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生女科集要》~ 天癸確論 (8)
天癸確論 (8)
1. 經前腹痛第一
婦人有每月必先腹痛數日,而後經水始行者,其色多紫黑而成塊。此腎虛火熾而肝鬱所致也。溷水為火所煎熬,成紫黑之塊,肝鬱失疏泄之令,故滯而作痛也。痛甚者,至於輾轉呼號,俗謂之痛經。傅氏兩地湯加味治之。
酒炒生地,地骨皮,元參,丹參,石決明,夏枯草,酒炒白芍,麥冬肉,阿膠,象貝,細青皮
白話文:
有些婦女每個月月經來之前,都會先肚子痛好幾天,然後月經才來,經血顏色大多是紫黑色而且有血塊。這是因為腎虛導致體內虛火旺盛,加上肝氣鬱結所引起的。體內的水液被虛火煎熬,凝結成紫黑色的血塊,肝氣鬱結使得肝臟失去疏通調節的功能,所以才會阻塞而產生疼痛。疼痛劇烈的時候,甚至會痛到在床上翻來覆去、大聲喊叫,民間俗稱這種情況為「痛經」。可以用傅氏兩地湯加減藥材來治療。
藥方內容包含:用酒炒過的生地黃、地骨皮、玄參、丹參、石決明、夏枯草、用酒炒過的白芍、麥冬、阿膠、象貝母、細青皮。
2. 經後少腹痛第二
每經水淨後,少腹作痛,非塊非寒,乃水虧木旺,肝陽橫也。與傅氏調肝湯加熟地、女貞子。
傅氏調肝湯
炒淮藥,阿膠珠,巴戟天(鹽水浸),酒白芍,女貞子,山萸肉(蒸),甘草,全當歸(酒洗),大熟地
此方調經後皆宜,不獨治少腹作痛一證而已也。
白話文:
月經結束後,小腹會感到疼痛,但不是因為有血塊,也不是因為寒冷,而是因為體內陰液虧虛,導致肝氣過旺,肝陽上亢所引起的。可以用傅氏調肝湯,再加上熟地、女貞子來治療。
傅氏調肝湯
炒淮山藥、阿膠珠、鹽水浸泡過的巴戟天、酒白芍、女貞子、蒸過的山茱萸、甘草、酒洗過的全當歸、大熟地。
這個藥方在月經結束後都適用,不單單只能治療小腹疼痛而已。
3. 經前臍下痛泄淡黑水第三
每經前三五日,臍下作痛,狀如刀刺,或有寒熱,下黑水如黑豆汁,此濕所致也。經水欲出,逼之外泄,相爭而痛也。寒氣凝著,故如刀刺。其人必兩足常冷,腰以下重,傅氏有溫臍化濕湯。
制白朮,炒山藥,炒扁豆,建蓮子(蓮心用),白茯苓,巴戟肉,白果(搗)
經前十日,服四五劑,擬加淡吳萸,蘄艾葉,二味為佐。
白話文:
每次月經來潮前三到五天,肚臍下方會疼痛,感覺像刀刺一樣,有時會發冷發熱,排出像黑豆汁一樣的黑水,這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引起的。月經要來時,經血想向外排出,但受到阻礙而產生疼痛。寒氣凝結停留,所以感覺像刀刺一樣。這種人通常雙腳冰冷,腰部以下感覺沉重。傅氏有一個溫臍化濕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藥方成分包括:製白朮、炒山藥、炒扁豆、建蓮子(去蓮心)、白茯苓、巴戟肉、白果(搗碎)。
在月經來潮前十天,服用四到五帖,可以考慮加入少量淡吳茱萸和蘄艾葉,作為輔助藥物。
4. 經前泄水第四
婦人有泄水三日,而後行經者,脾虛也。脾虛不運,故津液不化為精而化為水;脾虛不攝,故經水將下,而脾濕先為之泄注。治宜健脾補氣,與六君子湯。鶩溏者,加肉果主之;有食加神麯。
炙潞黨,炙甘草,廣陳皮,制於術,白茯苓,法半夏
竹泉生曰:余纂《女科集要》一書,首以調經,調經之類凡五,共二十有四條,其義備矣。世之求為女科者,其毋忘第一要義,則庶幾乎。苗有未達,參審於調血門,則必有得矣。
白話文:
有些婦女在月經來之前三天才開始出現像是水一樣的分泌物,這是因為脾虛的關係。脾虛會導致身體運化功能失常,無法將津液轉化成精華物質,反而變成水分;脾虛也無法固攝體內的水液,所以月經要來時,脾的濕氣會先往下滲漏,造成分泌物。治療上應該要健脾補氣,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如果出現像是鴨子腸子的分泌物,可以加入肉豆蔻來治療;如果有消化不良的問題,可以加入神曲。
使用的藥材包含:炙潞黨參、炙甘草、廣陳皮、製白朮、白茯苓、法半夏。
竹泉生說:我編纂的《女科集要》這本書,首先強調的是調經,調經這一類共有五種分類,總共有二十四條,其中的道理已經很完整了。世上想研究婦科的人,請不要忘記這最重要的一點,這樣就差不多了。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參考調血門的相關內容,一定會有收穫。
5. 經水先期第一(補)
補曰:經水先期色紫且多,倘兼咽燥眩冒,腰痛,筋酸,無力,脈象浮大,大便結者,即為血不歸經,隨天癸而外溢,當作失血論,治法詳後調血門中。
白話文:
月經提前來,顏色呈紫色而且量多,如果同時有喉嚨乾燥、頭暈眼花、腰痛、筋骨痠痛、全身無力、脈象浮大、大便乾結等症狀,就是因為血沒有按照正常的途徑運行,而是隨著天癸(女性的生理功能)往外溢出,應該當作失血來處理,治療方法詳細記載在後面的調血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