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下卷 (8)
下卷 (8)
1. 產後乍寒乍熱
產後乍寒乍熱,總由血氣虛損,陰陽不和而然。若陽勝則乍熱,陰勝則乍寒。凡陰勝而寒多者,宜增損四物湯、理陰煎。若陽勝而熱多者,宜四物湯、三陰煎。若陽氣陷入陰中而乍寒乍熱者,宜補中益氣湯,補陰益氣煎。若陰陽俱虛而寒熱者,宜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若敗血不散,流入陰中而作寒熱者,宜決津煎、殿胞煎。若血實氣壅者,宜奪命丹。
白話文:
產後忽冷忽熱,主要是因為氣血虛弱,陰陽失衡所致。如果陽氣過旺就會發熱,陰氣過旺就會發冷。
● 陰氣過旺,發冷較多的:適宜用四物湯、理陰煎來調理。 ● 陽氣過旺,發熱較多的:適宜用四物湯、三陰煎來調理。 ● 陽氣下陷到陰中,忽冷忽熱的:適宜用補中益氣湯、補陰益氣煎來調理。 ● 陰陽兩虛,忽冷忽熱的:適宜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來調理。 ● 敗血不散,流入陰中而導致忽冷忽熱的:適宜用決津煎、殿胞煎來調理。 ● 血實氣壅的:適宜用奪命丹來調理。
增損四物湯(見血寒論外方)
理陰煎(見血寒經遲)
四物湯(見經不調)
三陰煎(見血虛經亂)
補中益氣湯(見經不調)
補陰益氣煎(見熱入血室)
八珍湯(見經不調)
十全大補湯(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決津煎(見經期腹痛)
殿胞煎(見小產論外方)
奪命丹(見鬼胎)
白話文:
增損四物湯、理陰煎、四物湯、三陰煎、補中益氣湯、補陰益氣煎、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決津煎、殿胞煎、奪命丹。
陳無擇曰:敗血流閉諸陰則寒,流閉諸陽則熱,宜五積散。若有外感者,宜從前「產後發熱」治。
五積散(見產後腹痛)
白話文:
陳無擇說:敗血閉塞於陰分則會導致寒症,閉塞於陽分則會導致熱症,此時應該使用五積散治療。如果有外感因素,應該按照前面提到的「產後發熱」的治療方法。
2. 蓐勞
蓐,草荐也。產婦坐草艱難,以致過勞心力,故曰蓐勞。此即產後勞倦也。其證則或為寒熱如瘧,或頭疼自汗,或眩暈昏沉,或百節疼痛,或倦怠喘促,飲食不甘,形體虛羸之類,皆其候也。悉當以培補元氣為主。
白話文:
蓐:草蓆,指產婦坐月子的草蓆。
由於產婦坐月子期間身體虛弱,容易勞累過度,因而稱為「蓐勞」,也就是產後勞倦。
常見症狀包括:寒熱交替發作像瘧疾、頭痛出汗、頭暈昏沉、全身痠痛、疲倦氣促、飲食無味、身體虛弱等。
治療原則以補充元氣為主。
若初產後,蓐勞困倦,惟豬腰湯為妙,或用黃雌雞湯、白茯苓散。若蓐勞虛汗不止,宜母雞湯。若兼臟寒者,宜羊肉湯。若氣血俱虛者,宜五福飲、十全大補湯。若兼外邪發熱而中寒、背惡寒者,宜理陰煎,詳加減法治之。若兼陽虛內寒者,宜五君子煎或理陰煎。若陽盛陰虛兼內熱者,宜五福飲加芍藥、黃芩、地骨皮之類,隨宜用之。
白話文:
如果剛生完產婦勞累倦怠,豬腰子湯最有效,或者用黃母雞湯、白茯苓散。如果產後虛汗不止,建議喝母雞湯。如果又臟寒的,建議喝羊肉湯。如果氣血都虛,建議喝五福飲、十全大補湯。如果又有外邪發熱而中寒、背部惡寒的,建議喝理陰煎,詳細加減用藥來治療。如果又有陽氣虛弱內寒的,建議喝五君子煎或理陰煎。如果陽氣盛陰氣虛又有內熱的,建議喝五福飲加上芍藥、黃芩、地骨皮之類的藥材,根據情況使用。
豬腰湯(見《婦人規古方》)治產後褥勞,寒熱如瘧,自汗無力,咳嗽、頭痛、腹痛俱效。
豬腰(一對),當歸,白芍藥(酒炒各一兩)
白話文:
這是一道治療產後褥勞、寒熱如瘧、自汗無力、咳嗽、頭痛和腹痛的食療方。做法是用一對豬腰子加上等量的當歸和白芍藥,再加入一些米酒一起煮成湯來喝。 如果你有以上症狀,可以試著做這個豬腰湯來吃看看。但請記得在食用前先向醫生或專業人士詢問意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問題。
上以藥二味,用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滓,將豬腰切如骰子塊,同晚米一合,香豉一錢,和蔥、椒、鹽煮稀粥,空心日服一次,神效。或加人參更妙。
黃雌雞湯(見產後腹痛)
白話文:
用兩種藥材和三碗水煮成兩碗,過濾掉藥渣。把豬腰切成骰子大小的塊狀,加上一合晚米、一錢香豉,以及蔥、椒、鹽,一起煮成稀粥。空腹時每天服一次,效果顯著。也可以加入人參,效果會更好。
白茯苓散(見《婦人規古方》)治產後蓐勞,頭目肢體疼痛,寒熱如瘧。
白話文:
白茯苓散(出自《婦人規古方》)
用途: 治療產後虛勞,頭目及四肢疼痛,發冷發熱類似瘧疾症狀。
