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鑒》~ 下卷 (10)
下卷 (10)
1. 瘧疾
凡產後瘧疾,多由虧血挾寒熱而作。大法宜柴胡四物湯調之。熱多者草果飲子,寒多者生熟飲子。薛立齋曰:產後瘧疾,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因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系飲食,用六君加桔梗、蒼朮、藿香;如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飲食勞役,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湯;虛寒用六君加薑、桂;元氣脫陷、急加附子。大凡久瘧多屬元氣虛寒。
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陰火下流,則寒熱交作;或吐瀉不食,腹痛,煩渴,發熱,譫語;或手足逆冷。雖見百證,當峻溫補,其病自退。若誤用清脾截瘧之類,多致不起,中氣傷而變證多矣。
草果飲子
治產後瘧疾,寒熱相半,或多熱者宜此。
半夏,赤茯苓,甘草(炙),草果,川芎,陳皮,白芷(各二錢),青皮,良薑,紫蘇(各二錢半),乾薑(四錢)
上為粗末,分作四服,每用水一大碗、姜三片、棗三枚、煎七分,臨發日連進二服即愈。
生熟飲子
治產後瘧疾多寒者。
肉豆蔻,草果仁,厚朴(生,去粗皮),半夏(制),陳皮,甘草,大棗,生薑
上八味各等分,細剉一半,用濕紙裹煨,令香熟,去紙,與一半生者和勻,每服五錢,水一大碗,煎七分,食前一服,食後一服。
按瘧初起當用上兩法,不愈當用薛氏法。
白話文:
[瘧疾]
產後瘧疾大多是因為血虛加上寒熱交加引起的。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用柴胡四物湯調理。熱症較重者,使用草果飲子;寒症較重者,使用生熟飲子。薛立齋說:產後瘧疾,可能是因為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是外邪入侵,也可能是鬱怒傷脾,或是暑邪潛伏。如果確定是飲食問題,就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蒼朮、藿香;如果外邪較重而飲食少,就用藿香正氣散;如果是飲食勞累造成的,就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氣血虛弱,就用十全大補湯;如果是虛寒體質,就用六君子湯加薑、桂;如果元氣衰竭,就要緊急加入附子。總之,久治不癒的瘧疾大多屬於元氣虛寒。
因為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怕冷,陰虛火旺則寒熱交替;或者嘔吐腹瀉、食慾不振、腹痛、口渴、發熱、神志不清;或者手腳冰冷。即使出現各種症狀,也應當積極溫補,疾病自然會好轉。如果錯誤地使用清熱解表、截斷瘧疾的藥物,往往會導致病情加重,中氣受損而出現更多併發症。
草果飲子
治療產後瘧疾,寒熱兼具或偏熱者適用。
配方:半夏、赤茯苓、炙甘草、草果、川芎、陳皮、白芷(各二錢)、青皮、良薑、紫蘇(各二錢半)、乾薑(四錢)
將藥材粗略研磨,分成四劑,每次用一大碗水、三片薑、三個棗煎煮至七分,發病當天連服兩劑即可痊癒。
生熟飲子
治療產後瘧疾,寒症較重者適用。
配方:肉豆蔻、草果仁、生厚朴(去粗皮)、制半夏、陳皮、甘草、大棗、生薑(各等分)
將藥材細切一半,用濕紙包起來煨烤至香熟,去除濕紙,與另一半生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煮至七分,飯前服用一劑,飯後服用一劑。
瘧疾初期應先使用以上兩種方法,若無效則應使用薛氏方法。
2. 霍亂
產後霍亂,氣血俱傷,臟腑虛損;或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致。陰陽不順,清濁相干,氣亂於腸胃之間,真邪相搏,冷熱不調,上吐下利,故曰霍亂也。經云:渴而飲水者,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大段虛冷厥逆者加附子來復丹亦妙。
白朮散
治產後霍亂,吐利腹痛,煩渴,手足逆冷。
白朮,橘紅,麥冬(去心),乾薑,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一盞,姜三片,煎服。
溫中散
治產後霍亂、吐瀉不止。
人參,白朮,當歸(各一錢),草豆蔻仁,乾薑(各八分),厚朴(薑製,一錢二分)
水一盞,煎服。
若吐逆不受湯藥,用伏龍肝研細末三錢,米湯調。徐徐嚥下即受。
白話文:
霍亂
