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婦人規》~ 上卷 (10)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0)

1. 治崩淋經漏之法

若陰虛血熱妄行者,宜保陰煎、加減一陰煎。

保陰煎(見血熱經早)

加減一陰煎(見血熱經遲)

白話文:

如果陰虛血熱導致妄行,應當使用保陰煎劑,並根據情況加減一陰煎劑。

若火盛迫血妄行而無虛證者,宜徙薪飲、黃芩散加續斷、丹參。

白話文:

如果身體過熱導致血液亂流,但沒有虛弱的症狀,建議服用清熱解毒的徙薪飲和黃芩散,並添加續斷和丹參。

徙薪飲(見《新方八陣·寒陣》)治三焦凡火,一切內熱,漸覺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劑,其甚者,宜抽薪飲。

白話文:

徙薪飲(參見《新方八陣·寒陣》)

功效: 治療三焦火熱,一切內火,病情逐漸出現但尚未嚴重者。先用此藥方清熱,病情嚴重者,則宜使用抽薪飲。

陳皮(八分),黃芩(二錢),麥冬,芍藥,黃柏,茯苓,牡丹皮(各一錢半)

白話文:

陳皮(8 克),黃芩(10 克),麥冬(1.5 克),芍藥(1.5 克),黃柏(1.5 克),茯苓(1.5 克),牡丹皮(1.5 克)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多鬱氣逆傷肝,脅肋疼痛,或致動血者,加青皮、梔子。

黃芩散(即子芩散見血熱論外方)

白話文:

取一碗半的水煎煮七分,趁溫熱時服用。如果有多餘的鬱氣逆行損傷肝臟,導致脅肋疼痛或有動血的現象,可以加入青皮和梔子。

若血熱兼滑者,宜保陰煎、槐榆散、生地黃湯。

白話文:

如果血熱且滑利的,建議使用保陰煎、槐榆散、生地黃湯。

保陰煎(見血熱經早)

槐榆散(見《婦人規古方》)治血崩及腸風下血。

槐花,地榆(等分炒焦)

上二味,用酒煎飲之。

生地黃湯(見《古方八陣·固陣》)治熱痢便血,崩淋不止。

生地黃(五錢),地榆(七錢半),炙甘草(二錢半)

上㕮咀,用水二鍾,煎一鍾,分空心日晚二服。

若肝經怒火動血者,加味四物湯。

加味四物湯(見經不調)

若肝經怒火動血,逆氣未散者,化肝煎或保陰煎加減主之。

化肝煎(見《新方八陣·寒陣》)治怒氣傷肝,因而氣逆動血,致為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證。

白話文:

保陰煎(適用於血熱經早的症狀)。

槐榆散(見《婦人規古方》)用於治療血崩和腸風下血。

槐花、地榆(等分炒焦)

將以上兩種藥材用酒煎服。

生地黃湯(見《古方八陣·固陣》)用於治療熱痢便血、崩淋不止。

生地黃(五錢)、地榆(七錢半)、炙甘草(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兩碗水煎煮成一碗,分為兩次,分別在空腹時和晚上服用。

如果肝經怒火動血,可以服用加味四物湯。

加味四物湯(見經不調)

如果肝經怒火動血,逆氣未散,可以服用化肝煎或保陰煎加減治療。

化肝煎(見《新方八陣·寒陣》)用於治療怒氣傷肝,導致氣逆動血,出現煩熱、脅痛脹滿動血等症狀。

青皮,陳皮(各二錢),芍藥(二錢),丹皮,梔子(炒),澤瀉(各錢半如血見下部者以甘草代之),土貝母(二、三錢)

白話文:

青皮、陳皮(各 4 克),芍藥(4 克),丹皮、炒梔子(各 3 克),澤瀉(3 克,如女性有月經血塊,則用甘草代替),土貝母(4-6 克)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木通各一錢五分。如兼寒熱,加柴胡一錢。如火盛,加黃芩一、二錢。如脅腹脹痛,加白芥子一錢。脹滯多者,勿用芍藥。