白茯苓(一兩),人參,當歸,黃耆,川芎,白芍藥(炒),熟地,桂心(各半兩),豬腰(一對)
白話文:
白茯苓(60 克),人參、當歸、黃耆、川芎、白芍藥(炒)、熟地、桂心(各 30 克),豬腰(一對)
上以水三盞,入豬腰並薑、棗各三事,煎二盞,去渣,入前藥半兩,煎一盞服。
母雞湯(見《婦人規古方》)治產後褥勞,虛汗不止。
白話文:
以上文字是中醫古籍中的記載,以下是簡易直譯:
取三杯水,加入三個豬腰子和三個薑片及大棗,煮至剩兩杯水時去掉渣滓,再放入先前準備好的草藥半量,繼續煮到一杯水即可服用。 另外還有一個食療方法:「母雞湯」,出現在《婦人規古方》,可以治療產後褥瘡以及不停流汗的情況。
人參,黃耆,白朮,白茯苓,麻黃根,牡蠣(煅各三錢)
白話文:
人參、黃耆、白朮、白茯苓、麻黃根、牡蠣(各炒製烘焙後 3 錢)
上用母雞一隻,去毛雜,淨水六七碗,同藥煮至三碗,任意服之。
羊肉湯(見產後腹痛)
五福飲(見血熱經早)
十全大補湯(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補陰益氣煎(見熱入血室)
補中益氣湯(見經不調)
理陰煎(見血寒經遲)
五君子煎(見崩淋經漏不止)
白話文:
取一隻母雞,去除毛和雜物,用六七碗清水與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下三碗,即可隨意服用。
3. 產後喘促
產後喘急有二:乃一以陰虛之極,一以寒邪在肺。蓋產後既以大虛,焉得氣實而喘?若肺無寒邪而見喘促者,此以血去陰虛,孤陽無主,故氣窮短促而浮脫於上,此實肝腎不接,無根將脫之兆,最為危候。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正此類也。惟貞元飲為治此之神劑。
白話文:
產後喘急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因為體質極度虛弱。 第二種是因為肺部有寒邪。
因為產後身體非常虛弱,不可能有氣體充足而喘鳴。如果肺部沒有寒邪卻喘促,這是因為氣血虛弱,沒有足夠的陽氣來固攝,導致氣息短促浮遊在上。這種情況屬於肝腎不交接,沒有氣血供應,將要脫離身體的徵兆,是最危險的。
《醫經》中說:「肝經的屬性是苦且急迫,要吃甘味的食物來緩解。」這正是這種情況。貞元飲是治療這種情況的神奇藥方。
若氣虛兼寒者,宜大補元煎或理陰煎。若風寒外感,邪氣入肺而喘急者,此必氣粗胸脹或多咳嗽,自與氣短似喘、上下不接者不同治。當以疏散兼補為主,宜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湯。若單以寒邪入肺,氣實氣壅而本無虛者,宜六安煎或二陳湯加蘇葉之類主之。
白話文:
如果既有氣虛又有寒象,適合服用大補元煎或理陰煎。如果是外感風寒,邪氣侵犯肺部導致氣喘,通常會出現氣粗胸悶或經常咳嗽,與氣短氣喘、氣息不連接的情況不同。應以疏散風寒兼顧補氣為主,適宜服用金水六君煎或六君子湯。如果是單純寒邪侵襲肺部,氣息實而鬱結,且本來不虛弱的人,可以服用六安煎或二陳湯加蘇葉之類的藥方。
貞元飲(見《新方八陣·補陣》)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噎塞,勢劇垂危者。世人但知為氣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無根,虧損肝腎,此子午不交,氣脫證也。尤為婦人血海常虧者,最多此證。宜急用此飲以濟之、緩之,敢云神劑。凡診此證,脈必微細無神,若微而兼緊,尤為可畏。倘庸眾不知,妄云痰逆氣滯,用牛黃、蘇合及青(皮)、陳(皮)、枳殼破氣等劑,則速其危矣。
白話文:
貞元飲(出自《新方八陣·補陣》)
用途: 治療氣短像是喘不過氣,呼吸急促,吸不上來,嚥不下去,氣道堵塞,情況嚴重瀕臨死亡。
病理: 世間的人只知道這是氣喘,病在上面(肺),卻不知道是元海(腎)缺乏根源,是因為虧損了肝腎,導致子午(腎水與心火)不能相交,氣脫的證狀。尤其是女性,血海(子宮)經常虧損的人,最容易出現這個證狀。
治療: 應該緊急使用這個藥飲方來急救、緩解,敢稱它是神藥。凡是診斷出此證狀,脈搏一定細微無力,如果微弱又兼帶緊脈,尤其令人擔憂。如果庸醫們不知道,胡說八道說是痰逆氣滯,使用牛黃、蘇合丸以及青皮、陳皮、枳殼等破氣的藥方,那麼就會加速病情危急。
熟地(七、八錢甚者一、二兩),炙甘草(一至三錢),當歸(二、三錢)
白話文:
生地(7-8錢,嚴重者1-2兩) 炙製甘草(1-3錢) 當歸(2-3錢)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如兼嘔惡或惡寒者,加煨姜三、五片。如氣虛脈微至極者,急加人參隨宜。如肝腎陰虛,手足厥冷,加肉桂一錢。
大補元煎(見血熱經早)
理陰煎(見血寒經遲)
白話文:
