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思慧

《飲膳正要》~ 卷第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11)

1. 炒黃面

治泄痢,腸胃不固。

白麵(一斤,炒令焦黃)

上件,每日空心溫水調一匙頭。

白話文:

治療腹瀉、腸胃不穩固的狀況。

將白麵粉一斤,用鍋炒到呈現焦黃色。

每天早上空腹時,用溫水調服一湯匙的分量。

2. 乳餅面

治脾胃虛弱,赤白泄痢。

乳餅(一個,切作豆子樣)

上件,用面拌煮熟,空腹食之。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以及拉肚子、大便有紅色或白色黏液的症狀。

用一塊乳餅(切成豆子般大小),將它和麵粉一起煮熟,在空腹的時候吃。

3. 炙黃雞

治脾胃虛弱,下痢。

黃雌雞(一隻,撏淨)

右以鹽、醬、醋、茴香、小椒末同拌勻,刷雞上,令炭火炙乾焦,空腹食之。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弱,導致腹瀉。

用一隻黃色母雞(處理乾淨),將鹽、醬油、醋、茴香、少許花椒末一起攪拌均勻,塗抹在雞的表面,然後用炭火烤乾烤焦,在空腹的時候吃。

4. 牛奶子煎蓽撥法

貞觀中,太宗苦於痢疾,眾醫不效,問左右能治愈者,當重賞。時有術士進此方:用牛奶子煎蓽撥,服之立瘥。

白話文: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飽受痢疾之苦,許多醫生都治不好,太宗便問身邊的人,有沒有能治好這病的人,如果能治好一定重重賞賜。當時有個術士獻上這個藥方:用牛奶子煎煮蓽撥服用,病馬上就好了。

5. 猯肉羹

治水腫,浮氣,腹脹,小便澀少。

猯肉(一斤,細切),蔥(一握),草果(三個)

上件,用小椒、豆豉,同煮爛熟,入粳米一合作羹,五味調勻,空腹食之。

白話文:

用來治療水腫、身體浮腫脹氣、腹部脹滿、小便不暢或量少的情況。

取一斤猯肉(野豬肉),切成小塊,加上一把蔥和三個草果。

將以上材料與少許花椒、豆豉一同燉煮至熟爛,再加入一杯粳米煮成羹,用五種調味料調味均勻後,空腹食用。

6. 黃雌雞

治腹中水癖,水腫。

黃雌雞(一隻,撏淨),草果(二錢),赤小豆(一升)

上件,同煮熟,空心食之。

白話文:

用黃色的母雞一隻(處理乾淨),搭配草果二錢、赤小豆一升。

將以上三種材料一起煮到熟爛,空腹時食用。

7. 青鴨羹

治十種水病不瘥。

青頭鴨(一隻,退淨),草果(五個)

上件,用赤小豆半升,入鴨腹內煮熟,五味調,空心食。

白話文:

這個「青鴨羹」的食療方,是用來治療各種水腫疾病卻沒有效果的。

材料是:青頭鴨一隻(處理乾淨),草果五個。

做法是:將赤小豆半升塞入鴨肚子裡,然後煮熟,用五味調味,空腹食用。

8. 蘿蔔粥

治消渴,舌焦,口乾,小便數。

大蘿蔔(五個,煮熟,絞取汁)

上件,用粳米三合,同水並汁,煮粥食之。

白話文:

這個蘿蔔粥可以治療消渴病(類似糖尿病),以及舌頭乾燥、口渴、小便頻繁的症狀。

做法是:取五個大蘿蔔煮熟,然後絞汁。

將蘿蔔汁與三合的粳米、適量的水一起煮成粥食用。

9. 野雞羹

治消渴,口乾,小便頻數。

野雞(一隻,撏淨)

右入五味,如常法作羹臛食之。

白話文:

治療糖尿病(消渴病),口渴,小便次數頻繁。

野雞(一隻,處理乾淨)

將野雞加入五味調料,依照一般煮羹湯的方式烹煮食用。

10. 鵓鴿羹

治消渴,飲水無度。

白鵓鴿(一隻,切作大片)

上件,用土蘇一同煮熟,空腹食之。

白話文:

治療糖尿病,喝水止不住口渴。

用白色的斑鳩(一隻,切成大塊)

把上面的材料,和紫蘇一起煮熟,空腹吃。

11. 雞子黃

治小便不通。

雞子黃(一枚,生用)

上件,服之不過三服,熟亦可食。

白話文:

治療小便不通。

雞蛋黃(一個,生用)

以上藥方,服用不超過三次,煮熟了也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