白話文:

用一個半碗水煎煮藥材,煎到剩七、八成左右,趁溫熱的時候服用。

如果大便出血,加入地榆 1.5 錢;如果小便出血,加入木通 1.5 錢。 如果同時有寒熱症狀,加入柴胡 1 錢。 如果火氣旺盛,加入黃芩 1-2 錢。 如果脅腹部位脹痛,加入白芥子 1 錢。 如果脹氣嚴重,不要使用芍藥。

保陰煎(見血熱經早)

若血有滯逆而妄行者,四物湯、丹參散。

四物湯(見經不調)

丹參散(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白話文:

如果月經來得過早是因為血液太燥熱,可以使用「保陰煎」。如果有血液阻塞或亂流的情況,可以用「四物湯」和「丹參散」。 「四物湯」可以在月經不順時使用。「丹參散」則是在調整月經時作為備選方案使用的。

若營氣不足,血不能調而妄行者,五福飲、四物湯、四君子湯、八珍湯,擇宜用之。

白話文:

如果營氣虛弱,導致血液無法正常運行,出現血行障礙,可以根據病情選擇服用五福飲、四物湯、四君子湯或八珍湯。

五福飲(見血熱經早)

四物湯(見經不調)

四君子湯(見血虛經亂)

八珍湯(見經不調)

白話文:

好的,以下是繁體中文版本: 「五福飲」(見血熱經早):用來治療月經過多且色紅的情況。 「四物湯」(見經不調):用於調整女性生理週期和改善月經不規律等症狀。 「四君子湯」(見血虛經亂):適用於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月經紊亂、量少或延遲等情況。 「八珍湯」(見經不調):是一種綜合性強的大補藥方,可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月經不調。

若脾氣虛陷不能收攝而脫血者,壽脾煎、歸脾湯、四君子湯加芎、歸。再甚者,舉元煎。

壽脾煎(見血虛經亂)

歸脾湯(見經不調)

四君子湯(見血虛經亂)

白話文:

如果脾氣虛弱無力,無法控制住血液,導致出血,可以使用壽脾煎、歸脾湯、四君子湯加上川芎和當歸。情況更嚴重的,可以使用舉元煎。

舉元煎(見《新方八陣·補陣》)治氣虛下陷,血崩血脫,亡陽垂危等證。有不利於歸、熟(地)等劑而但宜補氣者,以此主之。

白話文:

舉元煎(出自《新方八陣·補陣》)

用途: 治療氣虛下陷,血崩、血脫,陽氣衰竭,危在旦夕等症狀。

特點: 適用於不適合使用歸、熟地等補血藥,而只適合於補氣的情況。

人參,黃耆(炙各三五錢),炙甘草(一、二錢),升麻(五、七分炒用),白朮(炒一、二錢)

白話文:

人參、黃耆(各炙用 3-5 錢),炙甘草(1-2 錢),升麻(炒用 5-7 分),白朮(炒用 1-2 錢)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兼陽氣虛寒者,桂、附、乾薑隨宜佐用。如兼滑脫者,加烏梅二個,或文蛤七、八分。

白話文:

用 1.5 碗水煎煮,煎到剩七、八分,溫熱服用。

如果同時有陽氣虛寒的情況,可以適量加入桂皮、附子、乾薑。

如果同時有滑脫的情況,可以加入 2 顆烏梅,或 7、8 分的蛤蜊。

若脾腎虛寒,兼嘔兼溏泄而畏寒者,理陰煎、五君子煎、理中湯。

白話文:

對於脾腎虛寒的人,如果有嘔吐、腹瀉,並且怕冷的症狀,可以使用理陰煎、五君子煎和理中湯。

理陰煎(見血寒經遲)

五君子煎(見《新方八陣·熱陣》)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理中湯(見血虛經亂)

若陽氣大虛脫陷者,四維散。

白話文:

