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瓊

《麻科活人全書》~ 卷之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6)

1. 正麻奶麻風癮不同第十五

痘後出麻為正疹。此由胎毒發於心。一次出現不再出。正麻名兒始為真。

嬰兒初離母胎中。遍身斑駁似硃紅。亦由胎毒生斯候。莫作時行麻疹攻。

嬰兒當值炎熱天。遍身忽似出麻然。此名風癮非胎毒。不須用藥也會痊。

正麻之出。由於胎毒。其出也。必在出痘之後。或隔兩三月。或隔半年、一年之久。甚至八、九年之遠。感正麻之氣而出一次。後再不復出矣。奶麻者。小兒初生未滿月時。遍身紅點。斑駁如朱。皆由兒在母胎中。受有熱毒所致。故生下發見於皮膚。不可認作時行麻疹。妄用湯劑。

蓋嬰兒臟腑嬌脆。氣血怯弱。不能勝受湯丸。宜以溯源解毒湯與乳母服之可耳。若風癮者。亦有似於麻疹。乃發在幼孩甫生一月、半周、一歲之間。時值天氣炎熱。感風熱而作。此不由於胎毒。乃皮膚小疾。感風熱客於脾肺二家所致。不在正麻之列。常見出一次又出一次。亦有連出不已者。

天關大利害。不必用藥而自散。倘身熱不退。只宜微用疏風清熱之劑。一服即愈。以荊防發表湯除紅花主之。如身不熱者。不必用藥。免致誅伐無過。然亦當慎風寒。戒葷腥、生冷、辛辣等物。勿以其無關利害而忽諸。恐觸動風熱而生他病。論云。風癮身熱不退。宜疏風清熱。

以荊防發表湯主之。細按方內。止有荊芥、防風疏風之品。並無清熱之藥。且川芎上行頭目。當歸血中氣藥。楂肉長於消肉積。甘草雖能和藥解毒。其實有調中益氣之功。桔梗性上升。能阻各藥不得下達。並非清熱之品。且云除紅花。反不若紅花之能散赤腫解疹毒之猶為可用也。

愚意莫若用防風敗毒散(見第五條)去甘草、桔梗、杏仁。加元參、黃芩、地骨皮。以疏風清熱退潮之為妥當耳。

朱曰,此三種。各有主名。各有治法。醫家必先識此。始不混亂。

遡源解毒湯(又名解毒湯)解胎毒良方。

當歸身,川芎,生地黃,白芍藥,人參,連翹,黃連,陳皮,木通,生甘草,淡竹葉引。

荊防發表湯,此方大能疏風清熱。能散風熱客於手足太陰。致發風癮、及麻疹。連熱三四日。而始見標。而不甚煩躁。

荊芥穗,防風,桔梗,枳殼(麩炒),蘇葉,川芎,當歸(各五分),乾葛(八分),紅花(二分),杏仁(去皮尖炒),牛蒡子(炒研各七分),楂肉(去核一錢),生甘草(去皮三分),連翹(五分),水煎服。夏天炎熱。加酒炒黃芩。(五分)冬月嚴寒。加麻黃。(三分)或加羌活。(五分)小便赤澀黃。加木通。(去皮七分)

白話文:

正麻、奶麻、風癮三者不同

痘瘡痊癒後出現麻疹,稱為正麻,是由於胎毒積於心臟所致,只會出現一次。嬰兒出生時身上出現斑點,如同硃砂,也是胎毒引起的,不可與流行性麻疹混淆。

嬰兒在炎熱季節突然出現類似麻疹的症狀,稱為風癮,並非胎毒,不需用藥也會自愈。

正麻的出現是由於胎毒,通常在出痘之後,可能相隔數月甚至數年才發作,只會出現一次。奶麻則是指嬰兒出生未滿月時,身上出現紅點,如同硃砂,是由於母親懷孕期間體內有熱毒所致,不可誤認為流行性麻疹而服用藥物。嬰兒臟腑嬌嫩,氣血虛弱,不宜服用湯藥,宜讓母親服用溯源解毒湯。

風癮症狀類似麻疹,發生在一歲以內的嬰兒身上,多因炎熱季節感受風熱而起,與胎毒無關,只是一種輕微的皮膚病,常見反覆發作。一般不需用藥即可痊癒,若發燒不退,可服用少量疏風清熱的藥物,例如荊防發表湯,通常一劑即可見效。但若不發燒,則無需服藥。無論是否用藥,都應注意避免風寒,忌食油膩、生冷、辛辣等食物,以免誘發其他疾病。

荊防發表湯雖名為疏風清熱,但方中並無明顯的清熱藥物,因此對於風癮伴隨高燒者,建議改用防風敗毒散,去甘草、桔梗、杏仁,再加元參、黃芩、地骨皮,以達到疏風清熱、退熱的效果。

