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規》~ 上卷 (13)
上卷 (13)
1. 血虛經亂
凡女人血虛者,或遲或早,經多不調。此當察臟氣,審陰陽,詳參形證脈色,辨而治之,庶無誤也。蓋血虛之候,或色淡,或澀少,或過期不至,或行後反痛,痛則喜暖、喜按,或經後則困憊難支,腰膝如折,或脈息則微弱弦澀,或飲食素少,或形色薄弱。凡經有不調,而值此不足之證,皆不可妄行克削及寒涼等劑,再傷脾、腎以伐生氣,則惟有日甚矣。
凡肝、脾血虛,微滯微痛者,宜四物湯主之。或加肉桂,或加黃芩,隨寒熱而用之,自無不可。
四物湯(見經不調)
三陰虧弱,無熱無寒,平臟者,宜小營煎、五福飲、六物煎之類主之。此常人最宜之劑。或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之類,皆宜擇用。
三陰虧弱兼陽虛,宜大營煎、理陰煎之類主之。
小營煎(見《新方八陣·補陣》)治血少陰虛。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當歸(二錢),熟地(二、三錢),芍藥(炒酒二錢),山藥(炒二錢),枸杞(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營虛於上而為驚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棗仁、茯神各二錢,如營虛兼寒者,去芍藥加生薑;如氣滯有痛者,加香附一二錢,引而行之。
五福飲(見血熱經早)
六物煎(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八珍湯(見經不調)
十全大補湯(見調經論外備用方)
大營煎(見血熱經早)
理陰煎(見血寒經遲)
憂思過度,心脾受傷者,七福飲、歸脾湯之類主之。
七福飲(見《新方八陣·補陣》)治氣血俱虛,而以心脾為甚者。
人參(二錢),熟地(四、五錢),當歸(二、三錢),白朮(炒二錢),棗仁(二錢),遠志(三、五分制用),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歸脾湯(見經不調)
脾土不健,飲食減少,宜燥宜溫者,溫胃飲、理中湯之類主之。
溫胃飲(見《新方八陣·熱陣》)治中寒,嘔吐吞酸,泄瀉,不思飲食,及婦人臟寒,嘔惡,胎氣不安等證。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扁豆(二錢炒),陳皮(一錢或不用),乾薑(炒焦一、二、三錢),炙甘草(一錢),當歸(一、二錢。滑泄者勿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下寒帶濁者,加破故紙一錢,如氣滯或兼胸腹痛者,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屬;如兼外邪及肝、腎之病者,加桂枝、肉桂,甚者加柴胡;如脾氣陷而身熱者,加升麻五七分;如水泛為痰而胸腹痞滿者,加茯苓一二錢;如脾胃虛極,大嘔大吐不能止者,倍用參朮,仍加胡椒二三分許,煎熟,徐徐服之。
仲景理中丸(見《古方八陣。熱陣》)即名人參理中湯。治太陰即病,自利不渴,陰寒腹痛,短氣咳嗽,霍亂嘔吐,飲食難化,胸膈噎塞,或瘧疾瘴氣瘟疫,中氣虛損,久不能愈,或中虛生痰等證。
白話文:
血虛經亂
凡是女性因為血虛,月經可能遲來或早來,經血量多且不規律。這時候應該仔細觀察身體狀況,分辨陰陽虛實,詳細參考身體的症狀、脈象、氣色,準確辨別病因後再治療,才能避免誤判。一般來說,血虛的症狀可能有:臉色蒼白或沒有光澤、經血量少或乾澀、月經延遲不來、月經來後反而腹痛,而且喜歡溫熱和按壓,或是月經結束後感到非常疲憊,腰部和膝蓋像要折斷一樣痠痛,脈象則可能微弱、細弦或澀,也可能食慾不佳或身體虛弱。凡是月經不規律,又出現這些血虛不足的症狀,都不能隨意使用瀉藥或寒涼的藥物,以免再次傷害脾臟和腎臟,損耗身體的元氣,只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
如果肝臟和脾臟血虛,導致輕微的停滯或疼痛,適合服用四物湯來調理。可以根據寒熱情況,酌情加入肉桂或黃芩,這樣使用效果會很好。
四物湯 (內容請參考「經不調」的相關說明)
如果體內陰氣虧虛,沒有寒熱症狀,要調和臟腑,可以服用小營煎、五福飲、六物煎之類的藥方,這些都是適合一般人的藥方。也可以選用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藥方。
如果陰氣虧虛又兼有陽虛,則適合服用大營煎、理陰煎之類的藥方。
小營煎 (內容請參考《新方八陣·補陣》)主要治療血虛陰虧的症狀。這個藥方藥性平和。
藥材包含:當歸(二錢)、熟地(二、三錢)、炒過並用酒泡製的芍藥(二錢)、炒過的淮山(二錢)、枸杞(二錢)、炙甘草(一錢)。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溫服。如果上部虛弱出現驚恐、心悸、失眠、多汗等症狀,可以加入炒棗仁、茯神各二錢;如果虛弱又兼有寒症,可以去除芍藥加入生薑;如果氣滯有疼痛感,可以加入香附一、二錢來引導藥效。
五福飲 (內容請參考「血熱經早」的相關說明)
六物煎 (內容請參考「調經論外備用方」的相關說明)
八珍湯 (內容請參考「經不調」的相關說明)
十全大補湯 (內容請參考「調經論外備用方」的相關說明)
大營煎 (內容請參考「血熱經早」的相關說明)
理陰煎 (內容請參考「血寒經遲」的相關說明)
如果因為思慮過度,導致心臟和脾臟受損,可以服用七福飲、歸脾湯之類的藥方。
七福飲 (內容請參考《新方八陣·補陣》)主要治療氣血兩虛,而且以心脾虛弱為主的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二錢)、熟地(四、五錢)、當歸(二、三錢)、炒白朮(二錢)、棗仁(二錢)、遠志(三、五分,需處理過)、炙甘草(一錢)。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溫服。
歸脾湯 (內容請參考「經不調」的相關說明)
如果因為脾臟功能不佳,導致食慾減退,適合用溫燥的藥方,可以使用溫胃飲、理中湯之類的藥方。
溫胃飲 (內容請參考《新方八陣·熱陣》)主要治療中焦虛寒,導致嘔吐、吞酸、腹瀉、食慾不振,以及婦女臟腑虛寒,嘔吐惡心,胎氣不穩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炒白朮(一、二錢或一兩)、炒扁豆(二錢)、陳皮(一錢,或不用)、炒焦的乾薑(一、二、三錢)、炙甘草(一錢)、當歸(一、二錢,若有腹瀉症狀則不用)。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溫服。如果下焦虛寒,白帶混濁,可以加入破故紙一錢;如果氣滯或兼有胸腹疼痛,可以加入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類的藥材;如果同時有外感疾病或肝腎疾病,可以加入桂枝、肉桂,嚴重時可加入柴胡;如果脾氣下陷導致發熱,可以加入升麻五、七分;如果因水氣上泛導致痰多、胸腹脹悶,可以加入茯苓一、二錢;如果脾胃極度虛弱,導致劇烈嘔吐無法停止,可以加倍使用人參和白朮,並加入胡椒二、三分,煎好後慢慢服用。
仲景理中丸 (內容請參考《古方八陣。熱陣》),也就是人參理中湯。主要治療太陰病,也就是腹瀉但不口渴,因虛寒導致腹痛、氣短咳嗽、霍亂嘔吐、消化不良、胸膈噎塞,或因瘧疾瘴氣瘟疫導致中氣虛損,久病不癒,或是因中焦虛弱導致生痰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