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8)

1. 熱有遠近而出第二十二

麻熱遠近難定期。半月七八日有之。發熱四日疹始現。輕清平安順症時。

麻症發熱。有近則五、六日而出。遠則八、九日、或十日、半月乃出。總以發熱四日內現標者。其麻多輕。然必須解毒。若初熱之時。既表之後。紅影見於肌膚。切宜戒口避風。如或不禁。則皮毛閉密。毒氣難泄。或變紫黑。或生痰涎。致變驚搐而不治。若遇此候。宜以消毒飲去甘草。

加犀角汁主之。如極渴欲飲水者。只宜少與蔥白湯。以滋其渴。又有作寒作熱。至於終日不退者。然始熱之際。必見面赤眼腫。多涕多淚。咳嗽連聲等外症。宜詳察之。慎勿臨症恍惚。夫麻之出。其狀如粟。紅壘而起。間有不出。或只頭面有四肢無者。此則天行時氣。濕熱在脾。

以致昏睡發熱。麻不出現者。當以消風散去人參、川芎、厚朴。加連翹、牛蒡子、粉葛、荊芥、枳殼、薄荷、羌活。只用三分治之。如或不應。以小柴胡湯去半夏、人參。加牛蒡子、當歸身、熟石膏治之。倘風熱不散。久必咳嗽不已。愚按消風散、小柴胡湯二方內之人參、川芎、羌活、厚朴、殭蠶、柴胡、半夏、甘草、及陳皮等藥。麻方禁用之藥。

依法刪去之。合二方。僅得赤茯苓、黃芩、蟬蛻。俱系三味耳。而用以治濕熱在脾。昏睡發熱。致麻不出現等候。其有濟耶。此的系坊間誤人。斷不宜用。愚意莫若以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桔梗、甘草。加豬苓、澤瀉。以泄脾濕。以解其肌之為當也。

消毒飲,治麻出一日。為風寒所沖而收。麻毒內攻。急用此方。免致胃爛不救。

牛蒡子(四錢),荊芥(二錢),防風(五錢),生甘草(一錢),加烏犀角屑更妙。水煎服。

消風散(子和方),

人參,川芎,羌活,殭蠶,厚朴,陳皮,蟬蛻,茯苓,為末。白湯下。

小柴胡湯,半表半裡和解之劑。

人參,黃芩,柴胡,半夏,甘草,姜三片、紅棗三枚引。

白話文:

麻疹的疹子出現時間很難確定,有的半個月,有的七八天就出現。通常發燒四天後疹子才會長出來。如果病程輕微,順利痊癒,就沒什麼問題。

麻疹發燒,疹子出現時間,近則五、六天,遠則八、九天,甚至十天半個月才出。總而言之,發燒四天內疹子就出現的,麻疹通常較輕,但仍需解毒。如果一開始發燒,表症出現後,皮膚上出現紅疹,務必忌口避風,否則毛孔閉塞,毒氣不易排出,可能轉為紫黑色,或產生痰涎,導致驚厥抽搐而危及生命。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使用消毒飲去甘草,加入犀角汁治療。如果非常口渴想喝水,只宜少量服用蔥白湯解渴。還有些病人會寒熱交替,發燒整天不退,但一開始發燒時,必定會出現面紅眼腫、流涕流淚、咳嗽不止等症狀,應仔細觀察,不可診斷草率。

麻疹的疹子像小米粒一樣,紅腫凸起,有的患者疹子不全出,或只有頭面部有,四肢沒有,這是因為流行時節的氣候,濕熱停滯在脾臟,導致昏睡發熱,疹子不出。這時應該使用消風散去除人參、川芎、厚朴,再加入連翹、牛蒡子、粉葛、荊芥、枳殼、薄荷、羌活,只用三分量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就用小柴胡湯去除半夏、人參,加入牛蒡子、當歸身、生石膏治療。如果風熱不散,久了就會咳嗽不止。我認為消風散、小柴胡湯中的人參、川芎、羌活、厚朴、殭蠶、柴胡、半夏、甘草及陳皮等藥,都是麻疹方中禁用之藥,應依法去除。將兩方合在一起,只剩下赤茯苓、黃芩、蟬蛻三味藥,用來治療濕熱停滯脾臟,導致昏睡發熱、疹子不出,真的有效嗎?這是坊間錯誤的療法,絕對不可使用。我認為不如使用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除升麻、桔梗、甘草,加入豬苓、澤瀉,以利水泄脾濕,才是治療麻疹肌膚病變的正確方法。

