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生

《竹泉生女科集要》~ 天癸確論 (5)

回本書目錄

天癸確論 (5)

1. 經水後期第四

(〔批〕此條亦屬正病正治之例。)

經水後期,色淡而多,或夾白膩黃涎,濕盛而脾氣滯也。宜扶脾並溫子宮。

制白朮,白茯苓,陳皮,炙當歸,木通,益智仁,製蒼朮,法半夏,川芎,淡吳萸,薑炭,黑芥穗

白話文:

(這條也是屬於正常的病症和正常的治療方法。)

月經週期延後,經血顏色淡而且量多,或者夾雜著像白色的黏液或黃色的痰液,這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而且脾氣運行不暢。應該要調理脾胃,同時溫暖子宮。

可使用的藥方包含:炒白朮、白茯苓、陳皮、炙甘草、木通、益智仁、炒蒼朮、法半夏、川芎、淡吳茱萸、薑炭、黑芥穗。

2. 經水兩月一至第五

經水落後,至兩月始一行,或有塊下,此下元寒極,將有瘀秘成瘕之虛。宜溫血海,兼補命火,其人必兩足常冷,脈沉遲而便泄。

益智仁,肉桂(炙),當歸,川芎,小茴香,淡附片,艾葉,制白朮,陳皮,桃仁泥

白話文:

月經延遲,兩個月才來一次,有時會排出血塊,這是因為下焦虛寒到了極點,將會形成瘀血積聚成腫塊的虛弱情況。應該溫暖血海穴,同時補益命門之火。這個人一定會兩腳經常冰冷,脈象沉緩遲滯,且容易腹瀉。

可使用以下藥方:益智仁、肉桂(炙)、當歸、川芎、小茴香、淡附片、艾葉、制白朮、陳皮、桃仁泥。

3. 經水兩月一至第六

(〔批〕此亦後期之大變局,正如前先期之為崩兆也。凡遇後期即宜防是何為?未雨綢繆之計,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矣。)

經水兩月始一行,且極少,只三數點滴而止,其色或淡,或正紅,或紫。其人微有寒熱,或竟無之,或渴,或不渴,身無麻木苦楚,少腹亦無塊,或有之而系宿塊,脈或浮大,或細澀濡弱,但少少發落,膚似漸不澤,面色舌本不甚榮者,是乃血脈將枯之兆也。急與歸脾湯加鹿茸、阿膠補救之,逮其已枯則難為力矣。

炙黃耆,真人參,鹿茸,制白朮,炒當歸,炙草,遠志筒,龍眼肉,白茯苓,阿膠,炒棗仁,麥冬肉,木香,生薑

下元寒極者,加淡附子、肉桂。虛陽外越者,加胡桃肉。自汗,加龍骨、浮小麥。盜汗,加生牡蠣數分研,麻黃根。骨蒸加地骨皮、生地黃。渴甚,加麥冬肉、川石斛。鶩溏,加益智仁、粟殼。中州濕盛而悶者,加六神麯、陳皮、蔻仁。肝陽上逆者,加石決明、白芍、象貝母、黑山梔。

咳者,加南沙參、甜杏泥。見有兼證,酌加之,弗能備述,總以不犯耗血破氣之味為宜也。

白話文:

(說明:這種情況是月經週期延後的一種嚴重變化,就像之前月經提早是崩漏的徵兆一樣。凡是遇到月經延後的情況,就應該提前預防。這就好比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就能事半功倍。)

月經兩個月才來一次,而且量非常少,只有三、四滴就停止了。月經顏色可能淡,可能鮮紅,也可能呈現紫色。這個人可能稍微有忽冷忽熱的感覺,也可能完全沒有感覺;可能口渴,也可能不渴;身體沒有麻木或疼痛的感覺,肚子也沒有腫塊。如果有腫塊,也是以前就有的。脈象可能浮大,也可能細澀濡弱。而且,這個人頭髮會稍微掉落,皮膚看起來越來越沒有光澤,臉色和舌頭本來就不太紅潤。這都是血脈將要枯竭的徵兆。要趕快用歸脾湯加上鹿茸、阿膠來補救,等到血脈完全枯竭就難以處理了。

