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32)
上卷 (32)
1. 血枯經閉
《評熱病論》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陰陽別論》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奔者,死不治。」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腎脈微澀為不月。」
血枯之與血隔,本自不同,蓋隔者,阻隔也;枯者,枯竭也。阻隔者,因邪氣之隔滯,血有所逆也。枯竭者,因衝任之虧敗,源斷其流也。凡婦女病損,至旬月半載之後,則未有不閉經者。正因陰竭,所以血枯,枯之為義,無血而然。故或以羸弱,或以困倦,或以咳嗽,或以夜熱,或以食飲減少,或以亡血失血,及一切無脹、無痛、無阻、無隔,而經有久不至者,即無非血枯經閉之候。欲其不枯,無如養營;欲以通之,無如克之。
但使雪消,則春水自來,血盈則經脈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阻之者?奈何今之為治者,不論有滯無滯,多兼開導之藥,其有甚者,則專以桃仁、紅花之類通利為事,豈知血滯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血既枯矣,而復通之,則枯者愈枯,其與榨乾汁者何異?為不知枯字之義耳,為害不小,無或蹈此弊也。此之治法,當與前血虛、腎虛二條察而用之。
寇宗奭曰:夫人之生,以血氣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血氣者。若室女童男,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損。男子則神色消散,女子則月水先閉。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逆氣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閉。且心病不能養脾,故不嗜食。脾虛則金虧,故發嗽。腎水絕則木氣不榮,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鬢髮焦,筋骨痿。
若五臟傳遍,則必至於死。此一種於勞中最難治。蓋病起於五臟之中,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然後用藥扶接,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舉此為例,其餘諸方,可按脈與證而治之。
張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涼藥。醫家多以為室女血熱,故以涼藥解之,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養生必用方》言之甚詳。此說大有理,不可不知。若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少水不能減盛火,火逼水涸,耗亡津液。治當養血益陰,慎毋以毒藥通之。
宜用柏子仁丸、澤蘭湯。
柏子仁丸(見《婦人規古方》)治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日漸羸瘦而生潮熱,慎勿以毒藥通之,宜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研),牛膝(酒拌),卷柏(各半兩),澤蘭葉,續斷(各二兩),熟地黃(三兩,酒拌蒸爛杵膏)
上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百餘丸,空心米飲下。
澤蘭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勞怯經閉。
白話文:
血枯經閉
《評熱病論》認為,月經不來是因為胞脈阻塞。胞脈屬心,又與胞宮相連,現在氣上衝肺,心氣無法下達胞宮,所以月經就不來了。
《陰陽別論》指出,二陽病邪侵犯心脾,導致經血不通,女子月經停止。若繼續傳變,發展為風消或息奔,就會危及生命,難以治療。
《邪氣臟腑病形篇》認為,腎脈微澀也會導致月經不來。
血枯和血隔不同。血隔是指經血受阻,血枯則是經血枯竭。血隔是由於邪氣阻滯,導致經血逆流;血枯則是因為衝任二脈虧虛,血源枯竭。婦女患病,經過十天半個月或半年之後,幾乎都會出現閉經。這是因為陰氣耗竭,導致血枯。血枯的症狀,並非一定要有血,而是指沒有經血。所以,可能會有體虛、疲倦、咳嗽、夜間發熱、食慾不振、失血等症狀,也可能沒有脹痛、阻滯等感覺,但經期卻久久不來,這些都是血枯經閉的表現。要避免血枯,就要滋養營氣;要讓經血暢通,就要調理衝任。
就像積雪融化,春天就會有流水一樣;血液充盈,經血自然就會來潮。血氣充沛,又有什麼能阻擋它呢?然而,現在許多治療方法,不論經血是否瘀滯,都使用通導的藥物,嚴重者甚至單純使用桃仁、紅花等通利藥物。他們不知道,血瘀可以用通導藥物治療,但血枯卻不能用通導藥物。血已經枯竭了,再用通導藥物,只會讓血更枯竭,就像把汁水都榨乾一樣。這是因為不懂得「枯」字的含義,造成很大的危害,千萬不要犯這樣的錯誤。治療血枯經閉,應參考前文所述的血虛、腎虛的治療方法。
寇宗奭說:婦女的生命,以血氣為本。人體疾病,都始於血氣受損。比如處女或童男,心中積鬱情志,思慮過度,容易造成勞損。男子會面色萎黃,女子則會先出現月經閉止。這是因為憂愁思慮傷及心神,導致血液逆亂,氣血枯竭,面色萎黃,月經先閉止。而且,心病不能養脾,所以不思飲食。脾虛則金氣受損,所以咳嗽。腎水虧損則木氣不榮,導致四肢萎縮,容易發怒,頭髮焦枯,筋骨痿軟。
如果五臟病變蔓延,就會危及生命。這類因勞損引起的疾病是最難治療的,因為疾病產生於五臟之中,沒有明確的病程,藥力難以到達。如果能改變心志,然後再用藥物調理,或許能有一線生機。其他情況,可以根據脈象和症狀進行治療。
張氏說:少女月經長期不行,絕對不能使用青蒿等寒涼藥物。許多醫生認為少女血熱,所以用寒涼藥物治療,卻不知道血熱則行,血冷則凝。《養生必用方》對此有詳細說明。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不可不知。如果月經量少,逐漸不通,手足骨肉疼痛,日漸消瘦,出現潮熱,脈象微弱而數,這是陰虛血弱,陽氣亢盛的表現,體內陰液不足以制衡陽熱,陽熱耗傷津液。治療應該滋養血液,益補陰液,絕對不能使用峻猛的藥物通經。
應該使用柏子仁丸、澤蘭湯。
柏子仁丸(見《婦人規古方》)治療血虛有熱,月經耗損漸至不通,日漸消瘦而生潮熱,慎勿以毒藥通之,宜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研)、牛膝(酒拌)、卷柏(各半兩)、澤蘭葉、續斷(各二兩)、熟地黃(三兩,酒拌蒸爛杵膏)
以上藥物研末,加入地黃膏和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百餘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澤蘭湯(見《婦人規古方》)治療勞損引起的經閉。
澤蘭葉(二錢)、當歸、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
立齋說:月經是陰血,屬於衝任二脈所主。上通乳汁,下為月經。月經不通,有的是因為脾胃虛弱,不能生血;有的是因為脾氣鬱結,傷及血液;有的是因為胃火旺盛,灼傷血液;有的是因為勞傷心血;有的是因為腎水虧虛,不能生肝血;有的是因為肺氣虛弱,不能運行血液。
經書說:「損傷肺者,益其氣;損傷心者,調其榮衛;損傷脾者,調其飲食,適當寒溫;損傷肝者,使其舒緩;損傷腎者,益其精。」仔細診斷,然後對症治療,就不會出錯了。
五穀入胃,化生為血,滋養四肢,濡養五臟六腑。如果服用苦寒的藥物,再次損傷胃氣,病情就難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