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秘書》~ 惡阻論
惡阻論
1. 惡阻論
惡阻者,謂有胎氣,噁心阻其飲食也。妊娠稟受怯弱,中脘宿有痰飲,便有阻病,其症顏色如故,脈息平和,但覺多臥少起,肢體沉重,頭目昏眩,惡聞食氣,喜啖酸鹹,或嗜一物,或大吐,或時吐痰與清水,甚者或作寒熱,心中憒悶,嘔吐痰水,胸膈煩滿,恍惚不能支持,此皆胃氣弱而兼痰與氣滯者也。亦有素本不虛,而一受胎孕,則衝任上壅,氣不下行,故嘔逆者。
又有由經血既閉,水漬於臟,臟氣不宣通,故心煩憒悶,氣逆而嘔吐,及三月餘而嘔吐漸止。蓋三月相火化胎之候,未能上食於母,血氣未用,五味不化,中氣壅實,其為鬱滯痰火穢惡之氣,盡衝於胃,所以有惡阻等症。以上諸症,輕者不須服藥,乃常病也;重者須少藥調之,宜用加味參橘飲。
惡阻兼腰痛者,防胎墜下,猶宜二陳、四物,加條芩。白朮和中理脾為主,不可升舉,蓋嘔逆,氣已上升,再用升藥,則犯有升無降,上更實而下更虛,益促其墜矣。再若左脈弱而嘔,服諸藥不止者,當服理血歸原藥則愈,《經》云「無陰則嘔」是也。
加味參橘飲,治孕成二、三月後惡阻,嘔逆惡食,或頭眩暈,倦怠者。
人參(一錢),歸身(酒洗),白朮(各二錢土炒),半夏(八分制),橘紅,藿香,炙草(各四分),砂仁(三分碎),竹茹
歸原散,治妊娠惡阻,嘔吐不止,頭痛,全不入食,服諸藥不愈者。
人參,川芎,歸身,白芍,丁香,炙草(各五分),茯苓,白朮(土炒),陳皮(各一兩五錢),半夏(一兩制),桔梗(炒),枳殼(麩炒各二錢半)
共為細末,引用姜五片,棗一枚,每服三錢。方內丁香不若易以砂仁或豆蔻為穩,如果胃寒之甚,用者亦詳慎之。
白話文:
惡阻論
惡阻是指懷孕後,因胎氣的影響導致噁心,阻礙飲食的攝取。懷孕時體質虛弱,胃部原先就積有痰飲,就容易產生惡阻。症狀表現為面色如常,脈象平和,只是覺得嗜睡懶動,肢體沉重,頭暈目眩,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噁心,喜歡吃酸鹹的食物,或者特別想吃某種東西,或者嘔吐嚴重,有時吐出痰液和清水,嚴重者甚至會發冷發熱,胸悶心煩,嘔吐痰水,胸膈部飽脹不舒服,精神恍惚,站立不住。這些都是由於胃氣虛弱,兼有痰濕和氣滯造成的。也有些人本身體質並不虛弱,但一懷孕,衝任二脈氣血上壅,氣機不能下行,所以會嘔逆。
還有些人是因為經血閉止,水分停滯於臟腑,臟腑氣機不通暢,所以心煩意亂,氣逆而嘔吐,等到懷孕三個月之後,嘔吐的症狀會逐漸減輕。因為三個月後,相火開始化育胎兒,胎兒還不能從母體攝取營養,血氣尚未充分運作,五味尚未消化吸收,中氣壅塞,鬱滯的痰火穢濁之氣都衝擊到胃部,所以才會出現惡阻等症狀。上述這些症狀,輕微的不用服藥,屬於常見的妊娠反應;嚴重的需要少量藥物調理,可以使用加味參橘飲。
惡阻伴隨腰痛的,要預防胎兒墜落,還應該服用二陳湯、四物湯,再加川黃連。白朮可以健脾和胃,藥性不宜過於升舉,因為嘔逆是氣機上逆,如果再用升提的藥物,則會造成升而不降,上焦更實,下焦更虛,反而更容易導致胎兒墜落。如果左脈虛弱並且嘔吐不止,服用其他藥物無效,應該服用理血歸原的藥物,這樣就能痊癒,《內經》說:「無陰則嘔」,就是這個道理。
加味參橘飲:治療懷孕二、三個月後出現惡阻、嘔吐、噁心、食慾不振、頭暈目眩、疲倦等症狀。
藥物組成:人參(一錢)、熟地黃(酒洗)(各二錢,土炒)、白朮(各二錢,土炒)、半夏(八分,制)、橘紅、藿香、炙甘草(各四分)、砂仁(三分,碎)、竹茹
歸原散:治療妊娠惡阻,嘔吐不止,頭痛,完全吃不下東西,服用其他藥物無效的症狀。
藥物組成:人參、川芎、熟地黃、白芍、丁香、炙甘草(各五分)、茯苓、白朮(土炒)、陳皮(各一兩五錢)、半夏(一兩,制)、桔梗(炒)、枳殼(麩炒,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五片薑、一個棗煎水送服。方劑中丁香最好改用砂仁或豆蔻比較穩妥,如果胃寒很嚴重,用藥時也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