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婦人規》~ 上卷 (20)

回本書目錄

上卷 (20)

1. 經期腹痛

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然實痛者,多痛於未行之前,經通而痛自減;虛痛者,於既行之後,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為虛;拒按、拒揉者為實。有滯無滯,於此可察。但實中有虛,虛中亦有實,此當於形氣稟質兼而辨之。當以察意,言不能悉也。

凡婦人經期有氣逆作痛,全滯而不虛者,須順其氣,宜調經飲主之。甚者如排氣飲之類亦可用。

調經飲(見《新方八陣·因陣》)治婦人經脈阻滯,氣逆不調,多痛而實者。

當歸(三、五錢),牛膝(二錢),山楂(一、二錢),香附(二錢),青皮,茯苓(各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如因不避生冷而寒滯其血者,加肉桂、吳茱萸之類;如兼脹悶者,加厚朴一錢,或砂仁亦可:如氣滯者,加烏藥二錢,或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一錢半。

排氣飲(見《新方八陣·和陣》)治氣逆食滯脹痛等證。

陳皮(一錢五分),木香(七分或一錢),藿香(一錢五分),香附(二錢),枳殼(一錢五分),澤瀉(二錢),烏藥(二錢),厚朴(一錢)

水一鍾,煎七分,熱服。如食滯者,加山楂、麥芽各二錢,如寒滯者,加焦乾薑、吳茱萸、肉桂之屬;如氣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檳榔之屬;如嘔而兼痛者,加半夏、丁香之屬;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如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熟搗碎用二三錢。

若血瘀不行,全滯無虛者,但破其血,宜通瘀煎主之。

通瘀煎(見《新方八陣·因陣》)治婦人氣滯血積,經脈不利,痛極拒按,及產後瘀血實痛,並男婦血逆血厥等證。

歸尾(三、五錢),山楂,香附,紅花(新者炒黃各二錢),烏藥(一、二錢),青皮(錢半),木香(七分),澤瀉(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加酒一、二小鐘,食前服。兼寒滯者,加肉桂一錢,或吳茱萸五分;火盛內熱,血燥不行者,加炒梔子一、二錢;微熱血虛者,加芍藥二錢;血虛澀滯者,加牛膝;血瘀不行者,加桃仁三十粒,去皮尖用,或加蘇木、玄胡索之類;瘀極而大便結燥者,加大黃一、二、三錢,或加芒硝、蓬朮(即蓬莪朮)亦可。

若氣血俱滯者,宜失笑散主之。

失笑散(見《婦人規古方》)治婦人心痛氣刺不可忍,及產後兒枕蓄血,惡血上攻疼痛,並治小腸氣痛。

五靈脂(淨者),蒲黃(等分俱炒)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用酒煎,熱服。一方用好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鍾,煎至七分,熱服。一方用醋糊和丸龍眼大,每服一丸,以童便和水各半鍾,煎七分,溫服。按:此方若用以止痛,蒲黃宜減半,若用止血,則宜等分,或靈脂減半亦可。

白話文:

[經期腹痛]

經期腹痛的情況可分為虛與實兩種。實證可能因寒氣、血液、氣或熱氣滯留引起;虛證則可能因血虛或氣虛導致。通常,實證的腹痛會在月經來臨前開始,月經來了後疼痛會減輕;虛證的腹痛則會在月經後持續,甚至會更嚴重。如果腹部可以被按壓或揉捏,那可能是虛證;如果腹部抗拒按壓或揉捏,那可能是實證。然而,有些情況下,虛證中可能夾雜實證,實證中也可能夾雜虛證,這需要根據個人的體質來判斷。詳細的診斷需透過專業醫師。

對於氣逆引起的經期腹痛,如果沒有虛證,應順應氣流,使用調經飲。若症狀嚴重,也可以使用排氣飲。

調經飲,適用於婦女經脈阻塞、氣逆不調且多痛的實證。主要成分有當歸、牛膝、山楂、香附、青皮、茯苓等。若因生冷食物導致血液寒滯,可添加肉桂、吳茱萸;若有脹悶感,可添加厚朴或砂仁;若氣滯,可添加烏藥;若小腹痛,可添加小茴香。

