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9)
上卷 (9)
1. 經痛論外方
溫經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寒氣客於血室,以致血氣凝滯,臍腹作痛,其脈沉緊。
白話文:
溫經湯(出自《婦人規古方》)
用於治療寒氣滯留於子宮,導致血氣停滯,引起臍腹疼痛,脈象沉細有力。
人參,牛膝(酒炒),甘草(炒各一錢),當歸,川芎,芍藥,牡丹皮,蓬朮(醋炒),桂心(各五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牛膝(用酒炒過)、甘草(炒過,各一錢重)、當歸、川芎、芍藥、牡丹皮、蓬朮(用醋炒過)、桂心(各五分重)
良方交加散(見《婦人規古方》)治經脈不調,腹中撮痛,或結聚癥瘕,產後中風。
生地(一斤取汁),生薑(十二兩取汁)
白話文:
良方交加散(出自《婦人規古方》)
功效:治療經脈紊亂,腹部劇痛,或有腫塊積聚,產後中風。
上以地黃汁炒姜渣,薑汁炒地黃渣,干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服。加芍藥、玄胡、當歸、蒲黃、桂心各一兩,沒藥、紅花各五錢,尤效。
白話文:
將地黃汁與薑末拌炒,薑汁與地黃末拌炒,乾燥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調服。如果再加入芍藥、玄胡、當歸、蒲黃、桂心(各一兩),沒藥、紅花(各五錢),效果會更好。
醋附丸(見《婦人規古方》)治元臟虛冷,月候不調,腹中急痛,赤白帶下,渾身寒熱,胎氣壅滯不固。
香附米(半斤醋煮、焙乾為末)
上以醋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醋附丸
方劑來源:《婦人規古方》
**主治:**治療元氣虛寒,月經不調,腹部劇痛,白帶或赤帶,全身寒熱,胎氣不穩固等症狀。
藥材:
- 香附(半斤)
- 米(半斤)
製法:
- 將米用醋煮熟,再烘乾研磨成粉末。
- 以醋糊將藥粉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
用法:
每次服用30-40丸,米湯送服。
牛膝散(見《婦人規古方》)治月水不利,臍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氣攻胸膈。
白話文:
牛膝散(出自《婦人規古方》):
用於治療月經不暢,肚臍及腹部疼痛,或小腹疼痛延伸到腰部,導致胸部和橫膈膜受壓。
當歸(酒浸),牛膝(酒炒),赤芍藥,桂心,桃仁(去皮尖),玄胡索(炒),牡丹皮(各一兩),木香(三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或每服五七錢,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用酒浸泡),牛膝(用酒炒),赤芍藥,桂心,桃仁(去掉外皮和尖端),玄胡索(炒過),牡丹皮(各一兩),木香(三錢)
薑黃散(見《婦人規古方》)治瘀血凝滯,肚腹刺痛,或腹脹發熱等證。
白話文:
薑黃散(出自《婦人規古方》)
功效:治療瘀血凝滯,腹部刺痛,或腹脹發熱等症狀。
薑黃,當歸(酒拌各二錢),蓬朮(醋炒),紅花,桂心,川芎,玄胡索(炒),丹皮(各五分)
上水酒各半煎服。
白話文:
薑黃、當歸(各2錢,用酒拌過)、蓬朮(醋炒過)、紅花、桂心、川芎、玄胡索(炒過)、丹皮(各0.5錢)
當歸沒藥丸(見《婦人規古方》)治血瘀作痛,及血風筋攣骨痹,手足麻木疼痛。
白話文:
當歸沒藥丸(出自《婦人規古方》)治療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疼痛、血風筋攣、骨痺以及手腳麻木疼痛。
當歸,五靈脂(炒各一兩),沒藥(五錢)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這是一種古方,用來製作一種草藥丸。
材料:
- 當歸: 3 條
- 五靈脂 (炒): 45 克
- 沒藥: 75 克
做法:
- 將以上三味草藥磨成粉末。
- 加入一些醋和糊狀物,製成像油桐籽大小的丸子。
- 每次服用約 30 隻丸子,可以搭配生薑泡水一起食用。
請注意,此處提供的只是配方和使用方法,並未提供任何治療效果或副作用的信息。在實際使用前,應先向專業醫生進行諮詢。
玄胡當歸散(見《婦人規古方》)亦名延胡索散。治血積小腹疼痛,或因氣逆,月經不行,肚腹作痛。
白話文:
玄胡當歸散(出自《婦人規古方》,又名延胡索散)
功效: 治療血塊積聚在下腹部引起的疼痛,或因氣血逆亂,月經不通,導致腹部疼痛。
當歸,赤芍藥,劉寄奴,沒藥,枳殼(麵炒),玄胡索(炒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
白話文:
當歸、赤芍藥、劉寄奴、沒藥、枳殼(炒麵)、玄胡索(炒,等份)
琥珀丸(見《婦人規古方》)治婦人或老或少、或產前產後百病,及療三十六種諸病,七疝八瘕,心腹刺痛,卒中癱瘓,半身不遂,八風十二痹,手足痠疼,乳中結核、結毒,懷胎驚動,傷犯不安,死胎不下,並治。