產後罹患霍亂,是因為氣血受損,臟腑虛弱;或者因為飲食消化不良,又受寒風侵襲所導致。由於陰陽失調,清濁混雜,腸胃氣機紊亂,正邪交戰,寒熱不均,因此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所以稱為霍亂。古籍記載:如果患者口渴想喝水,就用五苓散;如果患者畏寒不想喝水,就用理中丸;如果患者四肢冰冷、脈象厥逆,再加附子理中丸效果更好。
白朮散
治療產後霍亂,伴隨嘔吐、腹瀉、腹痛、口渴、手腳冰冷的症狀。
處方:白朮、橘紅、麥冬(去心)、乾薑、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
用法:加水一盞,薑三片,煎煮服用。
溫中散
治療產後霍亂,伴隨持續嘔吐腹瀉的症狀。
處方:人參、白朮、當歸(各一錢)、草豆蔻仁、乾薑(各八分)、厚朴(薑製,一錢二分)
用法:加水一盞,煎煮服用。
如果嘔吐嚴重,無法服用湯藥,可用伏龍肝研磨成細粉三錢,用米湯調服,慢慢嚥下即可。
3. 血崩
產後血崩,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薛立齋曰:若血滯小腹脹滿,用失笑散,方見血暈;血少小腹虛痞,芎藭湯;肝火血妄行,加味逍遙散;脾郁不能統血,加味歸脾湯;脾虛不攝血,補中益氣湯;厚味積熱,清胃散加槐花;風熱相搏,四君子加防風,枳殼。一產婦血崩,小腹脹疼,用順氣行血之劑,其崩如湧,四肢不收,惡寒、嘔吐、大便頻瀉。
余用六君加炮黑乾薑四劑,稍愈,又以十全大補三十餘劑而痊。一產婦血崩,因怒血崩,其血如湧,仆地口噤、目斜、手足抽搐,此肝經血耗生風,余用六味丸料一劑,諸證悉退,但食少晡熱,佐以四君、柴胡、牡丹皮而愈。
芎藭湯
芎藭,當歸,白芍藥(各等分)
上大劑,濃煎,空心服。
白芍藥散
治產後崩中,淋瀝不絕,黃瘦虛損。
白芍,牡蠣,乾薑,熟地黃,桂心,黃耆,鹿角膠,烏賊骨,龍骨(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下。
阿膠丸
治產後崩中,下血不止,虛羸無力。
阿膠,赤石脂(各一兩半),續斷,川芎,當歸,甘草,丹參(各一兩),龍骨,鹿茸(酥炙),烏魚骨,鱉甲(酥炙。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又方:治產後血崩不止。
香附子(童便浸、炒赤,二兩),蓮蓬殼(五枚,燒存性)
上為末,米飲調下二錢。
白話文:
血崩
產後出血不止,大多是因為驚嚇、憂慮、憤怒等情緒,導致臟腑氣血失調。或者因為過早服用止血藥物,使得瘀血無法排出,鬱積成塊,也會導致出血不止。薛立齋說:如果血瘀在小腹,導致腹脹,可以用失笑散,服用後會見效;如果出血量少,小腹虛弱痞脹,則用芎藭湯;如果是肝火旺盛導致出血,則使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脾氣鬱結不能統攝血液,則使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是脾虛不能攝血,則使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甘厚味積聚內熱,則用清胃散加槐花;如果是風熱交加,則用四君子湯加防風、枳殼。
曾經有一位產婦血崩,小腹脹痛,使用順氣行血的藥物後,出血如同湧出一般,四肢冰冷無力,還伴有惡寒、嘔吐、頻繁腹瀉。我用六君子湯加炮製的黑乾薑四劑,病情稍有好轉,之後又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多劑才痊癒。
還有一位產婦,因為憤怒而導致血崩,出血如同湧出一般,倒地昏迷,口不能言,眼睛斜視,手腳抽搐。這是肝經血虛生風的表現,我用六味地黃丸的藥材一劑,各種症狀都消失了,只是食慾不振,午後發熱,因此又用四君子湯、柴胡、牡丹皮治療,最終痊癒。
芎藭湯
芎藭、當歸、白芍藥(各等分)
藥材用量加大,濃煎,空腹服用。
白芍藥散
治療產後出血不止,尿頻尿急,面色萎黃,身體虛弱。
白芍、牡蠣、乾薑、熟地黃、桂枝、黃耆、鹿角膠、烏賊骨、龍骨(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溫酒送服。
阿膠丸
治療產後出血不止,身體虛弱無力。
阿膠、赤石脂(各一兩半)、續斷、川芎、當歸、甘草、丹參(各一兩)、龍骨、鹿茸(酥炙)、烏賊骨、鱉甲(酥炙,各二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空腹溫酒送服三十丸。
另一個方劑:治療產後出血不止。
香附子(用童子尿浸泡後炒至焦黃,二兩)、蓮蓬殼(五枚,燒成灰)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湯調服,每次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