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下卷 (4)
下卷 (4)
1. 兒初生(初誕法,詳小兒門)
凡嬰兒初生,當隨手包裹,切不可為風寒所侵。蓋兒在腹中,遮護最密,及其初脫胞胎,肌膚脆嫩,極易感邪。若在夏令,自所無慮,但覺稍寒,即須慎之。嘗見兒生未久,多有驚風、發熱、抽搐等病,率由乎此。
小兒初生,天氣微涼,即大忌洗沐,恐腠理不密,元氣發泄,而外邪乘之也。
凡產母分娩艱難,勞傷胎氣,多有兒雖脫胞而乏力垂危,或已死者,切不可便斷臍帶,當急用大紙捻蘸香油,於臍帶上往來燒斷之,取其陽氣以續胎元,俄頃兒得啼聲,即已活矣。且可免胃寒泄瀉之病。凡見此者,若以刀斷臍帶,則子母皆多難保。此出立齋醫案。
凡燒帶之法,惟素多陽虛及產時氣脫者最宜用之,以助陽氣。若母氣陽強,或兒聲洪亮者,皆不宜用,恐火從臍入,日後致生熱毒,則反為害不小。
白話文:
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包裹好,絕對不能受風寒侵襲。因為孩子在母體內,受到最周全的保護,出生後肌膚嬌嫩,很容易受邪氣侵犯。夏天自然不用擔心,但只要感覺稍微寒冷,就必須小心謹慎。我經常看到新生兒出生不久,就出現驚風、發熱、抽搐等疾病,大多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新生兒出生後,即使天氣稍微涼爽,也絕對禁止洗澡,以免毛孔沒有閉合,元氣外泄,讓外邪乘虛而入。
如果產婦生產過程艱難,導致胎氣受損,很多孩子雖然出生了,卻虛弱危殆,甚至已經死亡,絕對不能馬上剪斷臍帶,應該立即用大紙捻沾上香油,在臍帶上來回燒斷,藉助火熱的陽氣來補充胎兒的元氣,很快孩子就會哭叫,就活過來了,還能避免胃寒腹瀉。如果用刀子剪斷臍帶,產婦和孩子都可能難以保全。這是從《立齋醫案》中學到的。
用火燒斷臍帶的方法,只有對於先天陽氣不足或生產時元氣耗損的產婦及新生兒最適合,能幫助補充陽氣。如果產婦陽氣旺盛,或者嬰兒哭聲洪亮,都不應該使用這種方法,以免火氣從臍部進入,日後導致熱毒,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
2. 子死腹中
凡子死腹中者,多以觸傷,或犯禁忌,或以胎氣薄弱,不成而殞;或以胞破血乾,持久困敗。但察產母,腹脹舌黑者,其子已死。若非產期,而覺腹中陰冷重墜,或為嘔惡,或穢氣上衝,而舌見青黑者,皆子死之證。宜速用下死胎方下之。下後察其虛實,隨加調補自愈。若唇舌面色俱青,則母子皆危之兆也。
補遺方:治胎死腹中。用紅花以酒煮汁,飲二三碗,即下。
新法下胎方:用當歸一兩,厚朴三錢,陳皮二錢,入酒水各一碗,煎至一碗,加朴硝三五錢,再煎十餘沸,去渣,熱服,死胎自下。或只用脫花煎,更妙。
白話文:
胎兒死在腹中的原因很多,大多是因外力撞擊、犯了禁忌、胎氣虛弱導致胎兒發育不良而夭折,或是胎盤破裂、出血過多,長時間受損而導致胎死腹中。觀察產婦,如果腹部脹痛、舌頭發黑,就表示胎兒已經死亡。如果不是生產期,卻感到腹部陰冷沉重下墜,伴隨嘔吐或惡臭氣體上衝,舌頭呈現青黑色,這些都是胎兒死亡的徵兆。應該立即服用墮胎藥物排出死胎。排出死胎後,要根據產婦的虛實情況,再給予調理補養,就能痊癒。如果產婦的嘴唇、舌頭、面色都發青,則表示母子都處於危險狀態。
附方一:治療胎死腹中的藥方。用紅花用酒煮取汁液,飲用二三碗,就能排出死胎。
附方二:新的墮胎藥方:用當歸一兩,厚朴三錢,陳皮二錢,加入酒水各一碗,煎煮至一碗,再加入朴硝三到五錢,繼續煎煮十幾沸,去渣,趁熱服用,死胎就會排出。或者只用脫花煎服,效果更好。
3. 死胎論外方
回生丹(見鬼胎)
下死胎方(見《婦人規古方》)凡胎死腹中,其舌多見青黑,口中甚穢而嘔,腹中不動,只覺陰冷重墜者是。
用平胃散一兩,以黃酒、河水各一鍾,煎至一鍾,入朴硝三五錢,再煎三五沸,溫服。其死胎即化水而出,萬不失一。又方:單用朴硝末三錢,以熱酒和熱童便調服,立出。或用佛手散以酒調服亦妙。
桂香散(見《婦人規古方》)治胎死腹中不下。
桂心(三錢),麝香(五分)
上為末,作一服,酒調下。
