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7)
上卷 (7)
1. 調經論外備用方
琥珀散(見《婦人規古方》)治心膈迷悶,肚腹撮痛,月信不通等疾。
烏藥(二兩),當歸(酒洗),蓬朮(醋製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
白芷散(見《婦人規古方》)固經。治下元虛弱,赤白帶下,或經行不止等證。
白芷(一兩),海螵蛸(二枚燒),胎髮(一團煅)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良方》黃龍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寒熱頭疼,嘿嘿不食,脅痛嘔痰,及產後經後外感風寒,熱入胞宮,寒熱如瘧等證。按:此即小柴胡湯之去半夏也。
柴胡(二錢),黃芩(炒),人參,甘草(各一錢)
上用水煎服。
《良方》人參湯(見《婦人規古方》)補虛調經。治產後諸虛不足,發熱盜汗,內熱晡熱等證。此即參歸湯,亦名團參散。
人參,當歸(等分)
上為末,先以豬腰子一枚切片,糯米半合,蔥白二莖,入水二鍾,煎汁八分,再入藥三錢煎服。
十全大補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溫補氣血。治氣血俱虛,惡寒發熱,自汗盜汗,肢體困倦,眩暈驚悸,晡熱作渴,遺精白濁,二便見血,小便短少,便泄閉結,喘咳下墜等證。
即前八珍湯加黃耆、肉桂各一錢。
六物煎(見《新方八陣·因陣》)治男婦氣血俱虛等證。
炙甘草,當歸,熟地(或用生地),川芎(三四分不宜多),芍藥(俱隨宜加減),人參(或有或無,隨虛實用之。氣不虛者不必用)
上咀,用水煎服。如脾氣稍滯者宜加陳皮、山楂;如胃氣虛寒多嘔者加乾薑炒用,或加丁香;如腹痛兼滯者加木香、陳皮。
白話文:
琥珀散(出自《婦人規古方》):治療胸口鬱悶,腹部絞痛,月經不來等疾病。
藥材:烏藥(八錢),當歸(用酒洗過),蓬朮(用醋製過,各四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酒調服。
白芷散(出自《婦人規古方》):穩固經期。治療下元虛弱,赤白帶下,或月經不止等症狀。
藥材:白芷(四錢),海螵蛸(二枚,燒過),胎髮(一團,燒成灰)。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酒送服。
《良方》黃龍湯(出自《婦人規古方》):治療懷孕期間出現的寒熱、頭痛、沒胃口、脅肋疼痛、嘔吐痰液,以及產後或經期後感受風寒,熱邪進入子宮,出現像瘧疾一樣寒熱交替等症狀。說明:這個方子就是小柴胡湯去掉半夏。
藥材:柴胡(八錢),黃芩(炒過),人參,甘草(各四錢)。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良方》人參湯(出自《婦人規古方》):補氣虛,調理月經。治療產後各種虛弱不足,發熱盜汗,身體發熱(尤其在午後),等症狀。這個方子就是參歸湯,也叫團參散。
藥材:人參,當歸(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先取豬腰子一片切片,糯米半合,蔥白二段,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再加入藥粉三錢煎服。
十全大補湯(出自《古方八陣·補陣》):溫補氣血。治療氣血兩虛,怕冷發熱,自汗盜汗,四肢困倦,頭暈心悸,午後發熱口渴,遺精白濁,大小便出血,小便短少,便秘或腹瀉,氣喘咳嗽,身體下墜感等症狀。
這個方子就是八珍湯再加黃耆、肉桂各一錢。
六物煎(出自《新方八陣·因陣》):治療男女氣血虛弱等症狀。
藥材:炙甘草,當歸,熟地(或生地),川芎(少許,不宜多),芍藥(用量可隨情況調整),人參(可加可不加,根據虛實情況決定,如果氣不虛就不用)。
將以上藥材稍加搗碎,用水煎服。如果脾胃功能差,可以加陳皮、山楂;如果胃虛寒,嘔吐多,可以加乾薑炒過使用,或加丁香;如果腹痛伴隨氣滯,可以加木香、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