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36)
上卷 (36)
1. 安胎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下元不固而多遺濁者,加山藥、補骨脂、五味之類。如氣分虛甚者,倍白朮加黃耆,但耆朮氣浮,能滯胃口,倘胸膈有飽悶不快者,須慎用之。如虛而兼寒多嘔者,加炮姜七八分或一二錢。如虛而兼熱者,加黃芩一錢五分,或加生地二錢,去杜仲。
如陰虛小腹作痛,加枸杞二錢。如多怒氣逆者,加香附無妨,或砂仁亦妙。如有所觸而動血者,加川續斷、阿膠各一二錢。如嘔吐不止,加半夏一二錢,生薑三五片。
逍遙飲(見腎虛經亂)
歸脾湯(見經不調)
壽脾煎(見血虛經亂)
左歸飲(見腎虛經亂)
右歸飲(見腎虛經亂)
固陰煎(見腎虛經亂)
五福飲(見血熱經早)
八珍湯(見經不調)
十全大補湯(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秘元煎(見血虛經亂)
菟絲煎(見《新方八陣·固陣》)治心脾氣弱。凡遇思慮勞倦即苦遺精者,宜此主之。
人參(二、三錢),山藥(炒二錢),當歸(錢半),菟絲子(制炒四五錢),棗仁(炒),茯苓(各錢半),炙甘草(一錢或五分),遠志(制四分),鹿角霜(為末、每服加入四五匙)
上用水一鍾半,煎成,加鹿角霜末調服,食前。或加白朮一二錢。
《局方》二陳湯(見《古方八陣·和陣》)治痰飲嘔惡,風寒咳嗽,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飲酒過多,脾胃不和等證。
陳皮,半夏(制各三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姜三五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胎氣有實滯氣滯,凡為惡阻、為脹滿而不安者,惟其素本不虛,而或多鬱滯者乃有之,但察其所由,而開之、導之,諸治實者,固無難也。嘔吐不止者,二陳湯加枳殼、砂仁主之,或用人參橘皮湯亦妙。食滯脹滿不安者,小和中飲加減主之。肝氣滯逆,脹滿不安者,解肝煎主之。
怒動肝氣兼火者,化肝煎主之。脾肺氣滯,上攻作痛者,紫蘇飲主之。氣滯兼痰者,四七湯、二陳湯加當歸主之。氣滯兼火,為脹為煩者,枳殼湯、束胎丸之類主之。
人參橘皮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脾胃虛弱,氣滯惡阻,嘔吐痰水,飲食少進,益胃和中。一名參橘散。
人參,陳皮,麥門冬,白朮(各一錢),厚朴(制),白茯苓(各五分),炙甘草(三分)
上加淡竹茹一塊,姜水煎,溫服。若因中脘停痰,宜用二陳、枳殼。若因飲食停滯,宜用六君加枳殼。若因脾胃虛,宜用異功散。
小和中飲(見《新方八陣·和陣》)治胸膈脹悶,或婦人胎氣滯滿等證。
陳皮(一錢五分),山楂(二錢),茯苓(一錢半),厚朴(一錢五分),甘草(五分),扁豆(炒二錢)
白話文:
安胎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服用。如果因為腎氣不固,導致分泌物過多,可以加入山藥、補骨脂、五味子等藥材。如果氣虛嚴重,可以將白朮加倍並加入黃耆,但黃耆和白朮藥性偏浮,容易使胃口不佳,如果胸腹有飽脹不適感,必須謹慎使用。如果體虛又兼寒導致頻繁嘔吐,可以加入炮薑七八分或一兩錢。如果體虛又兼熱,可以加入黃芩一錢五分,或者加入生地二錢,並去除杜仲。
如果因為陰虛導致小腹疼痛,可以加入枸杞二錢。如果容易生氣而使氣上逆,可以加入香附,無妨,或者砂仁也可以。如果因為受到碰撞而導致出血,可以加入川續斷、阿膠各一二錢。如果嘔吐不止,可以加入半夏一二錢,生薑三五片。
以下是一些相關的方劑,詳情可參閱相關章節:
- 逍遙飲(見腎虛經亂)
- 歸脾湯(見經不調)
- 壽脾煎(見血虛經亂)
- 左歸飲(見腎虛經亂)
- 右歸飲(見腎虛經亂)
- 固陰煎(見腎虛經亂)
- 五福飲(見血熱經早)
- 八珍湯(見經不調)
- 十全大補湯(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 秘元煎(見血虛經亂)
- 菟絲煎(見《新方八陣·固陣》)主要治療心脾氣虛弱,容易因為思慮勞累而遺精的情況,適合用此方。
菟絲煎
- 人參(二、三錢)
- 炒山藥(二錢)
- 當歸(錢半)
- 制炒菟絲子(四、五錢)
- 炒棗仁
- 茯苓(各錢半)
- 炙甘草(一錢或五分)
- 制遠志(四分)
- 鹿角霜(磨成粉,每次服用加入四、五匙)
以上藥材加水一碗半煎煮,加入鹿角霜粉末攪拌均勻後,於飯前服用。也可以加入白朮一二錢。
《局方》二陳湯 (見《古方八陣·和陣》)主要治療痰飲嘔吐、風寒咳嗽、頭暈心悸、胸悶不適、或因生冷食物、飲酒過多導致的脾胃不和等症狀。
- 陳皮
- 制半夏 (各三錢)
- 茯苓(二錢)
- 炙甘草(一錢)
加水兩碗,生薑三五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服用。
懷孕期間如果因實邪導致氣滯,像是孕吐、腹脹等不適,大多是平時體質不虛,但可能因為鬱悶導致,只要找出原因,疏導氣機,處理實證並不困難。如果嘔吐不止,可以用二陳湯加上枳殼、砂仁來處理,或者用人參橘皮湯也很好。因飲食停滯導致腹脹不適,可以用小和中飲加減來處理。如果肝氣鬱結導致腹脹不適,可以用解肝煎來處理。
如果因生氣導致肝火旺盛,可以用化肝煎來處理。如果脾肺氣滯導致上攻作痛,可以用紫蘇飲來處理。如果氣滯兼有痰,可以用四七湯、二陳湯加當歸來處理。如果氣滯兼有火,導致腹脹煩躁,可以用枳殼湯、束胎丸等來處理。
人參橘皮湯(見《婦人規古方》)主要治療懷孕期間脾胃虛弱,氣滯導致孕吐、痰多、食慾不振等症狀,能健胃和中。也稱為參橘散。
- 人參
- 陳皮
- 麥門冬
- 白朮(各一錢)
- 制厚朴
- 白茯苓(各五分)
- 炙甘草(三分)
加入淡竹茹一塊,用薑水煎煮,溫服。如果因為胃部有痰,可以用二陳湯加枳殼來處理。如果因為飲食停滯,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枳殼來處理。如果因為脾胃虛弱,可以用異功散來處理。
小和中飲(見《新方八陣·和陣》)主要治療胸膈脹悶,或者婦女懷孕期間胎氣停滯等症狀。
- 陳皮(一錢五分)
- 山楂(二錢)
- 茯苓(一錢半)
- 厚朴(一錢五分)
- 甘草(五分)
- 炒扁豆(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