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鐵鏡》~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看病秘訣

訣曰:腎水一紋與後谿,推上為清,下補之。小便閉赤,清之妙;腎虛便少,補為宜。

禹鑄曰:四臟俱推上為補,下為瀉,何腎與四臟相反?蓋四臟居一身之上,而腎居下。腎虛則推四臟之氣,往下以滋腎,故曰下補。腎水混濁,則小便閉赤,若再往下推,則閉愈甚;一往上提,疏通水道,而小便自清,故曰推上為清。此上下清補有異,若不發明上下之理,恐人疑推腎之上下,兩字有訛,則遺害不淺,故識之。

合骨穴:乃兩骨合縫處,用元宵火,兩手各一燋。

看側骨之兩邊,明明是正面,後人多錯看了,奈何奈何!

老龍穴:於驚死時,在精威二穴拿不醒,再於此穴一掐,知痛者生,不知痛者死。可向肺俞穴里揉以探之。

夏禹鑄曰:前人因合骨穴,故畫側手圖,只能畫一面,不能畫三面,故以三關六腑,寫在兩邊。按圖雖在兩邊,而推畫圖之情,兩邊原是正面。後人不體其情,以側手圖之側邊,遂執為兒手正面之側邊作三關六腑,不大可怪哉!古人畫圖繪穴,想無不真,多因粗心者,皆不能揣情度理。

一錯看過,以訛傳訛,相習不察。餘力闢前謬,非故示異也,由幾番折肱體認得來的。後之君子,當毋以妄誕目我。

湧泉穴:男左轉揉之,吐即止;右轉揉之,瀉即止。左轉不揉,主吐;右轉不揉,主瀉。女反是。

驚來若急,大墩穴拿之;或鞋帶穴對拿。如嬰兒弱極,在大墩穴按之無脈,又在解谿穴再按又無脈,弱到十二分地位,不必醫。如兩處有脈,即用人參一二分服之自轉,不可多用,恐弱不能受,反加一死。醫者知之。

驚時,若身往前撲,即將委中穴向下掐住,身便直;若身後仰,即將膝上鬼眼穴向下掐住,身即正。

定驚元宵燈火:囟門、眉心、臍心、臍輪、合骨、鞋帶,各穴共十五燋。

臍風燈火:囟門、眉心、人中、承漿、兩手大指少商、臍心、臍輪,共十三燋。

白話文:

看病秘訣

口訣說:腎臟的氣如果像水一樣的紋路,配合後谿穴,向上推是清,向下推是補。小便不通,顏色赤紅,向上推能使之通暢。腎虛導致小便量少,則向下推來補益。

夏禹鑄說:四臟(心肝脾肺)都是向上推為補,向下推為瀉,為何腎臟與四臟相反?因為四臟位於身體上半部,而腎臟位於下部。腎虛時,要將四臟的氣往下引,以滋養腎臟,所以說向下推是補。腎氣混濁,就會小便不通且赤紅,如果再向下推,會更加不通。向上提拉,能疏通水道,小便自然清澈,所以說向上推是清。這上下清補的概念不同。若不說明清楚上下的道理,恐怕有人會懷疑推腎時的上下方向寫錯了,這會造成很大的誤導,所以要特別說明。

合骨穴:在兩骨接合縫隙處,用點燃的元宵燈火,兩手各灸一下。

看側面的骨頭,兩邊明明是正面,後人多半看錯了,實在無可奈何!

老龍穴:當人驚嚇而昏死時,在精威二穴按壓沒有反應,再掐這個穴位,如果知道疼痛就表示有救,不知道疼痛就表示沒救。可以按揉肺俞穴來探查。

夏禹鑄說:前人因為要說明合骨穴,所以畫了側手的圖,但只能畫出一面,無法畫出三面。於是將三關六腑畫在兩邊。雖然圖畫在兩邊,但按照圖畫的用意,兩邊原本都是正面。後人不了解其中意思,把側手圖的側面,當作小孩子手掌的正面,並在此畫上三關六腑,實在是很奇怪。古人畫圖標示穴位,想必都是真實的,只是因為粗心的人,都不能仔細推敲其中的道理,看錯一次就以訛傳訛,大家習慣了也不查證。我盡力糾正前人的錯誤,並非故意標新立異,而是經歷多次挫折才體會出來的。希望後來的君子,不要認為我是在胡言亂語。

湧泉穴:男子左轉按揉,可以止吐;右轉按揉,可以止瀉。左轉不揉則會吐;右轉不揉則會瀉。女子則相反。

遇到急驚風,按壓大墩穴,或是對按鞋帶穴。如果嬰兒身體極度虛弱,按壓大墩穴沒有脈搏,再按解谿穴也沒有脈搏,虛弱到極點就不用治療了。如果這兩處有脈搏,就用人參一兩分煎服,病情自然會好轉。不可多用,以免身體虛弱承受不住,反而加速死亡。醫生要明白這個道理。

驚嚇時,如果身體往前撲,就將委中穴向下掐住,身體便會直立;如果身體往後仰,就將膝上的鬼眼穴向下掐住,身體便會恢復正常。

鎮驚用的元宵燈火,灸囟門、眉心、臍心、臍輪、合骨、鞋帶等穴位,共十五次。

治療臍風的燈火,灸囟門、眉心、人中、承漿、兩手大指少商穴、臍心、臍輪,共十三次。