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生女科集要》~ 調血精義 (4)
調血精義 (4)
1. 血瘀隨枯第九
血瘀成癥瘕,旋即經閉,因而枯涸,此乃血將枯而先瘀,非以瘀而枯也。但問經水未斷之前,所下無若秫米、綠豆大瘀塊者,即以純虛論,何也。瘀塊皆小於綠豆,下之時極痛,此乃脈隧之瘀,結於血管,以妨新血之生,最為大害,雖其人極虛,亦宜亟破之。今無是證,雖曾有瘀塊,現有癥瘕,皆置勿論,但補其枯,血液既生,瘀者自化,即不然,緩以治之,弗為害也。若先攻之,於人無益,虛者反加損矣。
故治之但以歸脾湯,如鹿茸、阿膠、麥冬,如「調經門」,中經水兩月一至第六條法。倘肝鬱而逆者,參服逍遙散,去白朮、柴胡,加貝母、竹茹、石決明之屬。
白話文:
血瘀積聚成腫塊,接著就會月經閉止,因而導致血枯竭。這是因為血將要枯竭之前先出現瘀血,不是因為瘀血才導致血枯竭。只要問在月經完全停止之前,排出的經血有沒有像米粒或綠豆那麼大的瘀血塊,如果沒有,就應該當作單純的虛症來治療,為什麼呢?如果瘀血塊都小於綠豆,而且排出時非常疼痛,這是血管裡的瘀血,阻塞在血管中,妨礙新血產生,危害最大,即使這個人非常虛弱,也應該趕快破除瘀血。現在沒有這種情況,即使曾經有瘀血塊,現在有腫塊,都暫且不要管它,只要補養血虛就好。當血液產生後,瘀血自然會消散,即使沒有,也慢慢治療,不會有害。如果先去攻破瘀血,對人沒有好處,反而會使虛弱的人更加損傷。
所以治療只需用歸脾湯,搭配鹿茸、阿膠、麥冬等藥材,就像「調經門」中月經兩個月來一次的第六條說的那樣。如果因為肝氣鬱結而氣逆,可以搭配服用逍遙散,去掉白朮、柴胡,加上貝母、竹茹、石決明之類的藥材。
2. 血枯屬之經閉第一
(〔批〕上條名為血瘀,實是血枯。此條名為血枯,實系經閉。總見參伍錯綜,精辨施治不可疏忽。下條亦同。蓋經閉一候實不易辨,往往誤治致死,故一再言之,而列於血枯一門之首。)
婦人方壯強,經水斷,無寒熱,歷年不愈,人疑為血枯,非也。腎水不足,而心脾之氣不舒也。滋水源,辭氣鬱,佐以調血,備大法。
大熟地,白歸身,鹽杜仲,貝母,山藥,牛膝,女貞子,山萸肉,細撫芎,白芍,木香,芥穗
其人尺脈旺,精氣足者,但交其心腎,相火太旺者,加黃柏炭。
遠志筒,茯神,首烏藤,酒白芍,炒棗仁,貝母,細撫芎
白話文:
(註解:上一條說的是血瘀,實際上是血枯。這一條說的是血枯,實際上是經閉。總之,各種情況錯綜複雜,需要仔細辨別,謹慎用藥,不可疏忽。下一條也是一樣。經閉這個病症實在不容易辨別,常常因為誤診導致死亡,所以要反覆強調,並且把它放在血枯這一類的首位。)
婦女正值壯年,身體強健,月經突然停止,沒有發冷發熱的症狀,多年都不好,人們以為是血枯,其實不是。這是腎水不足,導致心脾之氣不暢。應該滋養腎水,疏解氣的鬱滯,輔以調和氣血的藥物,這樣才是主要的治療原則。
可以用以下藥方:大熟地、白歸身、鹽杜仲、貝母、山藥、牛膝、女貞子、山萸肉、細撫芎、白芍、木香、芥穗。
如果這個人尺脈強盛,精氣充足,就只要調和心腎功能;如果相火太旺,就要加黃柏炭。
另外,還可以選用以下藥方:遠志筒、茯神、首烏藤、酒白芍、炒棗仁、貝母、細撫芎。
3. 血枯屬之經閉第二
