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笏庵

《胎產秘書》~ 上卷 (1)

回本書目錄

上卷 (1)

1. 上卷

2. 胎前總論

凡孕婦脾胃健旺,氣血充足,則胎安產順,毋庸用藥調理。惟稟不足而氣血衰,脾胃弱而勞役過,以致諸症百出,不得不資藥力矣。昔丹溪定補母安胎之方,以補氣血為主,以順氣清涼為佐。參、朮、黃芩,為安胎之聖藥;芎、歸、熟地,為補血之妙劑。加以蘇、陳等味,定為常服主方。

至胎成六月,茯苓性降,不宜多用。黃耆肥胎,不可常加。香附雖快氣疏肝,過則耗氣無補。砂仁能止嘔定痛,多亦動血行胎。此誠先賢之法戒,後學之準繩也。而猶以為未備,因分析胎前諸症,擬成數十餘方,以便臨期酌用。

白話文:

胎前總論

懷孕婦女如果脾胃功能強健,氣血充足,胎兒就能平安順利生產,不需要服用藥物調理。只有先天不足,氣血衰弱,脾胃虛弱又過度勞累,才會導致各種症狀出現,不得不借助藥物治療。以前朱丹溪制定的補益母親安胎的藥方,以補益氣血為主,以順氣、清熱為輔。人參、白朮、黃芩是安胎的良藥;川芎、當歸、熟地黃是補血的妙方。再加上蘇葉、陳皮等藥材,組成常服的處方。

等到胎兒懷孕六個月後,茯苓性寒下降,不宜多用。黃耆容易使胎兒過度肥大,不可經常服用。香附雖然能疏解肝氣,但用量過多反而會耗氣,沒有益處。砂仁雖然能止嘔止痛,但服用過多也會導致出血,影響胎兒。這些都是前輩們的經驗教訓,也是後輩學習的準則。但這些經驗仍然不夠完善,因此我根據孕期各種症狀,又制定了數十個處方,以便在臨床上根據情況選用。

3. 惡阻

凡妊娠一二月,惡阻嘔逆,煩悶嗜臥,即俗所謂病兒也。此由婦人本元虛弱,平時喜怒不節,寒暑不調,中脘宿有停痰積飲,受孕經閉,飲食相搏,氣不宣通。以致心下煩悶,頭眩眼花,四肢倦怠,聞食即嘔,喜酸嗜鮮,多臥少起,甚至嘔逆不食。法當順氣理血,豁痰導水,而諸症自除。以加味參橘飲治之。

加味參橘飲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砂仁(三分),厚朴(一錢),橘紅(四分),當歸(一錢),香附(五分),甘草(三分),姜(三片),竹茹(一丸)

若無力,服參,去之亦可,或方內加半夏曲八分。

白話文:

懷孕一個到兩個月,出現孕吐、噁心嘔逆、煩躁想睡,這就是俗稱的「害喜」。這是因為婦女本身元氣虛弱,平時情緒起伏大,不注意保暖,胃部積聚痰飲,懷孕後經血不通,飲食不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因此會感到心煩意悶、頭暈眼花、四肢無力、聞到食物就想吐,喜歡吃酸的和新鮮的食物,經常躺著,很少活動,甚至嚴重到嘔吐不止,不吃東西。治療方法應該順氣理血、化痰利水,這些症狀就會自然消失。可以用加味參橘飲來治療。

加味參橘飲的配方:

人參(1克),白朮(2克),砂仁(0.75克),厚朴(1克),橘紅(1克),當歸(1克),香附(0.75克),甘草(0.75克),生薑(3片),竹茹(1丸)

