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婦人規》~ 上卷 (12)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2)

1. 血寒經遲

若腹有脹滯疼痛,加陳皮、木香、砂仁之屬。

2. 血寒論外方

五物煎(見《新方八陣·因陣》)治婦人血虛凝滯,蓄積不行,小腹痛急,產難經滯,及痘瘡血虛寒滯等證,神效。此即四物湯加肉桂也。

當歸(三、五、七錢),熟地(三、四錢),芍藥(二錢酒炒),川芎(一錢),肉桂(一、二、三錢)

水一鍾半煎服。兼胃寒或嘔惡者,加乾薑炮用;水道不利,加澤瀉或豬苓;氣滯者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烏藥;陰虛疝痛者,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臍下如覆杯,漸成積塊者,加桃仁或酒炒紅花。痘瘡,血虛寒勝,寒邪在表者,加細辛、麻黃、柴胡、紫蘇之屬。

《秘方》,烏雞煎丸(見《婦人規古方》)治婦人百病,血氣虛勞,赤白帶下。

人參,官桂,地骨皮(各二兩),茯苓(三兩),黃耆(蜜炙),當歸(各六兩),生地,熟地,香附(各四兩)

上將烏骨白雞一隻,男用雌,女用雄,籠住,將黃耆末和炒麵丸如芡實,餵雞二七日,將雞縛死,干撏去毛,並腸雜令淨,捶碎其骨,入前藥於腹內,縫密,用酒醋各一瓶,煮一宿,取去骨,焙乾為末,用前汁打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鹽湯下。

增損四物湯(見《婦人規古方》)治脾虛不攝,血去不止。

人參,當歸,芍藥(炒),川芎,乾薑(炒各一兩),甘草(炙四錢)

上每服四錢,水煎服。

四神散(見《婦人規古方》)治產後血虛或瘀血腹痛。

當歸,川芎,芍藥(炒各一錢),炮姜(五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血寒論外方

五物煎 (出自《新方八陣·因陣》) 治療婦女血虛凝滯、血液瘀積不通、小腹疼痛劇烈、難產、以及痘瘡因血虛寒滯等症狀,療效顯著。此方即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肉桂。

藥材:當歸(3-7錢)、熟地黃(3-4錢)、白芍藥(2錢,酒炒)、川芎(1錢)、肉桂(1-3錢)

用法:用一鍾半的水煎服。若兼有胃寒或嘔吐症狀,可加入炮薑;若小便不利,可加入澤瀉或豬苓;若氣滯,可加入香附、丁香、木香、砂仁、烏藥;若陰虛疝痛,可加入小茴香;若血瘀不通,臍下腫塊如覆杯狀,逐漸形成積塊,可加入桃仁或酒炒紅花。若為痘瘡,血虛寒盛,寒邪侵犯肌表,可加入細辛、麻黃、柴胡、紫蘇等藥材。

烏雞煎丸 (出自《婦人規古方》) 治療婦女各種疾病,血氣虛弱、勞損,赤白帶下。

藥材:人參、官桂、地骨皮(各二兩)、茯苓(三兩)、黃耆(蜜炙,六兩)、當歸(六兩)、生地黃、熟地黃、香附(各四兩)

用法:取一隻烏骨雞(男子用母雞,女子用公雞),用籠子養著,將黃耆磨成粉末與炒麵混合製成芡實大小的丸藥,每天餵食雞隻,連續十四天。十四天後將雞殺死,拔毛去除內臟,將雞骨敲碎,將上述藥材放入雞腹中縫合,用酒和醋各一瓶,燉煮一夜,取出雞骨,將雞肉焙乾磨成粉末,用之前的湯汁調製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空腹用鹽湯送服。

增損四物湯 (出自《婦人規古方》) 治療脾虛不能攝血,導致出血不止。

藥材:人參、當歸、白芍藥(炒)、川芎、乾薑(炒,各一兩)、炙甘草(四錢)

用法:每次服用四錢,水煎服。

四神散 (出自《婦人規古方》) 治療產後血虛或瘀血腹痛。

藥材:當歸、川芎、白芍藥(炒,各一錢)、炮薑(五分)

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