理陰煎適用於血寒經遲的症狀。五君子煎出自《新方八陣·熱陣》,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嘔吐泄瀉並伴有濕邪的患者。配方包括人參二至三錢、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炒黃一至二錢,水煎服,每次服用一鍾半。理中湯適用於血虛經亂的症狀。若陽氣大虛脫陷,則需服用四維散。

四維散(見《新方八陣·熱陣》)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利不能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無出此方之右。

白話文:

四維散(記載於《新方八陣·熱陣》中)用於治療脾腎虛寒滑脫嚴重,或者腹瀉久久不止,或者氣虛下陷,陰血脫落無法控制的疾病。其他藥方都比不上這個藥方。

人參(一兩),製附子(二錢),乾薑(炒黃二錢),炙甘草(一、二錢),烏梅肉(五分或一錢)(酌其味之微甚,隨病人之意而用之),

白話文:

人蔘(6克),炮製過的附子(12克),乾薑(炒過的12克),炙甘草(6-12克),烏梅肉(3-6克)(根據味道的濃淡調整,依照病人的意願使用)。

或不用烏梅,此即四味回陽飲也。

上為末,和勻,用水拌濕蒸一飯頃,取起烘乾,再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湯調下。

白話文:

以上的古文中提到的是「四味回陽飲」這一味藥方。 把所有的材料混合在一起研磨成粉末狀,然後用清水稍微溼潤一下後放入鍋子裡蒸煮一個約等同於吃了一餐飯的時間,取出晾乾之後再次研磨成粉狀。每次服用一到兩錢左右,可以用溫水攪拌送服。

若脾腎陰氣不固者,固陰煎、五陰煎、秘元煎。

固陰煎(見腎虛經亂)

五陰煎(見血虛經亂)

秘元煎(見血虛經亂)

白話文:

如果脾腎陰氣不足,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 固陰煎
  • 五陰煎
  • 祕元煎

若肝膽氣虛不能藏血者,必多驚恐畏怯,宜五福飲、七福飲、八珍湯。兼陽虛者,仍加薑桂。

五福飲(見血熱經早)

七福飲(見血虛經亂)

八珍湯(見經不調)

白話文:

如果肝臟和膽囊氣虛,導致無法儲藏血液,就會經常驚恐害怕,此時適合服用五福飲、七福飲和八珍湯。如果有陽虛的狀況,再加入薑和桂皮。

若去血過多,血脫氣竭者,當速用獨參湯提握其氣,以防脫絕。或用當歸補血湯。

白話文:

如果放血過多,導致精血枯竭,元氣衰竭的,應當立即使用獨參湯來喚醒元氣,防止氣絕。或使用當歸補血湯。

獨參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治諸氣虛氣脫,及反胃嘔吐,喘促,粥粉入胃即吐。凡諸虛證垂危者。

人參(二兩)

水一升,煮取四合,乘熱頓服,日再進之,兼以人參煮粥食之,尤妙。

白話文:

這是一道中藥配方叫做「獨參湯」,用來治療各種因為氣虛或氣脫所引起的症狀,例如反胃、嘔吐、呼吸急促等;也可以用於緩解其他一些虛弱病症的情況。 配方中的主要成分是人參,用量為二兩。使用方法如下:先準備一杯清水,然後把人參放入水中一起烹煮,直到剩下一杯半左右的水量即可。趁著還在溫熱的時候一次喝完,每天可以服用兩次。另外,如果能夠用人參熬製成稀飯食用的話效果會更好。

《寶鑑》當歸補血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治血氣損傷,或因誤攻致虛,肌熱口渴,目赤面紅,脈大而虛,重按全無。及病因飢飽勞役者。

黃耆(炙一兩),當歸(三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寶鑑》當歸補血湯(出自《古方八陣·補陣》)

