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生

《竹泉生女科集要》~ 氣化次序說 (5)

回本書目錄

氣化次序說 (5)

1. 血崩由於閃跌第十一

婦人跌墜閃挫,惡血下注,狀如血崩。然腹痛拒按,久則面黃形槁,治當消瘀,傅氏用逐瘀止血湯。

傅氏逐瘀止血湯

酒炒生地,大黃,歸尾,醋炙龜版,炒桃仁泥,赤芍,丹皮,炒枳殼

凡跌打損傷致唾血嘔血者,皆宜照此法治之。嘔血者,血聚於胃,宜加川樸。此證始有塊痛,其後塊消痛去者,下血赤而不紫,是因閃跌而血不歸經也,當作崩治。或本欲崩下,因少有閃跌,震動暴注,亦作崩論。其別在血色塊痛也。

白話文:

婦女因跌倒或摔傷扭挫,導致惡血大量下注,情況就像血崩一樣。這種情況通常會伴隨腹部疼痛且按壓時更痛,如果拖久了,會導致面色蠟黃、形體消瘦。治療方法應該以消除瘀血為主,傅氏使用逐瘀止血湯來處理。

傅氏逐瘀止血湯

用酒炒過的生地,大黃,當歸尾,用醋炙過的龜板,炒過的桃仁泥,赤芍,丹皮,炒過的枳殼。

凡是因跌打損傷導致吐血或嘔血的情況,都適合用這個方法治療。如果是嘔血,代表血聚積在胃部,應該加入川樸。這種情況初期會有血塊和疼痛,之後血塊消散疼痛也隨之減輕,下出來的血是鮮紅色而不是紫色的,這是因為摔傷導致血液沒有回歸正常經脈,應該把它當作血崩來治療。有時候原本就快要血崩,又因為輕微的摔傷,震動導致血大量快速流出,也應該當作血崩來處理。這兩種情況的區別在於血的顏色、是否有血塊和疼痛。

2. 妊娠崩漏第十二

妊娠無腹痛胎動證,時時下血,是為胎漏,以血熱而氣不攝也。苟非氣虛不攝,必郁久而大崩矣。錄傅氏原方如下

潞黨參,酒炒生地炭,杭芍炭,甘草,川斷肉,酒炒黃芩炭,益母草

白話文:

懷孕期間沒有腹痛或胎動的跡象,卻時常出血,這稱為胎漏,是因為血熱而氣無法固攝所導致。如果不是氣虛無法固攝,病情持續下去就會演變成大崩(大量出血)。以下記錄傅氏的原方:

潞黨參,酒炒生地炭,杭芍炭,甘草,川斷肉,酒炒黃芩炭,益母草

3. 溲血

婦人溺血,時血清澈(〔批〕時或清澈無血,故知非但屬肝熱也。其人善煩怒懊憹,燥渴,脈濡數,與龍膽瀉肝湯。不效。當以失血論,補而和之,引使歸經。

膽草,梔子,生地,芥穗(炒黑),木香,木通,澤瀉,當歸,白芍(醋炒),炙草

白話文:

婦女小便出血,有時血是清澈的(說明:有時小便會清澈沒有血,因此知道這不單單是肝火旺盛的緣故。這個人容易煩躁發怒、心神不寧,口渴,脈象細軟而快,用龍膽瀉肝湯治療。沒有效果。應該把它看作是失血的病症,用補益的方式來調和,引導血回歸正常的經絡。

藥方:龍膽草、梔子、生地黃、炒黑的荊芥穗、木香、木通、澤瀉、當歸、醋炒的白芍、炙甘草。

4. 瀉血

婦人經水素以時下,經前後數日,忽瀉血甚多,色鮮紅,此亦血不歸經,乃崩類也。(〔批〕此屬失血,與經水橫行旁流大腸者不同。經水旁流習以為常,人不大憊也。)瀉後人必憊甚,或至氣短,擬備大法。

炙當歸,川芎,甘草,赤石脂,粟殼,生潞黨,白芍,芥穗,地榆炭,紅曲

氣促者,另服遼人參;肝逆,加煅牡蠣;腹痛,加延胡索。

白話文:

