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婦人規》~ 上卷 (17)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7)

1. 胎漏

妊婦經血不固者,謂之胎漏。而胎漏之由,有因胎氣者;有因病氣者。而胎氣之由,亦有二焉。余嘗診一婦人,脈見滑數,而別無風熱等病。問其經脈,則如常不斷,而但較前略少耳。余曰:「此必受妊者也。因胎小,血盛有餘而然。」後於三月之外,經脈方止,果產一男。

故胎妊之婦,多有此類。今常見懷胎七、八個月而生子者,人但以血止為度,謂之不足月。然其受胎於未止之前,至此而足而實,人所不知也。第此等胎氣,亦有陰陽盛衰之辨。如母氣壯盛,蔭胎有餘,而血之溢者,其血雖漏,而生子仍不弱,此陰之強也,不必治之。若父氣薄弱,胎有不能全受,而血之漏者,乃以精血俱虧,而生子必萎小,此陽之衰也,而亦有人所不知也。凡此皆先天之由,若無可以為力者。

然栽培根本,豈果無斡旋之道乎?第見有於無之目,及轉強於弱之手,為不易得,是烏可以尋常語也?至若因病而漏者,亦不過因病治之而已耳。

妊娠血熱而漏者,保陰煎熟地,擇而用之。怒動肝火漏血者,保陰煎,甚者化肝煎主之。

保陰煎(見血熱經早)

清化飲(見血熱經早)

化肝煎(見崩淋經漏不止)

脾虛不能攝血者,壽脾煎、四君子之類主之。脾虛血熱氣滯者,四聖散主之。脾腎兼虛者,五陰煎主之。

壽脾煎(見血虛經亂)

四君子湯(見血虛經亂)

四聖散(見《婦人規》古方)治漏胎下血。

條芩,白朮砂仁阿膠(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艾湯調下。一方有芍藥無阿膠。按此方若改為湯,砂仁用當減半。

五陰煎(見血虛經亂)

三焦氣血俱虛者,五福飲七福飲之類主之。

五福飲(見血熱經早)

七福飲(見血虛經亂)

勞倦傷而動血者,壽脾煎、歸脾湯主之。偶因傷觸動血者,五福飲、安胎散主之。

歸脾湯(見經不調)

安胎散(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卒然腰痛下血。

熟地艾葉白芍(炒),川芎黃耆(炒),阿膠(炒),當歸甘草(炙),地榆(各一錢)

上加薑、棗,水煎服。

衝任氣虛不能制約,血滑易動者,固陰煎秘元煎主之。

固陰煎(見腎虛經亂)

秘元煎(見血虛經亂)

立齋曰:前證若因氣熱,用防風黃芩丸;若因血熱,用加味逍遙散。若因血虛,用二黃散;若因去血太多,用八珍湯。未應,補中益氣湯。若因肝火,用柴胡清肝散;若因脾火,用加味歸脾湯。若因事下血作痛,用八珍湯加阿膠、熟艾。若因脾胃虛弱,用補中益氣湯五味子;若因脾胃虛陷,用前湯倍用升麻柴胡。若晡熱內熱,宜用逍遙散

防風黃芩丸(見崩漏論外方)

加味逍遙散(見經不調)

黃散(見血熱論外方)

八珍湯(見經不調)

補中益氣湯(見經不調)

薛氏柴胡清肝散(見《古方八陣·寒陣》)治肝膽三焦風熱瘡瘍,或怒火憎寒發熱,或瘡毒結於兩

耳、兩脅前後或胸乳小腹,下及股足等證。

柴胡,黃芩(炒各錢半),山梔(炒),川芎,人參(各一錢),甘草(五分),連翹桔梗(各八分)

水一鍾半,煎服。

加味歸脾湯(見《古方八陣·補陣》)治脾經血虛發熱等證。

即歸脾湯加柴胡、山梔各一錢。

逍遙散(見經期腹痛)

2. 胎漏論外方

《良方》安胎寄生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下血,或胎不安,或腰腹作痛。

桑寄生白朮茯苓(各五分),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當歸芍藥湯(見《婦人規古方》)治妊娠心腹急痛,或去血過多而暈眩。

當歸白芍藥(炒),白朮(炒),茯苓,澤瀉(各一錢),川芎(二錢)

上,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