白話文:
琥珀丸(出自《婦人規古方》)
功效: 治療婦女無論年紀大小,生產前後的各種疾病,以及以下36種疾病:
- 7種疝氣
- 8種腹脹
- 心腹刺痛
- 腦中風癱瘓
- 半身不遂
- 8種風濕病
- 12種風濕痛
- 手腳痠痛
- 乳房結塊或中毒
- 懷孕期間受驚動,造成胎動不安
- 死胎難產
琥珀丸可以治療所有這些疾病。
琥珀,硃砂(各另研),沉香,阿膠(炒珠),附子(制),川芎,肉桂,五味子,石斛(各五錢),牛膝(酒浸),當歸,肉蓯蓉(酒洗曬),人參,熟地,續斷,木香,沒藥(各一兩),一方有牛黃,珍珠,乳香,玄胡(各一兩共二十一味)
白話文:
琥珀、硃砂(分別研磨成粉),沉香、阿膠(炒成珠狀),附子(炮製後使用),川芎、肉桂、五味子、石斛(各5錢),牛膝(用酒浸泡),當歸、肉蓯蓉(用酒清洗後晾乾),人參、熟地、續斷、木香、沒藥(各1兩),有一方藥包含牛黃、珍珠、乳香、玄胡(各1兩,總計21味藥材)
上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食前午後溫酒化開服。凡服法,或薑湯、或米湯、或酒、或燈草湯,或隨證用引皆可下。若傷寒中風,角弓反張,用麻黃湯隨證改湯引送下。孕婦臨月,宜一日一服,至產順利,不覺疼痛。凡婦人服至五服、十服之後,日倍飲食,其功言不盡述,服者當自覺也。
白話文:
將蜜煉成如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一丸,空腹在早、午、晚進食前用溫酒化開服用。服用的方法,可以是薑湯、米湯、酒、燈草湯,也可以根據病情用不同的引子送服。如果患有傷寒中風,角弓反張,可用麻黃湯依據病情更改湯藥或引子送服。懷孕婦女臨近生產時,建議每天服用一丸,直到生產順利,不會感到疼痛。一般女性服用五到十丸後,食量會逐漸增加,其功效無法一一說盡,服用者自己就能體會得到。
2. 崩淋經漏不止
崩漏不止,經亂之甚者也。蓋亂則或前或後,漏則不時妄行。由漏而淋,由淋而崩,總因血病,而但以其微甚耳。《陰陽別論》曰:「陰虛陽搏謂之崩。」《百病始生篇》曰:「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故凡陽搏必屬陰虛,絡傷必致血溢。知斯二者,而崩淋之義及治療之法,思過半矣。
白話文:
經期紊亂到無法停止,是所有月經失調中最嚴重的。因為經期紊亂常常時前時後,而漏則是沒有規律的亂流。因為漏失導致淋漓,淋漓會發展成崩漏,總的來說都是因為血液出了問題,而只是嚴重程度不同而已。《陰陽別論》說:「陰虛陽氣盛叫崩。」《百病始生篇》說:「陽脈受傷,血就會流到體外,陰脈受傷,血就會流到體內。」所以凡是陽氣盛,一定是陰虛,脈絡受傷一定會導致出血。明白了這兩點,崩漏的意義和治療方法就已經知道了一大半了。
惟是陰虛之說,則但傷營氣,無匪陰虛,而五臟之陰,皆能受病,故神傷則血無所主,病在心也;氣傷則血無所從,病在肺也;意傷則不能統血、攝血,病在脾也;魂傷則不能蓄血、藏血,病在肝也;志傷則不能固閉真陰,病在腎也。所以五臟皆有陰虛,五臟皆有陽搏。故病陰虛者,單以臟氣受傷,血因之而失守也。
白話文:
所謂的「陰虛」說法,指的是單純傷害了營氣,沒有哪個陰氣不虛損,五行臟氣的陰氣都可能受損。因此,神志受傷則氣血無法主導,這是心臟的問題;氣息受傷則氣血沒有來源,這是肺臟的問題;思想受傷則不能統馭氣血、收攝氣血,這是脾臟的問題;魂魄受傷則不能儲存氣血、隱藏氣血,這是肝臟的問題;意志受傷則不能固守真正的陰氣,這是腎臟的問題。所以五行臟氣的陰氣都會虛損,五行臟氣也會因陽氣亢盛而出現症狀。因此,陰虛的病症,都是因為單一臟氣受傷,導致氣血失守所致。
病陽搏者,兼以火居陰分,血得熱而妄行也。凡治此之法,宜審臟氣,宜察陰陽。無火者求其臟而培之、補之;有火者察其經而清之、養之。此不易之良法也。然有火者不得不清,但元氣既虛,極多假熱,設或不明真假,而誤用寒涼,必復傷脾胃,生氣日見殆矣。先賢有云:凡下血證,須用四君子輩以收功。
白話文:
陽氣過盛而攻擊身體,再加上虛火藏於體內陰分,血液因熱而妄行。治療這種病症的方法,應該仔細診察臟腑氣血,審查陰陽平衡。沒有虛火的情況,需要找出虛弱的臟腑,加以滋養和補強;有虛火的情況,需要找出相應的經絡,加以清熱和滋養。這是萬無一失的良方。
不過,有虛火的情況一定要清熱,但同時元氣已經虛弱,這時候常會出現假性熱象。如果不明辨真假,誤用寒涼藥物,必定會再次損傷脾胃,使元氣更加衰竭。古人說得好:凡是下血證,一定要使用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之類的藥方來收功。
又云:若大吐血後,毋以脈診,當急用獨參湯救之。厥旨深矣,故凡見血脫等證,必當用甘藥,先補脾胃以益生髮之氣。蓋甘能生血,甘能養營。但使脾胃氣強,則陽生陰長,而血自歸經矣。故曰:脾統血。
白話文:
古文又說:如果患者因嘔吐大量出血,不要進行脈診,應立即使用獨參湯搶救。這個原則非常重要,所以凡是遇到血脫等症狀,都必須服用甘溫的補藥,優先補養脾胃以增強生發之氣。因為甘味能生血,甘味能養營。只要脾胃之氣強壯,陽氣就能生發,陰氣就能滋長,血就會自動迴歸經絡。所以說:「脾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