用途:治療血氣受損,可能是因誤用藥物導致虛弱,出現口乾舌燥、眼睛發紅、臉色發紅、脈搏強而弱,用力按也感覺不到的症狀。也適用於因飢餓、吃太飽、過度勞動而引發的疾病。

若崩淋既久,血滑不禁,宜澀宜固者,龍骨散、如聖散、七灰散之類,同人參兼用之。

白話文:

如果崩漏持續很長時間,出血難以停止,需要使用澀滯固攝的藥物,可以使用龍骨散、如聖散、七灰散等,同時配合使用人蔘。

龍骨散(見《婦人規古方》)治血崩不止。

龍骨(煅),當歸,香附(炒各一兩),棕毛炭(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空心米湯調下。忌油膩雞魚炙煿物。

如聖散(見《婦人規古方》)治血崩,三服全愈。

棕櫚子,烏梅肉,乾薑(俱燒存性為末,各等分)

白話文:

龍骨散和如聖散都是古方,主要用於治療血崩不止。龍骨散由煅龍骨、當歸、炒香附和棕毛炭組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空腹用米湯送服,忌食油膩、雞魚等辛辣食物。如聖散則由棕櫚子、烏梅肉和乾薑組成,三者燒存性後研成細末服用,据说服用三劑即可痊癒。

上每服二錢,空心烏梅湯調服。一方單用棕皮,半燒半生,為末,每空心服二錢,亦妙。

七灰散(見《婦人規古方》)治血崩,神效。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烏梅湯送服。另一種方法只用棕皮,一半燒焦一半生的,磨成粉末,每次空腹服用二錢,也很好。

蓮蓬殼,罌粟殼,醃蟹殼,益母草,旱蓮草,棕毛葉,藕節(各等分俱燒存性,為末)

白話文:

蓮蓬殼、罌粟殼、醃蟹殼、益母草、旱蓮草、棕毛葉、藕節(各等分,燒製成炭,但要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末)

空心醋點湯調下三錢。一秘方用棉花子以銅鍋炒黑為末,黃酒調下二、三錢,三兩次即止。並治崩漏、小產血不止。

白話文:

以蒸餾酒浸泡細辛,取出三錢。還有一個祕方,是用銅鍋將棉花子炒黑成粉末,用黃酒沖泡,二至三次即可。這兩種藥方都能治療崩漏和小產出血不止。

凡血淋治法,大約如前。但其穢臭脈滑者,多火,宜從清涼;若腥臭清寒脈細者,多寒,必須溫補。其或久病,則精去無窮,尾閭易竭,非大加培補不可。惟固陰煎及十全大補湯之類為宜。

固陰煎(見腎虛經亂)

十全大補湯(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白話文:

治療血淋病的大致方法,與前述類似。但如果患者的傷口有異味、脈搏滑利,表示有火熱,應以清涼藥物治療;若傷口有腥臭味、脈搏清冷、細小,表示有寒氣,必須溫熱補益。如果病情久拖不癒,精氣會不斷流失,尾閭部位容易虛弱,必須大量滋補。建議使用固陰煎或十全大補湯等藥方進行治療。

崩淋之病,有暴崩者,有久崩者。暴崩者其來驟,其治亦易。久崩者其患深,其治亦難。且凡血因崩去,勢必漸少,少而不止,病則為淋。此等證候,未有不由憂思鬱怒,先損脾胃,次及衝任而然者。崩淋既久,真陰日虧,多致寒熱咳嗽,脈見弦數或豁大等證。此乃元氣虧損,陰虛假熱之脈。

白話文:

崩漏的病症,有發病急劇的,有長期慢性發作的。發病急劇的,其症狀來得快,治療也比較容易。長期慢性的,其病症深重,治療也比較困難。而且一般來說,血因為崩漏而流失,必然會逐漸減少,如果減少而不能停止,便會演變成淋症。這些症狀,沒有一個不是因為憂思鬱怒,先損傷了脾胃,繼而影響了衝任脈而造成的。崩漏的久了,真陰一天天衰減,大多會導致寒熱咳嗽,脈象表現為弦緊而數急或虛大等症狀。這都屬於元氣衰弱,陰虛假熱的脈象。

