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35)
上卷 (35)
1. 胎候
故男動在三月,陽性早也。女動在五月,陰性遲也。女胎肖母而懷,故母之腹軟;男胎面母而懷,故母之腹硬。此皆得理之談,所當察也。至若褚氏以精血之先後言男女;《道藏經》以一日、三日、五日得者為男等說,總屬臆度渺茫,非有確見也。余不敢遵信,故別有微論,列「子嗣類」。
白話文:
因此,男胎在懷孕三個月時開始胎動,是因為陽氣的特性是早發的緣故。女胎在懷孕五個月時才開始胎動,是因為陰氣的特性是遲緩的緣故。女胎的形態像母親,所以懷女胎時母親的腹部比較柔軟;男胎的形態面向母親,所以懷男胎時母親的腹部比較堅硬。這些說法都是有道理的,應該仔細觀察。至於褚氏根據精子和卵子的先後結合來判斷男女,以及《道藏經》根據受孕日為一日、三日、五日來判斷是男胎的說法,都屬於主觀臆測,毫無根據。我不敢相信這些說法,所以另有自己的看法,列在「子嗣類」中。
2. 安胎
凡妊娠胎氣不安者,證本非一,治亦不同。蓋胎氣不安,必有所因,或虛、或實、或寒、或熱,皆能為胎氣之病。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故安胎之方,不可執,亦不可泥其月數,但當隨證、隨經,因其病而藥之,乃為至善。若謂白朮、黃芩乃安胎之聖藥,執而用之,鮮不誤矣!
胎氣有寒而不安者,其證或吞酸、吐酸,或嘔惡脹滿,或喜熱畏涼,或下寒泄瀉,或脈多沉細,或絕無火證,而胎有不安者,皆屬陽虛寒證。但溫其中而胎自安矣。宜用溫胃飲、理陰煎之類加減主之。亦當以平素之臟氣,察其何如,酌而用之。
溫胃飲(見血虛經亂)
理陰煎(見血寒經遲)
胎氣有熱而不安者,其證必多煩熱,或渴或躁,或上下不清,或漏血、溺赤,或六脈滑數等證,宜涼胎飲、保陰煎之類主之。若但熱無虛者,如枳殼湯、一母丸、黃芩散之類皆可擇用。清其火而胎自安矣。
涼胎飲(見《新方八陣·因陣》)治胎氣內熱不安等證。
生地,芍藥(各二錢),黃芩,當歸(各一、二錢),甘草(生七分),枳殼,石斛(各一錢),茯苓(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熱甚者,加黃柏一二錢。
保陰煎(見血熱經早)
枳殼湯(見《婦人規古方》)治胎漏下血,或因事下血,亦進食和中,並治惡阻。
枳殼(炒),黃芩(炙各半兩),白朮(炒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前四證若因脾胃虛弱,宜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若因脾胃虛陷,宜用前湯倍加升麻、柴胡。若因晡熱內熱,宜用逍遙散。
一母丸(見血熱論外方)
黃芩散(即子芩散。見血熱論外方)
胎氣有虛而不安者,最費調停。然有先天虛者,有後天虛者,胎元攸系,盡在於此。先天虛者,由於稟賦,當隨其陰陽之偏,漸加培補,萬毋欲速,以期保全。後天虛者,由於人事,凡色欲、勞倦、飲食、七情之類,皆能傷及胎氣,治此者,當察其所致之由,因病而調,仍加戒慎可也。然總不離於血氣之虛,皆當以胎元飲為主。
若心脾氣虛於上者,宜逍遙飲、歸脾湯、壽脾煎之類主之。若肝腎不足於下者,宜左歸飲、右歸飲、固陰煎主之。若氣血俱虛者,宜五福飲、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之類主之。若脾腎氣虛而兼帶濁者,宜秘元煎、菟絲煎之類主之。若多嘔惡者,當隨前證、前方各加二陳湯之類以和之。
凡治虛證,貴在隨機應變,誠有不可以鑿執言者。
胎元飲(見《新方八陣·因陣》)治婦人衝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隨證加減用之。或間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劑。
人參(隨宜),當歸,杜仲,芍藥(各二錢),熟地(二、三錢),白朮(錢半),炙甘草(一錢),陳皮(七分,無滯者不必用。)
白話文:
安胎
