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39)
上卷 (39)
1. 安胎
「若面目虛浮,肢體如水氣,名子腫。用全生白朮散,未應,用六君子湯。下部腫甚,用補中益氣倍加茯苓。或因飲食失宜,嘔吐泄瀉,此是脾胃虧損,用六君子湯。若足趾發腫,漸至腿膝,喘悶不安。或足趾縫出水,名水氣。用天仙藤散。脾胃虛弱,兼用四君子湯。未應,用補中益氣,兼以逍遙散。
全生白朮散(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面目虛浮,四肢腫如水氣,名曰胎腫。
白朮(一兩),生薑皮,大腹皮,陳皮,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如未應,佐以人參、甘草。
天仙藤散(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三月之後,足趾發腫,漸至腿膝,飲食不甘,狀如水氣,或腳趾間出黃水,名曰子氣。
天仙藤(洗略炒),香附(炒),陳皮,甘草,烏藥(等分)
上每服三、五錢,加生薑、木瓜各三片,紫蘇三葉,水煎,食前日進三服。若因脾胃虛弱,宜兼六君子;中氣下陷,須用補中益氣湯。
逍遙散(見經期腹痛)
「若胎氣上攻,心腹脹滿作痛,名子懸。用紫蘇飲。飲食不甘,兼四君子;內熱晡熱,兼逍遙散。
紫蘇飲(見胎氣有實滯氣滯不安段)
「若小便澀少,或成淋瀝,名子淋。用安營散。不應,兼八珍湯。腿足轉筋,而小便不利,急用八味丸,緩則不救。
安營散(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小便澀少,遂成淋瀝,名曰子淋。甚妙。
麥門冬,通草,滑石,當歸,燈心,甘草,人參,細辛(等分)
上,水煎服。一方:人參、細辛加倍,為末,每服二錢,麥冬湯調服。若因肺經鬱熱,宜用黃芩清肺飲。若因膏粱厚味,宜用清胃散。若因肝經濕熱,宜用加味逍遙散。
八味丸(見經不調)
若項強筋攣,語澀痰盛,名子癇。用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虛風,頸項強直,筋脈攣急,語言蹇澀,痰涎不利,不省人事,名曰子癇。
羚羊角(鎊),川獨活,棗仁,五加皮,薏苡仁(炒),防風,當歸,川芎,茯神,杏仁(去皮尖各五分),炙甘草,木香(各一分)
上,加姜五片,水煎服。若因肝經風熱,或怒火所致,須用加味逍遙散。
「或飲食停滯,腹脹嘔吐,此是脾胃虛弱,而不能消化。用六君子湯。不應,用平胃散加參、苓。或胎作脹,或脹作痛,此是脾胃氣虛,不能承載,用安胎飲加升麻、白朮。不應,用補中益氣湯。
東垣平胃散(見《古方八陣·和陣》)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嘔噦噁心,吞酸噫氣,體重節痛,自利霍亂,噫膈反胃等證。
厚朴(薑製炒),陳皮(去白各五兩),蒼朮(去皮、米泔浸炒八兩),炙甘草(三兩)
本方加人參、茯苓各二兩,即名參苓平胃散。
白話文:
安胎
如果孕婦臉部和身體出現虛腫,肢體像有水腫一樣,這叫做「子腫」。可以服用全生白朮散,如果沒有改善,就改用六君子湯。如果下半身水腫嚴重,就用補中益氣湯,並且加倍茯苓的用量。如果因為飲食不當,導致嘔吐或腹瀉,這是脾胃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如果腳趾開始腫脹,逐漸蔓延到腿部和膝蓋,感到喘不過氣、胸悶不舒服,或是腳趾縫流出水,這叫做「水氣」。可以用天仙藤散。如果同時有脾胃虛弱,可以搭配四君子湯。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就用補中益氣湯,同時搭配逍遙散。
全生白朮散(出自《婦人規古方》): 治療懷孕期間臉部和身體虛腫,四肢像水腫一樣,也就是「胎腫」。 藥材:白朮(一兩)、生薑皮、大腹皮、陳皮、白茯苓(各半兩) 做法: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如果沒有改善,可以加入人參、甘草輔助。
天仙藤散(出自《婦人規古方》): 治療懷孕三個月後,腳趾開始腫脹,逐漸蔓延到腿部和膝蓋,食慾不振,身體像有水腫一樣,或是腳趾縫流出黃水,這叫做「子氣」。 藥材:天仙藤(洗淨略炒)、香附(炒)、陳皮、甘草、烏藥(等分) 做法:每次服用三至五錢,加入生薑、木瓜各三片,紫蘇三片,用水煎煮,飯前一天服用三次。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適合搭配六君子湯;如果中氣下陷,則需用補中益氣湯。
逍遙散(請參考經期腹痛的相關說明)
如果胎氣上衝,導致心腹脹滿疼痛,這叫做「子懸」。可以用紫蘇飲。如果食慾不振,可以搭配四君子湯;如果體內有熱,下午會感到發熱,可以搭配逍遙散。
紫蘇飲(請參考胎氣有實、滯氣不安的相關說明)
如果小便不順暢、量少,或是小便淋漓不盡,這叫做「子淋」。可以使用安營散。如果沒有改善,就搭配八珍湯。如果腿腳抽筋,同時小便不順暢,必須趕快使用八味丸,否則會有危險。
安營散(出自《婦人規古方》): 治療懷孕期間小便不順暢、量少,導致小便淋漓不盡,也就是「子淋」。 藥材:麥門冬、通草、滑石、當歸、燈心、甘草、人參、細辛(等分) 做法:用水煎煮服用。另一種做法:將人參、細辛加倍,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麥冬湯送服。如果是因為肺經鬱熱,適合使用黃芩清肺飲;如果是因為常吃肥甘厚膩的食物,適合使用清胃散;如果是因為肝經濕熱,適合使用加味逍遙散。
八味丸(請參考經期不調的相關說明)
如果孕婦出現頸部僵硬、抽筋、說話不清楚、痰多,這叫做「子癇」。可以使用羚羊角散。
羚羊角散(出自《婦人規古方》): 治療懷孕期間虛風導致的頸部僵硬、抽筋、說話不清楚、痰多、意識不清,也就是「子癇」。 藥材:羚羊角(磨粉)、川獨活、棗仁、五加皮、薏苡仁(炒)、防風、當歸、川芎、茯神、杏仁(去皮尖各五分)、炙甘草、木香(各一分) 做法: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煮服用。如果是因為肝經風熱,或是因為發怒所導致,必須使用加味逍遙散。
如果因為飲食停滯,導致腹脹嘔吐,這是脾胃虛弱,無法消化食物。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如果沒有改善,就用平胃散加上人參、茯苓。如果感覺肚子脹,或是脹痛,這是因為脾胃虛弱,無法承載,可以使用安胎飲,並加入升麻、白朮。如果沒有改善,就使用補中益氣湯。
東垣平胃散(出自《古方八陣·和陣》): 治療脾胃不和,食慾不振,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嘔吐噁心,吞酸、打嗝,身體沉重、關節疼痛,腹瀉、霍亂,打嗝、反胃等症狀。 藥材:厚朴(用薑汁炒過)、陳皮(去白各五兩)、蒼朮(去皮、用米泔水浸泡炒過八兩)、炙甘草(三兩) 如果這個配方加入人參、茯苓各二兩,就稱為參苓平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