尤當用參、地、歸、術甘溫之屬,以峻培本源,庶可望生。但得胃氣未敗,受補可救。若不能受補,而日事清涼,以苟延目前,則終非吉兆也。

白話文:

尤其應該使用人參、熟地、當歸、白術這類溫和藥材,來大力培補根本,這樣纔有可能恢復生機。只要胃氣沒有敗壞,還能接受補益,就可以救治。如果不能接受補益,而只一味追求清涼之劑,以暫時延續生命,那麼這絕不是好兆頭。

崩淋病,治有五臟之分。然有可分者,有不可分者。可分者,如心肺居於膈上,二陽臟也;肝脾腎居於膈下,三陰臟也。治陽者宜治其氣,治陰者宜治其精,此可分之謂也。然五臟相移,精氣相錯,此又其不可分者也。即如病本於心,君火受傷,必移困於脾土,故治脾即所以治心也。

白話文:

崩漏病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五臟來區分。不過有的可以區分,有的則無法區分。可以區分的是,心肺位於橫膈之上,是陽臟;肝脾腎位於橫膈之下,是陰臟。治療陽臟的應該調理氣,治療陰臟的應該調理精,這就是可以區分的道理。然而,五臟之間相互影響,精氣相互交錯,這就是無法區分的道理。比如說,病根在於心,君火受傷,必定會影響到脾土,因此治療脾臟就是治療心的方法。

病本於肺,治節失職,必殘及於腎水,故治腎即所以治肺也。脾為中州之官,水穀所司,餉道不資,必五路俱病,不究其母,則必非治脾良策。肝為將軍之官,鬱怒是病,勝則伐脾,敗則自困,不知強弱,則攻補不無倒施。不獨此也,且五臟五氣,無不相涉,故五臟中皆有神氣,皆有肺氣,皆有胃氣,皆有肝氣,皆有腎氣。而其中之或此或彼,為利為害,各有互相倚伏之妙。

白話文:

疾病的根源在於肺部,如果肺部功能失調,一定會影響到腎臟水液的運作。因此,治療腎臟疾病也是一種治療肺部的方法。脾臟是人體的糧倉,負責消化食物和水分。如果脾臟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那麼身體的五臟六腑都會受到影響。如果不探究脾臟疾病的根源,那麼治療脾臟的策略一定是不正確的。肝臟是人體的將軍,鬱怒是肝臟的疾病。如果肝臟太強,就會攻擊脾臟;如果肝臟太弱,就會自我受困。如果不瞭解肝臟的強弱,那麼治療時很容易弄巧成拙。不僅如此,五臟六腑之間相互影響,因此五臟中都含有神氣、肺氣、胃氣、肝氣和腎氣。其中,不同的臟腑氣息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產生有利或有害的影響,彼此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微妙關係。

故必悟臟氣之大本,其強弱何在?死生之權,其緩急何在?精氣之大要,其消長何在?攻補之大法,其先後何在?斯足稱慧然之明哲。若謂心以棗仁、遠志;肺以桔梗、麥冬;脾以白朮、甘草;肝以青皮、芍藥;腎以獨活、玄參之類,是不過膚毛之見,又安知性命之道也!諸證皆然,不止崩淋者若此。

白話文:

因此,必須深入瞭解臟腑氣血的根本,找出其強弱所在。死亡和生命的存亡關鍵,其輕重緩急如何?精氣的關鍵點,其消長情況如何?攻補調理的大原則,其先後順序如何?這樣才能稱得上是智慧通達的明哲。如果認為治療心臟疾病要用棗仁和遠志;治療肺部疾病要用桔梗和麥冬;治療脾胃疾病要用白朮和甘草;治療肝臟疾病要用青皮和芍藥;治療腎臟疾病要用獨活和玄參等等,這不過是淺顯膚淺的看法,又怎麼能真正懂得生命之道呢!各種疾病的治療原理都是如此,不僅僅是崩漏症。

