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38)
上卷 (38)
1. 安胎
立齋曰:「妊娠若元氣不實,發熱倦怠,或胎氣不安,用當歸散。因氣惱,加枳殼;胸膈痞悶,再加蘇梗;或作痛,加柴胡。
當歸散(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若飲食不甘,或欲嘔吐,用六君加紫蘇、枳殼。若惡阻嘔逆,頭眩體倦,用參橘散。未應,用六君子湯。若惡阻嘔吐,不食煩悶,亦用參橘散之類。
參橘散(又名人參橘皮湯。見前段)
六君子湯(見經期腹痛)
「若頓僕胎動,腹痛下血,用膠艾湯。未應,用八珍加膠艾。若頓僕、毒藥,腰痛短氣,用阿膠散。未應,再送知母丸。若頓僕胎傷,下血腹痛,用佛手散。未應,用八珍送知母丸。
良方膠艾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頓僕,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搶,或去血腹痛。
阿膠(炒一兩),艾葉(數莖)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八珍湯(見經不調)
《良方》阿膠散(見《婦人規古方》)或頓僕、或因毒藥,胎動不安,或脅痛腹痛,上搶短氣。
阿膠,艾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黃耆,炙,甘草(等分)
上每服四錢,薑、棗水煎。
知母丸(即一母丸。見血熱論外方)
佛手散(又名芎歸湯。見殺血心痛)
「若心驚膽怯,煩悶不安,名子煩,用竹葉湯。未應,血虛佐以四物;氣虛佐以四君。
竹葉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心驚膽怯,煩悶不安,名曰子煩。一方有當歸、防風、梔子仁。
白茯苓,麥門冬,黃芩(各三兩)
上每服四錢,竹葉五片,水煎服。若因血虛煩熱,宜兼用四物;若因中氣虛弱,宜兼用四君。
四物湯(見經不調)
四君子湯(見血虛經亂)
「若下血不止,名胎漏。血虛用二黃散,血去過多用八珍湯。未應,用補中益氣湯。
二黃散(見血熱論外方)
八珍湯(見經不調)
補中益氣湯(見經不調)
「若因事而動下血,用枳殼湯加生、熟地黃。未應,或作痛,更加當歸。血不止,八珍加膠艾。若不時作痛,或小腹重墜,名胎痛,用地黃當歸湯。未應,加參、朮、陳皮。或因脾氣虛,用四君加歸、地。中氣虛,用補中益氣湯。
枳殼湯(見胎氣有熱而不安段)
地黃當歸湯(見《婦人規古方》)一名內補丸。治妊娠衝任脈虛。補血安胎。
熟地(二兩),當歸(一兩)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為丸法:以當歸炒為末,熟地搗膏和丸桐子大,每服百餘丸,溫酒或滾湯下。
許學士曰:大率妊娠惟在抑陽助陰,然胎前藥最惡陰陽雜亂,致生他病。惟枳殼湯所以抑陽,四物湯所以助陰耳。然枳殼湯其味多寒,若單服恐致胎寒腹痛,更以內補丸佐之,則陽不致強,陰不致弱,陰陽調和,有益胎嗣。此前人未嘗論及也。
白話文:
安胎
李東垣說:「懷孕期間如果身體元氣不足,出現發熱、疲倦,或是胎氣不穩,可以使用當歸散。如果因為生氣煩惱,可以加入枳殼;如果胸悶不舒服,再加入蘇梗;如果感到疼痛,則加入柴胡。」
- 當歸散(配方見《調經論》的備用方)
「如果食慾不佳、吃不下東西,或是想吐,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紫蘇和枳殼。如果是妊娠嘔吐嚴重、頭暈體倦,可以用參橘散。如果沒有效果,再用六君子湯。如果妊娠嘔吐、吃不下東西又煩悶,也可以用參橘散之類的方子。」
- 參橘散(又名「人參橘皮湯」,配方見前文)
- 六君子湯(配方見「經期腹痛」部分)
「如果因為跌倒撞擊導致胎動不安、腹痛出血,可以用膠艾湯。如果沒有效果,再用八珍湯加上膠艾。如果因為跌倒撞擊或中毒,導致腰痛、呼吸急促,可以用阿膠散。如果沒有效果,再服用知母丸。如果因為跌倒撞擊導致胎兒受傷、出血腹痛,可以用佛手散。如果沒有效果,再用八珍湯配知母丸。」
- 良方膠艾湯(配方見《婦人規古方》)治療妊娠期間跌倒撞擊,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兒上衝,或出血腹痛。
- 阿膠(炒過,40克),艾葉(數莖)
- 以上兩味藥,用水1000毫升煮至400毫升,分三次服用。
- 八珍湯(配方見「經期不調」部分)
- 《良方》阿膠散(配方見《婦人規古方》)治療因跌倒撞擊或中毒,導致胎動不安,或脅肋痛、腹痛、胎氣上衝、呼吸急促。
- 阿膠,艾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黃耆(炙過),甘草(等分)
- 以上每服12克,用薑、棗加水煎服。
- 知母丸(即「一母丸」,配方見「血熱」相關的備用方)
- 佛手散(又名「芎歸湯」,配方見「殺血心痛」部分)
「如果感到心驚膽怯、煩悶不安,這種情況叫做『子煩』,可以用竹葉湯。如果沒有效果,屬於血虛的,可以配合四物湯;屬於氣虛的,則配合四君子湯。」
- 竹葉湯(配方見《婦人規古方》)治療妊娠期間心驚膽怯、煩悶不安,稱為「子煩」。另一種配方有當歸、防風、梔子仁。
- 白茯苓,麥門冬,黃芩(各12克)
- 以上每服12克,加竹葉五片,用水煎服。如果因為血虛而煩熱,應該同時服用四物湯;如果因為中氣虛弱,則應該同時服用四君子湯。
- 四物湯(配方見「經期不調」部分)
- 四君子湯(配方見「血虛經亂」部分)
「如果下血不止,稱為『胎漏』。血虛可以用二黃散,如果出血過多,可以用八珍湯。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用補中益氣湯。」
- 二黃散(配方見「血熱」相關的備用方)
- 八珍湯(配方見「經期不調」部分)
- 補中益氣湯(配方見「經期不調」部分)
「如果因為某些事情導致胎動不安而下血,可以用枳殼湯加上生地黃和熟地黃。如果沒有效果,而且還感到疼痛,則加入當歸。如果出血不止,可以用八珍湯加上膠艾。如果時常感到疼痛,或是小腹有下墜感,稱為『胎痛』,可以用地黃當歸湯。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加入人參、白朮、陳皮。如果因為脾氣虛弱,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當歸和熟地。如果中氣虛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
- 枳殼湯(配方見「胎氣有熱而不安」部分)
- 地黃當歸湯(配方見《婦人規古方》)又名「內補丸」。治療妊娠期間衝任脈虛弱,可以補血安胎。
- 熟地(80克),當歸(40克)
- 以上每服20克,用水煎服。也可以製成丸劑:將當歸炒過磨成粉,熟地搗成膏狀,混合後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多丸,用溫酒或熱開水送服。
許學士說:「總的來說,懷孕期間的調養重點在於抑制陽氣,扶助陰氣。然而,懷孕期間的藥物最忌諱陰陽混雜,這樣會導致其他疾病。只有枳殼湯可以用來抑制陽氣,四物湯可以用來扶助陰氣。然而,枳殼湯的藥性多偏寒涼,如果單獨服用,可能會導致胎寒腹痛,因此最好搭配內補丸一起服用,這樣可以使陽氣不致過強,陰氣不致過弱,陰陽調和,對胎兒有益。這點是前人沒有論述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