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婦人規》~ 上卷 (42)

回本書目錄

上卷 (42)

1. 安胎論外方

上水煎服。忌桃、李、雀肉。

益母地黃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跌墜,腹痛下血。

生地,益母草(各二錢),當歸,黃耆(炒各一錢)

上姜水煎服。

《良方》鉤藤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胎動腹痛,面青冷汗欲絕。

鉤藤鉤,當歸,茯神,桑寄生,人參(各一錢),苦梗(一錢半)

上水煎服。如有煩熱,加石膏。

醋附丸(見經痛論外方)

《良方》獨聖散(見《婦人規古方》)順氣安胎。治妊娠有所傷觸,激動胎元,腹痛下血,極效。

砂仁(不拘多少,帶皮同炒,勿令焦黑,取仁為末)

上用熱酒調服四五分或一錢。此物有安胎導滯易產之功,實妊婦之要藥也。

探胎飲(見《婦人規古方》),婦人經水不來三月,疑似,用此驗之。

川芎(不拘多少,為末,不見火)

空心,煎艾湯調下方寸匕,覺腹中動則有胎也。臍之下動者,乃血瘕也。不動者,血凝也,病也。

《三因》腎著湯(見《古方八陣·熱陣》)治腎虛身重,腰冷如在水中,不渴,小便自利,食飲如故,腰下重痛如帶五千錢。

茯苓,白朮(各四兩),炙甘草,乾薑(炮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煎,空心冷服。一方用姜四兩、術二兩。《良方》每服有杏仁五分,治妊娠腳腫。

《良方》當歸黃耆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澀。

當歸(炒),黃耆(各一兩),糯米(一合)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滑胎枳殼散(見《婦人規古方》)此方能令胎瘦易產。湖陽公主每產累日不下,南山道人進此方。

粉草(炒一兩),商州枳殼(麩炒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沸湯調,日三服。凡孕六七月宜服之。溫隱居方加當歸、廣木香各等分。或加香附一兩亦可。

白話文:

安胎論外方

以上藥方都用水煎服。服用期間,要忌食桃子、李子和麻雀肉。

  • 益母地黃湯(出自《婦人規古方》):治療懷孕時跌倒撞傷,引起腹痛和出血。

  • 配方:生地、益母草(各二錢),當歸、黃耆(炒過,各一錢)。

  • 用薑湯煎服。

  • 《良方》鉤藤湯(出自《婦人規古方》):治療懷孕時胎動不安,引起腹痛,臉色發青、冒冷汗,情況危急。

  • 配方:鉤藤、當歸、茯神、桑寄生、人參(各一錢),桔梗(一錢半)。

  • 用水煎服。如果出現煩躁發熱,可以加石膏。

  • 醋附丸(出自《經痛論外方》)

  • 《良方》獨聖散(出自《婦人規古方》):可以順氣安胎。治療懷孕時受到外傷或撞擊,導致胎氣不穩,引起腹痛和出血,效果很好。

  • 配方:砂仁(用多少都可以,帶皮一起炒,不要炒焦,取出裡面的仁研成粉末)。

  • 用熱酒調服四五分或一錢。這個藥有安胎、導滯、幫助順產的功效,是孕婦很重要的藥物。

  • 探胎飲(出自《婦人規古方》):婦女停經三個月,懷疑自己懷孕時,可以用這個方法來驗證。

  • 配方:川芎(用多少都可以,研成粉末,不要經過火炒)。

  • 空腹時,用艾草湯調和一小勺藥粉服用。如果感覺腹中胎動,就是懷孕了。如果是在肚臍下方動,則是血癥(婦女腹中腫塊);如果沒有動,就是血凝固了,是疾病。

  • 《三因》腎著湯(出自《古方八陣·熱陣》):治療腎虛引起的身體沉重,腰部發冷像泡在水裡一樣,不覺得口渴,小便正常,飲食也正常,但腰部以下沉重疼痛,像帶了五千錢的重量。

  • 配方:茯苓、白朮(各四兩),炙甘草、乾薑(炮製過,各二兩)。

  • 將藥材切碎,每次用四錢,用水煎服,空腹時冷服。另一種配方是薑四兩,白朮二兩。《良方》的配方,每次加杏仁五分,治療懷孕時腳腫。

  • 《良方》當歸黃耆湯(出自《古方八陣·補陣》):治療懷孕時腹瀉腹痛,小便不暢。

  • 配方:當歸(炒過),黃耆(各一兩),糯米(一合)。

  • 用兩碗水煎成一碗,溫服。

  • 滑胎枳殼散(出自《婦人規古方》):這個藥方可以讓胎兒瘦小,容易生產。湖陽公主每次生產都要好幾天才能生下來,南山道人就獻上了這個藥方。

  • 配方:粉草(炒過,一兩),商州枳殼(麩皮炒過,二兩)。

  • 將藥材研成粉末,每次用二錢,空腹時用開水調服,每天三次。通常懷孕六七個月時服用。溫隱居的藥方,加當歸和廣木香各等量。也可以加香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