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婦人規》~ 上卷 (26)

回本書目錄

上卷 (26)

1. 治崩淋經漏之法

理陰煎(見血寒經遲)

五君子煎(見《新方八陣·熱陣》)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白朮,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乾薑(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理中湯(見血虛經亂)

若陽氣大虛脫陷者,四維散。

四維散(見《新方八陣·熱陣》)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利不能止,或氣虛下陷,二陰血脫不能禁者,無出此方之右。

人參(一兩),製附子(二錢),乾薑(炒黃二錢),炙甘草(一、二錢),烏梅肉(五分或一錢)(酌其味之微甚,隨病人之意而用之),

或不用烏梅,此即四味回陽飲也。

上為末,和勻,用水拌濕蒸一飯頃,取起烘乾,再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湯調下。

若脾腎陰氣不固者,固陰煎、五陰煎、秘元煎。

固陰煎(見腎虛經亂)

五陰煎(見血虛經亂)

秘元煎(見血虛經亂)

若肝膽氣虛不能藏血者,必多驚恐畏怯,宜五福飲、七福飲、八珍湯。兼陽虛者,仍加薑桂。

五福飲(見血熱經早)

七福飲(見血虛經亂)

八珍湯(見經不調)

若去血過多,血脫氣竭者,當速用獨參湯提握其氣,以防脫絕。或用當歸補血湯。

獨參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治諸氣虛氣脫,及反胃嘔吐,喘促,粥粉入胃即吐。凡諸虛證垂危者。

人參(二兩)

水一升,煮取四合,乘熱頓服,日再進之,兼以人參煮粥食之,尤妙。

《寶鑑》當歸補血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治血氣損傷,或因誤攻致虛,肌熱口渴,目赤面紅,脈大而虛,重按全無。及病因飢飽勞役者。

黃耆(炙一兩),當歸(三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服。

若崩淋既久,血滑不禁,宜澀宜固者,龍骨散、如聖散、七灰散之類,同人參兼用之。

龍骨散(見《婦人規古方》)治血崩不止。

龍骨(煅),當歸,香附(炒各一兩),棕毛炭(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空心米湯調下。忌油膩雞魚炙煿物。

如聖散(見《婦人規古方》)治血崩,三服全愈。

棕櫚子,烏梅肉,乾薑(俱燒存性為末,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空心烏梅湯調服。一方單用棕皮,半燒半生,為末,每空心服二錢,亦妙。

七灰散(見《婦人規古方》)治血崩,神效。

蓮蓬殼,罌粟殼,醃蟹殼,益母草,旱蓮草,棕毛葉,藕節(各等分俱燒存性,為末)

空心醋點湯調下三錢。一秘方用棉花子以銅鍋炒黑為末,黃酒調下二、三錢,三兩次即止。並治崩漏、小產血不止。

凡血淋治法,大約如前。但其穢臭脈滑者,多火,宜從清涼;若腥臭清寒脈細者,多寒,必須溫補。其或久病,則精去無窮,尾閭易竭,非大加培補不可。惟固陰煎及十全大補湯之類為宜。

白話文:

治療崩漏(月經量多或持續出血不止)的方法

理陰煎:此方用於血寒導致月經遲來的情況。

五君子煎:此方用於脾胃虛寒,伴隨嘔吐、腹瀉且有濕氣的症狀。

  • 藥材:人參(6-9克),白朮、茯苓(各6克),炙甘草(3克),乾薑(炒黃,3-6克)。
  • 用法:用水約360毫升煎煮服用。

理中湯:此方用於血虛導致月經不調的情況。

如果陽氣極度虛弱,導致虛脫,可以使用四維散

四維散:此方適用於脾腎虛寒、滑脫嚴重,導致腹瀉不止,或氣虛下陷,陰道出血無法控制的情況,效果極佳。

  • 藥材:人參(30克),製附子(6克),乾薑(炒黃,6克),炙甘草(3-6克),烏梅肉(1.5-3克,根據味道輕重和病人喜好調整用量)。
  • 用法:可不用烏梅,此時即為四味回陽飲。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水拌濕後蒸一段時間,取出烘乾,再研磨成粉。每次服用3-6克,用溫水沖服。

如果脾腎陰氣不足,則需要使用固陰煎、五陰煎、秘元煎來固護陰氣。

固陰煎:此方用於腎虛導致月經不調的情況。

五陰煎:此方用於血虛導致月經不調的情況。

秘元煎:此方用於血虛導致月經不調的情況。

如果肝膽氣虛,導致藏血功能不足,通常會伴隨驚恐、畏怯,可以使用五福飲、七福飲、八珍湯。若兼有陽虛,則需要加用生薑、肉桂。

五福飲:此方用於血熱導致月經提前的情況。

七福飲:此方用於血虛導致月經不調的情況。

八珍湯:此方用於月經不調的情況。

如果出血過多,導致血脫氣竭,應立即使用獨參湯來提振元氣,以防止虛脫。或者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

獨參湯:此方用於各種氣虛、氣脫,以及反胃嘔吐、氣喘、吃東西就吐等情況,適用於各種虛弱危重症。

  • 藥材:人參(60克)。
  • 用法:用水約480毫升煮成約120毫升,趁熱一次服完,每天服用兩次。可同時用人參煮粥食用,效果更佳。

當歸補血湯:此方用於氣血損傷,或因誤用攻伐藥物導致虛弱,伴隨肌肉發熱、口渴、眼睛發紅、面色潮紅、脈象大而虛,重按無力等情況。也適用於因飢餓、過飽或勞累導致的疾病。

  • 藥材:炙黃耆(30克),當歸(9克)。
  • 用法:用水約360毫升煎煮至約240毫升,在飯後服用。

如果崩漏時間較長,出血不止,應使用具有收澀、固澀作用的藥方,如龍骨散、如聖散、七灰散等,並配合人參一起使用。

龍骨散:此方用於治療血崩不止。

  • 藥材:煅龍骨,當歸,炒香附(各30克),棕毛炭(15克)。
  •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12克,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禁食油膩、雞肉、魚肉和煎炸食物。

如聖散:此方用於治療血崩,據說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 藥材:棕櫚子,烏梅肉,乾薑(皆燒成炭研末,各等份)。
  • 用法:每次服用6克,用空腹時用烏梅湯送服。另一種方法是單用棕櫚皮,一半燒成炭,一半生用,研磨成粉,每次空腹服用6克,效果也很好。

七灰散:此方用於治療血崩,效果顯著。

  • 藥材:蓮蓬殼,罌粟殼,醃蟹殼,益母草,旱蓮草,棕毛葉,藕節(各等份,皆燒成炭研末)。
  • 用法:空腹用醋水送服9克。另一個秘方是用棉花籽在銅鍋中炒黑研末,用黃酒送服6-9克,兩三次即可止血,也可治療崩漏和小產後出血不止。

關於血淋的治療方法,大致和上述相同。但若分泌物有腥臭味,脈象滑數,多屬火熱,應使用清涼的藥物;若分泌物有腥臭味,卻清稀且寒冷,脈象細弱,則多屬寒證,必須溫補。如果病程較長,則精血流失嚴重,腎氣容易衰竭,必須大力補養。這時,固陰煎和十全大補湯之類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