婦人於四旬外經期將斷之年,多有漸見阻隔,經期不至者。當此之際,最宜防察。若果氣血和平,素無他疾,此固漸止而然,無足慮也。若素多憂鬱不調之患,而見此過期阻隔,便有崩決之兆。若隔之淺者,其崩尚輕,隔之久者,其崩必甚,此因隔而崩者也。當預服四物、八珍之類以調之。否則恐其鬱久而決,則為患滋大也。

白話文:

女性在四十歲左右更年期時,常會逐漸出現經期不順或月經停止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最重要的是小心觀察。如果平常氣血調和,沒有其他疾病,這只是自然絕經的表現,不用擔心。

但如果本來就有許多憂鬱或失調的狀況,出現月經延遲或停止,就可能有崩漏的徵兆。延遲時間短的,崩漏的狀況較輕;延遲時間長的,崩漏必定嚴重。這是因為經血瘀積在體內,導致崩漏。

因此,應該及時服用四物湯、八珍湯等藥物來調養身體。否則,如果鬱積過久而發作,後果將會更嚴重。

若其既崩之後,則當辨其有火、無火。有火者因火逼血,宜保陰煎主之;無火者因隔而決,或其有滯,當去其故而養其新,宜調經飲先以理之,然後各因其宜,可養則養,用小營煎;可固則固,用固陰煎之類主之。

白話文:

如果產後發生崩漏,需要辨別是否有實熱。

有實熱的,是因為火邪逼迫血行,應該使用保陰煎為主藥。

沒有實熱的,是因為氣血不通暢而導致破裂,或者有瘀血阻滯,應該首先清除舊血,滋養新血,可以使用調經飲來調理。

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可滋養的用小營煎;需要固澀的用固陰煎等藥物。

保陰煎(見血熱經早)

調經飲(見經期腹痛)

小營煎(見血虛經亂)

固陰煎(見腎虛經亂)

白話文:

保陰煎:治療因血熱而導致月經提前來潮。 調經飲:治療在月經期間出現腹部疼痛的情況。 小營煎:治療因為血液不足而出現月經紊亂的情況。 固陰煎:治療因為腎臟功能衰弱而出現月經紊亂的情況。

王叔和曰:五崩何等?曰:白崩者形如涕,人參者形如絳津,黃崩者形如爛瓜,青崩者形如藍色,黑崩者形如衃血也。

白話文:

王叔和說:五種崩漏是怎樣的?白崩像鼻涕,人參崩像絳紅色的津液,黃崩像爛瓜,青崩像藍色,黑崩像烏雞血。

立齋曰:前證治法,因脾胃虧損,不能攝血歸源者,用六君加芎、歸、柴胡。

六君子湯(見經期腹痛)

若因肝經之火而血下行,用奇效四物湯,或四物加柴、梔、芩、術。

奇效四物湯(見血熱論外方)

四物湯(見經不調)

白話文:

立齋說:前面提到的證狀,治療方法是,由於脾胃虛弱,不能收攝血液回歸本源,因此用六君子湯加入川芎、當歸、柴胡。

(六君子湯,見經期腹痛)

如果由於肝經火熱導致血向下流,則使用奇效四物湯,或者在四物湯中加入柴胡、梔子、黃芩、蒼朮。

(奇效四物湯,見血熱論外方)

(四物湯,見經不調)

若肝經風熱而血妄行,用加味逍遙散,或小柴胡加梔、芍、丹皮。若怒動肝火而血沸騰,亦用前藥。

加味逍遙散(見經不調)

白話文:

如果肝經被風熱侵襲,導致血流失控,可以使用加味逍遙散;如果因憤怒而導致肝火旺盛,血氣沸騰,也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藥方。