琥珀散(見經痛論外方)
白話文:
死胎論外方
回生丹(詳見鬼胎相關記載)
處理死胎的藥方(見《婦人規古方》):如果胎兒死在腹中,產婦舌頭大多呈現青黑色,口中非常污穢且嘔吐,腹部沒有動靜,只感覺陰冷沉重下墜,就是死胎。
用平胃散一兩,用黃酒、河水各一盅,煎煮至一盅,加入朴硝三到五錢,再煎煮三到五沸,溫服。死胎就會化為水排出,效果極其可靠。另一個藥方:單用朴硝末三錢,用熱酒和熱童尿調和服用,就能立刻排出死胎。或者用佛手散用酒調服,效果也很好。
桂香散(見《婦人規古方》):治療胎兒死在腹中而不排出。
桂心(三錢),麝香(五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劑,用酒調服。
琥珀散(見《經痛論外方》)
4. 產門不開、不閉、子宮不收
交骨不開,產門不閉,無非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氣不達,所以不開,不開則產必艱難,宜加味芎歸湯,補而開之,大有奇效。或十全大補湯亦可。
加味芎歸湯(見滑胎論外方)
十全大補湯(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產門不閉,由陰氣大虛,不能收攝,或由陰火下流而然,故或為陰挺突出,或為腫脹,或為淋瀝不禁。若氣血俱虛者,宜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補而斂之。或痛而覺熱者,宜加味逍遙散。若憂思傷脾血熱者,加味歸脾湯。若暴怒傷肝動火者,龍膽瀉肝湯。
加味逍遙散(見經不調)
加味歸脾湯(見胎漏)
《良方》龍膽瀉肝湯(見《古方八陣·寒陣》)亦名龍膽湯。治肝經濕熱,小便赤澀,或脅脹、口苦、寒熱。凡肝經有餘之證,宜服之。
龍膽草(酒拌炒),人參,天冬,麥冬,生甘草,黃連(炒),山梔,知母(各五分),黃芩(七分),柴胡(一錢),五味(三分)
水一鍾半,煎服。
子宮不收而外墜者,宜補中益氣湯加醋炒芍藥,斂而舉之。或外以黃耆煎湯熏洗亦妙,或以硫黃湯熏洗、硫黃散敷之。
一方:治產後子宮不斂,用荊芥、藿香、椿根白皮煎湯熏洗,神效。
一方:治產後子腸不收,外用枳殼、訶子、五倍子、白礬煎湯熏洗。若不收,再灸頂心百會穴數壯,即上。
一方:子宮脫出,用蓖麻仁十四枚研爛塗頂心,入即洗去。
一方:治產後陰脫,用絹袋盛炒熱蛇床子熨之,亦治陰痛。又法:用蛇床子五兩,烏梅十四個,煎水,日洗五六次。
白話文:
產後會陰裂傷未癒合、陰道無法閉合,以及子宮收縮不良,主要都是因為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以會陰無法癒合,生產過程自然會非常困難。建議服用加味芎歸湯,補益氣血,促進癒合,效果很好;十全大補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陰道無法閉合,可能是因為陰氣嚴重不足,無法收攝;也可能是陰虛火旺,導致陰道膨出、腫脹或尿失禁。如果氣血都虛弱,就用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既能補益又能收斂;如果伴隨疼痛和發熱,就用加味逍遙散;如果是思慮過度導致脾血受損、血熱,就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是暴怒傷肝、肝火旺盛,就用龍膽瀉肝湯。
子宮下垂,建議服用補中益氣湯,再加醋炒芍藥,以收斂和托舉子宮。也可以用黃耆煎湯熏洗,或者用硫磺湯熏洗、硫磺散外敷。
另外,針對產後子宮收縮不良,可以用荊芥、藿香、椿樹根白皮煎湯熏洗,效果很好;產後腸道收縮不良,可以用枳殼、訶子、五倍子、白礬煎湯熏洗。如果還是沒有改善,可以在百會穴灸幾壯。
還有其他方法,例如子宮脫出可以用蓖麻仁研磨後敷在百會穴,敷完馬上洗掉;產後陰道鬆弛,可以用熱的蛇床子裝在布袋裡熨燙,也能緩解疼痛;也可以用蛇床子與烏梅煎水清洗,每天洗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