排氣飲,適用於氣逆、食滯、脹痛。主要成分有陳皮、木香、藿香、香附、枳殼、澤瀉、烏藥、厚朴。若食滯,可添加山楂、麥芽;若寒滯,可添加焦乾薑、吳茱萸、肉桂;若氣逆嚴重,可添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檳榔;若噁心伴隨疼痛,可添加半夏、丁香;若小腹痛,可添加小茴香;若有疝氣,可添加荔枝核。

若血液瘀積無法排出,全因血滯,無虛證,應破血,使用通瘀煎。

通瘀煎,適用於婦女氣滯血積、經脈不順、疼痛劇烈拒按,以及產後瘀血實痛。主要成分有歸尾、山楂、香附、紅花、烏藥、青皮、木香、澤瀉。若寒滯,可添加肉桂;若火旺、內熱、血燥,可添加炒梔子;若微熱血虛,可添加芍藥;若血虛澀滯,可添加牛膝;若血瘀無法排出,可添加桃仁、蘇木、玄胡索;若瘀極致大便結燥,可添加大黃、芒硝、蓬朮。

若氣血皆滯,應使用失笑散。

失笑散,適用於婦女心痛、氣刺、產後兒枕蓄血、惡血上攻疼痛,以及小腸氣痛。主要成分有五靈脂、蒲黃。使用時,將兩者磨成粉末,每次服用2-3錢,用酒煎煮,趁熱服用。

若經血受寒,或因外寒導致氣逆,或平時不注意保暖,導致血液凝結無法流通,引起疼痛無虛證,應去除寒氣,使用調經飲添加薑、桂、吳茱萸等。

若血熱、血燥,導致血液滯澀無法流通而疼痛,應使用加味四物或保陰煎去續斷加減。

以上五種情況,需觀察是否有血滯、無虛證,纔是實際情況。若同時有虛證,不能單純使用上述方法。

婦女經期腹痛,多為虛證,全實證較少。即使以是否可以按壓區分虛實,也需注意,有些氣血虛弱,血液未流通,也會出現拒按的情況。因此,在經期前,也常有這種情況。這是因為氣虛血滯,無力流通。觀察其體態、症狀、脈象,若涉及虛弱不足,經血滯留導致疼痛,應使用決津煎、五物煎加減,效果神奇。或使用四神散。

決津煎,適用於婦女血虛經滯,無法流暢而劇痛。若氣虛,可少量使用香附、陳皮,嚴重者可不用。

五物煎,適用於血寒情況。

四神散,同樣適用於血寒情況。

若疼痛發生在月經後,多為血虛,應使用大營煎、小營煎加減。或使用四物、八珍湯。但需觀察其寒熱虛實,作為輔助治療,必定有效。對於剩餘血滯未排出,決津煎最有效。

大營煎,適用於血熱、經早。

小營煎,適用於血虛、經亂。

四物湯,適用於經不調。

八珍湯,同樣適用於經不調。

決津煎,詳見上段。

若婦女每逢經期必然腹痛,或進食後嘔吐,肢體疲倦,或伴有寒熱,必然是氣血長期不足,應使用八珍湯、大營煎等。若虛且極寒,應使用理陰煎,逐漸增加培補,長期必定痊癒。若因白帶多導致虛痛,也應使用大營煎、小營煎,根據寒熱程度,添加輔助治療。

理陰煎,適用於血寒、經遲。

立齋說:「前面提到的情況,若因風寒傷脾,可使用六君子湯添加炮薑;若因思慮傷血,可使用四物湯添加人參、白朮;若因思慮傷氣,可使用歸脾湯添加柴胡、梔子;若因鬱怒傷血,可同時服用歸脾湯、逍遙散。」

六君子湯,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長期瘧疾、消化不良、噁心、咳嗽喘促。若虛火等症狀,必須添加炮薑。

四物湯,適用於經不調。

歸脾湯,同樣適用於經不調。

逍遙散,適用於肝脾血虛、鬱怒傷肝、少血目暗、發熱脅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