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30)
上卷 (30)
1. 熱入血室
婦人傷寒,或勞役、或怒氣發熱,適遇經行,以致熱入血室,或血不止,或血不行,令人晝則明瞭安靜,夜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是也。
若熱因外邪由表而入者,宜一柴胡飲,或三柴胡飲,或四柴胡飲,或良方黃龍湯加生地,酌而用之。
一柴胡飲(見《新方八陣·散陣》)一為水數,從寒散也。凡感四時不正之氣,或為發熱,或為寒熱,或因勞、因怒,或婦人熱入血室,或產後經後,因冒風寒,以致寒熱如瘧等證,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須從涼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黃芩(一錢半),芍藥(二錢),生地(一錢半),陳皮(一錢半),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內熱甚者,加連翹一、二錢,隨宜。如外邪甚者,加防風一錢佐之;如邪結在胸而痞滿者,去生地加枳實一、二錢。如熱在陽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錢,熱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三柴胡飲(見《新方八陣·散陣》)三為木數,從肝經血分也。凡人素稟陰分不足,或肝經血少而偶感風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補而散者,或病後產後感冒,有不得不從解散,而血氣虛弱不能達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芍藥(一錢半),炙甘草(一錢),陳皮(一錢),生薑(三、五片),當歸(二錢,溏泄者易以熟地)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如微寒咳嘔者,加半夏一二錢。
四柴胡飲(見《新方八陣·散陣》)四為金數,從氣分也。凡人元氣不足或忍飢勞倦,而外感風寒,或六脈緊數微細,正不勝邪等證。必須培助元氣,兼之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若但知散邪,不顧根本,未有不元氣先敗者,察之慎之。
柴胡(一、二、三錢),炙甘草(一錢),生薑(三、五、七片),當歸(二、三錢,瀉者少用),人參(二、三錢或五、七錢酌而用之。)
水二鍾,煎七、八分,溫服。如胸膈滯悶者,加陳皮一錢。
《良方》黃龍湯(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若或怒、或勞,火由內生,其人多汗而無表證者,宜保陰煎、清化飲、當歸六黃湯之類加減主之。
保陰煎(見血熱經早)
清化飲(見血熱經早)
當歸六黃湯(見《古方八陣·寒陣》)治盜汗之聖藥。
當歸,黃耆(蜜炙各二錢),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各一錢)
水二鍾煎服。
若病雖漸愈,但元氣素弱,而熱有未退、血未止者,宜補陰益氣煎,或補中益氣湯。若脾氣素弱,宜歸脾湯;血氣俱弱者,宜十全大補湯,庶無誤矣。
補陰益氣煎(見《新方八陣·補陣》)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或陰虛內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熱痎瘧,陰虛便結不通等證。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用此升散,無不神效。
白話文:
熱入血室是指女性因傷寒、勞累、或怒氣導致發熱,恰逢經期,熱邪侵入血室(子宮),造成月經量過多或月經不通,患者白天清醒安靜,晚上卻胡言亂語,如同看見鬼怪一般。
若熱邪由外邪入侵引起,則可服用一柴胡飲、三柴胡飲、四柴胡飲或良方黃龍湯加生地黃,需根據病情斟酌使用。
一柴胡飲的功效是從寒邪散發,適用於因四時不正之氣、勞累、怒氣或產後經期感受風寒,導致寒熱交替,外有邪氣內有火熱的症狀。
三柴胡飲適用於陰虛血少、肝經血不足,或感受風寒不深,需要同時補益和散邪的患者,也適用於產後或病後感受風寒,血氣虛弱者。
四柴胡飲適用於元氣不足、勞累過度、外感風寒,或脈象細弱,正氣不足以抗邪的患者。此方著重於培補元氣及散邪。
良方黃龍湯適用於因怒氣或勞累導致內生火熱,多汗而無表證的患者。
若病情好轉,但元氣虛弱,熱邪未消,出血不止,則可服用補陰益氣煎或補中益氣湯。若脾胃虛弱,則服用歸脾湯;若血氣皆虛弱,則服用十全大補湯。
若血熱瘀滯,則可在小柴胡湯中加入丹皮、紅花、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