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婦人規》~ 上卷 (40)

回本書目錄

上卷 (40)

1. 安胎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渣溫服。或去薑、棗,入鹽一小捻,單以沸湯點服亦可,如小便不利,加茯苓、澤瀉。如飲食不化,加神麯、麥芽、枳實。如胃中氣痛,加木香、枳實或枳殼。如脾胃困倦,加人參、黃耆。如有痰,加半夏。如便硬腹脹,加大黃、芒硝。如脈大內熱,加黃連、黃芩。

安胎飲(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五七個月,用數服可保全產。

人參,白朮,當歸,熟地,川芎,白芍藥,陳皮,甘草(炙),紫蘇,炙黃芩(各一錢)

上用姜水煎服。一方有砂仁。

「或臍腹作脹,或小便淋閉,此是脾胃氣虛,胎壓尿胞。用四物加二陳、參、術,空心服後,探吐。藥出氣定,又服又吐,數次必安。

「或因勞役所傷,或食煎炒,小便帶血,此是血得熱而流於胞中,宜清膀胱,用逍遙散。或遺尿不禁,或為頻數,此是肝火血熱,用加味逍遙散。若胸滿腹脹,小便不通,遍身浮腫,名胎水不利,用鯉魚湯。脾胃虛,佐以四君子。

逍遙散(見經期腹痛)

加味逍遙散(見經不調)

《千金》鯉魚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腹脹,胎中有水氣,遍身浮腫,小便不利,或胎死腹

中,皆效。

當歸,芍藥(各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半),橘紅(五分),鯉魚(一尾,不拘大小)

上作一服,將鯉魚去鱗臟,白水煮熟,去魚,用汁鍾半,入藥加生薑五片,煎一鍾,空心服。當見胎水下。如水未盡,胎死腹中,脹悶未除,再製一服,水盡脹消乃已。

「病名同而形證異,形證異而病名同,聊見本方。凡用見證之藥,不應,當分月、經治之。」

徐東皋曰:胎有不安而腰疼、腹痛,甚則至於下墜者,未必不由氣血虛,無所營養而使之然也。夫胎之在腹,如果之在枝,枝枯則果落,固理之自然。婦人性偏恣欲,火動於中,亦能致胎不安而有墮者,大抵不外乎屬虛、屬火二者之間。清熱養血之治盡之矣。此外有二因動胎者,又不可不知也。

有因母病動胎者,但療母病則胎自穩;有因觸傷動胎者,當以安胎藥二三劑,而胎自安。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入三片生薑、兩顆紅棗,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也可以不加生薑和紅棗,加入少許鹽,直接用滾燙的開水沖泡服用。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加入茯苓和澤瀉。如果消化不良,可以加入神麴、麥芽和枳實。如果胃部氣痛,可以加入木香、枳實或枳殼。如果脾胃虛弱疲倦,可以加入人參和黃耆。如果有痰,可以加入半夏。如果大便乾硬、腹部脹氣,可以加入大黃和芒硝。如果脈象洪大、體內有熱,可以加入黃連和黃芩。

安胎飲(出自《婦人規古方》):治療懷孕五到七個月的婦女,服用數次可以保證順利生產。

藥材包括:人參、白朮、當歸、熟地、川芎、白芍藥、陳皮、炙甘草、紫蘇、炙黃芩(各一錢)。

以上藥材用生薑水煎煮服用。有的方子還會加入砂仁。

如果出現肚臍或腹部脹氣,或小便淋漓不暢,這是因為脾胃氣虛,胎兒壓迫到膀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二陳湯、人參和白朮,空腹服用後,嘗試催吐。吐出藥物後,氣息平穩,再服用再催吐,多次後必定會安穩。

如果因為勞累過度或吃了煎炸食物,導致小便帶血,這是因為血受熱而流到胞中,應該清熱膀胱,可以用逍遙散。如果出現遺尿或頻尿,這是因為肝火血熱,可以用加味逍遙散。如果胸悶腹脹,小便不通,全身浮腫,稱為胎水不利,可以用鯉魚湯。如果脾胃虛弱,可以輔以四君子湯。

逍遙散(見於治療經期腹痛的方子)

加味逍遙散(見於治療月經不調的方子)

《千金》鯉魚湯(出自《婦人規古方》),治療懷孕腹脹,胎兒體內有水氣,全身浮腫,小便不暢,或胎死腹中的情況,都有效果。

藥材包括:當歸、芍藥(各一錢),白朮(一錢),茯苓(一錢半),橘紅(五分),鯉魚(一條,大小不限)。

以上藥材作為一次服用的量,將鯉魚去除鱗和內臟,用清水煮熟,去除魚肉,用剩餘的魚湯約一碗半,加入藥材和生薑五片,煎煮至剩一碗,空腹服用。通常會看到胎水排出。如果水沒有排盡,胎死腹中,脹悶感沒有消除,可以再服用一次,直到水排盡、脹氣消除為止。

病名相同但症狀不同,症狀不同但病名可能相同,這裡只是列出基本方子。凡是使用治療症狀的藥物沒有效果,應該根據月份和經期進行治療。

徐東皋說:懷孕時出現不適,腰痛、腹痛,甚至導致下墜的情況,未必不是因為氣血虛弱,沒有足夠的營養導致。胎兒在腹中,就像果實長在樹枝上,樹枝枯萎果實就會掉落,這是自然規律。婦女性情過於放縱慾望,體內火氣旺盛,也可能導致胎兒不穩而有流產的危險,大致不出於體虛或火旺這兩種情況。治療時,清熱養血就可以解決問題。此外還有兩種導致胎兒不穩的原因,也需要了解。

一種是因為母親生病導致胎兒不穩,只要治療母親的疾病,胎兒自然會穩定;一種是因為外力衝撞導致胎兒不穩,只要服用安胎藥二三劑,胎兒自然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