小柴胡湯(見《古方八陣·散陣》)治邪在肝膽半表半裡之間,寒熱往來,喜嘔,或日晡發熱,

脅痛耳聾,鬱怒痎瘧等證。

白話文:

小柴胡湯(出自《古方八陣·散陣》)

適用於:

邪氣侵犯肝膽,表裡兼有的情況,出現寒熱交替、喜歡嘔吐的症狀,或在下午時分發熱。

柴胡(半斤),半夏(半斤),人參,甘草,黃芩,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劈)

白話文:

柴胡(250 克),半夏(250 克),人參,甘草,黃芩,生薑(各 150 克),大棗(12 枚,劈開)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煩而不嘔,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三兩,溫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

白話文:

將這七味藥材,加入一斗二升水,煮成六升,去掉藥渣,再煮成三升,趁溫熱時服一升,一天三次。

  • 如果胸中煩悶但不嘔吐:去掉半夏和人參,加入一個栝蔞果實。
  • 如果口渴:去掉半夏,加入人參,連同前面的藥材,總共是四兩半,再加上四兩栝蔞根。
  • 如果腹中疼痛:去掉黃芩,加入三兩芍藥。
  • 如果肋下腫脹堅硬:去掉大棗,加入四兩牡蠣。
  • 如果心悸,小便不暢:去掉黃芩,加入四兩茯苓。
  • 如果不渴,但有輕微發熱:去掉人參,加入三兩桂枝,溫熱敷蓋,微微出汗即可痊癒。
  • 如果咳嗽:去掉人參、大棗、生薑,加入半升五味子,二兩乾薑。

按右方乃漢時古數也,今方改用:

柴胡(二、三錢),半夏,黃芩(各一、二錢),人參(二、三錢),甘草(五、七分)

上加薑、棗,水煎服。

若脾經鬱結而血不歸經,用歸脾加柴、梔、丹皮。

歸脾湯(見經不調)

若悲傷胞絡而血下崩,用四君加柴、梔、升麻。

四君子湯(見血虛經亂)

白話文:

右邊的藥量是漢代的古制,現在改用以下藥量:柴胡(2-3錢)、半夏、黃芩(各1-2錢)、人參(2-3錢)、甘草(5-7分),再加薑、棗,水煎服。

如果脾經鬱結導致血不歸經,就用歸脾湯加柴胡、梔子、丹皮。

如果因悲傷而胞絡受損導致血崩,就用四君子湯加柴胡、梔子、升麻。

附案,大尹王天成之內,久患崩,自服四物涼血之劑,或作或徹。因怒發熱,其血不止,服前藥不應,乃主降火,更加脅腹大痛,手足俱冷。余曰:此脾胃虛寒所致。先用附子理中湯,熱退痛止。又用濟生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崩血頓愈。若泥「痛無補法」,則誤矣。

白話文:

據記載,大尹王府上的王天成患有崩漏症已久。她曾自行服用四物湯、涼血藥,有時有效,有時則無效。後來因生氣導致發熱,崩漏加重,服用之前的藥物也不見效。於是,她開始服用降火的藥物,但腹痛加劇,手腳冰涼。

我診察後認為:這是脾胃虛寒所引起的。先開附子理中湯,退熱止痛。又開濟生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崩漏症狀很快痊癒。

如果拘泥於「疼痛不能進補」的說法,就會誤診。

血崩簡易方

一方:治風熱血崩。用荊芥穗,燈火燒焦,為末,每服一、二錢,童便調服。

白話文:

這是一種治療風熱型大量出血的方法。使用的是荊芥穗,在燈火上烤至黑色,然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兩錢(約3-6克),用小孩子的尿液來攪拌後飲用。

一方:治血崩。用陳槐花一兩,百草霜半兩,為末,每服一、二錢,燒紅秤錘,淬酒服。

白話文:

一種治血崩的藥方:

用乾枯的槐花一兩,百草霜半兩研磨成粉末。

每次取一兩到兩錢的粉末,將燒紅的秤錘放入酒中淬滅,然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