消毒飲,治療麻疹出疹一天後,因風寒而疹子內陷,麻疹毒氣內攻,應急用此方,以免胃潰爛而無法挽回。

牛蒡子(四錢),荊芥(二錢),防風(五錢),生甘草(一錢),加入犀角屑更好。水煎服。

消風散(子和方):人參、川芎、羌活、殭蠶、厚朴、陳皮、蟬蛻、茯苓,研末,用白湯送服。

小柴胡湯:半表半裡和解之劑。人參、黃芩、柴胡、半夏、甘草,薑三片、紅棗三枚引。

2. 不熱第二十三

麻疹出現全憑熱。身不熱兮麻不出。潮熱和平方為福。症逢不熱大非吉。

不熱者。謂身溫涼而無熱也。初起不宜大熱。及至正出之時。不宜無熱。如不熱者。即系逆候。以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甘草、桔梗、淡竹葉。或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除甘草、淡竹葉、赤芍。以疏托之。亦有用越婢湯者。不可以此為法。出盡及收後而不熱者。是毒盡也。不須用藥。

朱曰,不熱即系逆候。病家常因小兒發熱不退。請醫生設法退熱者。是不知正出之時。

不宜無熱也。

越婢湯,治風水惡寒。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越婢者發越濕土之邪氣也。水濕之氣。因風中外流播。兩相激摶。勢難分解。不得不借麻黃以祛之。從表而越。以石膏清之。從里而化也。

麻黃(去節五錢),石膏(八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紅棗三枚引。水煎。分作三次服。

白話文:

麻疹的出現完全取決於發熱。如果身體不發熱,麻疹就不會出現。發熱且病情平穩是好的徵兆,如果出現麻疹但不發熱,則預後不佳。

不發熱指的是身體溫涼而沒有發熱的情況。麻疹初期不宜大力退熱,但到了麻疹真正爆發的時候,則不宜不發熱。如果出現不發熱的情況,就是病情逆轉的徵兆,此時應使用宣毒發表湯(參閱第五條),去除升麻、甘草、桔梗、淡竹葉;或使用葛根解肌湯(參閱第五條),去除甘草、淡竹葉、赤芍,以疏通風邪。也有人使用越婢湯,但不能以此為常規方法。麻疹疹子出盡,病症痊癒後不發熱,這是毒氣已盡的表現,無需服藥。

朱某說,不發熱就是病情逆轉的徵兆。病人家庭常常因為孩子高燒不退,而求醫生設法退燒,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麻疹真正爆發時,是不宜不發熱的。

越婢湯用於治療風水症引起的惡寒、全身浮腫、脈浮無渴、自汗、無高熱的症狀。越婢湯的用意是發散濕邪,因為水濕之氣因風邪入侵而外溢傳播,兩者互相激盪,難以自行消散,不得不借助麻黃來祛除外邪,從體表發散;再用石膏清熱,從內裡化解。

處方:麻黃(去節五錢)、石膏(八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水煎服,分三次服用。

3. 微熱第二十四

由麻不怕火燒天。若逢微熱休安然。初起之際猶無忌。正出之時卻又嫌。

微熱者。言熱輕而不壯也。初起之時則宜。正出之時。熱不宜微。微熱則麻出而不能透矣。宜用疏托之劑。以葛根解肌湯(見第五條)去赤芍、甘草、淡竹葉主之。未收及收後微熱者。此毒輕而盡也。不必用藥。

朱曰,自微熱至渴熱。凡五條。辨證之細。最足增人識見。

白話文:

微熱第二十四

麻疹不怕高燒,但若遇到輕微發熱,可別掉以輕心。麻疹初期,症狀輕微,尚可不必在意;但到了病症最盛的階段,就必須小心了。

所謂「微熱」,是指發熱程度輕微,不夠猛烈。麻疹初期,輕微發熱是正常的;但到了病症最盛的階段,發熱就不應該再輕微了。如果仍然只是輕微發熱,說明麻疹疹子出得不夠透徹,就需要使用疏通肌膚的藥物。可以用葛根解肌湯(詳見第五條),去掉赤芍、甘草、淡竹葉後服用。如果麻疹已經消退或消退後還有輕微發熱,這表示毒氣已經很輕微,快要完全消除了,不必服藥。

朱某人說,從輕微發熱到口渴發熱,一共描述了五種情況,其辨證之精細,最能增長我們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