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思慧

《飲膳正要》~ 卷第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8)

1. 盞蒸

補中益氣。

撏羊背皮或羊肉(三腳子,卸成事件),草果(五個),良薑(二錢),陳皮(二錢,去白,小椒二錢)

上件,用杏泥一斤,松黃二合,生薑汁二合,同炒,蔥、鹽五味調勻,入盞內蒸令軟熟,對經卷兒食之。

白話文:

補養脾胃、增強元氣。

取下羊背部的皮或羊肉(約三塊帶骨的,切成小塊),草果(五個),良薑(兩錢),陳皮(兩錢,刮去白色內膜,小茴香兩錢)

將以上材料,加入杏泥一斤,松黃二合,生薑汁二合,一起拌炒,再加入蔥、鹽等調味料調味均勻,放入小碗中蒸至軟爛熟透,然後配著經卷(類似麵餅)一起食用。

2. 臺苗羹

補中益氣。

羊肉(一腳子,卸成事件),草果(五個),良薑(二錢)

上件,熬成湯,濾淨,用羊肝下醬,取清汁,豆粉五斤,作粉,乳餅一個,山藥一斤,胡蘿蔔十個,羊尾子一個,羊肉等,各切細,入臺子菜、韭菜、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白話文:

這個「臺苗羹」可以補中益氣。

做法是:取羊腿肉(一整隻,切成小塊),草果(五個),良薑(二錢)。

將以上材料放入鍋中熬煮成湯,過濾掉湯中的雜質,留下清湯。接著,用羊肝沾醬油,取其汁液。準備豆粉五斤,製成羹湯的濃稠度。放入乳餅一個,山藥一斤,胡蘿蔔十個,羊尾巴肉一個,以及其他羊肉,都切成細末。再加入台子菜、韭菜,胡椒一兩,用鹽和醋調味即可。

3. 熊湯

治風痹不仁,腳氣。

熊肉(二腳子,煮熟,切塊),草果(三個)

上件,用胡椒三錢,哈昔泥一錢,薑黃二錢,縮砂二錢,咱夫蘭一錢,蔥、鹽、醬一同調和。

白話文:

用來治療風濕麻木、肢體不靈活和腳氣病的藥方。

用熊肉(取熊的後腿肉,煮熟後切塊),加上草果(三個)。

將以上藥材,再加入胡椒三錢、哈昔泥一錢、薑黃二錢、縮砂二錢、咱夫蘭一錢,以及蔥、鹽、醬油等一同調味。

4. 鯉魚湯

治黃疸。止渴,安胎。有宿瘕者,不可食之。

大新鯉魚(十頭,去鱗肚,洗淨),小椒末(五錢)

上件,用芫荽末五錢,蔥二兩,切,酒少許,鹽一同淹,拌清汁內,下魚,次下胡椒末五錢,生薑末三錢,蓽撥末三錢,鹽、醋調和。

白話文:

治療黃疸病。可以止渴,並有安胎的作用。但如果體內有舊的積食,就不適合食用。

準備大的新鮮鯉魚十條,去除魚鱗和內臟,清洗乾淨。另外準備小茴香粉五錢。

將上述材料,用芫荽末五錢、切好的蔥二兩,加入少許酒和鹽一起醃製,拌入清湯中,再放入魚,接著放入胡椒粉五錢、生薑末三錢、蓽撥末三錢,再用鹽和醋調味。

5. 炒狼湯

古本草不載狼肉,今云性熱,治虛弱。然食之末聞有毒。今製造用料物以助其味,暖五臟,溫中。

狼肉(一腳子,卸成事件),草果(三個),胡椒(五錢),哈昔泥(一錢),蓽撥(二錢),縮砂(二錢),薑黃(二錢),咱夫蘭(一錢)

上件,熬成湯,用蔥、醬、鹽、醋一同調和。

白話文:

古代的本草藥典沒有記載狼肉,現在說狼肉性熱,可以治療虛弱。但吃狼肉沒聽說有毒。現在製作時會加入其他材料來增加風味,使它能溫暖五臟,調和中焦。

用狼肉(一隻腳的份量,剁成塊狀),草果(三個),胡椒(五錢),哈昔泥(一錢),蓽撥(二錢),縮砂(二錢),薑黃(二錢),咱夫蘭(一錢)。

將以上材料一起熬煮成湯,用蔥、醬油、鹽、醋一起調味。

6. 圍像

補益五臟。

羊肉(一腳子,煮熟,切細),羊尾子(二個,熟,切細),藕(二枚),蒲筍(二斤),黃瓜(五個),生薑(半斤),乳餅(二個),糟姜(四兩),瓜齏(半斤),雞子(一十個,煎作餅),蘑菇(一斤),蔓菁菜,韭菜(各切條道)

上件,用好肉湯,調麻泥二斤、薑末半斤,同炒。蔥、鹽、醋、調和,對胡餅食之。

白話文:

這道菜可以補養五臟。

食材包含:羊肉(一隻羊腿,煮熟切細)、羊尾巴(兩個,煮熟切細)、蓮藕(兩節)、蒲筍(兩斤)、黃瓜(五個)、生薑(半斤)、乳酪餅(兩個)、酒糟薑(四兩)、醃瓜(半斤)、雞蛋(十個,煎成餅)、蘑菇(一斤)、蔓菁菜、韭菜(各自切成條狀)。

將以上所有食材,用好的肉湯,加入兩斤麻醬和半斤薑末一起拌炒。最後用蔥、鹽、醋調味,搭配胡餅食用。

7. 春盤面

補中益氣。

白麵(六斤,切細面),羊肉(二腳子,煮熟,切條道乞馬),羊肚肺(各一個,煮熟切),雞子(五個,煎作餅,裁幡),生薑(四兩,切),韭黃(半斤),蘑菇(四兩),臺子菜,蓼牙,胭脂上件,用清汁下胡椒一兩,鹽、醋調和。

白話文:

這道春盤麵,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

做法是:用白麵粉六斤,切成細麵條;羊肉(取兩隻羊腳的肉),煮熟後切成條狀,要切成像是馬嚼過的樣子;羊肚和羊肺各一個,煮熟後切好;雞蛋五個,煎成蛋餅後,裁切成幡狀(像小旗子的形狀);生薑四兩,切成細絲;韭黃半斤;蘑菇四兩;還有台子菜、蓼芽,以及胭脂等食材。最後,用清湯加入胡椒一兩,再用鹽和醋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