正麻、奶麻、風癮三種疾病各有病因和治療方法,醫師必須清楚辨別,才能正確治療。

溯源解毒湯(又名解毒湯):治療胎毒的良方。

荊防發表湯:此方具有疏風清熱的功效,能治療因風熱侵襲手足太陰經而引起的風癮及麻疹。

2. 溫麻第十六

胎毒風熱兩相摶。又值時令癘氣傳。人如感之出溫疹。調治乖張變多端。

溫麻者。由於胎毒。感於風熱。又值時令疫癘之氣流行。城市鄉村。傳染迅速異常。調治若不得法。立刻變證。治法、於初熱時。及欲出未出之際。宜以宣毒發表湯(見第五條)去升麻、桔梗、甘草主之。已出紅腫大甚者。用化毒清表湯去桔梗、甘草主之。出透流毒成痢者。

用清熱導滯湯(見第七十二條)主之。此三方。以之加減變化。無論正麻溫麻。每用定獲奇效。然凡出過正麻之後。即不再發溫麻。

化毒清表湯,治麻已出。紅腫大甚。併為麻疹已現主方。並附加減法於方尾。(總除甘、桔二味不用。)

前胡,乾葛,知母,連翹,桔梗(各七分),牛蒡子(炒七分),木通(六分),元參(一錢),黃連(酒炒),防風,梔仁(炒黑各三分),薄荷,黃芩(酒炒各五分),天花粉,地骨皮(各八分),淡竹葉(一錢),生甘草(去皮三分),燈心五十寸為引加生犀角(三分)更好。

潮熱輕者。除淡竹葉、梔仁、黃連、薄荷。潮熱重者。加生地黃、地骨皮。赤苓、枳殼、黃連、黃芩。生用。口渴。加麥冬、熟石膏。如不作口渴。除知母、花粉。大便澀。加炒火麻仁、枳殼。大便閉。加枳殼、炒白黑丑牛。如二三日不通者。加大黃。小便赤澀。加木通、澤瀉等分。

小便不通者。加車前子。無咳。加留白陳皮。無汗。加蔥白。紫色。加紫草茸、紅花。赤色。加牡丹皮、當歸尾。夾紅紫斑。加紫草茸、牡丹皮。熱甚不減。去防風、薄荷。加生地黃、川貝母。咽痛。加射干、山豆根、麥冬。譫語。加生地黃、木通。齁䶎。加栝蔞蔞、葶藶。

除天花粉、淡竹葉、薄荷。氣促。加蘇子、萊菔子。去天花粉、淡竹葉、薄荷。呃逆。加竹茹、柿霜、枇杷葉。嘔吐亦宜。

白話文:

溫麻第十六

溫疹是由於胎毒與風熱交感,又遇上當時流行的疫病之氣所導致。無論城市鄉村,傳染速度都非常快。治療方法若不得當,病情會迅速變化。

初期發熱,或疹子將要出現但尚未出現時,宜用宣毒發表湯(詳見第五條)去除升麻、桔梗、甘草。疹子已出,紅腫嚴重時,則用化毒清表湯去除桔梗、甘草。疹子出透,毒氣向下導致腹瀉時,則使用清熱導滯湯(詳見第七十二條)。這三種方劑加減運用,無論是正麻還是溫麻,都能收到奇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出過正麻之後,就不會再發溫麻了。

化毒清表湯:適用於麻疹已出,紅腫嚴重的情況,是主要的方劑,以下列出加減方法(總之,甘草、桔梗兩味藥不用)。

藥材組成:前胡、乾葛、知母、連翹、桔梗(各七分)、牛蒡子(炒七分)、木通(六分)、元參(一錢)、黃連(酒炒)、防風、梔仁(炒黑各三分)、薄荷、黃芩(酒炒各五分)、天花粉、地骨皮(各八分)、淡竹葉(一錢)、生甘草(去皮三分)、燈心五十寸為引,加生犀角(三分)更好。

加減法:

  • 潮熱輕微者,去除淡竹葉、梔仁、黃連、薄荷;潮熱嚴重者,增加生地黃、地骨皮、赤苓、枳殼、黃連、黃芩(生用)。
  • 口渴者,加麥冬、熟石膏;無口渴者,去除知母、天花粉。
  • 大便乾燥者,加炒火麻仁、枳殼。
  • 大便不通者,加枳殼、炒白丑牛;若二三日不通,加大黃。
  • 小便赤澀者,加木通、澤瀉(等分)。
  • 小便不通者,加車前子。
  • 無咳嗽者,加陳皮、橘皮。
  • 無汗者,加蔥白。
  • 疹子呈紫色者,加紫草茸、紅花。
  • 疹子呈紅色者,加牡丹皮、當歸尾。
  • 疹子夾雜紅紫斑點者,加紫草茸、牡丹皮。
  • 發熱嚴重且不減者,去除防風、薄荷,增加生地黃、川貝母。
  • 咽喉疼痛者,加射干、山豆根、麥冬。
  • 譫語者,加生地黃、木通。
  • 呼吸困難者,加栝樓、葶藶。
  • 氣促者,加蘇子、萊菔子(去除天花粉、淡竹葉、薄荷)。
  • 呃逆者,加竹茹、柿霜、枇杷葉(嘔吐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