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序
序
1. 序
婦人乃眾陰所集,常與濕居,貴乎血盛氣衰者也。血盛氣弱是謂之順,順則百病不生;血衰氣盛是謂之逆,逆則災病生焉。且婦嗜欲多於男子,而生病倍於丈夫。及其病也,比之男子,十倍難療,尤不可不考。若是四時節氣,喜怒憂思,飲食房勞為患者,悉與男子同也。凡婦人之疾,多因月經不調,變生諸症,經候如期為安。
或有衍期,審虛實、寒熱而調之。先期而行者,血熱故也;過期而行者,血寒故也。熱則清之,寒則溫之,然不可不察其有無外邪之症。或有寒熱而後投藥,且經行之際與產後一般,調理失宜,其病不淺。若被驚則血氣錯亂,經水漸然不行,逆於上者則從口鼻中出,逆於身者則為血分成勞瘵之病。若因勞力太過,則生虛熱,變為疼痛之根。
又況婦人疾病,多因欲戀愛憎、嫉妒憂恚,抑鬱不能自釋,為病深固,所以治療十倍於男子也。若病而重者,恚怒則氣逆,氣逆則血逆,血逆則腰、腿、心腹、背、脅之間,遇經行而病,過期又安。若怒極則傷肝,又有眼花、頭暈、嘔吐之症,加之經脈滲漏於其間,遂成竅穴,或成淋漓不止。
凡此之病,中風則病風,感冷則病冷,久而不治,崩漏帶下、七癥八瘕可立而待,即成痼疾。若能治病於未然,當調經為先。由是婦人別立方法,俾能自調攝之,所謂盡善盡美也。
白話文:
婦女體質陰性,常與濕氣相伴,健康狀態取決於血氣盛衰。血氣充盈而陽氣較弱是正常的生理狀態,如此百病不生;但若血虛而陽氣過盛,則為不正常狀態,容易導致疾病。此外,婦女慾望比男性強,生病的機率也比男性高出許多,而且治療難度更是男性的十倍,不可輕忽。婦女生病的原因,與男性相同,都可能與季節變化、情緒(喜怒憂思)、飲食、房事勞累有關。
婦女疾病大多源於月經失調,進而產生各種症狀。月經來潮規律是健康的標誌。月經延遲,需判斷虛實寒熱後再調理;提早來潮是血熱,延遲來潮是血寒。血熱需清熱,血寒需溫暖,但需注意是否有外邪入侵。若在月經期間或產後調理不當,即使只是普通的寒熱,也會造成嚴重疾病。受驚嚇會導致氣血紊亂,月經停止,嚴重時甚至會從口鼻出血,或導致血瘀成勞瘵(慢性消耗性疾病)。過度勞累會導致虛熱,進而產生疼痛。
女性疾病常因情志因素,例如:戀愛、憎恨、嫉妒、憂鬱等負面情緒,長期鬱結難解,導致病情加重,治療難度也比男性高出許多。病情嚴重時,情緒暴怒會導致氣逆,氣逆則血逆,造成腰腿、腹部、背部、脅肋等部位疼痛,常在月經期發作,月經結束後症狀減輕。極度憤怒會傷肝,引起眼花、頭暈、嘔吐等症狀,更可能導致經脈滲漏,形成廔管,甚至造成出血不止。
這些疾病,若遇風寒則加重病情,久治不癒,就會發展成崩漏、帶下等婦科疾病,甚至成為慢性病。因此,預防勝於治療,調理月經是關鍵。針對女性的獨特體質,應制定特殊的調理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