喻嘉言曰:室女某,經閉年餘,發熱,食少,肌削,多汗,汗出如蒸籠氣水,醫謂屬血枯,與補劑,血益涸,此經血內閉,化汗外泄也。設無汗而血不流,則筋骨皮毛皆干萎而死矣。宜極苦之藥,斂血入內,下通衝脈,則熱退經行,而汗自止也。與龍薈丸,日三服。
龍薈丸(一名當歸蘆薈丸)
當歸(一兩),膽草(一兩),梔子(一兩),蘆薈(五錢),青黛(五錢),麝香(五分),黃柏(一錢),黃芩(一兩),黃連(一兩),大黃(五錢),木香(二錢五分)
酒丸,童便下,月餘經血略至,汗熱稍輕,減之日一服。又一月,經血大至,諸病皆瘳。(按:每服不言多寡,酌用可也。)
白話文:
有個年輕女子,月經停了好幾年,出現發燒、食慾不振、身體消瘦、多汗等症狀,汗像蒸籠裡的水蒸氣一樣冒出來。醫生認為她是血枯,給她補血的藥,結果血反而更少。其實她是因為月經被堵在體內,化成汗水排出體外。如果沒有汗把血排出去,血不流通,就會導致筋骨、皮膚、毛髮都乾枯而死。應該用非常苦寒的藥物,把血收斂到體內,向下疏通衝脈,這樣熱就會退,月經就會來,汗也會自己停止。因此給她開了龍薈丸,一天吃三次。
龍薈丸(又名當歸蘆薈丸)的成分是:當歸一兩、龍膽草一兩、梔子一兩、蘆薈五錢、青黛五錢、麝香五分、黃柏一錢、黃芩一兩、黃連一兩、大黃五錢、木香二錢五分。
把這些藥材做成酒丸,用童子尿送服。吃了一個月左右,月經稍微來了點,發熱和出汗的情況也稍微減輕了,就把藥減為一天一次。又過了一個月,月經大量來潮,其他病症都痊癒了。(這裡沒有寫明每次吃多少,可以自行斟酌用量。)
4. 血枯第三
婦女經水斷,與通經藥不效,反泄瀉便血,投四神、六君、八味之屬,瀉益甚,食少,骨瘦如柴,此血枯而不歸經也。然其血未涸,陽氣不脫,易治。加減黃土湯君鹿茸以治之。
鹿茸(生用),熟地,阿膠,赤石脂,白歸身(炒),白朮(土炒),甘草,黃芩,麥冬肉,黑芥穗
(〔批〕血枯血崩之證,氣不脫者易治,脫氣者危,故此下再三致意焉。)
其血未涸,氣先脫,嗆咳喘促者危。先服獨參湯或黃耆湯,少定,與加減六君子湯,君鹿茸治之。
生鹿茸,制白朮,茯苓,北五味,麥冬肉,阿膠,野山參,炙甘草,陳皮,山萸肉,赤石脂,芥穗(炒)
前方偏於補血藥,此方則補斂精氣者居多,用意各殊也。人參如無真者,以綿黃耆代之。
白話文:
婦女月經停止,使用通經藥也沒有效果,反而出現腹瀉、大便出血的症狀,服用四神湯、六君子湯、八味丸等藥方後,腹瀉更加嚴重,食慾不振,身體消瘦如柴,這是因為血枯竭而無法回歸正常經絡。然而,這種情況的血還沒有完全乾涸,陽氣也沒有脫失,所以容易治療。可以使用加減黃土湯,並以鹿茸為主藥來治療。
藥方組成:生鹿茸、熟地、阿膠、赤石脂、炒白歸身、土炒白朮、甘草、黃芩、麥冬肉、黑芥穗
(重點提示:血枯或血崩的病症,如果氣沒有脫失就容易治療,如果氣脫失就很危險,所以下面會再三強調這個問題。)
如果血還沒有枯竭,但氣先脫失,出現嗆咳、氣喘的症狀,那就很危險。應該先服用獨參湯或黃耆湯,讓病情稍微穩定,再服用加減六君子湯,並以鹿茸為主藥來治療。
藥方組成:生鹿茸、制白朮、茯苓、北五味子、麥冬肉、阿膠、野山參、炙甘草、陳皮、山萸肉、赤石脂、炒芥穗
前一個藥方偏重於補血的藥物,這個藥方則偏重於補養精氣的藥物,用藥的用意各有不同。如果沒有真正的人參,可以用綿黃耆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