懷孕期間如果出現胎氣不穩,情況並非只有一種,治療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胎氣不穩必定有其原因,可能是身體虛弱、體質壯實、體內有寒氣、體內有熱氣等,這些都可能導致胎氣不穩。要解決問題,就必須針對病因治療,這才是安胎的根本方法。因此,安胎的藥方不能拘泥於特定配方,也不必執著於懷孕的月份,應該根據具體症狀和經脈情況,對症下藥,這才是最好的做法。如果認為白朮和黃芩是安胎的特效藥,就盲目使用,往往會造成誤診。
胎氣不穩是因為體內有寒氣所致,症狀可能會有吞酸、吐酸、噁心脹滿、喜歡溫熱怕冷、腹瀉、脈象沉細、沒有其他熱症,這些都屬於陽虛寒症。這時候只要溫暖身體內部,胎氣自然就會安定。可以考慮使用溫胃飲、理陰煎之類的藥方,並根據個人體質調整藥方。
溫胃飲(藥方請參考血虛導致月經不調的章節)
理陰煎(藥方請參考血寒導致月經延遲的章節)
如果胎氣不穩是因為體內有熱氣所致,症狀可能會有煩躁發熱、口渴、焦躁不安、時上時下不清、出血、小便赤黃、脈象滑數等,這時可以使用涼胎飲、保陰煎等藥方。如果只是單純的熱症,而沒有虛弱的症狀,可以使用枳殼湯、一母丸、黃芩散等藥方。清除體內熱氣,胎氣自然就安定了。
涼胎飲(藥方請參考《新方八陣·因陣》)用於治療胎氣內熱不安等症狀。
藥材:生地、芍藥(各8克),黃芩、當歸(各4~8克),甘草(2.8克),枳殼、石斛(各4克),茯苓(6克)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如果熱症嚴重,可加黃柏4~8克。
保陰煎(藥方請參考血熱導致月經提前的章節)
枳殼湯(藥方請參考《婦人規古方》)用於治療胎漏出血,或因其他原因出血,也可以幫助消化、調和腸胃,並能治療妊娠嘔吐。
藥材:炒枳殼、炙黃芩(各20克),炒白朮(40克)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4克,用溫開水調服。以上四種症狀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引起的,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如果是因為脾胃虛陷引起的,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倍升麻和柴胡。如果是因為午後發熱引起的,可以使用逍遙散。
一母丸(藥方請參考血熱論外方)
黃芩散(即子芩散,藥方請參考血熱論外方)
如果胎氣不穩是因為身體虛弱所致,情況最為複雜,需要仔細調理。身體虛弱可能是先天不足,也可能是後天因素造成,這與胎兒的健康息息相關。先天不足是因為遺傳體質導致的,應該根據個人陰陽失衡的情況,慢慢地補充調理,切忌急功近利,以求保住胎兒。後天虛弱是因為個人生活習慣造成的,像是過度性慾、過度勞累、飲食不當、情緒波動等,都可能損害胎氣。治療這種情況,應該找出病因,根據病症進行調理,並多加注意。總而言之,虛弱大多是因為氣血不足,都可以使用胎元飲為主方來調理。
如果心脾氣虛弱,可以使用逍遙飲、歸脾湯、壽脾煎等藥方。如果肝腎不足,可以使用左歸飲、右歸飲、固陰煎等藥方。如果氣血兩虛,可以使用五福飲、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藥方。如果脾腎氣虛,而且帶有濁氣,可以使用秘元煎、菟絲煎等藥方。如果孕吐嚴重,應該根據先前所說的症狀和藥方,加入二陳湯之類的藥方來調和。
總之,治療虛證的關鍵在於隨機應變,不能死板地照搬藥方。
胎元飲(藥方請參考《新方八陣·因陣》)用於治療婦女衝任失調,導致胎氣不穩、不固的症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方。可以每天或每隔兩三天服用一兩劑。
藥材:人參(酌情使用),當歸、杜仲、芍藥(各8克),熟地(8~12克),白朮(6克),炙甘草(4克),陳皮(2.8克,如果沒有積滯,則不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