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婦人規》~ 上卷 (24)

回本書目錄

上卷 (24)

1. 崩淋經漏不止

崩漏不止,經亂之甚者也。蓋亂則或前或後,漏則不時妄行。由漏而淋,由淋而崩,總因血病,而但以其微甚耳。《陰陽別論》曰:「陰虛陽搏謂之崩。」《百病始生篇》曰:「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故凡陽搏必屬陰虛,絡傷必致血溢。知斯二者,而崩淋之義及治療之法,思過半矣。

惟是陰虛之說,則但傷營氣,無匪陰虛,而五臟之陰,皆能受病,故神傷則血無所主,病在心也;氣傷則血無所從,病在肺也;意傷則不能統血、攝血,病在脾也;魂傷則不能蓄血、藏血,病在肝也;志傷則不能固閉真陰,病在腎也。所以五臟皆有陰虛,五臟皆有陽搏。故病陰虛者,單以臟氣受傷,血因之而失守也。

病陽搏者,兼以火居陰分,血得熱而妄行也。凡治此之法,宜審臟氣,宜察陰陽。無火者求其臟而培之、補之;有火者察其經而清之、養之。此不易之良法也。然有火者不得不清,但元氣既虛,極多假熱,設或不明真假,而誤用寒涼,必復傷脾胃,生氣日見殆矣。先賢有云:凡下血證,須用四君子輩以收功。

又云:若大吐血後,毋以脈診,當急用獨參湯救之。厥旨深矣,故凡見血脫等證,必當用甘藥,先補脾胃以益生髮之氣。蓋甘能生血,甘能養營。但使脾胃氣強,則陽生陰長,而血自歸經矣。故曰:脾統血。

白話文:

崩漏不止,是經期紊亂非常嚴重的情況。經期紊亂,則出血時間或提前或延後;出血不止,則隨時隨地都會出血。從出血不止發展到尿頻尿急(淋),再發展到大量出血(崩),這些都是血病,只是症狀的輕重程度不同。《陰陽別論》說:「陰虛陽亢稱為崩漏。」《百病始生篇》說:「陽經受損則血液外溢,陰經受損則血液內溢。」所以,凡是陽亢必定是陰虛,經絡受損必定導致出血。明白了這兩點,就理解了崩漏的病理和治療方法的大半了。

然而,陰虛的說法,只是指營氣受損,並非所有的陰虛都一樣,五臟的陰氣都能生病。心神受損,則血液失去主宰,病在於心;肺氣受損,則血液失去依附,病在於肺;脾氣受損,則不能統攝血液,病在於脾;肝魂受損,則不能儲藏血液,病在於肝;腎志受損,則不能固攝真陰,病在於腎。所以五臟皆可陰虛,五臟皆可陽亢。因此,陰虛的病人,只是單純的臟腑氣受損,導致血液失守;陽亢的病人,則是陰分有火,血液因熱而妄行。

治療此病的方法,應該仔細診察臟腑氣的盛衰,觀察陰陽的盛衰。沒有火邪的,就要尋找病在何臟,然後滋補臟氣;有火邪的,就要辨別經絡,然後清熱養陰。這是始終不變的好方法。但是,有火邪的病人一定要清熱,但如果元氣已經虛弱,又有許多虛火,如果不能分辨真假虛火而誤用寒涼之藥,必然會損傷脾胃,氣血日益衰竭。前輩們說:凡是下血的病症,都應該用四君子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

又說:如果大量吐血之後,不要再用脈象診斷,應該立即用獨參湯來急救。這其中的道理很深奧,所以凡是遇到血脫等症狀,都應該使用甘味藥物,先補益脾胃以增強生髮之氣。因為甘味藥物可以生血、養營。只要脾胃之氣強盛,則陽氣生髮,陰氣滋長,血液自然會歸於經絡。所以說:「脾主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