婦女的月經按時來,在月經來的前後幾天,忽然大量出血,顏色鮮紅,這也是血沒有按照正常的經絡運行,屬於崩漏之類的疾病。(【批註】這是屬於失血,跟經水沒有走正路,跑到大腸的情形不同。經水跑到大腸,如果已經習慣了,人通常不會覺得很疲憊。)大量出血後,人一定會非常疲憊,甚至會氣短,應該準備用較大的補益方法來治療。

用以下藥材炙過的當歸、川芎、甘草、赤石脂、粟殼、生潞黨參、白芍、芥穗、地榆炭、紅曲。

如果氣短,另外服用遼人參;如果肝氣不順,加煅牡蠣;如果腹痛,加延胡索。

5. 嘔血

婦人經水以時下,(〔批〕月事時下,知非倒經,降逆清熱,雖相同,而一則宜兼行瘀,一則補虛,為迥不同耳。)忽嘔血,或至沖湧而出,目黑神憊,此肝急衝氣逆,血不歸經,當以失血論,擬備大法。

嫩白薇,甘草,川石斛,麥冬肉,阿膠,炒當歸頭,大生地,白芍,北沙參,鹿角膠,淮藥,芥穗炭

服三四劑後,去白薇、歸頭,加黨參,白朮,茯神,接服十劑。

白話文:

婦女月經按時來潮(這裡說明不是倒經,雖然降逆清熱的處理方向相同,但倒經要兼顧活血化瘀,而這裡的嘔血則要補虛,兩者處理方式截然不同)。如果突然嘔血,甚至像潮水般湧出,導致眼睛發黑、精神疲憊,這是因為肝氣急遽上衝,導致氣逆,血不循經脈運行,應該把它當作失血來看待,擬定以下的治療大法。

使用嫩白薇、甘草、川石斛、麥冬、阿膠、炒過的當歸頭、大生地、白芍、北沙參、鹿角膠、淮山藥、芥穗炭等藥材。

服用三四劑後,去掉白薇和當歸頭,加入黨參、白朮、茯神,繼續服用十劑。

6. 附:白濁證

婦人經帶,皆由衝任帶三脈血管而下,方下之時,苟無瘀阻,初不自覺。至於濁證則與男子遺精無異,由精竅出,多自覺之。但欲以情白醫者而不可為言,故莫能辨之也。余幼時,聞戚黨有患是者,經水不閉,醫以帶下治之,弗效,兩三月遂死。蓋帶無死患,矧月事通乎。然病者不可自言,何以辨之?曰: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但問將出時自覺之,無他病而常常鬱冒,脈浮芤,則可以確知為濁而非帶證矣。此虛寒精滑也,有浮火勿問。

黨參,熟地,益智仁,菟絲子,黃耆,萸肉,骨碎補,女貞子

白話文:

婦女的經血和白帶,都是從衝脈、任脈和帶脈這三條經脈的血管流出來的。剛開始流出來的時候,如果沒有瘀血阻滯,通常不會有什麼感覺。至於白濁這種病症,則和男子遺精的情況相似,都是從精竅流出來的,大多會有自覺的感受。但患者往往因為難以啟齒,不方便向醫生說明,所以無法分辨清楚。我小時候,聽說親戚中有患這種病的人,月經沒有停止,醫生卻把它當作帶下病來治療,結果沒有效果,兩三個月就過世了。因為帶下病不會導致死亡,何況月經還是通暢的呢。然而,患者自己無法說出口,又該如何辨別呢?答案是:只要用心去尋求,即使不能完全準確,也相去不遠了。

只要問患者在分泌物出來的時候是否有自覺的感覺,而且沒有其他疾病,但常常感到頭暈目眩,脈象呈現浮脈和芤脈,就可以確診是白濁而不是帶下病了。這種情況屬於虛寒導致精液滑脫,如果有虛火,就不用理會。

可以用以下藥材:黨參、熟地、益智仁、菟絲子、黃耆、山茱萸、骨碎補、女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