藥方:炙黃耆、真人參、鹿茸、制白朮、炒當歸、炙甘草、遠志筒、龍眼肉、白茯苓、阿膠、炒棗仁、麥冬肉、木香、生薑。

如果下焦虛寒嚴重,就加淡附子、肉桂;如果虛陽外散,就加胡桃肉。如果自汗,就加龍骨、浮小麥;如果盜汗,就加生牡蠣(磨成粉)、麻黃根。如果有骨蒸潮熱,就加地骨皮、生地黃。如果口渴嚴重,就加麥冬肉、川石斛。如果大便溏瀉,就加益智仁、粟殼。如果因為中焦濕氣太重而感到胸悶,就加六神麯、陳皮、蔻仁。如果肝陽上亢,就加石決明、白芍、象貝母、黑山梔。

如果咳嗽,就加南沙參、甜杏泥。如果出現其他兼夾症狀,就酌量加入相關藥物。這裡不能全部詳細列舉,總之,用藥要以不使用會耗損氣血的藥物為原則。

4. 經水或先或後忽多忽少或來或斷時痛時止第一

婦女經水,有前後無定期,多少不一,或來或斷,時痛時止者甚至寒熱往來,頗似勞瘵,此皆肝氣鬱結不舒之故也。治之無定法,大抵宜於溫通者多,宜於清涼者亦有之,然其始必先舒肝。肝者,一水之子,而二火之母也,又主疏泄之權。是故肝氣不舒,則既濟之化有乖,而疏泄之令不時矣,法宗逍遙渴意。

炒當歸,白茯苓,川芎,象貝母,炒桅子,大生地,炙甘草,白芍,制白朮,細青皮,甘杞子,石決明,山藥,炒竹茹,黑芥穗

服此數劑後,肝氣已和,再按證施治之。

白話文:

婦女的月經,有時提前有時延後沒有固定週期,量多量少不一致,有時來有時不來,有時疼痛有時停止,甚至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很像得了肺癆,這些都是因為肝氣鬱結不暢所導致的。治療這種情況沒有固定的方法,大多時候適合使用溫通藥物,也有時候適合使用清涼藥物,但開始時必須先疏通肝氣。肝,是腎水所生的,又是心火和肝火的母親,還主管著氣機的疏通和排泄。所以肝氣不舒暢,就會導致水火既濟的平衡失調,氣機的疏通和排泄也無法正常進行,治療原則應該效法逍遙散的用意。

使用的藥材有:炒當歸、白茯苓、川芎、象貝母、炒桅子、大生地、炙甘草、白芍、制白朮、細青皮、甘杞子、石決明、山藥、炒竹茹、黑芥穗。

服用這些藥幾劑之後,肝氣如果已經調和,再根據其他症狀進行治療。

5. 經水不調第二

經水前後多少有無不一如上條者,統謂之不調。夫經水者,實生於脾胃水穀之精。《經》曰:土大過則敦阜。敦阜者,厚且高也。陳修園曰:既高而又厚,則令除去。宜用平胃散,加大黃、白芍、枳實、桃仁之類。

增減陳修園先生加味平胃散

製蒼朮,廣陳皮,全當歸,生白芍,桃仁泥,製厚朴,炒枳實,川芎藭,懷牛膝(炒)

平胃散原有枳實,不必再加重,恐其太耗氣也。大便不結,且非下血,不必加大黃。若加大黃,是合桃仁承氣也。雖無芒硝、桂枝、甘草,其意已備,是必施之實體而有實證者尚可耳。

(〔批〕膏粱之體,秉氣薄弱者,此方宜輕用,寧多服二三劑耳,勿太驟也。壯實者不忌。)

白話文:

月經來潮前後經血量多寡不定,或者月經來與不來的情形不一致,就像前面所說的那些情況,統稱為月經不調。月經的產生,實際上是來自於脾胃消化吸收水穀精微的物質。《黃帝內經》說:「土氣太過就會導致敦阜。」敦阜指的是厚實高大。陳修園說:「既然已經高大又厚實,就應該想辦法去除它。」應該使用平胃散,並加入大黃、白芍、枳實、桃仁之類的藥材。

陳修園先生的加味平胃散藥方如下:

製蒼朮、廣陳皮、全當歸、生白芍、桃仁泥、製厚朴、炒枳實、川芎、炒懷牛膝。

平胃散中本來就有枳實,所以不必再加重劑量,以免過於耗損氣力。如果沒有便秘,而且也不是經血過多,就不需要加大黃。如果加大黃,就等於是把桃仁承氣湯也用上了。雖然這個藥方沒有芒硝、桂枝、甘草,但意思已經具備,這必須要施用於體質強壯且有實證的人才適合。

(註解:飲食豐盛、體質虛弱的人,這個藥方應該輕用,寧可多服二三帖,也不要太過急促。體格強壯的人則不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