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膳正要》~ 卷第二 (2)
卷第二 (2)
1. 杏霜湯
調順肺氣,利胸膈,治咳嗽。
粟米(五升,炒,為面),杏仁(二升,去皮、尖,麩炒,研),鹽(三兩,炒)
上件拌勻。每日空心白湯調一錢。入酥少許尤佳。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調順肺部的氣機,疏通胸膈,治療咳嗽。
使用炒過的粟米粉(五升),炒過並去皮尖研磨的杏仁(二升),炒過的鹽(三兩),將以上三種材料混合均勻。每天早上空腹時,用白開水調和一錢的藥粉服用。加入少許酥油效果更佳。
2. 山藥湯
補虛益氣,溫中潤肺。
山藥(一斤、煮熟),粟米(半升,炒,為面),杏仁(二斤,炒令過熟,去皮、尖,切如米)
上件,每日空心白湯調二錢,入酥油少許,山藥任意。
白話文:
這個藥方能補養虛弱、增強氣力,溫暖脾胃、滋潤肺部。
材料:
- 山藥(一斤,煮熟)
- 小米(半升,炒過後磨成粉)
- 杏仁(二斤,炒到熟透,去除外皮和尖端,切成米粒大小)
服用方法:
每天早上空腹時,用白開水沖服二錢的藥粉,加入少許酥油調和,山藥可以隨意食用。
3. 四和湯
治腹內冷痛,脾胃不和。
白麵(一斤,炒),芝麻(一斤,炒),茴香(二兩,炒),鹽(一兩,炒)
上件,併為末。每日空心白湯點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腹部因寒冷引起的疼痛,以及脾胃不協調的狀況。
藥材包含:炒過的白麵粉一斤、炒過的芝麻一斤、炒過的小茴香二兩,以及炒過的鹽一兩。
將上述藥材全部研磨成粉末。每天早上空腹時,用白開水沖服。
4. 棗薑湯
和脾胃,進飲食。
生薑(一斤,切作片),棗(三升,去核,炒),甘草(二兩,炒),鹽(二兩,炒)
上件為末,一處拌勻。每日空心白湯點服。
白話文:
調理脾胃,增進食慾。
生薑(一斤,切成片),紅棗(三升,去核後炒過),甘草(二兩,炒過),鹽(二兩,炒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天早上空腹時,用白開水沖服。
5. 茴香湯
治元藏虛弱,臍腹冷痛。
茴香(一斤,炒),川楝子(半斤),陳皮(半斤,去白),甘草(四兩,炒),鹽(半斤,炒)
上件為細末,相和勻。每日空心白湯點服。
白話文:
此方能治療因體內虛弱導致的肚臍周圍及腹部冷痛。
藥材包含:茴香(一斤,炒過)、川楝子(半斤)、陳皮(半斤,去除白色內層)、甘草(四兩,炒過)、鹽(半斤,炒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每天早上空腹時,用白開水沖服。
6. 破氣湯
治元藏虛弱,腹痛,胸膈閉悶。
杏仁(一斤,去皮、尖,麩炒,別研),茴香(四兩,炒),良薑(一兩),蓽澄茄(二兩),陳皮(二兩,去白),桂花(半斤),薑黃(一兩),木香(一兩),丁香(一兩),甘草(半斤),鹽(半斤)
上件為細末。空心白湯點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因為體內元氣虛弱導致的腹痛和胸悶。
藥材包含:杏仁(一斤,去掉外皮和尖端,用麩皮炒過,另外研磨成粉),茴香(四兩,炒過),良薑(一兩),蓽澄茄(二兩),陳皮(二兩,去掉白色內層),桂花(半斤),薑黃(一兩),木香(一兩),丁香(一兩),甘草(半斤),鹽(半斤)。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
7. 白梅湯
治中熱,五心煩躁,霍亂嘔吐,乾渴,津液不通。
白梅肉(一斤),白檀(四兩),甘草(四兩),鹽(半斤)
上件為細末。每服一錢,入生薑汁少許,白湯調下。
白話文:
治療因體內熱邪引起的,胸口、手心、腳心發熱煩躁,上吐下瀉的霍亂,口渴,以及體內津液無法順利輸布的情況。
使用白梅肉一斤、白檀四兩、甘草四兩、鹽半斤。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少許生薑汁,用白開水調和後服用。
8. 木瓜湯
治腳氣不仁,膝勞冷痹疼痛。
木瓜(四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沙蜜(二斤,煉淨)
上件二味,調和勻,入淨磁器內盛之。空心白湯點服。
白話文:
這個木瓜湯可以治療腳氣導致的麻木不仁,以及膝蓋勞損引起的寒冷麻痹疼痛。
做法是:準備木瓜四個,蒸熟後去皮,搗爛成泥狀;再準備白沙蜜二斤,煉製乾淨。將木瓜泥和煉好的白沙蜜均勻調和,放入乾淨的瓷器中盛裝。每天早上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
9. 橘皮醒酲湯
治酒醉不解,嘔噫吞酸。
香橙皮(一斤,去白),陳橘皮(一斤,去白),檀香(四兩),葛花(半斤),綠豆花(半斤),人參(二兩,去蘆),白豆蔻仁(二兩),鹽(六兩,炒)
上件為細末。每日空心白湯點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來治療酒醉後無法解酒,出現噁心嘔吐、打嗝、吞酸水等症狀。
藥材包含:
香橙皮(一斤,去除白色內層),陳年橘皮(一斤,去除白色內層),檀香(四兩),葛花(半斤),綠豆花(半斤),人參(二兩,去除蘆頭),白豆蔻仁(二兩),鹽(六兩,炒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天早上空腹時,用白開水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