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下卷 (42)
下卷 (42)
1. 氣瘕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麻仁丸(見《古方八陣·攻陣》)治大便秘結,胃實能食,小便熱赤者。
芝麻(四兩研取汁),杏仁(四兩去皮尖研如泥),大黃(五兩),山梔(十兩)
上為末,煉蜜入麻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白湯下。
濟川煎(見產後大便秘澀)
解肝煎(見安胎)
化肝煎(見崩淋經漏不止)
抽薪飲(見血熱經早)
大分清飲(見白濁遺淋)
抑扶煎(見《新方八陣·熱陣》)治氣冷陰寒或暴傷生冷致成瀉痢。凡初起血氣未衰,脾腎未敗,
或脹痛,或嘔惡,皆宜先用此湯。此胃關煎表裡藥也。宜察虛實用之,其有寒濕傷臟,霍亂邪實者,最宜用此。
厚朴,陳皮,烏藥(各一錢五分),豬苓(二錢),澤瀉(二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炮一、二錢),吳茱萸(制五、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氣滯痛甚者,加木香五、七分,或砂仁亦可。如血虛多痛者,加當歸二錢。如寒濕勝者,加蒼朮一錢半。
和胃飲(見經期腹痛)
楊氏丁香茯苓湯(見《古方八陣·熱陣》)治脾胃虛寒,宿食留滯,痞塞疼痛,氣不升降,
以致嘔吐涎沫或嘔酸水,不思飲食。
半夏(制),橘紅,茯苓(各一兩半),丁香,附子(制),肉桂,砂仁(各五錢),乾薑(炮),木香(各一兩)
每服四錢,水一鍾半,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服。
廓清飲(見《新方八陣·和陣》)治三焦壅滯,胸膈脹滿,氣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腫脹,或肚腹單脹,氣實非水等證。
枳殼(二錢),厚朴(一錢半),大腹皮(一、二錢),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錢),蘿蔔子(生搗一錢,如中,不甚脹,能食者,不必用此),茯苓(連皮用二、三錢),澤瀉(二、三錢),陳皮(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內熱多火,小水熱數者,加梔子、木通各一、二錢。如身黃小水不利者,加茵陳二錢。如小腹脹滿,大便堅實不通者,加生大黃三、五錢。如肝滯脅痛者,加青皮。如氣滯胸腹疼痛者,加烏藥、香附。如食滯者,加山楂、麥芽。
苓朮二陳煎(見《新方八陣·和陣》)治痰飲水氣停蓄心下,嘔吐吞酸等證。
豬苓(一錢半),白朮(一、二錢),澤瀉(一錢半),陳皮(一錢),半夏(二、三錢),茯苓(一錢半),炙甘草(八分),乾薑(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如肝腎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錢。
六安煎(見產後喘促)
括痰丸(見《新方八陣·和陣》)治一切停痰積飲,吞酸嘔酸,胸脅脹悶疼痛等證。
半夏(制二兩),白芥子(二兩),乾薑(炒黃一兩),豬苓(二兩),炙甘草(五錢),陳皮(四兩,切碎用鹽二錢入水中,莊浸一宿,曬乾)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以溫熱的酒送服。
麻仁丸(出自《古方八陣·攻陣》):用來治療大便秘結、胃腸功能強健、能吃、小便發熱赤紅的症狀。
芝麻(四兩,研磨取汁)、杏仁(四兩,去皮尖,研磨如泥狀)、大黃(五兩)、山梔子(十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芝麻汁調和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白開水送服。
濟川煎(用於產後大便秘澀)
解肝煎(用於安胎)
化肝煎(用於婦女崩漏經血不止)
抽薪飲(用於血熱導致月經提前)
大分清飲(用於白濁、遺精等小便異常)
抑扶煎(出自《新方八陣·熱陣》):用來治療因氣血虛寒或突然吃生冷食物導致的腹瀉。凡是剛發病、氣血尚未衰敗、脾腎功能還沒損傷的情況,出現腹脹、腹痛或噁心想吐等症狀,都適合先用此方。此方是調理胃部表裡的藥方,應根據虛實情況使用。如果是有寒濕傷及內臟,或霍亂等邪氣較盛的情況,最適合用此方。
厚朴、陳皮、烏藥(各一錢五分)、豬苓(二錢)、澤瀉(二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炮製過,一至二錢)、吳茱萸(炮製過,五至七分)。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如果氣滯導致疼痛嚴重,可加入木香五至七分,或砂仁也可以。如果血虛導致疼痛較多,可加入當歸二錢。如果寒濕較重,可加入蒼朮一錢半。
和胃飲(用於經期腹痛)
楊氏丁香茯苓湯(出自《古方八陣·熱陣》):用來治療脾胃虛寒、宿食積滯、胸腹痞塞疼痛、氣機升降失調,導致嘔吐清涎或吐酸水、食慾不振等症狀。
半夏(製過)、橘紅、茯苓(各一兩半)、丁香、附子(製過)、肉桂、砂仁(各五錢)、乾薑(炮製過)、木香(各一兩)。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七片、紅棗一枚,煎煮至七分後服用。
廓清飲(出自《新方八陣·和陣》):用來治療三焦氣機阻塞、胸膈脹滿、氣道不清、小便不暢、體力尚未衰退、全身腫脹,或單純腹部脹大、屬於氣滯而非水腫等症狀。
枳殼(二錢)、厚朴(一錢半)、大腹皮(一至二錢)、白芥子(五至七分或一至二錢)、蘿蔔子(生搗碎,一錢,如果病情不重、腹脹不嚴重、食慾尚可,則可不用)、茯苓(連皮用,二至三錢)、澤瀉(二至三錢)、陳皮(一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如果內熱火氣較大、小便發熱次數頻繁,可加入梔子、木通各一至二錢。如果身體發黃、小便不利,可加入茵陳二錢。如果小腹脹滿、大便堅硬不通,可加入生大黃三至五錢。如果肝氣鬱滯導致脅肋疼痛,可加入青皮。如果氣滯導致胸腹疼痛,可加入烏藥、香附。如果因飲食積滯,可加入山楂、麥芽。
苓朮二陳煎(出自《新方八陣·和陣》):用來治療痰飲水氣積聚在心下、嘔吐酸水等症狀。
豬苓(一錢半)、白朮(一至二錢)、澤瀉(一錢半)、陳皮(一錢)、半夏(二至三錢)、茯苓(一錢半)、炙甘草(八分)、乾薑(炒黃,一至二錢)。用水一碗半煎煮後服用。如果兼有肝腎虛寒,可加入肉桂一至二錢。
六安煎(用於產後喘促)
括痰丸(出自《新方八陣·和陣》):用來治療一切痰飲積聚、吞酸嘔酸、胸脅脹悶疼痛等症狀。
半夏(製過,二兩)、白芥子(二兩)、乾薑(炒黃,一兩)、豬苓(二兩)、炙甘草(五錢)、陳皮(四兩,切碎,用鹽二錢浸泡於水中一晚,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