹、達四肢。能避一切不正之氣。痘疹不出者。搗潠衣被髮之。春夏陽氣發升之時。用之反助熱毒。恐變黑色。不可不慎。
【連翹】,大腸、心胞絡氣分藥。瀉心經客熱。破血結。散氣聚。消腫毒。利小便。瀉心火。故諸痛瘡癢皆治。又能清膽經鬱熱。
【牛蒡子】(又名大力子。又名惡實。)肺經藥、治風濕癮疹咽喉風熱。散諸腫濕瘍之毒。為痘疹之仙藥。又能去皮膚風熱斑毒。
【犀角】,入胃。涼血、散血、清血。解痘毒斑疹毒。治驚狂。解蠱毒。又治吐血、衄血、使血、尿血、痘麻血熱毒甚者。尤為必需。
【綠豆】,解丹毒煩熱。治風疹及藥石發動。並解熱氣。治奔㹠。
【山豆根】,治咽喉諸疾及喉痹。解痘疹熱毒。止痛。消瘡腫毒。治發熱咳嗽。善治人馬急黃。殺小蟲。腹脹喘滿。卒患熱厥心痛俱宜。(脾胃虛寒作瀉者。忌用。)
【人中黃】,解天行狂熱。溫毒發斑。一切諸毒惡瘡。
【人中白】,治口瘡舌諸瘡、最效。為降火之妙味。
【蚯蚓】,又名地龍。白頸者良。解熱毒。(入鹽化為水。通經絡。炙乾用。)專殺蛇蠱、三蟲、伏屍諸毒。解濕熱。利小便。通經絡。治痘瘡。脾胃虛熱。嬌紅五六日。漸變乾黑伏陷者。又治溫病大熱狂妄。天行大熱。小便暴閉不通。
白話文:
[應用藥性]
【防風】:歸於小腸、大腸、膽、心包絡、膀胱經。是能祛風除濕的良藥,就像軍隊中聽命行事的士兵,能被引導到任何地方。藥性向上走,所以能治療上部過盛的風邪,能瀉肺部的實熱導致的喘滿,能治療全身的麻木疼痛、四肢的攣縮抽筋、眼睛失明無光、風邪引起的眼睛流冷淚、全身疼痛、脊椎疼痛、脖子僵硬不能轉頭、腰部像要折斷、脖子像要被拔掉,以及胸膈以上的瘡瘍,都適合用它,因為它能散開鬱結、去除上部的風熱。(但肺虛、有汗且喘、氣虛上逆想吐、火氣上炎咳嗽、陰虛盜汗、陽虛自汗、腹瀉後脾虛抽搐、產後血虛抽痙的人,則不宜使用。)
【荊芥】:歸於肝、肺的氣分。能祛除經絡中的風熱,能使頭腦清醒、去除瘀血、破除積氣、消除瘡毒。(但體表虛弱自汗、陰虛臉紅的人,則不宜使用。)
【薄荷】:歸於肝、肺,能消風散熱。能治療咳嗽、聲音嘶啞、頭痛、頭風、眼部、口腔、牙齒等疾病。能使咽喉通暢、去除舌苔,是治療小兒驚熱、瘰癧、瘡疥的重要藥物。還能開解鬱悶、疏散氣機。
【蘇葉】:歸於氣血兩分。能解表、利咽、開胃、通腸、降氣、祛寒,有升提作用也有下降作用。(但長期服用會耗損人體的正氣,脾胃虛寒的人過量服用,容易導致滑瀉。)
【前胡】:歸於肺、脾、胃、大腸、膽、三焦經。其功效長於降氣,氣下降則火氣也隨之下降,痰液也會跟著下降。所以能治療痰熱引起的喘嗽、胸膈痞滿等疾病,是治療痰氣的重要藥物,其藥性針對的是氣實、風痰。(但凡是陰虛火動引起的痰、以及不是因為外感風邪而產生的痰,則禁用。)
【葛根】:歸於大腸、胃經。能鼓舞胃中的清陽之氣,主要治療消渴、身體發熱、嘔吐。能使胃氣舒布散發,能啟動陽氣、解除各種毒素,使胃氣上升發散,邪毒自然消散而不停留。是治療大腸、胃經疾病的專用藥物,能治療頭額痛、眉稜骨痛、流行性感冒發熱嘔吐。能發散解肌、開胃止渴、使痘疹順利透發。「葛花」能解酒毒。
【蔥白】:歸於肺、胃經。專門用於發散,以疏通上下的陽氣,能使人出汗。
【胡荽】:能疏通全身的麻痹、到達四肢。能避開一切不正之氣。若痘疹發不出來,可以搗爛敷在衣被頭髮上。在春夏陽氣升發的時候使用,反而會助長熱毒,可能會使皮膚變黑,不可不謹慎。
【連翹】:是歸於大腸、心包絡氣分的藥物。能瀉心經的客熱,破除血結、散開氣聚、消除腫毒、利小便、瀉心火,所以各種疼痛、瘡癢都能治療。還能清除膽經的鬱熱。
【牛蒡子】(又名大力子、惡實):是歸於肺經的藥物,能治療風濕引起的皮膚癮疹、咽喉風熱、散解各種腫脹濕瘡的毒素,是治療痘疹的良藥,還能去除皮膚的風熱斑毒。
【犀角】:歸於胃經。能涼血、散血、清血,解痘毒、斑疹毒,治療驚狂、解蠱毒,也能治療吐血、流鼻血、便血、尿血、痘疹麻疹血熱毒很重的情況,尤其需要使用。
【綠豆】:能解丹毒、煩熱,能治療風疹以及藥物引起的副作用,並能解熱氣,治療奔豚病。
【山豆根】:能治療咽喉的各種疾病以及喉痹,解痘疹的熱毒、止痛、消除瘡腫毒,治療發熱咳嗽,擅長治療人和馬的急性黃疸,能殺蟲。腹脹喘滿、突然患熱厥心痛都適合使用。(但脾胃虛寒容易腹瀉的人則不宜使用。)
【人中黃】:能解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狂熱、溫毒發斑、以及各種毒瘡惡瘡。
【人中白】:治療口瘡、舌瘡效果最好,是降火的妙藥。
【蚯蚓】(又名地龍):以白頸的為佳,能解熱毒。(入鹽會化為水,可通經絡,炙乾後使用。)專門殺滅蛇蠱、三蟲、伏屍等毒素,解濕熱、利小便、通經絡、治療痘瘡。若脾胃虛熱、痘瘡呈鮮紅色五六天,逐漸變成乾黑且凹陷者,可以用它。也能治療溫病大熱、胡言亂語、流行性感冒發高燒、小便突然閉塞不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