將兩碗水煮沸,取八分之三的量服用,趁溫熱時服下。
如果有嘔吐或惡寒的症狀,可以加入三到五片烤過的薑片。
如果氣虛脈搏極弱,請立即根據情況加入人參。
如果肝腎陰虛,手腳冰冷,可以加入一錢的肉桂。
金水六君煎(見《新方八陣·和陣》)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或年邁陰虛,血氣不足,外受風寒,咳嗽、嘔惡、多痰、喘急等證,神效。
白話文:
金水六君煎 (出自《新方八陣·和陣》)
主治肺腎虛寒,水液聚積形成痰,或年老體弱陰虛,氣血不足,外感風寒,出現咳嗽、噁心、多痰、氣喘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
當歸(二錢),熟地(三五錢),陳皮(一錢半),半夏(二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
白話文:
當歸(12克),熟地(21克),陳皮(9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水二鍾,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遠溫服。如大便不實而多濕者,去當歸加山藥。如痰盛氣滯,胸脅不快者,加白芥子七、八分。如陰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細辛五、七分。如兼表邪寒熱者,加柴胡一、二錢。
白話文:
用兩碗水,加入三到七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七到八分之ㄧ,趁熱服下。如果大便不成形且水分多,則去除當歸,加入山藥。如果痰液多且氣滯,胸脅不適,則加入七到八分的芥菜子。如果陰寒盛重,咳嗽久治不癒,則加入五到七分的細辛。如果兼有表邪、寒熱症狀,則加入一到二錢的柴胡。
六君子湯(見經期腹痛)
六安煎(見《新方八陣·和陣》)治風寒咳嗽,及非風初感,痰滯氣逆等證。
白話文:
六君子湯(見經期腹痛) 六安煎(見《新方八陣·和陣》)治療風寒咳嗽以及不是因爲風邪引起的初期感冒症狀,包括痰滯氣逆等症狀。
陳皮(一錢半),半夏(二、三錢),茯苓(二錢),甘草(一錢),杏仁(一錢,去皮尖切),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氣弱者不用)
白話文:
陳皮(7.5克),半夏(10-15克),茯苓(10克),甘草(5克),杏仁(5克,去皮尖切碎),白芥子(3.4-4.3克,老年人氣虛者不使用)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分,食遠服。凡外感風邪咳嗽而寒氣盛者,多不易散,宜加北細辛七八分或一錢。若冬月嚴寒邪甚者,加麻黃、桂枝亦可。若風勝而邪不甚者,加防風一錢,或蘇葉亦可。若頭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荊子皆可。若兼寒熱者,加柴胡、蘇葉。
白話文:
用水一杯半,放入生薑三到七片,煎煮到剩七分之一的量,空腹服用。
對於因外感風寒導致咳嗽,且寒氣較重的患者,可以加入北細辛七到八分或一錢。
若在寒冷的冬季,邪氣較重,可以加入麻黃、桂枝。
若風邪較強,但邪氣不重,可以加入防風一錢,或蘇葉也可以。
若伴有頭痛、鼻塞的症狀,可以加入川芎、白芷、蔓荊子。
若同時兼有寒熱,可以加入柴胡、蘇葉。
若風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黃芩一、二錢,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薑只宜一片。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當歸二、三錢,老年者尤宜。若氣血不足者,當以金水六君煎與此參用。凡非風初感,痰勝而氣不順者,加藿香一錢五分,兼脹滿者,加厚朴一錢,暫開痰氣,然後察其寒熱虛實而調補之。若氣虛猝倒及氣平無痰者,皆不可用此方。
二陳湯(見安胎)
白話文:
如果風寒咳嗽不止,且伴有肺胃之火,可加入黃芩一、二錢;如果情況嚴重,再加入知母、石膏,生薑只放一片即可。
對於受寒導致的咳嗽,痰液難以咳出的情況,可以加入當歸二、三錢,尤其適合老年人。
如果患者氣血不足,應使用金水六君煎與此方同時服用。
如果咳嗽不是因風寒初起,而是痰多氣不順暢,可加入藿香一錢五分;若伴有脹滿,可加入厚朴一錢,暫時緩解痰氣,再根據患者的寒熱虛實進行調整和進補。
要注意,如果患者是氣虛突然倒地或氣平無痰,都不適合使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