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生女科集要》~ 調血精義 (6)
調血精義 (6)
1. 血枯傳為風消第五
風消,火盛爍肌,其消瘦有如風行之速也,宜急救胃陰,歸脾湯加生地黃、地骨皮、鮮石斛、白芍、蔗漿、麥冬、白蜜之屬。
白話文:
風消這種病症,是因為體內火氣太旺,燒灼肌肉,導致身體消瘦的速度像風一樣快。應該趕快補救胃陰,可以用歸脾湯,再額外加入生地黃、地骨皮、新鮮石斛、白芍、甘蔗汁、麥冬、白蜜之類的藥材來治療。
2. 血枯傳為息奔第六
息奔,喘息上奔,氣將脫也。(〔批〕其氣將脫,必先八九至之脈,余曾親見之)。陳氏謂為胃氣上逆,與麥冬湯,大謬。《經》曰:不治。無己為擬救元湯
野山參,山萸肉,制首烏,黑降香(磨沖),胡桃肉(連皮用),煅龍骨,北五味,紫蘇子,靈磁石(先煎去黑水)
服之氣稍平者,不死。息既平,改服鹿茸麥冬歸脾湯。加龍骨、五味。(〔批〕此方斂補元氣納歸於腎,服之息平,氣尚能歸元也。然此證能生者百中一耳,不過數日而已,先天不足者,一二日即死。
白話文:
呼吸急促,喘氣向上衝,表示氣快要脫離身體了。(註解:這種氣快脫離的情況,一定會先出現每分鐘呼吸八九次的脈象,我曾經親眼見過)。陳氏認為這是胃氣向上逆行,用麥門冬湯治療,是大錯特錯。《黃帝內經》說:這種病無法治療。朱丹溪認為可以用擬救元湯來搶救。
藥方內容是: 野山參、山茱萸、製何首烏、黑降香(磨成粉沖服)、胡桃肉(連皮用)、煅龍骨、北五味子、紫蘇子、靈磁石(先煎煮去除黑水)。
如果服用後呼吸稍微平穩,就不會死。呼吸平穩後,改服鹿茸麥門冬歸脾湯,再加入龍骨、五味子。(註解:這個藥方能夠收斂、補養元氣,讓元氣歸於腎,服用後呼吸平穩,氣才能夠回到本源。但是這種病能活下來的,一百個裡面只有一個,通常不過幾天就會去世,先天體質不好的人,一兩天就會死亡。)
3. 血枯第七
室女血海乾枯,甚於婦人,多死者。冬日,與假借當歸生薑羊肉湯,余以當歸補血湯加味治之,或與歸脾湯,加鹿茸、麥冬。
假借當歸生薑羊肉湯(〔批〕此方用藥輕重意與原方不同,故著明之。)
當歸身(五兩炒),乾薑(三兩),炙甘草(四錢),羊肉(一斤)
《金匱》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產後瘀痛,是但行氣血寒滯,而稍兼補意也,意不相同,故曰假借。原方當歸三兩,生薑五兩,今倒之,且增炙甘草者,意重在補血也。生薑易用乾薑,取其守而不走之義,此為無力者設也。倘然冬日,則未宜。
當歸補血湯
黃耆(一兩),當歸(五錢)
陳氏曰:加麥冬、白芍各五錢,炙甘草二錢。虛極者,加附子一錢,以助之。按血枯之證,補血不易,況室女乎!自非血肉之品不可,仍宜加鹿茸三錢,或鹿角膠、龜膠各三錢。
白話文:
少女的血脈乾涸枯竭,情況比一般婦女還嚴重,很多因此死亡。冬天時,可以用類似當歸生薑羊肉湯的方子來治療,我多半會用當歸補血湯加味來醫治,或者用歸脾湯,再加鹿茸、麥冬。
類似當歸生薑羊肉湯(註:這個方子用藥的輕重和原方不同,所以特別註明。)
當歸身(炒過,五兩),乾薑(三兩),炙甘草(四錢),羊肉(一斤)
《金匱要略》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是用來治療產後瘀血疼痛,主要功能是疏通氣血寒凝,稍微帶有補養的意思,和現在要用的用意不同,所以說是「類似」。原方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現在把它們的量倒過來,而且增加炙甘草,用意是著重在補血。生薑改用乾薑,取其藥性安定而不發散的特性,這是為體虛無力的人設計的。如果是在冬天,則可能不太適合。
當歸補血湯
黃耆(一兩),當歸(五錢)
陳氏說:可以加麥冬、白芍各五錢,炙甘草二錢。虛弱到極點的人,可以加附子一錢來幫助補養。根據經驗,血枯的病症,要補血不容易,更何況是少女呢!如果不是用血肉類的藥材是不行的,所以還是要加鹿茸三錢,或者鹿角膠、龜膠各三錢。
4. 血枯第八
陳修園曰:女室經閉,肝脈弦上寸口魚際,非藥所能治,急與婿配則愈。或與加味逍遙散。若體常怯寒,食少腹脹,佐以六君子湯,加乾薑之類。歸脾湯、八珍湯,可以出入互用。
白話文:
陳修園說:女子因為血枯導致月經閉止,如果把脈發現肝脈弦急,且寸口魚際部位的脈象浮盛,這種情況不是藥物可以治療的,趕緊讓她結婚就會好。或者可以給她服用加味逍遙散。如果她體質經常怕冷,食慾不佳且腹脹,可以搭配使用六君子湯,並加入乾薑等溫熱藥材。歸脾湯、八珍湯這類的方子,可以根據情況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