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43)
上卷 (43)
1. 惡阻
妊娠之婦,每多噁心嘔吐,脹滿不食。《巢氏病源》謂之惡阻。此證惟胃氣弱而兼滯者多有之。或嗜酸擇食,或肢體困倦,或煩悶脹滿,皆其候也。然亦有虛實不同,所當辨而治之。
凡惡阻多由胃虛氣滯,然亦有素本不虛,而忽受胎妊,則衝任上壅,氣不下行,故為嘔逆等證。及三月餘而嘔吐漸止者,何也?蓋胎元漸大,則臟氣僅供胎氣,故無暇上逆矣。凡治此者,宜以半夏茯苓湯、人參橘皮湯之類,隨宜調理,使之漸安,必俟及期,方得貼然也。若中脘多痰者,用二陳湯加枳殼,或用半夏茯苓湯。
若飲食停滯作脹者,宜小和中飲加減主之。若氣逆作脹者,宜半夏茯苓湯加枳殼、蘇梗、香附。
《良方》半夏茯苓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嘔吐不止。
半夏(炮炒黃),陳皮,砂仁(各炒一錢),白茯苓(二錢),甘草(炒五分)
上用薑、棗、烏梅,水煎,服一二劑,後用茯苓丸。
人參橘皮湯(即參橘散。見安胎)
二陳湯(見安胎)
小和中飲(見安胎)
若脾胃氣虛者,宜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人參橘皮湯之類主之。若胃虛兼寒多嘔者,宜六味異功煎、溫胃飲之類主之。若肝腎陽虛作嘔者,宜理陰煎主之。
五味異功散(見《古方八陣·補陣》)治脾胃虛寒,飲食少思,嘔吐或久患咳嗽,面浮氣逆腹滿等證。
人參,白朮(炒),茯苓,炙甘草,陳皮(各一錢)
上加薑、棗,水煎服。
六君子湯(見經期腹痛)
六味異功煎(見《新方八陣·熱陣》)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微滯者。
此即五味異功散加乾薑也。
溫胃飲(見血虛經亂)
理陰煎(見血寒經遲)
立齋曰:半夏乃健脾化痰滯之主藥也。脾胃虛弱而嘔吐,或痰涎壅滯,飲食少思,胎不安,必用茯苓半夏湯,倍加白朮。以半夏、白朮、茯苓、陳皮、砂仁,善能安胎氣,健脾胃,予常用驗矣。
白話文:
惡阻是指孕婦經常感到噁心嘔吐,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這多是因為胃氣虛弱又兼有氣滯造成的。孕婦可能嗜酸、挑食,也可能感到身體疲倦、煩悶、脹滿,這些都是惡阻的症狀。但惡阻的虛實情況不同,需要辨證施治。
大多數惡阻是由於胃虛氣滯引起的,但也有些孕婦原本身體並不虛弱,但懷孕後衝任二脈氣血上壅,氣機不能下行,所以出現嘔吐等症狀。為什麼有些孕婦到了懷孕三個月後,嘔吐症狀就會漸漸停止呢?因為胎兒逐漸長大,臟腑之氣都用來供給胎兒,沒有多餘的氣往上逆了。治療惡阻,可以用半夏茯苓湯、人參橘皮湯等方劑,根據具體情況調整,使症狀逐漸緩解,直到足月。如果孕婦中脘(心窩處)痰多,可以用二陳湯加枳殼,或用半夏茯苓湯。
如果因為飲食停滯導致脹滿,可以用小和中飲加減治療。如果因為氣逆導致脹滿,可以用半夏茯苓湯加枳殼、蘇梗、香附。
如果孕婦脾胃氣虛,可以用五味異功散、六君子湯、人參橘皮湯等方劑治療。如果胃虛又兼有寒證,嘔吐較多,可以用六味異功煎、溫胃飲等方劑治療。如果肝腎陽虛導致嘔吐,可以用理陰煎治療。
一位醫生說:半夏是健脾化痰消滯的主要藥物。對於脾胃虛弱而嘔吐,或痰涎壅滯、飲食減少、胎兒不安的孕婦,一定要使用茯苓半夏湯,並加倍白朮的用量。因為半夏、白朮、茯苓、陳皮、砂仁能很好地安胎氣、健脾胃,我經常使用,效果很好。
2. 惡阻論外方
《良方》四味白朮散(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胃虛惡阻吐水,甚至十餘日漿粥不入。
白朮(炒一錢),人參(五分),甘草(炒),丁香(各二分)
上姜水煎服。
茯苓丸(見安胎論外方)
竹茹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孕婦嘔吐不止,噁心少食,服此止嘔清痰。
竹茹(彈子大一丸),陳皮,半夏,茯苓(各錢半),生薑(二錢)
水鍾半,粳米一撮,煎七分,溫服。忌羊肉、雞、魚、麵食。
烏附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孕婦噁心阻食。養胃調和元氣。
烏藥,香附(制),白朮(土炒),陳皮(各一錢),人參,炙甘草(各八分)
水鍾半,姜三片,煎七分服。吐甚者加丁香、砂仁各七粒。
白話文:
惡阻論外方
介紹幾種治療孕婦孕吐(惡阻)的偏方:
四味白朮散: 適用於懷孕期間因胃虛引起的孕吐,嚴重者甚至十多天吃不下任何食物。 藥方包含炒白朮、人參、炒甘草、丁香,用薑水煎服。
茯苓丸: (藥方內容未列出)
竹茹湯: 治療孕婦嘔吐不止、噁心、食慾不振。此方能止嘔和清痰。藥方包含竹茹、陳皮、半夏、茯苓、生薑,用適量水和少量米煮成藥粥服用。忌食羊肉、雞肉、魚肉和麵食。
烏附湯: 治療孕婦噁心、飲食不適,能養胃調理元氣。藥方包含烏藥、制香附、土炒白朮、陳皮、人參、炙甘草,用適量水和薑片煎服。嘔吐嚴重者可加丁香、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