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生女科集要》~ 帶證總論 (2)
帶證總論 (2)
1. 白帶自臍中溢出第四
嘗診一少婦,臍中出水,白膩臭穢,余直斷之曰:是帶證也。必素患白帶證,問之信夫。臍之為竅不過少泄中焦之濁氣,故其垢臭穢濕可知也。夜睡露臍,能受外寒而腹作痛瀉,然未聞有浴於池而水入乎臍為病者,則是臍之為竅,無形之氣可以出入,有形之物不能出入也。
今白帶乃自臍溢出何哉?蓋嘗深思之,其故有二,初生之時,斷臍帶未善,感寒熱之邪,因而不固,一也。然其竅雖不固,亦非他竅可以大開之比,況濕濁之水,又非山溪江河急湍之比,儘可舒徐曲折,順下而流,今乃急不及待,橫溢而出者,是衝任胞宮之火熾氣逆所逼迫而使之者也,二也。
治之先降衝任逆氣,壯水而制火,佐以利導之品,所謂先期所急而後期所緩也,名曰導橫湯。(〔批〕倘無帶證僅患臍中出水,治法亦同。愈後急宜服後方以補帶脈之虛。)
嫩白薇,大生地,炒白芍,白茯苓,貫眾炭,生草,鮮石斛,大丹參,粉丹皮,鹽澤瀉,木耳炭,木通
外敷去濕填竅之藥,名曰封臍散。
醋煅牡蠣(研),白及末,側柏葉(燒灰),共為末和勻敷之。
待其帶愈,經水亦調,無他病,乃服後方以補臍,名曰固臍飲。(〔批〕亦可作丸,但龍骨、牡蠣、龜版須煎濃汁代水為丸,而龍骨當加余兩倍。)
土炒白朮,炙當參,白歸身,醋煅龜版,生草,醋煅牡蠣,煅龍骨,醋白芍,阿膠珠,木耳炭
此方雖名固臍,其實則大補帶脈,以帶脈周圍束腰而通於臍,臍竅不固,帶脈必虛,病且百出,何以受胎,故宜多服,若常常飲茶湯然,以是而名之曰固臍飲也。
白話文:
曾經診治一位年輕婦女,她的肚臍中流出液體,呈現白色黏稠狀,並且有臭味。我直接判斷她這是帶下病症。她必定原本就患有白帶的問題,詢問之下果然如此。肚臍這個孔竅,不過是稍微宣洩中焦的濁氣,所以它排出的污垢、臭味和濕氣是可想而知的。晚上睡覺時露出肚臍,可能會因為受到外來的寒氣而導致腹痛和腹瀉,但從沒聽過有人因為在池塘游泳,水從肚臍進入而生病的。由此可知,肚臍這個孔竅,無形的氣可以出入,但有形的物質是無法出入的。
那麼,現在的白帶為何會從肚臍流出呢?我曾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原因有兩個:一是剛出生時,剪斷臍帶的處理不當,感受了寒邪或熱邪,導致肚臍不牢固,這是第一個原因。然而,即使肚臍不牢固,也不會像其他孔竅那樣大開,更何況濕濁的液體,並不像山溪江河那樣湍急,它應該可以緩慢地、彎彎曲曲地順著向下流,如今卻急迫地橫溢而出,這是因為衝脈、任脈和胞宮的火氣旺盛,氣逆上衝所迫使的,這是第二個原因。
治療方法首先要降下衝脈、任脈的逆氣,滋養陰液來抑制火氣,並輔以利濕導滯的藥物。這就是所謂的先處理緊急的症狀,再處理後續的問題,這個方子叫做導橫湯。 (【批注】如果沒有帶下病症,只是肚臍出水,治療方法也相同。痊癒後,要趕快服用後面的方子來補益帶脈的虛損。)
藥材:嫩白薇、大生地、炒白芍、白茯苓、貫眾炭、生甘草、鮮石斛、大丹參、粉丹皮、鹽澤瀉、木耳炭、木通
此外,還要外敷去除濕氣、填補孔竅的藥,這個方子叫做封臍散。
藥材:醋煅牡蠣(磨成粉)、白及末、側柏葉(燒成灰),將它們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敷在肚臍上。
等到帶下病症痊癒,月經也調順了,沒有其他疾病,就可以服用後面的方子來補養肚臍,這個方子叫做固臍飲。(【批注】也可以做成藥丸,但龍骨、牡蠣、龜版必須煎煮濃汁代替水來製作藥丸,而且龍骨的用量要加倍。)
藥材:土炒白朮、炙黃耆、白歸身、醋煅龜版、生甘草、醋煅牡蠣、煅龍骨、醋白芍、阿膠珠、木耳炭
這個方子雖然叫做固臍飲,實際上是大大補益帶脈的。因為帶脈環繞腰部,並且與肚臍相通,肚臍孔竅不牢固,帶脈一定虛弱,就會產生各種疾病,又怎麼能受孕呢?因此要多服用,就像平常喝茶湯一樣。所以才把它叫做固臍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