如果病人體力虛弱,可以只服用人參,其他藥物可以去除;或者在方子中加入半夏曲(1克)。

4. 胎動不安

凡妊娠二三月,胎動不安者,蓋因子宮久虛,氣血兩弱,不能攝元養胎,致令不安欲墮。急服安胎飲以保之。若先經墮過者,可先服大造丸,繼服杜仲丸,庶無半產之患。

湯氏云:半產多在三五七個月,如前次在幾個月墮者,後必如期復然。故當追算,前在三個月墮者,即於未墮半月前,先服清熱養血固胎之藥數帖,以補其虛。五月、七月墮者,亦於未墮半月前,預先服藥,方保平安。此據受孕後夾熱者而言。蓋三五七系陽月,緣火能銷鑠故也。

安胎飲

人參(一錢,虛者倍用),當歸(二錢),熟地(三錢),條芩(一錢),川芎(七分),白朮(二錢),陳皮(四分),紫蘇(四分),甘草(四分),元棗(二枚)

如虛肥人,陳皮去白,加川連五分。如脾胃溏瀉,加蓮子十粒,砂仁五分,川連五分炒,去熟地、黃芩。怒而多瀉,加木香三分。渴加麥冬二錢。怔忡、驚悸,加棗仁二錢,益智仁一錢,龍眼肉十個。

大造丸

紫河車(一具,泔水洗淨,炙酥),杞子(一兩),人參(一兩五錢),當歸(二兩),麥冬(一兩三錢),天冬(一兩),益智(一兩),茯苓(二兩),五味(五錢),熟地(姜炒,二兩),川膝(五錢),山藥(八錢),菟絲子(鹽水炒,四兩),川柏(鹽水炒,一兩)

共為末,蜜煉丸如桐子大,白滾湯送下五十丸。

杜仲丸

杜仲(薑汁炒),川斷(酒浸)

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米飲湯送下五六十丸。

又方

杜仲(三錢),川斷(三錢)

水煎服。名為泰山盤石飲。

白話文:

胎動不安

懷孕二到三個月,胎兒動不安靜,是因為子宮長期虛弱,氣血不足,無法滋養胎兒,導致胎兒不安想要流產。應立即服用安胎飲來保胎。如果之前曾經流產過,可以先服用大造丸,再服用杜仲丸,這樣就能避免再次發生流產。

湯氏說:流產大多發生在懷孕三、五、七個月。如果上次在某個月流產,下次很可能也會在同一個月流產。所以應該預先計算,如果之前在懷孕三個月流產,那麼在下一次懷孕三個月前的半個月,就應該先服用幾帖清熱養血、固護胎兒的藥物,來補益身體虛弱之處。懷孕五個月或七個月流產者,也應該在流產前半個月預先服藥,才能確保平安。這是針對懷孕期間伴有內熱的情況而言的。因為三、五、七是陽月,陽氣旺盛,容易導致胎兒不安。

安胎飲:

人參(一錢,體虛者加倍),當歸(二錢),熟地(三錢),黃芩(一錢),川芎(七分),白朮(二錢),陳皮(四分),紫蘇(四分),甘草(四分),大棗(二枚)

體型肥胖虛弱者,陳皮去白,加川連(五分)。如果脾胃虛弱腹瀉,加蓮子(十粒),砂仁(五分),炒川連(五分),去掉熟地、黃芩。容易發怒且腹瀉者,加木香(三分)。口渴者加麥冬(二錢)。心慌、驚悸者,加棗仁(二錢),益智仁(一錢),龍眼肉(十個)。

大造丸:

紫河車(一個,用淘米水洗淨,烘烤至酥脆),枸杞子(一兩),人參(一兩五錢),當歸(二兩),麥冬(一兩三錢),天冬(一兩),益智仁(一兩),茯苓(二兩),五味子(五錢),熟地黃(用薑汁炒,二兩),川牛膝(五錢),山藥(八錢),菟絲子(用鹽水炒,四兩),川蜀柏(用鹽水炒,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開水送服。

杜仲丸:

杜仲(用薑汁炒),川斷(用酒浸泡)

各等份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米湯送服。

另一方:

杜仲(三錢),川斷(三錢)

水煎服。藥名:泰山盤石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